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吐蕃崩溃后,随着军事权威的消亡,西藏恢复到从前那种分散的小国的状态里。
直到1239年,蒙古的阔端(窝阔台第二子,被封在西夏故地)派部将多达那波入侵西藏,一直推进到热振寺(在拉萨东北)和杰拉康寺,造成很大的破坏。
一切智京俄宝师宏法利益众生直到年届八十二岁。在他们叔侄俩时期,西藏出现了蒙古的法度。蒙古人多答那波担任将军,率部在藏北热振寺个屠杀僧人五百,全藏为之震惊。其后,多答在蒙古与热振之间设置驿站,(以马匹传送公文) 。当京俄大师首往拉顿塘地方时,多答逮捕贡巴释仁,准备杀害之,(京俄)祈祷度母,天空降下石头之雨,多答说道:“托因 (蒙古语对僧侣的称呼),您是好人。”说罢,向京俄大师顶礼,赦免了贡巴。京俄把西藏装有木门的户口名册“献给了他。(多答)接受了,(对京俄) 照看情面。他捣毁了下至东方工布地区、洛扎东西、洛若、加波、门地门贝卓、洛门含和泥婆罗边界以内的坚固碉堡,以蒙古的律令进行统治,地方安宁。这时王法和戒律宛如黎明时东升的旭日照耀着操藏语的地域。京俄宝师对藏地恩德巨大,其原因即在此。—《郎氏家族史》,绛曲坚赞著,p74铁鼠年从凉州阔端那里派出的以多达那波为将军的蒙古军队首次到达吐蕃。……蒙古军在朵思麻、朵甘思、索曲、热振寺等地方见人便杀,给热振寺造成了重大损失。达隆寺被雾罩住,没有看见,杰拉拉康寺被焚毁,索敦等五百佛教僧人被杀。止贡寺的京俄扎巴迥乃降下石雨,故止贡寺未遭损害。但是蒙古人要京俄去当受供喇嘛,京俄扎巴迥乃说:“有一个适合当你的受供喇嘛的人,住在西面。”鼓动蒙古人去迎请萨迦班智达。一面又鼓动萨迦班智达说:“为了整个吐蕃的利益,你应该前去。”这样,在木龙年(1244)将萨迦班智达、其十岁的侄子八思巴和六岁的侄子恰那多吉等三人迎请到止贡寺,献上礼品,资送他们前往。” —《智者喜宴》,巴俄祖拉陈瓦著,p1416蒙古军队在热振寺和杰拉康杀死许多僧人的事件此后不久,蒙古之王就对清净教法生起信奉之心,派遣杰门和大臣多达来到吐蕃,在索曲地方设立驿站。京俄仁波且避往顿塘,派官巴释迦仁钦前去接待。当蒙古人要处死官巴释迦仁钦时,京俄仁波且向度母祈祷,降下石雨,所以蒙古人敬奉京俄仁波且。(蒙古军)拆除工布地区以上,西到泥婆罗以及珞、门交界以内地区的各个堡寨,用不准违背皇帝诏令的王法严厉镇摄。—《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著,p90也许是止贡寺的仁波切说服了这位蒙古将军放弃了进军计划(见上文),也可能是蒙古人抢够了,而且遭到了藏人的抵抗(见上文的“石雨”,且
(多达那波说)“在遥远的吐蕃地区……止贡寺的权势最大”—《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著,p90由此可见,止贡寺是(蒙古人认为的)前藏最有力量的势力,以及仁波且“避往顿塘”,再对亲自和蒙古谈判表现的疑虑,蒙古人要斩杀来使,推荐萨班去这些表现,估计着是对蒙古人进行过一些有分量的抵抗。)终于是撤走了。
他们的暂时撤退并不表示放弃了征服西藏,同时这次蒙古人的进攻也使西藏各方认识到他们无法抵抗蒙古人(交了人口清册,拆除了防御工事,让蒙古人修建驿站),就把希望寄托在谈判上,推荐萨迦寺堪布萨迦班智达(以下简称萨班)去同阔端交涉。另一方面阔端接受多达那和杰门两位将军的建议,邀请萨班前来他的驻地。
西藏历史学家记录下这件事情,记录下当时蒙古与藏传佛教的最初的接触,说萨班大师乘自我牺牲的精神把佛教的光辉带到蒙古人中间。
还记录了萨班如何神奇地为阔端治愈疾病,使之延年益寿并引导他善待佛教。萨班第一次在阔端前面显示了新宗教的仪式和难解的咒文,实际上,阔端的善待佛教不过是对于从这些咒术里召来了他觉得可怕的神秘力量的敬畏的结果。
在交谈中,萨班从凉州发回了很多信件,其中《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至乌思藏善知识大德及诸施主的信》很重要,从《萨迦世系史》中摘录全文如下(作者认为的重点将用加粗表示,嫌长的可以只看加粗部分):
