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马王堆汉墓被考古人员发现后,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震惊了全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墓中还出土了一具「千年不腐」的「女尸」。
你知道马王堆汉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吗?墓中那些出土的文物,又能够告诉我们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一次,我们就从这座令世人震惊的墓穴被发现说起,回到最真实的发掘现场,去一探究竟。
围观考古现场:神秘的「火洞子」
长沙市东郊距离市区四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小土丘,远远望去就像马的鞍具,所以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马鞍堆」。再后来,慢慢被误传为了「马王堆」。当时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这块地方是马殷的家族墓地。这马殷,是何许人也?
根据史书的记载,马殷字霸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开国君王,他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来从军入伍,机缘巧合之下,官位步步高升,并慢慢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多股割据势力。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在湖南境内建立了南楚。马殷在位期间,不兴兵戈,保境安民,所以非常受当地人民欢迎。
后世相传,马王堆这两个大土丘,就是马殷和他儿子马希范的墓地。甚至许多地方志上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光绪年间的《湖南省通志》中的《善化县志》就记载了「马王堆」这个地名,还表明了具体的方位:「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人名、地点样样齐备,非常详细。而巧的是,这善化县在清代光绪年间,就是湖南省的省会,也就是今天的长沙。
《善化县志》作为权威的县志记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标明了马殷墓的地理位置,以长沙地区过去盛行的盗墓风气,自然有「土夫子」打起了主意。
据说,以前有个叫谢晓初的「土夫子」盯上了这个地方,他和另外一个「土夫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这里,刚开始挖,没过多久就突然变天了,一个雷劈了下来,瞬间就把边上的几棵大树给劈断了。要不是他们正好在盗洞内,估计也在劫难逃。
干这一行的,虽说天不怕地不怕,经常和死人打交道,但要真的遇上这种事情,也是非常迷信的。他们就觉得,这是老天爷给的警告。这墓,万万挖不得。于是他们赶紧钻出洞,匆匆将土填回去后,就灰溜溜地跑回了家,并在盗墓圈内散布说,这墓千万挖不得,不然会遭到报应的。
其实,如果当时谢晓初不信邪,继续往下挖,说不定马王堆就提早跟世人见面了。可是,历史没有假设,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马王堆才真正被世界所认识。
1971 年,中苏关系紧张。未雨绸缪,长沙市政府决定在马王堆挖一个大型防空洞,用作战时伤病员的救护所。当时选择了两个位置,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开挖。挖到地下十几米的时候,战士们发现此时挖出来的土,赭红中夹带着一些白点,而且越往里挖土质就越硬。好不容易挖穿了这一层红土,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一层白膏泥。
所谓的「白膏泥」,其实就是黏黏的泥土,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密封性特别强。我们知道,墓葬其实是关于土的艺术,古人为了保证自己死后之所不受侵扰,除了会在墓葬内设置机关外,还会在土里做文章,用一些特殊的泥土来填充墓葬。很明显,如果某个地区地下存在古代墓葬,那么它的土质土色肯定会和周围自然生成的泥土有所区别。
毫无疑问,这红土层和白膏泥层,肯定是人为制作的、专用于埋葬死人的泥土。不过,当时负责挖防空洞的战士们可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这些泥土以前未曾见过,仅此而已。
挖着挖着,突然间洞里倏地冒出了一股凉气,这股气体碰到照明用的蜡烛,「轰」的一声就燃烧了起来。吓得工人赶紧用泥土把火扑灭了。惊魂未定的工人们不禁好奇,地下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鬼火」?
这个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们根据当时情况的描述,初步判定,这应该是一个「火洞子」。
「火洞子」其实是当地「土夫子」对其中一类墓的称呼。长沙一带的古墓,喜欢用防渗性好、密封性强的封土,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古墓没有被破坏,整个墓穴就处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里面的随葬品,比如衣服、食品等有机物,会慢慢分解,从而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沼气。当墓打开后,沼气一遇到火种,立刻就会燃烧。所以,这种墓被形象地称为「火洞子」。
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发现过七八个「火洞子」。而且,一般发现「火洞子」,就暗示着这个墓葬大概率保存完整,因为只有未被盗掘的墓葬之中的沼气才不会泄露。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长沙发掘的墓葬少说也有几千座,但就是没有一座是「火洞子」。所以这次马王堆发现了「火洞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
考古人员到现场勘探之后,根据土质和地表凸起的情况断定,这很有可能是两座规模很大的汉墓,于是当机立断,开展了抢救性发掘。专家们把已经暴露的这一座墓葬命名为一号墓,另一座墓葬称为二号墓。
1972 年初,一号墓正式发掘。发掘工作开始没多久,考古队员们就发现了很多个盗洞。不过所幸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盗墓贼在挖到一半的时候都没有继续往下挖了(这大概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盗洞)。
再往下,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白膏泥层。有考古队员居然在白膏泥中挖出了新鲜的树叶。起初,大家认为,这几片绿叶可能是从墓口的地面飘落下来的,可是再往下挖,鲜嫩的绿叶不断从白膏泥中涌现出来,而且还发现了当时被遗弃的竹筐。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些绿叶很可能就是当年建墓的时候遗留下来的,因为混杂在密封性极强的白膏泥中,即使穿越了千年,依旧鲜嫩如初。
这一发现让考古队员们兴奋无比,填土中的小树叶尚且保存得如此完好,那么,墓主人的尸体是不是也没有腐烂呢?
