看360 看360看360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别看我现在整日围着家常菜打转儿,但朋友们最早见识到我厨艺还是从下酒菜开始的。

只是现在做了妈妈了,平日里忙的热火朝天,到了晚上终于能够安静的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儿,也就渐渐少了呼朋引伴酒酣耳热的时刻。

根据白酒、啤酒、葡萄酒、青梅酒整理了12道菜,虽然不至于是我压箱底儿的库存,但也都是被朋友们要过菜谱的好吃的下酒菜。

搭配白酒的下酒菜

在我看来白酒很难用【喝】来形容,它不适用于大口畅快的闷,而是要浅浅的酌上一口,火辣的酒香瞬间让喉咙紧缩,轻轻的叹出一声【啊~】,再捡上一筷子菜,细细品味口中的酒香。

而且喝白酒喝快了就不快乐了,要慢慢的,拿出耗上这一宿的底气,慢慢饮。

因此我会喜欢做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菜,比如炸物、凉拌菜等,这其中的翘楚肯定是炸花生米,不过今儿就不写这个了,咱炸点儿不一样的。

炸三丝

作为全篇的第一道菜出场自然是有点儿东西的。

这道菜的主风味就是一个字——香!

杏鲍菇的香甜、土豆丝的脆香、葱丝的酥香,所有的味道组合在一起,今晚的月光格外朦胧。

■ 食材:

杏鲍菇、土豆、香葱

■ 调味料:

椒盐

■ 制作流程:

⓵ 杏鲍菇、土豆、香葱分别处理成丝,备用;

杏鲍菇直接用擦板就能擦成细丝了,一定要细细的才好吃。

土豆丝擦完之后最好用水洗一洗,尽量的去掉一些淀粉,这样炸出来的土豆丝更酥脆。

⓶ 起锅烧油,中火,油中放一粒蒜或者一片姜,什么时候蒜炸的飘起且周围有油花滚动,就可以分别下杏鲍菇丝、土豆丝、葱丝了,分别炸至酥脆捞出即可,无需复炸;

此处一定要三者分别炸,虽然最后也是混合拌匀,但是这三者炸至酥粗的时间不同:

杏鲍菇下锅后是先炸至软趴然后才会慢慢失去水分变得焦脆,用时比较长。

土豆丝下油锅后可能会因为淀粉起粘连,所以要用筷子搅一搅,避免粘在一起,颜色焦黄就可以出锅了。

葱丝是这三种食材里最细嫩的,基本上下锅就迅速脱水变焦脆了,而葱丝在这道菜里不仅仅是增香提味儿的,还承担了丰富色彩的重任,因此一定要眼疾手快,保证它是绿色的。

⓷ 炸好的杏鲍菇丝、土豆丝、葱丝倒入适量的椒盐,翻拌均匀,即可;

椒香酥肉

炸小酥肉咱都吃过,无论是空口吃、涮火锅还是作为下酒菜它都很称职,不过若是就酒吃的话非常建议加点儿磨碎了的花椒粒。

花椒粒经过小火干煸之后变得酥脆,用手指轻轻一捻就能成碎末状,但是比起买的花椒面儿,它又多了一些粗粝的质感,掺进面糊里增香的同时更是有别于其他炸酥肉的法宝。

尤其是跟白酒搭配,白酒的火辣碰上花椒的辛辣是风味的碰撞,更是融合。

■ 食材:

猪里脊、洋葱

肉的选择上猪里脊、后腿肉、五花肉、牛肉、鸡肉其实都可以的,如果是想小朋友也能吃的话可以试试猪里脊,非常的嫩。

■ 调味料:

花椒、盐、淀粉

花椒中可以混一些麻椒,这样就是香香麻麻的口味了。

■ 制作流程:

⓵ 猪里脊切成一指宽的条状,加入适量的洋葱条腌制二十分钟以上,最好是俩小时起步;

平时咱们做炸物都会比较在意给肉去腥,但是有时候加得料多了的话就会有种香料味儿抢了肉香的感觉,所以通常我都是用大量的洋葱去腥,同时还能增添洋葱的风味。

此处小小推荐一下洋葱仔,比大洋葱味儿更冲一些,淘宝上买很便宜。

这一步腌制的时候我没有加盐,源于我新手时期的小窍门就是腌制的时候不加盐防止掌握不好调味,炸完后蘸着盐、椒盐吃,或者在调面糊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盐,因为肉已经用洋葱腌制的足够去肉腥味儿了,所以不加盐也会炸很香,如果不喜欢这样的吃法也可以在这一步腌制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

⓶ 干锅中小火热锅之后放入花椒粒,炒至闻到花椒香,或者听到【bababa】的声音,或者花椒跳来跳去就赶紧关火,用手捻一粒如果能够碎成末那就是炒好了,盛出擀碎,备用;

炒花椒虽然简单,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会有炒糊的风险,所以宁可开小火多煸一会儿都别大火猛炒,糊了会发苦。

⓷ 玉米淀粉中加入适量的水、盐和花椒碎以及里脊肉搅拌均匀,备用;

新手一定会想知道玉米淀粉和水的比例,其实这个还需要看自己用了多少肉,不过我通常是淀粉和水1:1的比例,如果是想用混合淀粉,比如玉米淀粉和面粉混合,那么玉米淀粉:面粉:水的比例就是1:1:2,也就是说一勺玉米淀粉、一勺面粉配两勺水,总量上粉和水的比例还是1:1。

⓸ 起锅热油,中小火,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来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合适了,放入肉条,炸至金黄,捞出等三五分钟,复炸,即可;

尖椒炒猪脆骨

猪脆骨真的太适合作为白酒的下酒菜了,它比起鸡脆骨要硬上一些,所以嚼起来更久,更香,也更考验牙口。

说起来买猪脆骨吧还真不是为了做下酒菜,因为我不太喜欢磨牙的脆骨(年纪大了爱惜牙齿),是番茄在超市看到非常想尝试一下,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肯定吃不了,因为真的有些硬度,但寻思着许久不吃了买来尝尝鲜也不错,所以在做的时候我又切了点儿五花肉,给番茄知难而退的时候留条后路。

■ 食材:

猪脆骨、尖椒

猪脆骨一定要配尖椒,尖椒那种辣的窜鼻子的冲劲儿和家常菜中常有的亲切感可以弥补猪脆骨太硬的硬伤,就是嚼着骨头的时候会觉得这既是下酒菜又是家常菜,俩者一中和吃起来更带劲儿。

■ 调味料:

生抽

■ 制作流程:

⓵ 猪脆骨切成细条,越细越好,越细越好嚼,备用;

要不要加五花肉完全取决于咱的牙口和目的哈,如果牙口好,还就好这一口,那就只用猪脆骨,如果像我们一样只是吃个乐呵,给番茄尝个鲜,给大人怀个旧,那就多来点儿五花肉。

⓶ 尖椒切滚刀块,备用;

⓷ 起锅热油,倒入猪脆骨(以及五花肉),翻炒出肉香,有焦色的时候,根据肉量加入一勺或两勺生抽,继续翻炒均匀,再倒入尖椒,炒至尖椒去生,微微发软趴,即可出锅;

香辣鸡胗

我小时候吃不懂鸡胗子,不是讨厌吃,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那么迷恋它,哪儿就那么那么那么的好吃了?