祈愿吉祥利乐!向上师及怙主文殊菩萨顶礼!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书乌思、藏、阿里各地善知识大德及众施主:我为利益佛法及众生,尤其为利益所有讲蕃语的众生,前来蒙古之地。招请我前来的大施主(指阔端)甚喜,说:‘“你领如此年幼的八思巴兄弟与侍从等一起前来, 是眷顾于我。你是用头来归顺,他人是用脚来归顺,你是受我的招请而来,他人是因为恐惧而来,此情我岂能不知!八思巴兄弟先前已习知吐蕃的教法,可以让八思巴依旧学习,让恰那多吉学习蒙古的语言。只要我以世间法扶持,你以出世间法扶持,释迦牟尼的教法岂能不在四海之内普遍宏传!”这位菩萨汗王对于佛教教法,尤其是对三宝十分崇敬,能以善巧的法度很好地护持所有臣下,而对我的关怀又胜于对其他人,他曾对我说:“你可以安心地讲经说法,你所需要的,我都可以攻给,你作善行我知道,我的作为是不是善行有上天知道。”他对八思巴兄弟尤其喜爱。他怀有(为政者)自知法度并懂得执法,定会有益于所有国土的良善心愿,曾对我说:‘你可教导你们吐蕃的部众习知法度,我可以使他们安乐。’所以你们众人都应当努力为汗王及各位王子的长寿做祈祷法事!当今的情势,此蒙古的军队多至无法计数,恐怕整个赡部洲都已归入他们的统治之下。与他们同心者,就应当与他们同甘共苦。他们性情果决,所以不准许有口称归顺而不遵从他们的命令的人,如果有,就必定要加以殄灭。(由此缘故)畏兀儿(回纥)的境土末遭涂炭而且比以前昌盛,人民和财富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必者赤、财税官都由他们(畏兀儿人)自己担任。而汉地、西夏、阻卜等地,在未被攻灭之时,(蒙古) 将他们与蒙古一样看待,但是他们不遵从(蒙古的)命令,在攻灭之后,他们无处逃遁,只得归顺蒙古。不过在那以后,由于他们听从(蒙古的)命令,现今在各处地方也有任命他们中的贵族担任守城官、财税官、军官、必者赤的,我等吐蕃的部民愚钝顽固,或者希望以种种方法逃脱,或者希望蒙古人因路程遥远不来,或者希望(与蒙古军作战)能够获胜。凡是(对蒙古)施行欺骗的,最终必遭毁灭。各处归顺蒙古的人甚多,因吐蕃的人众愚顽之故,恐怕(被攻灭之后)只堪被驱为奴仆贱役,能够被委派担任官吏的,恐怕百人之中仅数人而已。吐蕃现在宣称归顺(蒙古)的人很多,但是所献的贡赋不多,这里的贵族们心中颇不高兴这很关紧要。从去年上推的几年中,西面各地没有霍尔军队前来。我带领白利的人来归顺,因看到归顺后很好,上部阿里、 乌思藏的人众也归顺了,白利的各部也归顺了,因此至今蒙古没有派兵来,这就是归顺已经受益。不过这一道理上部的人们还有一些不知道。 当时,在东部这里有一些口称归顺但不愿很好缴纳贡品的,未能取信于蒙古人,他们都遭到攻打,人民财富俱被摧毁,此等事情你们大概也都听说过。这些被攻打的往往是自认为自己地势险要、部众勇悍、兵卒众多、盔甲坚厚、善射能战,认为自己能够抵御蒙古的军队,但是最终都被攻破。众人通常认为,蒙古本部的乌拉及兵差较轻,其他人的乌拉和兵差较重,其实,与他部相比较,反而是他部的乌拉和兵差较轻。(窝端)又说:“若能遵从命令,则你们地方各处民众部落原有的官员都可以委任官职,由萨迦的金字、银字使者把他们召来,可以任命为我的达鲁花赤等官员。”为举荐官员,你等可选派能充当来往信使的人,然后把本处官员的名字、民户数目、贡品数量等缮写三份,一份送到我这里,一份存放在萨迦,一份由本处官员自己保存。另外还需要绘制一幅标明哪些地方已经归顺、哪些地方还没有归顺的地图。若不区分清楚,恐怕已归顺的会受末归顺者的牵连,也遭到毁灭。萨迦的金字使者应当与各地的官员首领商议行事,除利益众生之外,不可擅作威福,各地首领也不可未与萨迦的金字使者商议就自作主张。若不经商议就擅自妄为,即是目无法度,目无法度者遭到罪责,我在这里也难于为其求情。我只希望你们众人齐心协力,遵行蒙古法度,这必定会有好处。对金字使者的接送侍奉应该力求周到,因为金字使者返回时,汗王必先问他:“有 无逃跑或拒战的?对金字使者是否很好接待?有无乌拉供应?归顺者是否坚定?’若是有人对金字使者不恭敬,他必然会(向汗王)进危害的言语;若对金字使者恭敬,他也能(在汗王处)护佑他们;若不听从金字使者之言,则后果难以补救。此间对各地贵族及携带贡品前来的人都给以礼遇,若是我等也想受到很好待遇,我等的官员们都要准备上好的贡品,派人与萨迦的人同来,商议进献何种贡品为好,我也可以在这里计议。进献贡品后再返回各自地方,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总之,从去年起我就派人建议你们这样做最好,但是你们并没有这样做,难道你们是想在被攻灭之后再各自俯首听命吗?