古代也有猝死?
发掘工作继续往下进行,终于见到了墓坑底部的椁室。椁室里外一共四层,长四米多,高一米五。这个体量,在中国考古史上已经十分罕见了。
大家都知道,墓主人就长眠在这椁室之中。但谁都不能肯定墓主人的保存状况怎么样。为了稳妥起见,考古队员们先将棺材内的随葬品一一取出,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每一层棺材盖板。当第四层棺材盖板被打开之后,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众人。
墓主人安静地浸泡在无色透明的棺液之中,身上盖着两件丝锦袍,穿着麻布单衣和丝锦袍,脸上还盖着酱色的锦帕;双手双脚被丝带系了起来,同时,全身被 18 层丝、麻衣衾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当墓主人的面容终于缓缓露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她是一位女性,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但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够活动,简直不像一具古尸。
你很难想象,一具在地下埋藏多年的古尸,竟然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仿佛时间在这个空间内静止了,所有的等待只为了这一场古今的对话。
经过现场简单的防腐处理后,女尸被立即送到了湖南省医学院。经过解剖发现,女尸生前可谓是病魔缠身,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日本血吸虫病等。有趣的是,医生还在女尸的肠胃中发现了约 138 颗半形态饱满的甜瓜籽。
既然女尸生前患有多种病,那么她究竟是不是死于疾病呢?首先,根据解剖的情况,女尸的脖子上没有绳子的勒痕,全身也没有机械性的损伤,所以就排除了上吊自杀、被人袭击致死等原因。而根据在肠胃中发现甜瓜子这一情况来看,死者在生前应该还可以从容地进食。那么,女尸很可能是因为某种急性疾病的爆发而突然暴毙的。
最终,学者们作出了这样的推测:在死者生前的最后一天,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她出现了巨大的情绪波动,促发了冠状动脉强烈痉挛,造成心律紊乱心跳顿停而死。说得简单点,就是冠心病发作猝死了。
看来,猝死还真是古皆有之,并不是咱们现代人的「专利」。
女尸身份之谜
如果大家熟悉考古学的「套路」,应该会知道考古学家此刻最关心的两个问题:第一,墓葬的年代是什么时候?第二,墓主人是什么身份,是否真的如民间传说所言,这就是马殷的家族墓葬?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马王堆汉墓被考古人员发现后,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震惊了全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墓中还出土了一具「千年不腐」的「女尸」。
你知道马王堆汉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吗?墓中那些出土的文物,又能够告诉我们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一次,我们就从这座令世人震惊的墓穴被发现说起,回到最真实的发掘现场,去一探究竟。
围观考古现场:神秘的「火洞子」
长沙市东郊距离市区四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小土丘,远远望去就像马的鞍具,所以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马鞍堆」。再后来,慢慢被误传为了「马王堆」。当时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这块地方是马殷的家族墓地。这马殷,是何许人也?