现在,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鸡胗子脆脆带一点儿韧劲儿的口感越嚼越香,而且做法也简单,卤着吃、炒着吃、炸着吃都很好吃,凉了也不会影响口感。

而且那种小抿一口白酒之后,夹一块鸡胗子,酒香之后是鸡胗子的那种形容不上来的肉香、脆香,即便是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也瞬间有了在昏黄小巷子里吃小脏摊儿聊大天儿的舒畅,不禁想要感慨:这果然是大人的美食啊。

■ 食材:

鸡胗子、姜、葱

■ 调味料:

生抽、蚝油、五香粉、孜然粉、椒盐、辣椒面

看到我加辣椒面儿就应该知道这道菜番茄不吃,哈哈哈哈哈,他现在就是我当年吃不懂鸡胗子的年纪。

■ 制作流程:

⓵ 鸡胗子切成薄片儿;

因为是要炸着吃,所以也不能切的太薄,对新手来说容易炸老。

⓶ 葱、姜切成丝,一勺生抽、半勺蚝油、半勺五香粉与鸡胗子片儿混合均匀,腌制二十分钟以上;

葱和姜切成丝是因为我想一起炸着吃,如果不喜欢这样吃的话,切的时候切成片儿或者块状更便于腌制好后挑出来。

⓷ 起锅热油,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正合适,下鸡胗子片,炸至飘起,大概3~5分钟的时间,捞出静置几分钟,复炸,即可捞出;

⓸ 一勺孜然粉、一包翠宏辣椒面、适量的椒盐(椒盐主要用来调节咸淡)混合均匀,倒入炸好的鸡胗子充分搅拌,即可;

普通的辣椒面也可以,翠宏辣椒面是那种风味辣椒面,颗粒感分明,吃起来香香辣辣。

凉拌海蜇丝

喝酒总是要有小凉菜的,不用开火的凉拌海蜇丝简单又爽口。

■ 食材:

海蜇、黄瓜、胡萝卜、洋葱

■ 调味料:

两勺陈醋、两勺生抽、一勺麻油、少许白糖

■ 制作流程:

⓵ 买回来的海蜇丝泡在水里去盐分,中间换四五次水;

⓶ 黄瓜、胡萝卜、洋葱处理成丝;

⓷ 所有的食材拌在一起,然后加入两勺陈醋、一勺生抽、一勺麻油、少许白糖,拌均匀就可以啦;

搭配啤酒的下酒菜

一提到啤酒脑海里就会有两个画面,一个是夏日里在火热的大排档畅快淋漓的喝着啤酒撸串儿,一个是在雪花飘飘的冬夜里围着毛毯喝着啤酒吃着小菜。

啤酒的口感相对白酒柔和太多了,而且还有果啤、奶啤等让不擅长喝酒的人也能浅浅饮上一杯,因此喝啤酒很适合那种敞开了吃的下酒菜。

炒花蛤

我刚刚学会做不糊的菜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开始拿花蛤练手,都说想要提升厨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自己喜欢吃的菜,确实很有道理,很快炒花蛤就成为了我的拿手菜。

那时候做的方法是用郫县豆瓣酱或者火锅底料,直到有一次去 color run 玩儿完无意转到了一家小烧烤店,他家炒的花蛤味道太不一样了,没有那种厚重的酱香的辣,而是酸酸甜甜的辣,问了老板怎么做的于是从此就又会了一个新的做法。

■ 食材:

花蛤、洋葱、还可以添一些自己喜欢的配菜

■ 调味料:

杭椒、小米辣、干辣椒、灯笼椒、洋葱、蒜、花椒、麻椒、生抽、蚝油、陈醋、白糖

(火锅底料、郫县豆瓣酱)

■ 制作流程:

⓵ 花蛤放入水中土沙,也可以买无沙的更方便;

酸酸辣版本:

⓶ 起锅热油,倒入杭椒、小米辣、干辣椒、灯笼椒、洋葱、蒜、花椒、麻椒翻炒出香味儿,倒入花蛤,大火炒至微微张口,加入两勺生抽、一勺蚝油、两勺陈醋、一勺白糖,炒至花蛤全部张口,即可出锅;

郫县豆瓣酱版:

起锅热油,放入适量的火锅底料和一小勺郫县豆瓣酱炒至有红油,再放杭椒、小米辣、干辣椒、灯笼椒、洋葱、蒜、花椒、麻椒翻炒出香味儿,倒入花蛤,大火炒至微微张口,加入一勺生抽、半勺蚝油、半勺白糖,炒至花蛤全部张口,即可出锅;

这俩的区别一是火锅底料和郫县豆瓣酱,二是醋,前者虽然没有常用的酱料,但是味道酸酸辣辣很清爽,主要突出酸甜口;后者浓郁酱香,辣得过瘾。

不过对我来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家里料多与少。

如果想要炒出来的效果是汁儿包裹住花蛤就需要微微勾个芡。

牙签肉

牙签肉的做法很简单,但是风味很独特,似乎多了一根小小的牙签就多了许多神奇的魔法风味。

当然,多了一根小小的牙签也多了不少乐趣的,比如用它扎起一块拍黄瓜检验有没有喝到位。

■ 食材:

羊腿肉、洋葱

■ 调味料:

蒜末、杭椒末、五香粉、孜然粉、孜然粒、盐、生抽、蚝油、白糖

因为要考虑番茄也吃,所以没有放辣椒,能吃辣的话一定要加些辣椒面。

■ 制作流程:

⓵ 羊腿肉切成丁,用洋葱腌制半小时以上,然后用牙签穿成串,备用;

肉的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羊肉,只是我个人觉得牙签肉用羊肉做好吃。

这一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稍稍加一些盐调味。

⓶ 起锅热油,中火,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正合适,下牙签肉,炸至飘起、颜色有些许的焦色捞出,静置三五分钟,再次下油锅复炸,根据自己的油温来把控,三十秒以内,捞出备用;

⓷ 锅中留底油,下蒜末、杭椒末炒出香味儿微微发焦的感觉,放入一勺五香粉、三勺孜然粉、一勺孜然粒、少许盐、一勺生抽、半勺蚝油、一小捏捏白糖,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个风味是咸香口,孜然是最鲜明的风味来源,所以不要放太多糖,加糖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鲜,我写的一捏捏就是用手捏点儿放进去,比起半勺盐的用量还要少。

花毛一体

喝啤酒的话真的不能少了花毛一体,我家番茄年纪小小也很喜欢吃。

我跟朋友吐槽:好家伙,这以后长大了还不得是楼下烧烤摊儿常客了。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吃花毛一体,他回答我:这不叫花毛一体,这叫,我喜欢剥毛豆呀。

确实,看着他剥毛豆简直能笑到打鸣儿,小心翼翼的挤开毛豆的口子,力道一下子没掌控好,biu~毛豆飞出去了,毛豆在空中做一个自由转体三周半稳稳的落在少女的脚边,少女一脸嫌弃的看着我们,番茄倒也不气馁,继续剥下一个。

■ 食材:

花生、毛豆

■ 调味料:

盐、花椒、麻椒、香叶、干辣椒、桂皮、八角、姜片、葱段

■ 制作流程:

(记忆中是拍了制作流程图解的,但是~emmm~可能是记错了吧)

⓵ 花生、毛豆投洗干净,尤其是花生一定一定要洗干净,不然会有很多沙子,千万别觉得超市买的看起来好像没啥土,还是要仔仔细细的洗;

⓶ 起锅烧水,全程中火,放入适量的盐、花椒、麻椒、香叶、干辣椒、桂皮、八角、姜片、葱段和花生,煮15~20分钟;

调味料的量没有啥几勺、几块的定量,完全看个人口味,喜欢五香味儿重一点就多放一些八角、桂皮、香叶,或者放些五香粉也行,喜欢辣一些就多放一些辣椒,至于盐,此处也不要放太少,毕竟花生毛豆的壳都不算薄,要入味儿的话,煮的汤里咸滋味儿多少要比起平时炒菜重一点,就跟做炸酱的道理差不多。

⓷ 加入毛豆再一起煮15分钟;

⓸ 关火后花生毛豆泡在汤里俩小时以上更加入味儿,还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更具风味;

炸大虾

炸虾也是一道很百搭的菜,可以作为下酒菜慢慢品尝,也可以作为家常菜大快朵颐。

并且炸虾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平日里干裹淀粉、挂鸡蛋淀粉液、直接炸…怎么做都好吃,要分享的这道精彩在脆脆的口感,是那种陪咱喝完一顿酒吃到最后一个还是有酥脆口感的做法。

■ 食材:

大虾

■ 调味料:

土豆淀粉、红薯淀粉、面粉、辣椒面、椒盐、孜然粉

■ 制作流程:

⓵ 大虾去头、去壳,备用;

⓶ 土豆淀粉、红薯淀粉、面粉、水以1:1:1:3的比例混合,也就是一勺土豆淀粉、一勺红薯淀粉、一勺面粉与三勺水混合均匀;

这种方式调出来的面糊类似于炸肉专用的粉,像我就会担心这种专用粉里会不会添加剂比较多,所以就用土豆淀粉、红薯淀粉、面粉混合。

⓷ 将剥好的虾放到面糊中挂浆;