你们对我说的话只当作没听见,就请不要在将来说:萨迦人去蒙古后对我没有帮助。我是怀着舍弃自身而利益他人之心,为利益所有讲蕃语的众人而来到蒙古的,你们听从我所说的,必得利益。你们未曾目睹这里的情形。对耳闻又难以相信,因此仍然企望能够(抵抗住蒙古) ,我只怕会有谚语“安乐闲静梦魇来”所说的灾祸突然降临,会使得乌思藏地方的子弟生民被驱赶来蒙古。我对本人的祸福怎样,都没有可后悔的,有上师、三宝的护持和恩德,我可能还会得到福运。你们众人也应该向三宝祈祷。汗王对我的关怀超过对其他任何人,所以汉地、吐蕃、畏兀儿、西夏的善知识大德和各地的人众都感到惊异,他们前来听法,十分恭敬,你们不必顾虑蒙古对我们来这里的人们会如何对待,(他们) 对我们全都关心和照应。听从我的人全都可以在此放心安住。贡品以金、银、象牙、大粒珍珠、银朱、藏红花、木香、牛黄、虎(皮)、豹(皮)、草豹(皮)、水獭(皮)、蕃呢、乌思地方的氆氇等物品为佳品,这里对这些物品都.喜爱。此间对一般的物品不那么看重,不过各地还是可以用自己最好的物品进献。有黄金即能如其所愿,请你们深思!愿佛法宏传于各方!祝愿吉祥!—《萨迦世系史》,阿旺贡噶索南著,p可以看出,萨班说话语气与其说是“西藏的代表”,更像是“阔端的臣属”:他已经谈好了西藏归顺蒙古,实际上因为西藏之前的归顺举动,蒙古也没继续进兵(“没有霍尔军队前来”)。但是蒙古的武力是摆在那边的:此前止贡的抵抗被打败,汉地、西夏、畏吾儿(回纥)都已经屈服,西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投降。
总之,萨班此行并不是为了传布佛教,他是服从阔端的命令,为了避免最坏的结局而去的,实际上,这一出行以经过一位西藏的代表把西藏交给蒙古为终结。西藏确认了在归顺,承认了蒙古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前去谈判的萨班抓住了这个接触蒙古领袖的机会,靠高超的医术(《萨迦世系史》里记载的为阔端治病。)得到他们都信任,从而获取了蒙古的“金字符”,这样他们做蒙古的官员,然后依靠蒙古的军事力量(详见上文加粗处)扩张自己在西藏的势力范围。
之后蒙古便在西藏进行了人口清查,然后交给了帝师八思巴。
如上文所言,萨迦派在西藏的统治依靠的是蒙古的军队,
本勤就是总司令(在萨迦外由皇廷选派者),藏人称之为“都元帅”。—《西藏中世纪史》,p26受汉人皇帝敕封和赏赐的本勤。—《五世达赖喇嘛传》,p30(这里是指元廷)现在我们可以说说忽必烈给八思巴的所谓十三万户和三个区的供养问题。这实际上可能不是像萨迦派文献上要我们相信的那样一个给予八思巴的真正的“供养”(指那种对尊崇的神佛的供养)。毋宁说是为了皇帝而特设的对西藏土地的名义的“总督”,
住持们并不是国王或王公,而是官员,每次都须经过皇帝诏颁赐印信加以任命的官员。因为他们是帝师,总是卒有极高的尊敬荣宠。《元史》上说,他们坐在皇帝旁边,荐举宣政院的院使, 指定一佛教僧人领院事。这样看来, 萨迦派文献所说的供养,实际上是封给一个职位。—《西藏中世纪史》,(意)图齐,p24就像下面这条法旨,堪布以“奉皇帝圣旨”的名义,发布自己的命令。
(当然不是所有贵族都愿意听从萨班的呼吁,比如萨班死后止贡派就联合了藏北的霍尔人,和萨迦本勤作战。不过战败:
在他(指阿加伦)担任萨迦本钦时,止贡派请来上部霍尔的军队向萨迦进攻,元朝皇帝忽必烈也派遣了一支由帖木耳不花带领的蒙古骑兵进藏援助萨迦派,与萨迦本钦阿迦仑率领的十三万户的军队配合行动,一战歼灭了上部霍尔的军队。止贡派的官巴温布被正法,在集市上示众。上部霍尔人的王子仁钦也被俘虏,后来正法了。八思巴法王为了表彰本钦阿迦仑的战功,授予他“征服三界的缨幢统治三界的法鼓,速行天使的拂巾,消灭敌军的金刚独雄大威德的面具”等称号,并赐给大量财物。皇子帖木耳不花赏赐给他称为“里杂谢科”的如意宝剑。—《五世达赖喇嘛传》,p30正如上文所说,萨迦在西藏的统治是依靠元廷的军事支持施行的,在元帝国实力尚可的时候,彪悍的蒙古军队自然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镇压西藏地方的反抗,但随着元的衰弱,这种支持也就变得力不从心。(当然萨迦的崩溃也有萨迦内部也封为了四个拉章,内斗的原因)