根据史书的记载,马殷字霸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开国君王,他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来从军入伍,机缘巧合之下,官位步步高升,并慢慢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多股割据势力。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在湖南境内建立了南楚。马殷在位期间,不兴兵戈,保境安民,所以非常受当地人民欢迎。
后世相传,马王堆这两个大土丘,就是马殷和他儿子马希范的墓地。甚至许多地方志上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光绪年间的《湖南省通志》中的《善化县志》就记载了「马王堆」这个地名,还表明了具体的方位:「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人名、地点样样齐备,非常详细。而巧的是,这善化县在清代光绪年间,就是湖南省的省会,也就是今天的长沙。
《善化县志》作为权威的县志记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标明了马殷墓的地理位置,以长沙地区过去盛行的盗墓风气,自然有「土夫子」打起了主意。
据说,以前有个叫谢晓初的「土夫子」盯上了这个地方,他和另外一个「土夫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这里,刚开始挖,没过多久就突然变天了,一个雷劈了下来,瞬间就把边上的几棵大树给劈断了。要不是他们正好在盗洞内,估计也在劫难逃。
干这一行的,虽说天不怕地不怕,经常和死人打交道,但要真的遇上这种事情,也是非常迷信的。他们就觉得,这是老天爷给的警告。这墓,万万挖不得。于是他们赶紧钻出洞,匆匆将土填回去后,就灰溜溜地跑回了家,并在盗墓圈内散布说,这墓千万挖不得,不然会遭到报应的。
其实,如果当时谢晓初不信邪,继续往下挖,说不定马王堆就提早跟世人见面了。可是,历史没有假设,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马王堆才真正被世界所认识。
1971 年,中苏关系紧张。未雨绸缪,长沙市政府决定在马王堆挖一个大型防空洞,用作战时伤病员的救护所。当时选择了两个位置,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开挖。挖到地下十几米的时候,战士们发现此时挖出来的土,赭红中夹带着一些白点,而且越往里挖土质就越硬。好不容易挖穿了这一层红土,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一层白膏泥。
所谓的「白膏泥」,其实就是黏黏的泥土,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密封性特别强。我们知道,墓葬其实是关于土的艺术,古人为了保证自己死后之所不受侵扰,除了会在墓葬内设置机关外,还会在土里做文章,用一些特殊的泥土来填充墓葬。很明显,如果某个地区地下存在古代墓葬,那么它的土质土色肯定会和周围自然生成的泥土有所区别。
毫无疑问,这红土层和白膏泥层,肯定是人为制作的、专用于埋葬死人的泥土。不过,当时负责挖防空洞的战士们可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这些泥土以前未曾见过,仅此而已。
挖着挖着,突然间洞里倏地冒出了一股凉气,这股气体碰到照明用的蜡烛,「轰」的一声就燃烧了起来。吓得工人赶紧用泥土把火扑灭了。惊魂未定的工人们不禁好奇,地下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鬼火」?
这个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们根据当时情况的描述,初步判定,这应该是一个「火洞子」。
「火洞子」其实是当地「土夫子」对其中一类墓的称呼。长沙一带的古墓,喜欢用防渗性好、密封性强的封土,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古墓没有被破坏,整个墓穴就处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里面的随葬品,比如衣服、食品等有机物,会慢慢分解,从而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沼气。当墓打开后,沼气一遇到火种,立刻就会燃烧。所以,这种墓被形象地称为「火洞子」。
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发现过七八个「火洞子」。而且,一般发现「火洞子」,就暗示着这个墓葬大概率保存完整,因为只有未被盗掘的墓葬之中的沼气才不会泄露。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长沙发掘的墓葬少说也有几千座,但就是没有一座是「火洞子」。所以这次马王堆发现了「火洞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
考古人员到现场勘探之后,根据土质和地表凸起的情况断定,这很有可能是两座规模很大的汉墓,于是当机立断,开展了抢救性发掘。专家们把已经暴露的这一座墓葬命名为一号墓,另一座墓葬称为二号墓。
1972 年初,一号墓正式发掘。发掘工作开始没多久,考古队员们就发现了很多个盗洞。不过所幸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盗墓贼在挖到一半的时候都没有继续往下挖了(这大概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盗洞)。
再往下,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白膏泥层。有考古队员居然在白膏泥中挖出了新鲜的树叶。起初,大家认为,这几片绿叶可能是从墓口的地面飘落下来的,可是再往下挖,鲜嫩的绿叶不断从白膏泥中涌现出来,而且还发现了当时被遗弃的竹筐。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些绿叶很可能就是当年建墓的时候遗留下来的,因为混杂在密封性极强的白膏泥中,即使穿越了千年,依旧鲜嫩如初。
这一发现让考古队员们兴奋无比,填土中的小树叶尚且保存得如此完好,那么,墓主人的尸体是不是也没有腐烂呢?
古代也有猝死?