无论是虾本身还是面糊中我都没有放盐,因为一会儿要蘸椒盐,再加上可能我不算口重的人,所以对我来说蘸椒盐的咸度就可以了,如果喜欢事先用盐腌制也是没问题的。

⓸ 起锅热油,中火,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正合适,放过好面糊的虾,炸至飘起且表面呈金黄色,捞出静置3~5分钟,复炸至表面颜色焦黄即可捞出;

⓹ 适量的辣椒面、椒盐、孜然粉混合均匀,倒入炸好的虾拌饭均匀,即可;

香糟卤

如果喝啤酒只能选一样下酒菜的话,我想我会选香糟卤,【万物皆可糟】可不是空有名头,荤素浸蘸、糟熘、糟煨、清蒸、炒菜皆宜。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在夏日里拂去燥热,在暖春、凉秋送上清香,在严冬驱走寒意的万能调味品。

■ 食材:

虾、鸡翅、毛豆、鸡心

其实任何喜欢的食材都可以,藕片、猪蹄、鸭翅、鱼… 都可以。

■ 调味料:

糟卤、香叶、花椒

■ 制作流程:

⓵ 虾、鸡翅、毛豆、鸡心等食材分别煮熟,沥干水分,备用;

⓶ 糟卤与矿泉水1:1混合,放入适量的香叶、花椒,如果喜欢吃姜的味道也可以再放几片姜片,或者添几个干辣椒,然后放入煮好的食材,放入冰箱,素食大概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入味了,毛豆、花生有壳需要时间长一些,肉食两小时以上基本上就入味了;

放在保鲜盒里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

糟卤本身很咸,直接浸泡食材的话会非常重口,与矿泉水1:1比例的混合是比较适合我的口味的调配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购买的糟卤的品牌灵活调整。

搭配葡萄酒的下酒菜

在搭配葡萄酒的下酒菜品类里我属实是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因为我通常都是搭配瓜子、核桃、巴旦木等坚果,或者简单的白灼一些海鲜,很少弄什么花样,实话实说,我觉得我这个吃习惯了中餐的人,在烹饪西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搞得有些家常菜。

蒜香青口贝

■ 食材:

青口贝、洋葱、蒜、柠檬

■ 调味料:

黄油、海盐黑胡椒粒

■ 制作流程:

⓵ 青口贝洗干净,备用;

⓶ 洋葱、蒜分别处理成末状;

⓷ 起锅,中火放入一块黄油,简直融化;

此处也可以替换成橄榄油、菜油,像我这种味觉顿顿的人就觉得都挺好吃的,不那么讲究,家里有啥就用啥。

⓸ 放入洋葱碎和蒜碎煸炒至微微发焦,然后倒入青口贝,盖上锅盖,焖至全部开大口,捞出青口贝;

这一步有的人喜欢放些干白、清酒、白酒一起焖,也可以像我这样什么都不放,区别就是在于风味上的浓烈或清淡,看自己的喜好。

⓹ 大火收下锅中的汁儿,关火后研一点点黑胡椒还盐调味,浇在青口贝上;

⓺ 柠檬先把表面的青皮刮下来,洒在青口贝上,再撒上适量的柠檬汁即可;

柠檬皮碎能让整道菜的香气更加清新,吃起来口感也好,只是刮的时候别把青皮和果肉之间的白色部分刮进去太多,容易味苦。

搭配青梅酒的下酒菜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酒了。

我!超!爱!梅!子!酒!

不过这个类别里只有一道菜并不是最搭配,而是以上的菜都会作为我喝梅子酒时的下酒菜,哈哈哈哈哈哈。

海苔牛油果三文鱼

名字属实起的随意,但我也真的不知道能起什么,就是简简单单的三样食物放在一起,就组合出一道美味的下酒菜。

■ 食材:

三文鱼、牛油果、海苔片

■ 调味料:

李锦记薄盐生抽、芥末

■ 制作流程:

⓵ 三文鱼、牛油果、海苔片摆盘;

⓶ 适量的李锦记薄盐生抽、芥末混合均匀,即可;

吃的时候先用三文鱼蘸一下芥末汁儿,然后用海苔片包裹三文鱼和牛油果,一口吃下,满嘴油香和清香。

这个制作起来简单,最想分享的是这个薄盐生抽,我之前总是家里备着吃刺身用的酱油,偶然间发现李锦记这个生抽的味道和刺身酱油风味很相似,嗳~咱这不就是省钱小妙招儿来啦嘛,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也都是觉得是刺身酱油的平替。

以上就是我做过且备受朋友们好评的下酒菜,当然还有不少其他的,以后有机会慢慢补充。

虽然我按照四个酒类来写的,但其实也没有啥固定搭配,那些千变万化的菜肴,那些滋味层出不穷的酒,既能在一瞬间火辣辣的侵略我们的味蕾,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舌尖领略生活的滋味,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借着酒与菜让一份情绪蔓延开来,等到醒来的时候,又重整旗鼓做个大人。

@美食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别看我现在整日围着家常菜打转儿,但朋友们最早见识到我厨艺还是从下酒菜开始的。

只是现在做了妈妈了,平日里忙的热火朝天,到了晚上终于能够安静的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儿,也就渐渐少了呼朋引伴酒酣耳热的时刻。

根据白酒、啤酒、葡萄酒、青梅酒整理了12道菜,虽然不至于是我压箱底儿的库存,但也都是被朋友们要过菜谱的好吃的下酒菜。

搭配白酒的下酒菜

在我看来白酒很难用【喝】来形容,它不适用于大口畅快的闷,而是要浅浅的酌上一口,火辣的酒香瞬间让喉咙紧缩,轻轻的叹出一声【啊~】,再捡上一筷子菜,细细品味口中的酒香。

而且喝白酒喝快了就不快乐了,要慢慢的,拿出耗上这一宿的底气,慢慢饮。

因此我会喜欢做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菜,比如炸物、凉拌菜等,这其中的翘楚肯定是炸花生米,不过今儿就不写这个了,咱炸点儿不一样的。

炸三丝

作为全篇的第一道菜出场自然是有点儿东西的。

这道菜的主风味就是一个字——香!

杏鲍菇的香甜、土豆丝的脆香、葱丝的酥香,所有的味道组合在一起,今晚的月光格外朦胧。

■ 食材:

杏鲍菇、土豆、香葱

■ 调味料:

椒盐

■ 制作流程:

⓵ 杏鲍菇、土豆、香葱分别处理成丝,备用;

杏鲍菇直接用擦板就能擦成细丝了,一定要细细的才好吃。

土豆丝擦完之后最好用水洗一洗,尽量的去掉一些淀粉,这样炸出来的土豆丝更酥脆。

⓶ 起锅烧油,中火,油中放一粒蒜或者一片姜,什么时候蒜炸的飘起且周围有油花滚动,就可以分别下杏鲍菇丝、土豆丝、葱丝了,分别炸至酥脆捞出即可,无需复炸;

此处一定要三者分别炸,虽然最后也是混合拌匀,但是这三者炸至酥粗的时间不同:

杏鲍菇下锅后是先炸至软趴然后才会慢慢失去水分变得焦脆,用时比较长。

土豆丝下油锅后可能会因为淀粉起粘连,所以要用筷子搅一搅,避免粘在一起,颜色焦黄就可以出锅了。

葱丝是这三种食材里最细嫩的,基本上下锅就迅速脱水变焦脆了,而葱丝在这道菜里不仅仅是增香提味儿的,还承担了丰富色彩的重任,因此一定要眼疾手快,保证它是绿色的。

⓷ 炸好的杏鲍菇丝、土豆丝、葱丝倒入适量的椒盐,翻拌均匀,即可;

椒香酥肉

炸小酥肉咱都吃过,无论是空口吃、涮火锅还是作为下酒菜它都很称职,不过若是就酒吃的话非常建议加点儿磨碎了的花椒粒。

花椒粒经过小火干煸之后变得酥脆,用手指轻轻一捻就能成碎末状,但是比起买的花椒面儿,它又多了一些粗粝的质感,掺进面糊里增香的同时更是有别于其他炸酥肉的法宝。

尤其是跟白酒搭配,白酒的火辣碰上花椒的辛辣是风味的碰撞,更是融合。

■ 食材:

猪里脊、洋葱

肉的选择上猪里脊、后腿肉、五花肉、牛肉、鸡肉其实都可以的,如果是想小朋友也能吃的话可以试试猪里脊,非常的嫩。

■ 调味料:

花椒、盐、淀粉

花椒中可以混一些麻椒,这样就是香香麻麻的口味了。

■ 制作流程:

⓵ 猪里脊切成一指宽的条状,加入适量的洋葱条腌制二十分钟以上,最好是俩小时起步;

平时咱们做炸物都会比较在意给肉去腥,但是有时候加得料多了的话就会有种香料味儿抢了肉香的感觉,所以通常我都是用大量的洋葱去腥,同时还能增添洋葱的风味。

此处小小推荐一下洋葱仔,比大洋葱味儿更冲一些,淘宝上买很便宜。

这一步腌制的时候我没有加盐,源于我新手时期的小窍门就是腌制的时候不加盐防止掌握不好调味,炸完后蘸着盐、椒盐吃,或者在调面糊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盐,因为肉已经用洋葱腌制的足够去肉腥味儿了,所以不加盐也会炸很香,如果不喜欢这样的吃法也可以在这一步腌制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

⓶ 干锅中小火热锅之后放入花椒粒,炒至闻到花椒香,或者听到【bababa】的声音,或者花椒跳来跳去就赶紧关火,用手捻一粒如果能够碎成末那就是炒好了,盛出擀碎,备用;

炒花椒虽然简单,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会有炒糊的风险,所以宁可开小火多煸一会儿都别大火猛炒,糊了会发苦。

⓷ 玉米淀粉中加入适量的水、盐和花椒碎以及里脊肉搅拌均匀,备用;

新手一定会想知道玉米淀粉和水的比例,其实这个还需要看自己用了多少肉,不过我通常是淀粉和水1:1的比例,如果是想用混合淀粉,比如玉米淀粉和面粉混合,那么玉米淀粉:面粉:水的比例就是1:1:2,也就是说一勺玉米淀粉、一勺面粉配两勺水,总量上粉和水的比例还是1:1。

⓸ 起锅热油,中小火,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来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合适了,放入肉条,炸至金黄,捞出等三五分钟,复炸,即可;

尖椒炒猪脆骨

猪脆骨真的太适合作为白酒的下酒菜了,它比起鸡脆骨要硬上一些,所以嚼起来更久,更香,也更考验牙口。

说起来买猪脆骨吧还真不是为了做下酒菜,因为我不太喜欢磨牙的脆骨(年纪大了爱惜牙齿),是番茄在超市看到非常想尝试一下,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肯定吃不了,因为真的有些硬度,但寻思着许久不吃了买来尝尝鲜也不错,所以在做的时候我又切了点儿五花肉,给番茄知难而退的时候留条后路。

■ 食材:

猪脆骨、尖椒

猪脆骨一定要配尖椒,尖椒那种辣的窜鼻子的冲劲儿和家常菜中常有的亲切感可以弥补猪脆骨太硬的硬伤,就是嚼着骨头的时候会觉得这既是下酒菜又是家常菜,俩者一中和吃起来更带劲儿。

■ 调味料:

生抽

■ 制作流程:

⓵ 猪脆骨切成细条,越细越好,越细越好嚼,备用;

要不要加五花肉完全取决于咱的牙口和目的哈,如果牙口好,还就好这一口,那就只用猪脆骨,如果像我们一样只是吃个乐呵,给番茄尝个鲜,给大人怀个旧,那就多来点儿五花肉。

⓶ 尖椒切滚刀块,备用;

⓷ 起锅热油,倒入猪脆骨(以及五花肉),翻炒出肉香,有焦色的时候,根据肉量加入一勺或两勺生抽,继续翻炒均匀,再倒入尖椒,炒至尖椒去生,微微发软趴,即可出锅;

香辣鸡胗

我小时候吃不懂鸡胗子,不是讨厌吃,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那么迷恋它,哪儿就那么那么那么的好吃了?

现在,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鸡胗子脆脆带一点儿韧劲儿的口感越嚼越香,而且做法也简单,卤着吃、炒着吃、炸着吃都很好吃,凉了也不会影响口感。

而且那种小抿一口白酒之后,夹一块鸡胗子,酒香之后是鸡胗子的那种形容不上来的肉香、脆香,即便是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也瞬间有了在昏黄小巷子里吃小脏摊儿聊大天儿的舒畅,不禁想要感慨:这果然是大人的美食啊。

■ 食材:

鸡胗子、姜、葱

■ 调味料:

生抽、蚝油、五香粉、孜然粉、椒盐、辣椒面

看到我加辣椒面儿就应该知道这道菜番茄不吃,哈哈哈哈哈,他现在就是我当年吃不懂鸡胗子的年纪。

■ 制作流程:

⓵ 鸡胗子切成薄片儿;

因为是要炸着吃,所以也不能切的太薄,对新手来说容易炸老。

⓶ 葱、姜切成丝,一勺生抽、半勺蚝油、半勺五香粉与鸡胗子片儿混合均匀,腌制二十分钟以上;

葱和姜切成丝是因为我想一起炸着吃,如果不喜欢这样吃的话,切的时候切成片儿或者块状更便于腌制好后挑出来。

⓷ 起锅热油,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正合适,下鸡胗子片,炸至飘起,大概3~5分钟的时间,捞出静置几分钟,复炸,即可捞出;

⓸ 一勺孜然粉、一包翠宏辣椒面、适量的椒盐(椒盐主要用来调节咸淡)混合均匀,倒入炸好的鸡胗子充分搅拌,即可;

普通的辣椒面也可以,翠宏辣椒面是那种风味辣椒面,颗粒感分明,吃起来香香辣辣。

凉拌海蜇丝

喝酒总是要有小凉菜的,不用开火的凉拌海蜇丝简单又爽口。

■ 食材:

海蜇、黄瓜、胡萝卜、洋葱

■ 调味料:

两勺陈醋、两勺生抽、一勺麻油、少许白糖

■ 制作流程:

⓵ 买回来的海蜇丝泡在水里去盐分,中间换四五次水;

⓶ 黄瓜、胡萝卜、洋葱处理成丝;

⓷ 所有的食材拌在一起,然后加入两勺陈醋、一勺生抽、一勺麻油、少许白糖,拌均匀就可以啦;

搭配啤酒的下酒菜

一提到啤酒脑海里就会有两个画面,一个是夏日里在火热的大排档畅快淋漓的喝着啤酒撸串儿,一个是在雪花飘飘的冬夜里围着毛毯喝着啤酒吃着小菜。

啤酒的口感相对白酒柔和太多了,而且还有果啤、奶啤等让不擅长喝酒的人也能浅浅饮上一杯,因此喝啤酒很适合那种敞开了吃的下酒菜。

炒花蛤

我刚刚学会做不糊的菜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开始拿花蛤练手,都说想要提升厨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自己喜欢吃的菜,确实很有道理,很快炒花蛤就成为了我的拿手菜。

那时候做的方法是用郫县豆瓣酱或者火锅底料,直到有一次去 color run 玩儿完无意转到了一家小烧烤店,他家炒的花蛤味道太不一样了,没有那种厚重的酱香的辣,而是酸酸甜甜的辣,问了老板怎么做的于是从此就又会了一个新的做法。

■ 食材:

花蛤、洋葱、还可以添一些自己喜欢的配菜

■ 调味料:

杭椒、小米辣、干辣椒、灯笼椒、洋葱、蒜、花椒、麻椒、生抽、蚝油、陈醋、白糖

(火锅底料、郫县豆瓣酱)

■ 制作流程:

⓵ 花蛤放入水中土沙,也可以买无沙的更方便;

酸酸辣版本:

⓶ 起锅热油,倒入杭椒、小米辣、干辣椒、灯笼椒、洋葱、蒜、花椒、麻椒翻炒出香味儿,倒入花蛤,大火炒至微微张口,加入两勺生抽、一勺蚝油、两勺陈醋、一勺白糖,炒至花蛤全部张口,即可出锅;

郫县豆瓣酱版:

起锅热油,放入适量的火锅底料和一小勺郫县豆瓣酱炒至有红油,再放杭椒、小米辣、干辣椒、灯笼椒、洋葱、蒜、花椒、麻椒翻炒出香味儿,倒入花蛤,大火炒至微微张口,加入一勺生抽、半勺蚝油、半勺白糖,炒至花蛤全部张口,即可出锅;