而推翻萨迦统治的绛曲坚赞生于1302,九岁受戒为僧,开始了他在宫廷中的生涯,虽然萨迦的势力已日渐衰微,但仍然因为得到元朝的宠爱而取得神圣的地位——代表西藏地方的最高权力。绛曲坚参也不例外,十几岁的时候就被派到萨迦政府去见习。
期间,深受萨迦寺堪布达钦巴(后来本元廷封为上师,也就是下文的“喇嘛”)的喜爱:
他动起气来,说帕竹温布受特别优待,呈文署名之首应是瓦德隆巴,他是前藏寺属百姓的长老,是噶当派释迦扎法嗣(的继承人)。于是调换了瓦德隆巴在呈文上署名的次序。接着,瓦德隆巴挤到喇嘛宝座旁我的坐位上来,我拳打瓦德隆巴,他呻吟叫苦。喇嘛招呼说:“不要嬉戏” 。说罢,还赏给我物品。致使近住弟子绛杰和在场的资历深的人都说:“不责备打人者,反而赏以奖品,说“勿嬉戏’,娇惯了子弟!”由于受喇嘛达钦巴喜爱,所以我尽管殴打同伴温布和做事,从未受到斥责,喇嘛还赏赐过两三个连带颈脖的羊头,赏赐过两三次少量酥油、奶酪糕,还轻言细语告诉我:“你把这几匹甘达尔丝织品和少量的柱面哈达拿去吧!”说罢,遂赏给了我。—《郎氏家族史》,p88学成后,他拿着萨迦的文书去找帕木竹的万户长扎巴坚赞(这位是萨迦派遣的官员,萨迦一直忌惮万户长官职世袭,到绛曲坚赞这代已经两任不是帕竹家的新贵族了。)索要田地养老(玩笑)被拒绝,就直接动手推翻了扎巴坚赞的统治,然后请刚刚从中原回来的老师委派他做万户长(这一年他二十岁。)
于是,司徒(即绛曲坚赞)至卫地,不久,大皇帝赐予水晶玉印虎头纽,封万户长之职;壬戌年八月中旬之前,坚赞郊尚为万户长……时值喇钦衮噶罗追坚赞为受具足戒,由帝都返回萨迦,即免坚赞郊职。—《西藏王臣记》p87而佐藤长先生的《元末明初西藏的形势》一文对这时期的历史则记载的更为详细些,列如下:
绛曲坚赞回到前藏以后就接受元朝赐予的第三级宝石,虎头牌及万户长的职位:据《新红史》,这件事发生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支那的皇帝是脱欢帖木儿,即元顺帝:他二十岁这年是辛酉年(1321),就是在他任万户长这年以前,帕木竹巴有过一-件事《红史》说:‘当大喇嘛衮罗到西藏时,(绛曲坚赞)推翻坚赞夹布,被任命为万户长,随即得晋王(即泰定帝)之诰敕’....局势演变至此,当时帕木竹巴出现两个万户并存的局面;作为解决的办法,绛曲坚赞向当时从元廷回到西藏的萨迦帝师衮噶罗追禀诉,蒙帝师给予裁决而把坚赞夹布从万户长职位上撵了下来;上引《红史》所说‘ 当衮罗回到西藏时’,就指此事;可是坚赞夹布的的蹉跌未必证明绛曲坚赞的受命任职的正当;据《红史》说:‘坚赞夹布之弟索南坚赞持有诰敕以抗争并广行叙任,遂出现升任降任之情况';索南坚赞自然是从他的家系利益出发坚持万户长的继承权而抵抗绛曲坚赞的,但是这时,谁也不能再同绛曲坚赞抗衡了,他毕竟是神圣朗氏大家族的成员,最后把万户长这个俗职完全收入掌握”。—《民族史译文集》,第九,p8在当时西藏混乱纷扰的局面中,他慢慢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咄咄逼人的力量。
他修缮庄园房舍,各地遍植树木,于香曲河上架大桥梁,扩建乃邬东宫,其营建构造,如天帝宝殿下移人间。—《西藏王臣记》,p88三、四年后,囊梭(即库府)的面貌有了起色,还清了债务,经过核算各项收支有了盈余。—《郎氏家族史》p105和雅桑万户因为矛盾(大概是雅桑借元廷的力量抢夺帕木竹的领地),发生了武力冲突没有获得成功。
当时西藏的本勤判决他这方无理,但绛曲坚参没有屈服,他向本勤挑战。他失去万户长职位,随之被逮捕,但后来逃脱了。
他和雅桑万户长休战没有维持了很久,再度发生战争,这次帕竹取得了胜利。
绛曲坚参虽然取得军事胜利,但又受到挫折,苛刻的本勤把他监禁起来,待之如同囚犯。这次他仍然从难堪的审讯中安全逃脱,回到前藏。到此双方矛盾加深,不得不各走极端了。此时继杰桑任本勤的是汪准,马上对他进行攻击,在几次接仗后,帕竹在大将薰奴桑波的支援下取得了胜利,他们不仅打败本勤的军队,而且还扩大了地盘,向南方推进,因为以后同本勤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甚至攻入了萨迦的地区。