发掘工作继续往下进行,终于见到了墓坑底部的椁室。椁室里外一共四层,长四米多,高一米五。这个体量,在中国考古史上已经十分罕见了。
大家都知道,墓主人就长眠在这椁室之中。但谁都不能肯定墓主人的保存状况怎么样。为了稳妥起见,考古队员们先将棺材内的随葬品一一取出,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每一层棺材盖板。当第四层棺材盖板被打开之后,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众人。
墓主人安静地浸泡在无色透明的棺液之中,身上盖着两件丝锦袍,穿着麻布单衣和丝锦袍,脸上还盖着酱色的锦帕;双手双脚被丝带系了起来,同时,全身被 18 层丝、麻衣衾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当墓主人的面容终于缓缓露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她是一位女性,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但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够活动,简直不像一具古尸。
你很难想象,一具在地下埋藏多年的古尸,竟然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仿佛时间在这个空间内静止了,所有的等待只为了这一场古今的对话。
经过现场简单的防腐处理后,女尸被立即送到了湖南省医学院。经过解剖发现,女尸生前可谓是病魔缠身,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日本血吸虫病等。有趣的是,医生还在女尸的肠胃中发现了约 138 颗半形态饱满的甜瓜籽。
既然女尸生前患有多种病,那么她究竟是不是死于疾病呢?首先,根据解剖的情况,女尸的脖子上没有绳子的勒痕,全身也没有机械性的损伤,所以就排除了上吊自杀、被人袭击致死等原因。而根据在肠胃中发现甜瓜子这一情况来看,死者在生前应该还可以从容地进食。那么,女尸很可能是因为某种急性疾病的爆发而突然暴毙的。
最终,学者们作出了这样的推测:在死者生前的最后一天,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她出现了巨大的情绪波动,促发了冠状动脉强烈痉挛,造成心律紊乱心跳顿停而死。说得简单点,就是冠心病发作猝死了。
看来,猝死还真是古皆有之,并不是咱们现代人的「专利」。
女尸身份之谜
如果大家熟悉考古学的「套路」,应该会知道考古学家此刻最关心的两个问题:第一,墓葬的年代是什么时候?第二,墓主人是什么身份,是否真的如民间传说所言,这就是马殷的家族墓葬?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马王堆汉墓被考古人员发现后,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震惊了全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墓中还出土了一具「千年不腐」的「女尸」。
你知道马王堆汉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吗?墓中那些出土的文物,又能够告诉我们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一次,我们就从这座令世人震惊的墓穴被发现说起,回到最真实的发掘现场,去一探究竟。
围观考古现场:神秘的「火洞子」
长沙市东郊距离市区四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小土丘,远远望去就像马的鞍具,所以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马鞍堆」。再后来,慢慢被误传为了「马王堆」。当时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这块地方是马殷的家族墓地。这马殷,是何许人也?
根据史书的记载,马殷字霸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开国君王,他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来从军入伍,机缘巧合之下,官位步步高升,并慢慢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多股割据势力。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在湖南境内建立了南楚。马殷在位期间,不兴兵戈,保境安民,所以非常受当地人民欢迎。
后世相传,马王堆这两个大土丘,就是马殷和他儿子马希范的墓地。甚至许多地方志上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光绪年间的《湖南省通志》中的《善化县志》就记载了「马王堆」这个地名,还表明了具体的方位:「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人名、地点样样齐备,非常详细。而巧的是,这善化县在清代光绪年间,就是湖南省的省会,也就是今天的长沙。
《善化县志》作为权威的县志记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标明了马殷墓的地理位置,以长沙地区过去盛行的盗墓风气,自然有「土夫子」打起了主意。
据说,以前有个叫谢晓初的「土夫子」盯上了这个地方,他和另外一个「土夫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这里,刚开始挖,没过多久就突然变天了,一个雷劈了下来,瞬间就把边上的几棵大树给劈断了。要不是他们正好在盗洞内,估计也在劫难逃。
干这一行的,虽说天不怕地不怕,经常和死人打交道,但要真的遇上这种事情,也是非常迷信的。他们就觉得,这是老天爷给的警告。这墓,万万挖不得。于是他们赶紧钻出洞,匆匆将土填回去后,就灰溜溜地跑回了家,并在盗墓圈内散布说,这墓千万挖不得,不然会遭到报应的。
其实,如果当时谢晓初不信邪,继续往下挖,说不定马王堆就提早跟世人见面了。可是,历史没有假设,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马王堆才真正被世界所认识。
1971 年,中苏关系紧张。未雨绸缪,长沙市政府决定在马王堆挖一个大型防空洞,用作战时伤病员的救护所。当时选择了两个位置,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开挖。挖到地下十几米的时候,战士们发现此时挖出来的土,赭红中夹带着一些白点,而且越往里挖土质就越硬。好不容易挖穿了这一层红土,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一层白膏泥。
所谓的「白膏泥」,其实就是黏黏的泥土,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密封性特别强。我们知道,墓葬其实是关于土的艺术,古人为了保证自己死后之所不受侵扰,除了会在墓葬内设置机关外,还会在土里做文章,用一些特殊的泥土来填充墓葬。很明显,如果某个地区地下存在古代墓葬,那么它的土质土色肯定会和周围自然生成的泥土有所区别。
毫无疑问,这红土层和白膏泥层,肯定是人为制作的、专用于埋葬死人的泥土。不过,当时负责挖防空洞的战士们可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这些泥土以前未曾见过,仅此而已。
挖着挖着,突然间洞里倏地冒出了一股凉气,这股气体碰到照明用的蜡烛,「轰」的一声就燃烧了起来。吓得工人赶紧用泥土把火扑灭了。惊魂未定的工人们不禁好奇,地下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鬼火」?