这俩的区别一是火锅底料和郫县豆瓣酱,二是醋,前者虽然没有常用的酱料,但是味道酸酸辣辣很清爽,主要突出酸甜口;后者浓郁酱香,辣得过瘾。

不过对我来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家里料多与少。

如果想要炒出来的效果是汁儿包裹住花蛤就需要微微勾个芡。

牙签肉

牙签肉的做法很简单,但是风味很独特,似乎多了一根小小的牙签就多了许多神奇的魔法风味。

当然,多了一根小小的牙签也多了不少乐趣的,比如用它扎起一块拍黄瓜检验有没有喝到位。

■ 食材:

羊腿肉、洋葱

■ 调味料:

蒜末、杭椒末、五香粉、孜然粉、孜然粒、盐、生抽、蚝油、白糖

因为要考虑番茄也吃,所以没有放辣椒,能吃辣的话一定要加些辣椒面。

■ 制作流程:

⓵ 羊腿肉切成丁,用洋葱腌制半小时以上,然后用牙签穿成串,备用;

肉的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羊肉,只是我个人觉得牙签肉用羊肉做好吃。

这一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稍稍加一些盐调味。

⓶ 起锅热油,中火,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正合适,下牙签肉,炸至飘起、颜色有些许的焦色捞出,静置三五分钟,再次下油锅复炸,根据自己的油温来把控,三十秒以内,捞出备用;

⓷ 锅中留底油,下蒜末、杭椒末炒出香味儿微微发焦的感觉,放入一勺五香粉、三勺孜然粉、一勺孜然粒、少许盐、一勺生抽、半勺蚝油、一小捏捏白糖,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个风味是咸香口,孜然是最鲜明的风味来源,所以不要放太多糖,加糖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鲜,我写的一捏捏就是用手捏点儿放进去,比起半勺盐的用量还要少。

花毛一体

喝啤酒的话真的不能少了花毛一体,我家番茄年纪小小也很喜欢吃。

我跟朋友吐槽:好家伙,这以后长大了还不得是楼下烧烤摊儿常客了。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吃花毛一体,他回答我:这不叫花毛一体,这叫,我喜欢剥毛豆呀。

确实,看着他剥毛豆简直能笑到打鸣儿,小心翼翼的挤开毛豆的口子,力道一下子没掌控好,biu~毛豆飞出去了,毛豆在空中做一个自由转体三周半稳稳的落在少女的脚边,少女一脸嫌弃的看着我们,番茄倒也不气馁,继续剥下一个。

■ 食材:

花生、毛豆

■ 调味料:

盐、花椒、麻椒、香叶、干辣椒、桂皮、八角、姜片、葱段

■ 制作流程:

(记忆中是拍了制作流程图解的,但是~emmm~可能是记错了吧)

⓵ 花生、毛豆投洗干净,尤其是花生一定一定要洗干净,不然会有很多沙子,千万别觉得超市买的看起来好像没啥土,还是要仔仔细细的洗;

⓶ 起锅烧水,全程中火,放入适量的盐、花椒、麻椒、香叶、干辣椒、桂皮、八角、姜片、葱段和花生,煮15~20分钟;

调味料的量没有啥几勺、几块的定量,完全看个人口味,喜欢五香味儿重一点就多放一些八角、桂皮、香叶,或者放些五香粉也行,喜欢辣一些就多放一些辣椒,至于盐,此处也不要放太少,毕竟花生毛豆的壳都不算薄,要入味儿的话,煮的汤里咸滋味儿多少要比起平时炒菜重一点,就跟做炸酱的道理差不多。

⓷ 加入毛豆再一起煮15分钟;

⓸ 关火后花生毛豆泡在汤里俩小时以上更加入味儿,还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更具风味;

炸大虾

炸虾也是一道很百搭的菜,可以作为下酒菜慢慢品尝,也可以作为家常菜大快朵颐。

并且炸虾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平日里干裹淀粉、挂鸡蛋淀粉液、直接炸…怎么做都好吃,要分享的这道精彩在脆脆的口感,是那种陪咱喝完一顿酒吃到最后一个还是有酥脆口感的做法。

■ 食材:

大虾

■ 调味料:

土豆淀粉、红薯淀粉、面粉、辣椒面、椒盐、孜然粉

■ 制作流程:

⓵ 大虾去头、去壳,备用;

⓶ 土豆淀粉、红薯淀粉、面粉、水以1:1:1:3的比例混合,也就是一勺土豆淀粉、一勺红薯淀粉、一勺面粉与三勺水混合均匀;

这种方式调出来的面糊类似于炸肉专用的粉,像我就会担心这种专用粉里会不会添加剂比较多,所以就用土豆淀粉、红薯淀粉、面粉混合。

⓷ 将剥好的虾放到面糊中挂浆;

无论是虾本身还是面糊中我都没有放盐,因为一会儿要蘸椒盐,再加上可能我不算口重的人,所以对我来说蘸椒盐的咸度就可以了,如果喜欢事先用盐腌制也是没问题的。

⓸ 起锅热油,中火,锅中放一粒蒜,什么时候蒜飘起了且没有迅速焦、黄、糊就说明油温正合适,放过好面糊的虾,炸至飘起且表面呈金黄色,捞出静置3~5分钟,复炸至表面颜色焦黄即可捞出;

⓹ 适量的辣椒面、椒盐、孜然粉混合均匀,倒入炸好的虾拌饭均匀,即可;

香糟卤

如果喝啤酒只能选一样下酒菜的话,我想我会选香糟卤,【万物皆可糟】可不是空有名头,荤素浸蘸、糟熘、糟煨、清蒸、炒菜皆宜。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在夏日里拂去燥热,在暖春、凉秋送上清香,在严冬驱走寒意的万能调味品。

■ 食材:

虾、鸡翅、毛豆、鸡心

其实任何喜欢的食材都可以,藕片、猪蹄、鸭翅、鱼… 都可以。

■ 调味料:

糟卤、香叶、花椒

■ 制作流程:

⓵ 虾、鸡翅、毛豆、鸡心等食材分别煮熟,沥干水分,备用;

⓶ 糟卤与矿泉水1:1混合,放入适量的香叶、花椒,如果喜欢吃姜的味道也可以再放几片姜片,或者添几个干辣椒,然后放入煮好的食材,放入冰箱,素食大概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入味了,毛豆、花生有壳需要时间长一些,肉食两小时以上基本上就入味了;

放在保鲜盒里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

糟卤本身很咸,直接浸泡食材的话会非常重口,与矿泉水1:1比例的混合是比较适合我的口味的调配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购买的糟卤的品牌灵活调整。

搭配葡萄酒的下酒菜

在搭配葡萄酒的下酒菜品类里我属实是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因为我通常都是搭配瓜子、核桃、巴旦木等坚果,或者简单的白灼一些海鲜,很少弄什么花样,实话实说,我觉得我这个吃习惯了中餐的人,在烹饪西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搞得有些家常菜。

蒜香青口贝

■ 食材:

青口贝、洋葱、蒜、柠檬

■ 调味料:

黄油、海盐黑胡椒粒

■ 制作流程:

⓵ 青口贝洗干净,备用;

⓶ 洋葱、蒜分别处理成末状;

⓷ 起锅,中火放入一块黄油,简直融化;

此处也可以替换成橄榄油、菜油,像我这种味觉顿顿的人就觉得都挺好吃的,不那么讲究,家里有啥就用啥。

⓸ 放入洋葱碎和蒜碎煸炒至微微发焦,然后倒入青口贝,盖上锅盖,焖至全部开大口,捞出青口贝;

这一步有的人喜欢放些干白、清酒、白酒一起焖,也可以像我这样什么都不放,区别就是在于风味上的浓烈或清淡,看自己的喜好。

⓹ 大火收下锅中的汁儿,关火后研一点点黑胡椒还盐调味,浇在青口贝上;

⓺ 柠檬先把表面的青皮刮下来,洒在青口贝上,再撒上适量的柠檬汁即可;

柠檬皮碎能让整道菜的香气更加清新,吃起来口感也好,只是刮的时候别把青皮和果肉之间的白色部分刮进去太多,容易味苦。

搭配青梅酒的下酒菜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酒了。

我!超!爱!梅!子!酒!