在这一连串的战争和阴谋诡计精织而成的罗网中,绛曲坚参的权力不断增加,他的领土也扩大了俟包括了前藏的大部分地区,他就发动兵力向后藏即萨迦的据点进攻。前后藏两部分虽然语言和宗教传统相同,而且长期以来多次政治事件也促成双方联合,但中间总留下一种尖锐的对立。这种对立慢慢地尖锐化,终于霸权从萨迦巴统治的后藏转到新兴的帕木竹巴所统治的前藏。后藏绝大部分土地改换了主人。同时在没落中的蒙古皇帝,觉得批准了绛曲坚参的要求就够了,这时他们太衰弱了,无力干预西藏事务,只能支持一个实力强大者,没有别的办法。这样他们封给绛曲坚参达鲁花赤和大司徒的称号。—《西藏中世纪史》,p38但对立并没有因之取消,萨迦内部发生变乱,宫邦被杀,引起了全后藏的扰乱。于是绛曲坚参到后藏去进行调解,并派人去请本勤,但本勤在拉孜被敌对者杀死了,萨迦处于极大骚动之中。
在萨迦这个有权有势的寺庙附近,骚乱爆发不断,垂数十年,影响遍及全藏。
本勤被害事件给司徒提供了一种藉口来平息乱事,萨迦这时正在奄奄一息,司徒乘着胜利没收了萨迦巴的一切文书印信,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惩处了那些在官方文书规定之外滥用职权和越权办事的人。这一措施是及时的,因为违法乱纪的事情并不稀奇,我在夏鲁寺所看到的一些封文上都一再叮嘱文书持有者,不得滥用权力和逾越封文所规定的职权范围办事。—《西藏中世纪史》,p38此时元朝濒临覆灭,可以说是自顾不暇,于是他们承认了绛曲坚参的权力,并允许其权位得以世袭。朗氏家族的权力从此就建筑在牢固的基础上。
在他统治下的战略要地都派驻军队防守,建立碉堡,精选他发迹时最可靠的支持者和最忠诚的属下任军事指挥官。许多这样的城堡并不是一些由军官接替防守的驻军要塞,而是封给一些家族的采邑,这批家族就在朗氏家族周围形成了有权力的部曲阶层。从这个阶层中朗氏挑选将军和大臣。这样西藏又出现了一批贵族,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那些老贵族,但西藏事情往往如此,从这里又终于扎下了帕竹霸权迅速败落的根子。—《西藏中世纪史》,p38另一方面,绛曲坚参鼓励对伏藏的发掘与研究。
伏藏又突然盛行,邬坚林巴特别宣称他找到并流传了《白玛唐译》和《五部遗教》。这个事例,特别是后一部书就不仅是服务于任何一个教派的利益的问题了。事实上,这时一位大师受到高度的推崇,他第一次被认为是一位最伟大的喇嘛教的传播者,是那些异端的不共戴天的劲敌,是古代国王的智慧的谋臣,他就是莲花祖师,通过对他的赞颂,人们回想起黄金时代,那时雪域派出军队进入四邻诸国并战胜唐朝。在那时候,西藏没有被家族间和寺院间的斗争所分裂,没有被内部的斗争所削弱,(内战诱来侵略者践踏西藏的土地)。国家统一在赞普的周围,由能干的大臣们统治着,由大法师们祝福保佑着,它曾击败中国,但现在却成为中国的属国。以上这些构成了预言的基调,预言是:霍尔的威胁、霍尔的大破坏、在外族习俗下的人民遭受侮辱、民族光荣和传统的丧失。伏藏诅咒当前的时代,呼吁人们起来反对灵魂的腐化,这里不乏对萨迦巴的暗射,正是萨迦巴把西藏交给的霍尔人作附庸。—《西藏中世纪史》,p4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元史》另一方面,蒙古人也发现了藏传佛教的独特作用,开始将其利用进政治。
在16世纪末,寻求扩大政治权力的蒙古各部首领转向藏传佛教,复兴了“喇嘛-保护者”关系。1578 年,东部蒙古统治者阿勒坦汗会见了形成于14世纪的格鲁派首领索南嘉措(1543-1588)。此前传统的萨满教已在蒙古各部落中得到复兴。阿勒坦汗皈依格鲁派可被解释为他试图在与名义上的大汗土门汗的斗争中扩张自己的权力。阿勒坦汗把索南嘉措当做“精神导师和庇护者”,授予他“达赖喇嘛”称号。作为交换,达赖喇嘛承认阿勒坦汗为“信仰的保护者”。—《清代宫廷社会史》,p305在这里俺答汗与三世达赖模仿曾经的萨班与忽必烈,发明了一套“宗教—护法者”的模型。在这一模式中达赖喇嘛(宗教人物)加强蒙古统治者的合法性,而蒙古统治者负责保护教派(包括动用武力),以实现佛教世界的“中心转移”(为了对抗察哈尔蒙古作为元的正统继承者的地位。)
(这段历史了解不多,错漏在所难免,希望指出。)
既然是依赖藏传佛教来实现“中心转移”,以达到在蒙古内干涉的目的,那么有自此以后,每一位雄心勃勃的蒙古领袖实际上都在竭力利用西藏宗教界上层人士的承认来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
这种政治操作的典型——喀尔喀-哲布尊丹巴中心,便是一例子。