这个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们根据当时情况的描述,初步判定,这应该是一个「火洞子」。
「火洞子」其实是当地「土夫子」对其中一类墓的称呼。长沙一带的古墓,喜欢用防渗性好、密封性强的封土,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古墓没有被破坏,整个墓穴就处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里面的随葬品,比如衣服、食品等有机物,会慢慢分解,从而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沼气。当墓打开后,沼气一遇到火种,立刻就会燃烧。所以,这种墓被形象地称为「火洞子」。
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发现过七八个「火洞子」。而且,一般发现「火洞子」,就暗示着这个墓葬大概率保存完整,因为只有未被盗掘的墓葬之中的沼气才不会泄露。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长沙发掘的墓葬少说也有几千座,但就是没有一座是「火洞子」。所以这次马王堆发现了「火洞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
考古人员到现场勘探之后,根据土质和地表凸起的情况断定,这很有可能是两座规模很大的汉墓,于是当机立断,开展了抢救性发掘。专家们把已经暴露的这一座墓葬命名为一号墓,另一座墓葬称为二号墓。
1972 年初,一号墓正式发掘。发掘工作开始没多久,考古队员们就发现了很多个盗洞。不过所幸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盗墓贼在挖到一半的时候都没有继续往下挖了(这大概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盗洞)。
再往下,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白膏泥层。有考古队员居然在白膏泥中挖出了新鲜的树叶。起初,大家认为,这几片绿叶可能是从墓口的地面飘落下来的,可是再往下挖,鲜嫩的绿叶不断从白膏泥中涌现出来,而且还发现了当时被遗弃的竹筐。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些绿叶很可能就是当年建墓的时候遗留下来的,因为混杂在密封性极强的白膏泥中,即使穿越了千年,依旧鲜嫩如初。
这一发现让考古队员们兴奋无比,填土中的小树叶尚且保存得如此完好,那么,墓主人的尸体是不是也没有腐烂呢?
古代也有猝死?
发掘工作继续往下进行,终于见到了墓坑底部的椁室。椁室里外一共四层,长四米多,高一米五。这个体量,在中国考古史上已经十分罕见了。
大家都知道,墓主人就长眠在这椁室之中。但谁都不能肯定墓主人的保存状况怎么样。为了稳妥起见,考古队员们先将棺材内的随葬品一一取出,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每一层棺材盖板。当第四层棺材盖板被打开之后,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众人。
墓主人安静地浸泡在无色透明的棺液之中,身上盖着两件丝锦袍,穿着麻布单衣和丝锦袍,脸上还盖着酱色的锦帕;双手双脚被丝带系了起来,同时,全身被 18 层丝、麻衣衾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当墓主人的面容终于缓缓露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她是一位女性,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但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够活动,简直不像一具古尸。
你很难想象,一具在地下埋藏多年的古尸,竟然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仿佛时间在这个空间内静止了,所有的等待只为了这一场古今的对话。
经过现场简单的防腐处理后,女尸被立即送到了湖南省医学院。经过解剖发现,女尸生前可谓是病魔缠身,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日本血吸虫病等。有趣的是,医生还在女尸的肠胃中发现了约 138 颗半形态饱满的甜瓜籽。
既然女尸生前患有多种病,那么她究竟是不是死于疾病呢?首先,根据解剖的情况,女尸的脖子上没有绳子的勒痕,全身也没有机械性的损伤,所以就排除了上吊自杀、被人袭击致死等原因。而根据在肠胃中发现甜瓜子这一情况来看,死者在生前应该还可以从容地进食。那么,女尸很可能是因为某种急性疾病的爆发而突然暴毙的。
最终,学者们作出了这样的推测:在死者生前的最后一天,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她出现了巨大的情绪波动,促发了冠状动脉强烈痉挛,造成心律紊乱心跳顿停而死。说得简单点,就是冠心病发作猝死了。
看来,猝死还真是古皆有之,并不是咱们现代人的「专利」。
女尸身份之谜
如果大家熟悉考古学的「套路」,应该会知道考古学家此刻最关心的两个问题:第一,墓葬的年代是什么时候?第二,墓主人是什么身份,是否真的如民间传说所言,这就是马殷的家族墓葬?
