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指的是什么(腊肠的历史由来)
腊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中国特色肉制品,是中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始见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灌肠法”,其法流传。腊肠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食物生产和肉食保存技术,指将动物的肉绞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世界上最长的腊肠是2008年12月27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厨师用70公斤肉、蒜等配料制成一根392米长的腊肠,从而打破最长腊肠的世界纪录。
腊肠的分类
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腊肠为广东、香港和澳门和南方其他地区常见的食品,是把猪肉放入用猪小肠制成的肠衣,经过压缩、脱水及晒干等程序而成。广东腊肠是其代表。广东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防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主要产地有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腊肠的历史由来
中国的腊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腊肠约创制于南北朝以前,始见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灌肠法”,其法流传。中国灌肠腊肠不加淀粉,可贮存很久,熟制后食用,风味鲜美,醇厚浓郁,回味绵长,越嚼越香,远胜于其他国家的灌肠制品,是中华传统特色食品之一,享誉海内外。腊肠的类型也有很多,主要分为川味儿腊肠和广味儿腊肠。主要的不同处就在于广味儿是甜的,川味儿是辣的,而湖南地区则有咸味而非辣味的腊肠。在湖南省张家界地区,腊肠的制作是准备年货的一项重大工程。逢年冬至,土家族人民便杀掉自家养的土猪,制作腊肉和腊肠好在年夜饭上一家人吃着腊肠、血肠火锅,喝着米酒话着家常。在以前腊肠是每年过年前制作的食品,而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腊肠了。但是过年吃自制的腊肠已经成为了南方很多地区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