1585年阿巴岱汗皈依喇嘛教后,土谢图汗国(统治喀尔喀蒙古部族的三个汗国之一)首次支持了萨迦派的喇嘛。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乃土谢图汗的妻子所生。他出生时的种种迹象使喇嘛确认他是多罗那他的转世灵童。多罗那他是萨迦派的一名持不同见解的喇嘛,曾到蒙古传教,在蒙古修建了一座寺庙。虽然这位年轻的王子于1639年获得了“萨迦派的旗手”的称号,但他在位于安多地区的格鲁派的衮本寺(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汉语称为塔尔寺)学习,受到了扎什伦布寺的班禅和拉萨的达赖的祝圣。—《清代宫廷社会史》,(美)罗友枝著,p302其中“哲布尊丹巴是萨迦派的多罗那他的转世”,是不符合史实的。(而且多罗那他也不是萨迦派僧人吧…不过这里并不是说,他不是萨迦派僧人,这就没有意义了,反而正因为他不是喀尔喀蒙古人广泛认同认为的觉囊派僧人,更能看成藏传佛教在蒙古的政治意味。)
喀尔喀土谢图汗之子嘉央活佛和厄鲁特的都古棱策仁等许多蒙古香客来到拉萨。由于他是嘉央曲杰的转世,受到了大经堂的僧众排列马队的盛大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传》,p258从五月底到六月上自,我向以嘉央活佛和涅贡昂曲杰罗孜巴为首的许多人传授了遍知一切根敦嘉措全集第一函和那塘百法中的经文传。—《五世达赖喇嘛传》,p262土牛年即顺治六年十五岁时赴西藏,翌年,于班禅博格达处受格楚尔戒,于达赖喇嘛处聆听金刚数珠王之经。始称哲布尊丹巴喇嘛,并盖以黄伞。—《哲布尊丹巴传》,传引自成崇德译《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p224以上,有明确提到,哲布尊丹巴(喀尔喀土谢图汗之子)是“嘉央活佛”(即嘉央曲杰,格鲁派的奠基人
1416年,奉师命,在朗氏家族等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动工兴建哲蚌寺。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该寺的噶丹颇章建立地方政权,为格鲁派开始执掌西藏的政教大权创基立业。宗喀巴圆寂后,格鲁派一年一度的祈愿大法会就改由绛央却杰主持。他生前一直主持哲蚌寺,并培养了许多僧徒。—《西藏的寺庙与僧人》,喜绕尼玛、曹自强著,p128另外,从觉囊派的分布来看,他也影响不到喀尔喀蒙古。
除西康境内还有几处寺庙外,在西藏可说已没有势力一提。—《西藏的寺与僧》,柳成陆著,p20在雪域西藏的中心地带,千山环绕的中央,非常神圣的持地山(须弥山)—《觉囊派教法史》以及多罗那它也从未到过喀尔喀(参见《觉囊派教法史》,p53—57,有关于他生平的介绍。)
但是到19世纪,俄罗斯的考察队来蒙古的报告显示,喀尔喀蒙古人认为哲布尊丹巴之前已经有十五个化身,其中第十五世即为多罗那它:
哲布尊丹巴自古以来就是蒙古人信奉崇于的对象,因为他是元代深受皇帝崇敬的一个大喇嘛的转世化身,这个大喇嘛在元朝皇帝被逐出中国以后,也追随他们而逃到漠北,在色楞格河流域定居下来。这一看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这里的“大喇嘛”应指噶举派喇嘛噶玛拔希,据《贤者喜宴》他先于八思巴被尊为上师,这也说明元廷在西藏的策略并不是单单扶植一个萨迦派作为代理人,不过后来因为涉嫌帮助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被囚禁后驱逐。
另外,虽然这种看法是在史实方面“没有根据的”,但不是没有意义的。)
第十五代化身名为哲布尊·多罗那他,他曾在觉囊寺学经。-《蒙古与蒙古人》,(俄)波兹德列耶夫,p526-527这就扯到,喀尔喀的大汗们的决策了,
阿巴岱汗在喀尔喀建设了传播佛法的根据地,到喀尔喀左翼三大活佛的出现,在蒙藏佛教世界中喀尔喀已经不是边缘地带,而是另外一个中心。从佛教事业的角度他们是北方宗教的开拓者、格鲁派的守护者。
那么政治问题上他们的立场如何?如果西藏格鲁派与喀尔喀左翼之间发生矛盾的话,他们应该支持哪一边?西藏格鲁派一直为了该教派在西藏的掌权,与蒙古施主联合。可是完成这事业之后发生的各种问题,尤其在蒙古发生的争端中拉萨到底支持哪一边?蒙古各地的格鲁派寺院如何看待这些政治矛盾?