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马王堆汉墓被考古人员发现后,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震惊了全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墓中还出土了一具「千年不腐」的「女尸」。
你知道马王堆汉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吗?墓中那些出土的文物,又能够告诉我们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一次,我们就从这座令世人震惊的墓穴被发现说起,回到最真实的发掘现场,去一探究竟。
围观考古现场:神秘的「火洞子」
长沙市东郊距离市区四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小土丘,远远望去就像马的鞍具,所以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马鞍堆」。再后来,慢慢被误传为了「马王堆」。当时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这块地方是马殷的家族墓地。这马殷,是何许人也?
根据史书的记载,马殷字霸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开国君王,他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来从军入伍,机缘巧合之下,官位步步高升,并慢慢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多股割据势力。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在湖南境内建立了南楚。马殷在位期间,不兴兵戈,保境安民,所以非常受当地人民欢迎。
后世相传,马王堆这两个大土丘,就是马殷和他儿子马希范的墓地。甚至许多地方志上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光绪年间的《湖南省通志》中的《善化县志》就记载了「马王堆」这个地名,还表明了具体的方位:「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人名、地点样样齐备,非常详细。而巧的是,这善化县在清代光绪年间,就是湖南省的省会,也就是今天的长沙。
《善化县志》作为权威的县志记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标明了马殷墓的地理位置,以长沙地区过去盛行的盗墓风气,自然有「土夫子」打起了主意。
据说,以前有个叫谢晓初的「土夫子」盯上了这个地方,他和另外一个「土夫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这里,刚开始挖,没过多久就突然变天了,一个雷劈了下来,瞬间就把边上的几棵大树给劈断了。要不是他们正好在盗洞内,估计也在劫难逃。
干这一行的,虽说天不怕地不怕,经常和死人打交道,但要真的遇上这种事情,也是非常迷信的。他们就觉得,这是老天爷给的警告。这墓,万万挖不得。于是他们赶紧钻出洞,匆匆将土填回去后,就灰溜溜地跑回了家,并在盗墓圈内散布说,这墓千万挖不得,不然会遭到报应的。
其实,如果当时谢晓初不信邪,继续往下挖,说不定马王堆就提早跟世人见面了。可是,历史没有假设,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马王堆才真正被世界所认识。
1971 年,中苏关系紧张。未雨绸缪,长沙市政府决定在马王堆挖一个大型防空洞,用作战时伤病员的救护所。当时选择了两个位置,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开挖。挖到地下十几米的时候,战士们发现此时挖出来的土,赭红中夹带着一些白点,而且越往里挖土质就越硬。好不容易挖穿了这一层红土,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一层白膏泥。
所谓的「白膏泥」,其实就是黏黏的泥土,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密封性特别强。我们知道,墓葬其实是关于土的艺术,古人为了保证自己死后之所不受侵扰,除了会在墓葬内设置机关外,还会在土里做文章,用一些特殊的泥土来填充墓葬。很明显,如果某个地区地下存在古代墓葬,那么它的土质土色肯定会和周围自然生成的泥土有所区别。
毫无疑问,这红土层和白膏泥层,肯定是人为制作的、专用于埋葬死人的泥土。不过,当时负责挖防空洞的战士们可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这些泥土以前未曾见过,仅此而已。
挖着挖着,突然间洞里倏地冒出了一股凉气,这股气体碰到照明用的蜡烛,「轰」的一声就燃烧了起来。吓得工人赶紧用泥土把火扑灭了。惊魂未定的工人们不禁好奇,地下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鬼火」?
