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先说结论,古代欧洲不能生产瓷器就是因为技术达不到,没有什么缺少原材料,或者愿不愿意的因素。从唐代开始瓷器贸易到东印度公司上千万件的销量,你说欧洲没有自己生产瓷器的愿望?开什么玩笑。

至少有两项技术是欧洲没有掌握的。

一、原料的选择

中国瓷器可以粗略的划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南方地区从原始瓷到青瓷,主要原料是瓷石。瓷石与瓷土不是等同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岩石,是花岗岩长期风华的产物。瓷石仅产于我国南方,这确实是得天独厚。

与南方不同,北方白瓷的原料是高岭土。如果说瓷石是中国独有,占了先机,使我国成为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高岭土却是全球普及的资源。

欧洲为何一样有高岭土却烧不成瓷器?因为一般高岭土即使在1500℃的高温也难以成瓷。

我国北方也是从隋朝才能烧造白瓷。秘诀就是将高岭土与长石按一定比例掺和。作用是降低烧结温度。

北方白瓷是二元配方,实际上就是现代硬瓷标准配方的母版,(50%高岭石,25%石英,25%长石)。在元代末期,景德镇更是在瓷石中掺入高岭土,改善了胎质的致密度,白度和硬度。

这些配方是我国烧造匠人长期生产,实验摸索出来的。在一切尚无法定量定性分析的古代,配方外流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二、窖炉技术

世界所有文明基本都在新石器时期就能够烧制陶器,但为何除了中国都没有瓷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高温窖炉技术。

陶器的烧制温度不超过1000℃,但瓷器要求达到1200℃以上。我国特产瓷石要在1200-1250℃烧结成瓷,高岭土在掺入长石后,也需要1300℃以上的高温。

瓷器的烧制还需要还原气氛,为此必须控制进窑空气流量。

我国已发现的商代龙窑遗址。窑膛长且有坡度,使火焰由升焰成为平焰,其抽力即能保证氧气供给又能调节空气流量。

据测量,邢窑,定窑的产品烧成温度达到1380℃。

我国古代先进的窖炉技术也是我国在炼铁技术能长期领先古代西方的重要原因。(冶炼生铁最低温度1148℃,在我以前答案中详细说过)

这种超过1000℃的高温窖炉技术是古代西方长期不能掌握的。

关于丝绸没有研究过,不强答。但从繁殖,养育到织成丝绸,跟烧制瓷器一样,里面有很多在古代称得上是黑科技的配方,技术。古代交流又不是十分容易,不是谁想学就学的了的。

让诸位只准用古人材料搭建一个可以烧造白瓷的窖炉,能成功的有几个?何况古人没有受过我们这样的教育。我们不应该自认为站在高处想当然。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先说结论,古代欧洲不能生产瓷器就是因为技术达不到,没有什么缺少原材料,或者愿不愿意的因素。从唐代开始瓷器贸易到东印度公司上千万件的销量,你说欧洲没有自己生产瓷器的愿望?开什么玩笑。

至少有两项技术是欧洲没有掌握的。

一、原料的选择

中国瓷器可以粗略的划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南方地区从原始瓷到青瓷,主要原料是瓷石。瓷石与瓷土不是等同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岩石,是花岗岩长期风华的产物。瓷石仅产于我国南方,这确实是得天独厚。

与南方不同,北方白瓷的原料是高岭土。如果说瓷石是中国独有,占了先机,使我国成为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高岭土却是全球普及的资源。

欧洲为何一样有高岭土却烧不成瓷器?因为一般高岭土即使在1500℃的高温也难以成瓷。

我国北方也是从隋朝才能烧造白瓷。秘诀就是将高岭土与长石按一定比例掺和。作用是降低烧结温度。

北方白瓷是二元配方,实际上就是现代硬瓷标准配方的母版,(50%高岭石,25%石英,25%长石)。在元代末期,景德镇更是在瓷石中掺入高岭土,改善了胎质的致密度,白度和硬度。

这些配方是我国烧造匠人长期生产,实验摸索出来的。在一切尚无法定量定性分析的古代,配方外流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二、窖炉技术

世界所有文明基本都在新石器时期就能够烧制陶器,但为何除了中国都没有瓷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高温窖炉技术。

陶器的烧制温度不超过1000℃,但瓷器要求达到1200℃以上。我国特产瓷石要在1200-1250℃烧结成瓷,高岭土在掺入长石后,也需要1300℃以上的高温。

瓷器的烧制还需要还原气氛,为此必须控制进窑空气流量。

我国已发现的商代龙窑遗址。窑膛长且有坡度,使火焰由升焰成为平焰,其抽力即能保证氧气供给又能调节空气流量。

据测量,邢窑,定窑的产品烧成温度达到1380℃。

我国古代先进的窖炉技术也是我国在炼铁技术能长期领先古代西方的重要原因。(冶炼生铁最低温度1148℃,在我以前答案中详细说过)