因为这些问题,都不得不面对这些危险的挑战。其中哲布尊丹巴作为喀尔喀左翼的中心人物,代表了喀尔喀左翼的政治利益。因此,他随时可以否认格鲁派教团授予他的地位以及他对格鲁派的义务。
有意义的命令下来了以后,他当作一个普通人时,被魔鬼拴住的噶尔丹博硕克图送来“这位活佛,您为什么从噶丹赤巴(即达赖喇嘛)不请摩顶”等侮辱的信。这位活佛的愤怒在哪儿?汗和官人都忍不住,发动了七旗的无数军队。右翼的汗与岱青洪台吉两个人和噶尔丹博硕克图关系密切,这很不合理,所以逮捕了这两个人。—《哲布尊丹巴传》,传引自成崇德译《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p473加粗处即指,1675年喀尔喀库伦会盟时哲布尊丹巴活佛拒绝五世达赖喇嘛的摩顶,拒绝表示从属。
为了建设喀尔喀左翼政权这个新中心,17 世纪中后期哲布尊丹巴选择了独立于格鲁派僧人的路线。
其实在更早以前,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被解读为“红黄之争”的“红教(噶举派)卫道士”的喀尔喀却图汗:
却图台吉伪称是噶举派信徒,实际上他信仰汉族的道士教,是一个异教徒。但是,他却请第巴曲结到青海湖畔,诡称他对于各教派不会偏袒,对所讲经法,极为喜悦。说:“看到喇嘛您,虽使我产生信仰,但一见这种帽子,使我心中火起。”使与他的一个幼子结成法缘。此外,他又从在该地的萨迦派、主巴噶举派、噶玛噶举派等三派僧人及噶玛巴红帽派的饶降巴处听了许多密法。—《安多政教史》,p39当时青藏与蒙古地区处于大变动的时期。西藏佛教的黄教派与红教派进行着激烈的战争,而青藏蒙地区的各封建割据势力以某一教派施主的身份,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混战。
后藏的噶玛派与丹忠旺布为首的后藏政权结合对抗格鲁派依拉萨及附近的部分贵族(比如内乌栋残存的帕木竹政权等等。)武装。
之那面旌旗(指莲花生大师降服贝哈尔王的圣物)原来藏匿于夏果雄地方,被涅巴.宁玛喜饶连同珠玛坚的习法一起迎请而来,后来旌旗落到噶玛巴的手中。在法王内邬宗巴兵败落魄之时,旌旗又被迎请到内邬庄园中。当内邬巴(帕竹政权)发生事变时,仁蚌巴(后藏支持红教的贵族领地)敦悦多吉又把它带到了后藏,献给了曲隆措巴。—《五世达赖喇嘛传》,p221616年,整个机学和内乌栋都降服了,这样一来,前藏的大部分,后藏的绝大部分都处于藏巴汗的绝对优势之下。—《西藏中世纪史》,p99可见在不算少的时间里,黄教在西藏的处境可以说相当岌岌可危。
17世纪初, 红教派依靠第悉藏巴(意为后藏人的王)势力,和黄教战斗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盟友。于是,到17世纪30年代初,形成了黄教徒所说的“四个恶汗”的反黄教联盟:
这“四个恶汗”是指后藏藏巴汗丹忠旺布、康区苯教首领白利土司栋月多尔济、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和漠南蒙古林丹汗。藏巴汗与白利土司早已结盟,后两个蒙古汗王则是藏巴汗新争取到的盟友。关于林丹汗,《水晶鉴 》载:“土伯特地区地方的一位可汗, 不信黄教,对它有所迫害。林丹汗和他志同道合,以书信商妥。时满洲天聪皇帝率大军征察哈尔。林丹汗惧,弃故土属民,为破坏黄教,走西陲。”可见,西藏红教派早就争取了林丹汗,当大难临头时,他“奔故土属民”,来到了青海。绰克图台吉也一样,他在喀尔喀失利之后,在西藏红教派的招徕和支持下来到青海,成为藏巴汗的盟友。—《关于绰克图台吉》,乌云毕力格著两位在本土受挫的蒙古领袖,来青藏谋出路的时候都搭上了后藏的政权。说明拉萨所寄托以厚望的联盟太不可靠了。领袖的信仰随着政治局势很容易转换。接受黄教传教入教的部落也并不是都可以信任的;对立教派的阴谋、变化不测的局势、种种机缘可以突然打破原来的政治。