这个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们根据当时情况的描述,初步判定,这应该是一个「火洞子」。
「火洞子」其实是当地「土夫子」对其中一类墓的称呼。长沙一带的古墓,喜欢用防渗性好、密封性强的封土,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古墓没有被破坏,整个墓穴就处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里面的随葬品,比如衣服、食品等有机物,会慢慢分解,从而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沼气。当墓打开后,沼气一遇到火种,立刻就会燃烧。所以,这种墓被形象地称为「火洞子」。
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发现过七八个「火洞子」。而且,一般发现「火洞子」,就暗示着这个墓葬大概率保存完整,因为只有未被盗掘的墓葬之中的沼气才不会泄露。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长沙发掘的墓葬少说也有几千座,但就是没有一座是「火洞子」。所以这次马王堆发现了「火洞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
考古人员到现场勘探之后,根据土质和地表凸起的情况断定,这很有可能是两座规模很大的汉墓,于是当机立断,开展了抢救性发掘。专家们把已经暴露的这一座墓葬命名为一号墓,另一座墓葬称为二号墓。
1972 年初,一号墓正式发掘。发掘工作开始没多久,考古队员们就发现了很多个盗洞。不过所幸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盗墓贼在挖到一半的时候都没有继续往下挖了(这大概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盗洞)。
再往下,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白膏泥层。有考古队员居然在白膏泥中挖出了新鲜的树叶。起初,大家认为,这几片绿叶可能是从墓口的地面飘落下来的,可是再往下挖,鲜嫩的绿叶不断从白膏泥中涌现出来,而且还发现了当时被遗弃的竹筐。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些绿叶很可能就是当年建墓的时候遗留下来的,因为混杂在密封性极强的白膏泥中,即使穿越了千年,依旧鲜嫩如初。
这一发现让考古队员们兴奋无比,填土中的小树叶尚且保存得如此完好,那么,墓主人的尸体是不是也没有腐烂呢?
古代也有猝死?
发掘工作继续往下进行,终于见到了墓坑底部的椁室。椁室里外一共四层,长四米多,高一米五。这个体量,在中国考古史上已经十分罕见了。
大家都知道,墓主人就长眠在这椁室之中。但谁都不能肯定墓主人的保存状况怎么样。为了稳妥起见,考古队员们先将棺材内的随葬品一一取出,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每一层棺材盖板。当第四层棺材盖板被打开之后,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众人。
墓主人安静地浸泡在无色透明的棺液之中,身上盖着两件丝锦袍,穿着麻布单衣和丝锦袍,脸上还盖着酱色的锦帕;双手双脚被丝带系了起来,同时,全身被 18 层丝、麻衣衾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当墓主人的面容终于缓缓露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她是一位女性,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但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够活动,简直不像一具古尸。
你很难想象,一具在地下埋藏多年的古尸,竟然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仿佛时间在这个空间内静止了,所有的等待只为了这一场古今的对话。
经过现场简单的防腐处理后,女尸被立即送到了湖南省医学院。经过解剖发现,女尸生前可谓是病魔缠身,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日本血吸虫病等。有趣的是,医生还在女尸的肠胃中发现了约 138 颗半形态饱满的甜瓜籽。
既然女尸生前患有多种病,那么她究竟是不是死于疾病呢?首先,根据解剖的情况,女尸的脖子上没有绳子的勒痕,全身也没有机械性的损伤,所以就排除了上吊自杀、被人袭击致死等原因。而根据在肠胃中发现甜瓜子这一情况来看,死者在生前应该还可以从容地进食。那么,女尸很可能是因为某种急性疾病的爆发而突然暴毙的。
最终,学者们作出了这样的推测:在死者生前的最后一天,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她出现了巨大的情绪波动,促发了冠状动脉强烈痉挛,造成心律紊乱心跳顿停而死。说得简单点,就是冠心病发作猝死了。
看来,猝死还真是古皆有之,并不是咱们现代人的「专利」。
女尸身份之谜
如果大家熟悉考古学的「套路」,应该会知道考古学家此刻最关心的两个问题:第一,墓葬的年代是什么时候?第二,墓主人是什么身份,是否真的如民间传说所言,这就是马殷的家族墓葬?