不过这个类别里只有一道菜并不是最搭配,而是以上的菜都会作为我喝梅子酒时的下酒菜,哈哈哈哈哈哈。

海苔牛油果三文鱼

名字属实起的随意,但我也真的不知道能起什么,就是简简单单的三样食物放在一起,就组合出一道美味的下酒菜。

■ 食材:

三文鱼、牛油果、海苔片

■ 调味料:

李锦记薄盐生抽、芥末

■ 制作流程:

⓵ 三文鱼、牛油果、海苔片摆盘;

⓶ 适量的李锦记薄盐生抽、芥末混合均匀,即可;

吃的时候先用三文鱼蘸一下芥末汁儿,然后用海苔片包裹三文鱼和牛油果,一口吃下,满嘴油香和清香。

这个制作起来简单,最想分享的是这个薄盐生抽,我之前总是家里备着吃刺身用的酱油,偶然间发现李锦记这个生抽的味道和刺身酱油风味很相似,嗳~咱这不就是省钱小妙招儿来啦嘛,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也都是觉得是刺身酱油的平替。

以上就是我做过且备受朋友们好评的下酒菜,当然还有不少其他的,以后有机会慢慢补充。

虽然我按照四个酒类来写的,但其实也没有啥固定搭配,那些千变万化的菜肴,那些滋味层出不穷的酒,既能在一瞬间火辣辣的侵略我们的味蕾,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舌尖领略生活的滋味,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借着酒与菜让一份情绪蔓延开来,等到醒来的时候,又重整旗鼓做个大人。

@美食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本不折不扣的肉食爱好者,必须坦白有时候真的更馋那一口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什么能比一碟油炸花生米,更适合下酒呢?

素食在今天,已经肉眼可见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身边的素食主义者也越来越多。

教各位做3道百吃不厌、下酒一绝的素食佳肴。

肉食爱好者也不用急着走开,相信我,有时候素菜做好了,比肉更香。

第一道

酱油花生耗时:5-10分钟

喝酒之人都无法拒绝的花生米,我有一个独门做法,(大概是)源自潮汕地区的“酱油炒花生”。

授予我配方的友人说,这道菜是他童年的味道。因为小时候不爱吃饭,家里的大人,就会抓一把花生,给他做这道甜甜咸咸、像零食一样开胃下饭的小菜。

等到长大后,又意外地发现,这口熟悉的味道,不仅下饭,更适合配酒!

材料极其简单,剥好的生花生米,适量酱油、糖,没了。一人份的话花生米就是一小盘左右,酱油我一般选择减盐版本,糖的部分冰糖、白糖都可以,冰糖最好挑块头小的。

步骤一共两步,一看就会。简单总结就是“炸”和“炒”。

“炸”就是炸花生米。冷锅下油,等油3、4分热下花生米,炸脆。这个过程大概是2~3分钟,因为后面还要翻炒,花生炸到八分熟就够了,不用等到完全酥脆。炸好后后沥掉多余的油。

“炒”就是给花生裹上糖色。

等锅中油差不多沥干之后(留一点点问题不大),倒入准备好的酱油,糖,开小火慢慢翻炒。这个时候,你已经可以闻到花生的酥香、酱油香、还有一点焦糖的甜……口水已经忍不住开始流。

翻炒的过程大概4、5分钟,你会感受到阻力越来越大,期间一定不能停,否则花生可能会粘黏到一起。等到酱油收汁变粘稠,就可以出锅了。

酱油花生比起普通油炸花生有更诱人的色泽。趁热夹起一颗,还会略微拉丝。送入嘴中,花生既保留了酥脆又被舒适的油润感、饱满温柔的咸甜味包裹,还有美妙的酱香、坚果香萦绕在鼻腔。

而这种复合调味,因为在很多菜里都能找到影子,所以即使第一次吃,你会在收获惊喜的同时又倍感亲切。

适配的酒款就很丰富了,一杯雪莉桶威士忌、啤酒、干邑、或者酱香白酒等等,都会收获欲罢不能的快感。

不建议你一次做太多,否则我真的担心你喝多。

寻味而来跟我抢菜的“好”同事们

第2道

香炸蘑菇饼耗时:10-15分钟

在我老家河南,有一道叫做“炸什锦”的传统菜式。很粗暴简单,就是蔬菜裹面粉下油锅炸。家常又美味,我个人很爱吃,毕竟没有人会拒绝幸福感爆棚的油炸食物吧?

在“炸什锦”的基础上,我稍微改良了一下做法,自创了这道同样快手百搭的“炸蘑菇饼”。

很多人应该都吃过餐厅里酥香的炸蘑菇,但我更中意外酥里嫩的口感体验,于是也成为这道菜诞生的原因。

蘑菇可以选平菇(撕条)、蟹味菇这类形状偏短、细,比较好“塑形”的。准备工作很简单,洗干净控水即可。

然后取适量盐、少量五香粉、一颗鸡蛋、足量面粉,和洗净的蘑菇一同抓匀,挂上粉。

接下来就准备下锅炸了,这里的技术重点是,炸两次。

第一炸,油锅烧热,将裹好面粉的蘑菇捏成大概两口大小的团,缓慢下锅。注意小心慢放,因为油可能会溅出。

大概2分钟左右,翻面一次,等炸到蘑菇团成型且表皮微黄后,捞出。

这时候捞出来,是为了等油锅再次回温,高温炸出来的食物会更香。

大概等1、2分钟,就可以开始第二炸了。复炸过程也不会太久,2、3分钟即可,期间同样记得翻面一次。

等到蘑菇饼炸至金黄泛焦,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的蘑菇饼可以放到厨房纸巾上控控油,等待的过程,再调制一碟灵魂蘸料——取适量辣椒粉、胡椒粉、黑椒粉,盐拌匀。

可以选择蘸着吃,但拌匀的方式会更方便,所以建议直接撒入控好油的蘑菇饼中。

同时,灵魂蘸料中还有灵魂,就是“芝士粉”,也是这道菜的隐藏秘密武器。

最后一步,就是在加好辣椒粉的蘑菇饼里再撒适量芝士粉,摇匀,就可以开动了。

拿起一块刚送进嘴,胡椒和辣椒已经冲入鼻腔。

一口咬下里面还冒着热气,香脆的外壳里包裹着“肉感”十足、软嫩带弹的蘑菇,香料味非常浓郁,在口腔层层展开……而最后加入的芝士,也把奶香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越嚼越香,完全吃不腻。有多上头?看我表情。

第3道

烧椒皮蛋豆腐耗时:5-10分钟

前两道都是油炸热菜,最后来一道凉快点儿的吧。

除了百吃不厌,重点是真的非常适合夏天——任何厨房小白都不会失手的“烧椒皮蛋豆腐”。

材料也很简单,豆腐、蒜、皮蛋、青椒。可以挑选偏辣的青椒,或者适当保留辣椒籽,辣度高一点,吃起来会爽快。

操作就更轻松了,先把准备好的青椒洗净,锅里倒少量油,小火煎出虎皮后即可,耗时3分钟左右。

出锅后的青椒切成细丁,装入料碗备用。皮蛋剥好同样切成细丁,蒜切末,一同装入料碗准备调味。

我的做法唯一的特别之处,可能就是切得更大块粗野一点,这样省时省力,看起来料也更足,更有家庭感。

调料也都是厨房常见的,取酱油、盐、鸡精、芝麻油、糖,依次倒入料碗,搅拌均匀。

我个人喜欢适量多加糖和芝麻油,味道会更鲜甜香麻。最后取出豆腐,将调好味的烧椒皮蛋,轻轻浇到豆腐上,撒一小把芝麻。

如果有小葱,还可以来一小撮提味,颜色看起来也更亮丽一些,然后就完事儿了。

当你在青椒还有热度的时候搞定这道菜,会收获冷热两重天的趣味口感。

我比较建议你放入冰箱冰镇一小会儿,等软嫩的豆腐也彻底凉透,这样就能在盛夏收获一道开胃、清爽、让身心从酷热中解脱的消暑下酒菜。

如果你也感觉天热气躁,那不妨今天就吃点儿素的呗?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本不折不扣的肉食爱好者,必须坦白有时候真的更馋那一口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什么能比一碟油炸花生米,更适合下酒呢?