这种超过1000℃的高温窖炉技术是古代西方长期不能掌握的。

关于丝绸没有研究过,不强答。但从繁殖,养育到织成丝绸,跟烧制瓷器一样,里面有很多在古代称得上是黑科技的配方,技术。古代交流又不是十分容易,不是谁想学就学的了的。

让诸位只准用古人材料搭建一个可以烧造白瓷的窖炉,能成功的有几个?何况古人没有受过我们这样的教育。我们不应该自认为站在高处想当然。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首先这个问题是不准确的,丝绸和瓷器情况完全不同。丝绸早有仿制,瓷器近代前一直没啥动力。

中国丝织品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销往欧洲,古罗马时代已经颇为流行。五世纪末六世纪初的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拜占庭帝国就已经在波斯(不能完全排除是其他民族)人的帮助下生产丝绸了。大约12世纪(懒得查文献,拜占庭帝国史上有-.-),占领西西里岛的诺曼人入侵掠走了工匠和技术,意大利也开始生产丝织品。这远早于欧洲的制瓷业。

欧洲丝织业的技术独具特色,不可武断认为低于中国,其主要问题是原料(即生丝)产量低、质量差,丝绸之路畅通时拜占庭帝国曾经进口过中国产生丝。这里要澄清一下

@Arthur Wang

所说的限制技术传播在古代传说中的确存在,但据荣新江老师考证,这应该是中原丝织技术传播到西域后西域国家间的相互防备,并非中原王朝对外限制。

@螺旋真理

的答案基本反应了国内学界观点,不过有一个小问题,欧洲的制陶业装饰工艺在一前一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比较发达,但以基本的泥、釉、烧等技术标准看,其制陶业本身不算发达。总体上欧洲瓷器问题比较复杂,国内研究还很不充分。所以我硕士论文就在做这个好想死。针对题主的问题,简单来说欧洲人在近代之前一直对瓷器没什么兴趣。

陶、瓷不分家,一般来说正常的发展顺序是无釉陶—釉陶—瓷器。欧洲从古代后期开始陶器地位就很低下,中世纪西欧各地的釉陶产业一直是半死不活。中世纪文献记载表明英国富人用银器、玻璃,平民用骨器、木器,“只有最穷的人才会使用陶器”。东欧稍好些,拜占庭帝国后期希腊富人在伊斯兰文化圈影响下逐渐开始接受彩绘釉陶,不过随后奥斯曼帝国崛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欧洲近代陶器应追溯到13世纪西班牙人推掉南方摩尔人后,当地残存摩尔工匠转而生产的西班牙—摩尔陶器。在摩尔人的伊斯兰文化影响下西班牙贵族开始使用锡釉陶,从大约14、15世纪起陶器在西欧才算稍有地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16世纪葡萄牙人初到中国就订购瓷器,而元代就曾在中国经商的意大利商人却从未试图经销中国瓷器(有记载的只有马可波罗带了几件回去,不过没什么反响)。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开始普遍使用锡釉陶作为餐饮具和装饰品,部分陶器装饰上出现了模仿中国瓷器的纹饰。(其来源可能是西亚北非转口,比如埃及马木鲁克王朝曾将中国瓷器赠送给威尼斯总督;也可能是通过伊斯兰釉陶上的纹饰间接仿制)在生活习惯变化、锡釉陶发展和中国外销瓷登陆等多种因素影响下,16世纪末美第奇家族开始资助工匠仿制青花瓷,这比欧洲人生产丝绸晚了一千年。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首先这个问题是不准确的,丝绸和瓷器情况完全不同。丝绸早有仿制,瓷器近代前一直没啥动力。

中国丝织品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销往欧洲,古罗马时代已经颇为流行。五世纪末六世纪初的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拜占庭帝国就已经在波斯(不能完全排除是其他民族)人的帮助下生产丝绸了。大约12世纪(懒得查文献,拜占庭帝国史上有-.-),占领西西里岛的诺曼人入侵掠走了工匠和技术,意大利也开始生产丝织品。这远早于欧洲的制瓷业。

欧洲丝织业的技术独具特色,不可武断认为低于中国,其主要问题是原料(即生丝)产量低、质量差,丝绸之路畅通时拜占庭帝国曾经进口过中国产生丝。这里要澄清一下

@Arthur Wang

所说的限制技术传播在古代传说中的确存在,但据荣新江老师考证,这应该是中原丝织技术传播到西域后西域国家间的相互防备,并非中原王朝对外限制。

@螺旋真理

的答案基本反应了国内学界观点,不过有一个小问题,欧洲的制陶业装饰工艺在一前一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比较发达,但以基本的泥、釉、烧等技术标准看,其制陶业本身不算发达。总体上欧洲瓷器问题比较复杂,国内研究还很不充分。所以我硕士论文就在做这个好想死。针对题主的问题,简单来说欧洲人在近代之前一直对瓷器没什么兴趣。