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我觉得很难说叫“毁”,算是因经验不足技术水准低交的学费吧,马王堆汉墓属于抢救性发掘(挖防空洞打穿了墓穴),发生不可控,考古人员文保人员只能以当时的技术和组织水准来工作,而且文革期间的社会条件也不好(一号墓发掘才批了6000元经费),造成一定的器物损失实在是没办法。当时考古文保人员是顶住了很大政治压力的,譬如行政领导要求清理文物的时候盲目强调快,姚文元企图烧掉辛追夫人尸体等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顶住这些不利影响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主要的损失有:
1.一名工作人员因过度劳累,加上指挥人员缺乏经验,导致休息的时候坐坏一件漆案。
2.一件漆鼎中汤里的藕片因为提取器物的时候震动而纤维崩解。但是这个现象恰好证明了长沙历史上没有大的地震,后来专家们仔细研究,发现长沙只在南北朝时期发生过一次三级的地震。这一结论支持了一批军工研究单位落户长沙。
3.辛追夫人尸体抽离棺液之后,用福尔马林注射以及福尔马林+甘油+水的浸泡保存,现在看来不太合适;棺液也被倒掉了多一半。
4.三号墓的帛书在故宫整理的时候局部出现了破碎、排序被打乱。
5.二号墓的封土堆被过早的推掉,造成了一定规模的塌方。
6.限于当时条件,没有进行录像和足够的摄影,照片也仅是黑白的,胶卷质量也很差,资料留存得相对较少。文物的位置关系,也缺少较为完善的资料。
7.一号墓出的竹简在整理过程中打乱了编号导致顺序失序。
8.有一陶罐的酒不慎损失。
9.有一陶盒的粪便因氧化变黑。
10.因有领导着急看是否有尸体,所以辛追夫人尸体上面覆盖的丝织品被裁切了一个方块状小口。
11.三号墓提取竹简的时候,没有料到竹简下面还有一副导引图,没有及时保护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12.因政治因素,竹简中关于房中术的内容未能及时发表。
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我觉得很难说叫“毁”,算是因经验不足技术水准低交的学费吧,马王堆汉墓属于抢救性发掘(挖防空洞打穿了墓穴),发生不可控,考古人员文保人员只能以当时的技术和组织水准来工作,而且文革期间的社会条件也不好(一号墓发掘才批了6000元经费),造成一定的器物损失实在是没办法。当时考古文保人员是顶住了很大政治压力的,譬如行政领导要求清理文物的时候盲目强调快,姚文元企图烧掉辛追夫人尸体等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顶住这些不利影响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主要的损失有:
1.一名工作人员因过度劳累,加上指挥人员缺乏经验,导致休息的时候坐坏一件漆案。
2.一件漆鼎中汤里的藕片因为提取器物的时候震动而纤维崩解。但是这个现象恰好证明了长沙历史上没有大的地震,后来专家们仔细研究,发现长沙只在南北朝时期发生过一次三级的地震。这一结论支持了一批军工研究单位落户长沙。
3.辛追夫人尸体抽离棺液之后,用福尔马林注射以及福尔马林+甘油+水的浸泡保存,现在看来不太合适;棺液也被倒掉了多一半。
4.三号墓的帛书在故宫整理的时候局部出现了破碎、排序被打乱。
5.二号墓的封土堆被过早的推掉,造成了一定规模的塌方。
6.限于当时条件,没有进行录像和足够的摄影,照片也仅是黑白的,胶卷质量也很差,资料留存得相对较少。文物的位置关系,也缺少较为完善的资料。
7.一号墓出的竹简在整理过程中打乱了编号导致顺序失序。
8.有一陶罐的酒不慎损失。
9.有一陶盒的粪便因氧化变黑。
10.因有领导着急看是否有尸体,所以辛追夫人尸体上面覆盖的丝织品被裁切了一个方块状小口。
11.三号墓提取竹简的时候,没有料到竹简下面还有一副导引图,没有及时保护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12.因政治因素,竹简中关于房中术的内容未能及时发表。
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想到83年许反帝在省博盗马王堆文物那个事… 保安措施不力,一个17岁孩子能轻而易举地进去盗走31件马王堆文物,其母亲为了掩盖罪行烧毁四件,扔进厕所三件,而且这几件珍贵文物(包括一件仅48克的素纱禅衣,被烧毁冲进厕所)连清晰的照片都没留下。另外一件世上仅存的素纱禅衣(49克)在盗窃时包裹文物,也造成了损伤,成了现在这幅样子。
出土时是崭新的。
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想到83年许反帝在省博盗马王堆文物那个事… 保安措施不力,一个17岁孩子能轻而易举地进去盗走31件马王堆文物,其母亲为了掩盖罪行烧毁四件,扔进厕所三件,而且这几件珍贵文物(包括一件仅48克的素纱禅衣,被烧毁冲进厕所)连清晰的照片都没留下。另外一件世上仅存的素纱禅衣(49克)在盗窃时包裹文物,也造成了损伤,成了现在这幅样子。
出土时是崭新的。
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我比较惊讶的是,当年的整理工作似乎也不怎么到位——
最新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时隔多年竟然还可以有这么大的发现……
对了,我翻遍了所有报道,都不肯配一张图!
长沙马王堆出土哪些文物没能保护好?
我比较惊讶的是,当年的整理工作似乎也不怎么到位——
最新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时隔多年竟然还可以有这么大的发现……
对了,我翻遍了所有报道,都不肯配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