素食在今天,已经肉眼可见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身边的素食主义者也越来越多。

教各位做3道百吃不厌、下酒一绝的素食佳肴。

肉食爱好者也不用急着走开,相信我,有时候素菜做好了,比肉更香。

第一道

酱油花生耗时:5-10分钟

喝酒之人都无法拒绝的花生米,我有一个独门做法,(大概是)源自潮汕地区的“酱油炒花生”。

授予我配方的友人说,这道菜是他童年的味道。因为小时候不爱吃饭,家里的大人,就会抓一把花生,给他做这道甜甜咸咸、像零食一样开胃下饭的小菜。

等到长大后,又意外地发现,这口熟悉的味道,不仅下饭,更适合配酒!

材料极其简单,剥好的生花生米,适量酱油、糖,没了。一人份的话花生米就是一小盘左右,酱油我一般选择减盐版本,糖的部分冰糖、白糖都可以,冰糖最好挑块头小的。

步骤一共两步,一看就会。简单总结就是“炸”和“炒”。

“炸”就是炸花生米。冷锅下油,等油3、4分热下花生米,炸脆。这个过程大概是2~3分钟,因为后面还要翻炒,花生炸到八分熟就够了,不用等到完全酥脆。炸好后后沥掉多余的油。

“炒”就是给花生裹上糖色。

等锅中油差不多沥干之后(留一点点问题不大),倒入准备好的酱油,糖,开小火慢慢翻炒。这个时候,你已经可以闻到花生的酥香、酱油香、还有一点焦糖的甜……口水已经忍不住开始流。

翻炒的过程大概4、5分钟,你会感受到阻力越来越大,期间一定不能停,否则花生可能会粘黏到一起。等到酱油收汁变粘稠,就可以出锅了。

酱油花生比起普通油炸花生有更诱人的色泽。趁热夹起一颗,还会略微拉丝。送入嘴中,花生既保留了酥脆又被舒适的油润感、饱满温柔的咸甜味包裹,还有美妙的酱香、坚果香萦绕在鼻腔。

而这种复合调味,因为在很多菜里都能找到影子,所以即使第一次吃,你会在收获惊喜的同时又倍感亲切。

适配的酒款就很丰富了,一杯雪莉桶威士忌、啤酒、干邑、或者酱香白酒等等,都会收获欲罢不能的快感。

不建议你一次做太多,否则我真的担心你喝多。

寻味而来跟我抢菜的“好”同事们

第2道

香炸蘑菇饼耗时:10-15分钟

在我老家河南,有一道叫做“炸什锦”的传统菜式。很粗暴简单,就是蔬菜裹面粉下油锅炸。家常又美味,我个人很爱吃,毕竟没有人会拒绝幸福感爆棚的油炸食物吧?

在“炸什锦”的基础上,我稍微改良了一下做法,自创了这道同样快手百搭的“炸蘑菇饼”。

很多人应该都吃过餐厅里酥香的炸蘑菇,但我更中意外酥里嫩的口感体验,于是也成为这道菜诞生的原因。

蘑菇可以选平菇(撕条)、蟹味菇这类形状偏短、细,比较好“塑形”的。准备工作很简单,洗干净控水即可。

然后取适量盐、少量五香粉、一颗鸡蛋、足量面粉,和洗净的蘑菇一同抓匀,挂上粉。

接下来就准备下锅炸了,这里的技术重点是,炸两次。

第一炸,油锅烧热,将裹好面粉的蘑菇捏成大概两口大小的团,缓慢下锅。注意小心慢放,因为油可能会溅出。

大概2分钟左右,翻面一次,等炸到蘑菇团成型且表皮微黄后,捞出。

这时候捞出来,是为了等油锅再次回温,高温炸出来的食物会更香。

大概等1、2分钟,就可以开始第二炸了。复炸过程也不会太久,2、3分钟即可,期间同样记得翻面一次。

等到蘑菇饼炸至金黄泛焦,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的蘑菇饼可以放到厨房纸巾上控控油,等待的过程,再调制一碟灵魂蘸料——取适量辣椒粉、胡椒粉、黑椒粉,盐拌匀。

可以选择蘸着吃,但拌匀的方式会更方便,所以建议直接撒入控好油的蘑菇饼中。

同时,灵魂蘸料中还有灵魂,就是“芝士粉”,也是这道菜的隐藏秘密武器。

最后一步,就是在加好辣椒粉的蘑菇饼里再撒适量芝士粉,摇匀,就可以开动了。

拿起一块刚送进嘴,胡椒和辣椒已经冲入鼻腔。

一口咬下里面还冒着热气,香脆的外壳里包裹着“肉感”十足、软嫩带弹的蘑菇,香料味非常浓郁,在口腔层层展开……而最后加入的芝士,也把奶香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越嚼越香,完全吃不腻。有多上头?看我表情。

第3道

烧椒皮蛋豆腐耗时:5-10分钟

前两道都是油炸热菜,最后来一道凉快点儿的吧。

除了百吃不厌,重点是真的非常适合夏天——任何厨房小白都不会失手的“烧椒皮蛋豆腐”。

材料也很简单,豆腐、蒜、皮蛋、青椒。可以挑选偏辣的青椒,或者适当保留辣椒籽,辣度高一点,吃起来会爽快。

操作就更轻松了,先把准备好的青椒洗净,锅里倒少量油,小火煎出虎皮后即可,耗时3分钟左右。

出锅后的青椒切成细丁,装入料碗备用。皮蛋剥好同样切成细丁,蒜切末,一同装入料碗准备调味。

我的做法唯一的特别之处,可能就是切得更大块粗野一点,这样省时省力,看起来料也更足,更有家庭感。

调料也都是厨房常见的,取酱油、盐、鸡精、芝麻油、糖,依次倒入料碗,搅拌均匀。

我个人喜欢适量多加糖和芝麻油,味道会更鲜甜香麻。最后取出豆腐,将调好味的烧椒皮蛋,轻轻浇到豆腐上,撒一小把芝麻。

如果有小葱,还可以来一小撮提味,颜色看起来也更亮丽一些,然后就完事儿了。

当你在青椒还有热度的时候搞定这道菜,会收获冷热两重天的趣味口感。

我比较建议你放入冰箱冰镇一小会儿,等软嫩的豆腐也彻底凉透,这样就能在盛夏收获一道开胃、清爽、让身心从酷热中解脱的消暑下酒菜。

如果你也感觉天热气躁,那不妨今天就吃点儿素的呗?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平时工作比较忙,难得有个小长假放松一下。

不管是家人,还是亲朋好友小聚一下,聊到兴头上,必然会小酌几杯,然而只有好酒还不够,下酒菜也很有讲究,下面就推荐几个不错的下酒菜供大家参考。

1、五香花生米

五香花生米是非常常见的下酒菜,很多酒友都吃过,不过李老奶奶的五香花生米绝对值得一试。

“李老奶奶”牌五香花生米是安徽省无为市特产,已有60多年的历史,曾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李老奶奶”牌五香花生米采用李氏家族祖传配方,历史悠久,特师配炒,加工考究,香酥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产品畅销全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皮蛋豆腐

皮蛋豆腐是一道家常凉拌菜,也是非常不错的下酒神菜。

皮蛋豆腐具有制作方法简单,食材易取,营养丰富,清热解火等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

而且这道菜起源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典故,相传与三国时候的关羽有关系,给这道菜增添了很多文化气息。

3、泡椒凤爪

泡椒凤爪大家都不陌生,属于川菜小吃,是起源于重庆的民间独特美食。

这道菜吃起来酸辣爽口、皮韧肉香,不管是出差旅行,还是小酌几杯当个下酒菜都是非常不错。

4、黄盖玻汾

清香型白酒当之无愧的老大就是汾酒,而山西汾酒还是我国的四大名酒之一。

黄盖玻汾作为性价比超高的口粮酒,非常值得推荐。

黄盖玻汾又有“夺命53”的美誉,指的就是这款白酒香味醇厚,入口绵柔甘甜,喝下去以后没有辛辣呛人的感觉,非常好喝,以致于酒友不知不觉就容易喝多。

另外,这款酒价格非常实惠,五十块钱左右一瓶的价格,盲品结果不输很多几百块钱的高档白酒,喜欢没事整两口的酒友,可以考虑入手。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平时工作比较忙,难得有个小长假放松一下。