陶、瓷不分家,一般来说正常的发展顺序是无釉陶—釉陶—瓷器。欧洲从古代后期开始陶器地位就很低下,中世纪西欧各地的釉陶产业一直是半死不活。中世纪文献记载表明英国富人用银器、玻璃,平民用骨器、木器,“只有最穷的人才会使用陶器”。东欧稍好些,拜占庭帝国后期希腊富人在伊斯兰文化圈影响下逐渐开始接受彩绘釉陶,不过随后奥斯曼帝国崛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欧洲近代陶器应追溯到13世纪西班牙人推掉南方摩尔人后,当地残存摩尔工匠转而生产的西班牙—摩尔陶器。在摩尔人的伊斯兰文化影响下西班牙贵族开始使用锡釉陶,从大约14、15世纪起陶器在西欧才算稍有地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16世纪葡萄牙人初到中国就订购瓷器,而元代就曾在中国经商的意大利商人却从未试图经销中国瓷器(有记载的只有马可波罗带了几件回去,不过没什么反响)。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开始普遍使用锡釉陶作为餐饮具和装饰品,部分陶器装饰上出现了模仿中国瓷器的纹饰。(其来源可能是西亚北非转口,比如埃及马木鲁克王朝曾将中国瓷器赠送给威尼斯总督;也可能是通过伊斯兰釉陶上的纹饰间接仿制)在生活习惯变化、锡釉陶发展和中国外销瓷登陆等多种因素影响下,16世纪末美第奇家族开始资助工匠仿制青花瓷,这比欧洲人生产丝绸晚了一千年。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丝绸和瓷器可能是两个领域的问题,丝绸是生物传播的问题,即蚕这种生物没有流传出去之前,其他地区的文明有再大的本事都生产不出丝绸来。

而瓷器则是技术领域的问题,同是也是考古学中一个经典的问题,相对中国来说,古代欧洲对瓷器有需求,欧洲也不乏瓷土,而且烧制陶瓷的先置技术——烧陶——在欧洲也很发达,但是十八世纪之前,欧洲就是造不出瓷器来,也未能“原生”地产生瓷器。这说明市场、技术、原料,可能都不是一个事物制造出来的关键性因素。(此处的原生,是指较为独立地未收其他文明影响地制造出瓷器。欧洲瓷器的出现,是直接仿制十七八世纪中国的顶级瓷器——青花瓷,而未经历中国瓷器发展的其他前置阶段。)

一种说法,是欧洲有发达的玻璃制造术,玻璃器在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瓷器的作用,所以欧洲对瓷器的态度,并非那么急迫;另一种说法,是欧洲文化认为瓷器是异国制造的奢侈品,领主贵族要通过瓷器的进口和再分配来控制社会上层,如果欧洲能自主生产出瓷器,瓷器就会失去奢侈品地位,领主贵族社会控制的渠道就会少一种,所以欧洲并没有主观烧制瓷器的愿望。然而二者都不严密,难以妥当的解释这一现象。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丝绸和瓷器可能是两个领域的问题,丝绸是生物传播的问题,即蚕这种生物没有流传出去之前,其他地区的文明有再大的本事都生产不出丝绸来。

而瓷器则是技术领域的问题,同是也是考古学中一个经典的问题,相对中国来说,古代欧洲对瓷器有需求,欧洲也不乏瓷土,而且烧制陶瓷的先置技术——烧陶——在欧洲也很发达,但是十八世纪之前,欧洲就是造不出瓷器来,也未能“原生”地产生瓷器。这说明市场、技术、原料,可能都不是一个事物制造出来的关键性因素。(此处的原生,是指较为独立地未收其他文明影响地制造出瓷器。欧洲瓷器的出现,是直接仿制十七八世纪中国的顶级瓷器——青花瓷,而未经历中国瓷器发展的其他前置阶段。)

一种说法,是欧洲有发达的玻璃制造术,玻璃器在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瓷器的作用,所以欧洲对瓷器的态度,并非那么急迫;另一种说法,是欧洲文化认为瓷器是异国制造的奢侈品,领主贵族要通过瓷器的进口和再分配来控制社会上层,如果欧洲能自主生产出瓷器,瓷器就会失去奢侈品地位,领主贵族社会控制的渠道就会少一种,所以欧洲并没有主观烧制瓷器的愿望。然而二者都不严密,难以妥当的解释这一现象。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瓷器仿制过,造出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主要困难是古代手工业者和商人,对技术问题完全保密,绝不外传,不然就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技术传播的很慢,欧洲的制瓷工艺只得自己摸索,后来走上了一条跟中国完全不同的科技线,比如骨瓷。

丝绸的话,最早也是保密的,欧洲人长期都不知道蚕宝宝的存在。养蚕术也是极缓慢地才传播出去的。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瓷器仿制过,造出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主要困难是古代手工业者和商人,对技术问题完全保密,绝不外传,不然就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技术传播的很慢,欧洲的制瓷工艺只得自己摸索,后来走上了一条跟中国完全不同的科技线,比如骨瓷。

丝绸的话,最早也是保密的,欧洲人长期都不知道蚕宝宝的存在。养蚕术也是极缓慢地才传播出去的。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就瓷器来说,说明技术的产生并不是线性的,纸张 火药也不是西方发明的嘛


为什么古时西方生产不出瓷器和丝绸?

就瓷器来说,说明技术的产生并不是线性的,纸张 火药也不是西方发明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