不管是家人,还是亲朋好友小聚一下,聊到兴头上,必然会小酌几杯,然而只有好酒还不够,下酒菜也很有讲究,下面就推荐几个不错的下酒菜供大家参考。

1、五香花生米

五香花生米是非常常见的下酒菜,很多酒友都吃过,不过李老奶奶的五香花生米绝对值得一试。

“李老奶奶”牌五香花生米是安徽省无为市特产,已有60多年的历史,曾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李老奶奶”牌五香花生米采用李氏家族祖传配方,历史悠久,特师配炒,加工考究,香酥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产品畅销全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皮蛋豆腐

皮蛋豆腐是一道家常凉拌菜,也是非常不错的下酒神菜。

皮蛋豆腐具有制作方法简单,食材易取,营养丰富,清热解火等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

而且这道菜起源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典故,相传与三国时候的关羽有关系,给这道菜增添了很多文化气息。

3、泡椒凤爪

泡椒凤爪大家都不陌生,属于川菜小吃,是起源于重庆的民间独特美食。

这道菜吃起来酸辣爽口、皮韧肉香,不管是出差旅行,还是小酌几杯当个下酒菜都是非常不错。

4、黄盖玻汾

清香型白酒当之无愧的老大就是汾酒,而山西汾酒还是我国的四大名酒之一。

黄盖玻汾作为性价比超高的口粮酒,非常值得推荐。

黄盖玻汾又有“夺命53”的美誉,指的就是这款白酒香味醇厚,入口绵柔甘甜,喝下去以后没有辛辣呛人的感觉,非常好喝,以致于酒友不知不觉就容易喝多。

另外,这款酒价格非常实惠,五十块钱左右一瓶的价格,盲品结果不输很多几百块钱的高档白酒,喜欢没事整两口的酒友,可以考虑入手。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从鲜嫩口味和便利性来看。

毛豆和水煮花生都是相当不错的下酒菜。

老家这边,当季的带荚毛豆简单清洗,简单做法是只加适量的水和盐,锅内煮之,豆香稳定传出后即出锅。

材料备得足一些的人家,除了少量的盐,还会专门加花椒、八角和香叶等。这样的毛豆尝起来口感更为复合,味道丰富。

村里的老一辈,对下酒菜讲究的不多,素类的毛豆、水煮花生,炒黄豆,都是相当受欢迎的。

往年老家的乡邻喜欢种一种花生,结的花生多是三节头。

老一辈的人都说吃起来很香,花生味十足。

这种花生一般在农历八月多成熟,以往在家中秋打后的时段,常常能见到几个老人家坐巷子里喝黄酒,搭酒的常常有它们。有的是吃腌制过的咸花生,有的是水煮花生,也有相对随意的鲜花生,只是简单清洗过,连壳都没去。

这些年种花生的人少了,大家的心思跑去了桃园,这种花生见的就少了。

一般来说,我们当地的乡里走动,来家喝酒,下酒菜都比较随意。

手头有什么便准备什么,客人少有干涉,主人家也得便利。

老家这地方是小地方,多山少河,祖辈以务农为生。

别的东西不多,只是田地菜园耕种勤快,时令的瓜果菜蔬,颇有一些。

荤菜类,如果是碰到年节,又或是远方到来的客人、亲戚,会准备丰厚一些,猪油渣(90年代多见)、猪头肉、灶鱼(不一定有)、提前到镇上的市集买的烧鸭(2000年后较多见)等,都是常见的下酒荤菜。

遇到要待客留饭了,把家里喂养多时的鸡拿去宰杀一只两只,做白切鸡又或者香菇蒸鸡,烹一尾活蹦乱跳的红烧鲤鱼,都是有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从鲜嫩口味和便利性来看。

毛豆和水煮花生都是相当不错的下酒菜。

老家这边,当季的带荚毛豆简单清洗,简单做法是只加适量的水和盐,锅内煮之,豆香稳定传出后即出锅。

材料备得足一些的人家,除了少量的盐,还会专门加花椒、八角和香叶等。这样的毛豆尝起来口感更为复合,味道丰富。

村里的老一辈,对下酒菜讲究的不多,素类的毛豆、水煮花生,炒黄豆,都是相当受欢迎的。

往年老家的乡邻喜欢种一种花生,结的花生多是三节头。

老一辈的人都说吃起来很香,花生味十足。

这种花生一般在农历八月多成熟,以往在家中秋打后的时段,常常能见到几个老人家坐巷子里喝黄酒,搭酒的常常有它们。有的是吃腌制过的咸花生,有的是水煮花生,也有相对随意的鲜花生,只是简单清洗过,连壳都没去。

这些年种花生的人少了,大家的心思跑去了桃园,这种花生见的就少了。

一般来说,我们当地的乡里走动,来家喝酒,下酒菜都比较随意。

手头有什么便准备什么,客人少有干涉,主人家也得便利。

老家这地方是小地方,多山少河,祖辈以务农为生。

别的东西不多,只是田地菜园耕种勤快,时令的瓜果菜蔬,颇有一些。

荤菜类,如果是碰到年节,又或是远方到来的客人、亲戚,会准备丰厚一些,猪油渣(90年代多见)、猪头肉、灶鱼(不一定有)、提前到镇上的市集买的烧鸭(2000年后较多见)等,都是常见的下酒荤菜。

遇到要待客留饭了,把家里喂养多时的鸡拿去宰杀一只两只,做白切鸡又或者香菇蒸鸡,烹一尾活蹦乱跳的红烧鲤鱼,都是有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我来个不值得推荐的!

铁钉蘸盐水!

这种只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桥段,其实曾经是下酒菜的天花板。

早年间物资匮乏,别说下酒菜,连主食都吃不饱。

我记得我爷爷以前和我说,给单位干活,中午管顿烙饼。两斤一张的烙饼,每个人都能吃两三张。

我是绝对不信的。我当时才小学五年级,已经是个十足的吃货了。曾经创下过一顿吃了88个大饺子,被送进医院的神话。

可那么多饺子,撑死了也就是两斤。我当时已经一米六了,长身体的孩子饭量未必比同样体型的成年人小。我吃完了都进医院了。

我爷爷他们怎么可能一顿吃四五斤烙饼,毫无压力,下午还能继续干活呢?

我忽略了当时大家普遍的情况,没油水!

那个时候正处在自然灾害时期,即便是在北京,即便在国有单位,即便是有乡下亲戚的接济,依然吃不饱饭!

而我姑姑姑父远在北大荒当知青,情况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东北冷啊!得喝烈酒啊!喝酒不能白嘴喝啊!

可饭都吃不饱,哪来的下酒菜啊?

当地普遍流行的下酒菜,正是铁钉蘸盐水,而且必须是生锈的铁钉。

据说锈钉放在嘴里咗着,细细品味,能品尝出不同下酒菜的滋味和口感。

当然他们喝的酒,大部分都不是真的瓶装白酒。据我姑父说,他们喝的酒,基本都是用酒精自己勾兑的Σ(ŎдŎ


有哪些老一辈酒友公认好吃的下酒菜值得推荐?

我来个不值得推荐的!

铁钉蘸盐水!

这种只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桥段,其实曾经是下酒菜的天花板。

早年间物资匮乏,别说下酒菜,连主食都吃不饱。

我记得我爷爷以前和我说,给单位干活,中午管顿烙饼。两斤一张的烙饼,每个人都能吃两三张。

我是绝对不信的。我当时才小学五年级,已经是个十足的吃货了。曾经创下过一顿吃了88个大饺子,被送进医院的神话。

可那么多饺子,撑死了也就是两斤。我当时已经一米六了,长身体的孩子饭量未必比同样体型的成年人小。我吃完了都进医院了。

我爷爷他们怎么可能一顿吃四五斤烙饼,毫无压力,下午还能继续干活呢?

我忽略了当时大家普遍的情况,没油水!

那个时候正处在自然灾害时期,即便是在北京,即便在国有单位,即便是有乡下亲戚的接济,依然吃不饱饭!

而我姑姑姑父远在北大荒当知青,情况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东北冷啊!得喝烈酒啊!喝酒不能白嘴喝啊!

可饭都吃不饱,哪来的下酒菜啊?

当地普遍流行的下酒菜,正是铁钉蘸盐水,而且必须是生锈的铁钉。

据说锈钉放在嘴里咗着,细细品味,能品尝出不同下酒菜的滋味和口感。

当然他们喝的酒,大部分都不是真的瓶装白酒。据我姑父说,他们喝的酒,基本都是用酒精自己勾兑的Σ(Ŏд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