却图汗派他儿子阿尔斯兰去西藏,占领拉萨,除掉达赖喇嘛,配合藏巴汗作战。据《安多政教史》记载,阿尔斯兰率领一万人的军队首先到当雄,摧毁了守卫当雄的永绍卜的四个王子,名声大振。但因为红教派没有付酬劳,阿尔斯兰就开始轻视他们,接着:
火鼠年(指1636 年)新年伊始,阿尔斯兰来信要求我(指第五世达赖喇嘛)去拉萨。他由益希嘉措宰桑引领,于当晚来到噶丹康萨宫前。阿尔斯兰颁布了谁都不准向我磕拜的军令。但是次日会见时,台吉自己突然向我磕头礼拜,并请求加持。—《五世达赖喇嘛传》,p141这一方面说明却图汗父子对于经营西藏的战略观点不一致,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得到红教的报酬倒戈,也说明阿斯兰对“保护某个教派的圣战”没有多少兴趣,“宗教战争”这个观点可能只是格鲁派塑造的,“喀尔喀蒙古人信仰红教”则更需要辨别了。
之后的事就是……他们碰上了固始汗的队伍,就覆灭了…
综上所述,在内亚,蒙古和西藏发明了这套“宗教—护法者”的模式,为蒙藏的领袖们提供了舆论支持。
作为后来者的清帝国,也很快注意到这一特殊现象,接受了蒙藏人发明的“主权概念”,邀请藏传佛教的高僧来京城做国师和组织辩论,支持寺庙修建。在后来的清帝国入主西藏,成为格鲁派的新护法,也是蒙古“政教二道”政治体系的延续。
就此而言,清朝皇帝和达赖喇嘛都超越了原来的“喇嘛一保护者” 关系的范围,那种关系构成“双重统治”的典型模式,而“双重统治”则调和了西藏僧侣与世俗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双重统治”模式造成了双头政治,但新模式超越了以前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的区别,达赖喇嘛的地位确实如同皇帝一样。D.S.鲁埃格指出,“喇嘛既是统治者又是菩萨....事实上可能融合了二者的功能。”。—《清代宫廷社会史》,p326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吐蕃崩溃后,随着军事权威的消亡,西藏恢复到从前那种分散的小国的状态里。
直到1239年,蒙古的阔端(窝阔台第二子,被封在西夏故地)派部将多达那波入侵西藏,一直推进到热振寺(在拉萨东北)和杰拉康寺,造成很大的破坏。
一切智京俄宝师宏法利益众生直到年届八十二岁。在他们叔侄俩时期,西藏出现了蒙古的法度。蒙古人多答那波担任将军,率部在藏北热振寺个屠杀僧人五百,全藏为之震惊。其后,多答在蒙古与热振之间设置驿站,(以马匹传送公文) 。当京俄大师首往拉顿塘地方时,多答逮捕贡巴释仁,准备杀害之,(京俄)祈祷度母,天空降下石头之雨,多答说道:“托因 (蒙古语对僧侣的称呼),您是好人。”说罢,向京俄大师顶礼,赦免了贡巴。京俄把西藏装有木门的户口名册“献给了他。(多答)接受了,(对京俄) 照看情面。他捣毁了下至东方工布地区、洛扎东西、洛若、加波、门地门贝卓、洛门含和泥婆罗边界以内的坚固碉堡,以蒙古的律令进行统治,地方安宁。这时王法和戒律宛如黎明时东升的旭日照耀着操藏语的地域。京俄宝师对藏地恩德巨大,其原因即在此。—《郎氏家族史》,绛曲坚赞著,p74铁鼠年从凉州阔端那里派出的以多达那波为将军的蒙古军队首次到达吐蕃。……蒙古军在朵思麻、朵甘思、索曲、热振寺等地方见人便杀,给热振寺造成了重大损失。达隆寺被雾罩住,没有看见,杰拉拉康寺被焚毁,索敦等五百佛教僧人被杀。止贡寺的京俄扎巴迥乃降下石雨,故止贡寺未遭损害。但是蒙古人要京俄去当受供喇嘛,京俄扎巴迥乃说:“有一个适合当你的受供喇嘛的人,住在西面。”鼓动蒙古人去迎请萨迦班智达。一面又鼓动萨迦班智达说:“为了整个吐蕃的利益,你应该前去。”这样,在木龙年(1244)将萨迦班智达、其十岁的侄子八思巴和六岁的侄子恰那多吉等三人迎请到止贡寺,献上礼品,资送他们前往。” —《智者喜宴》,巴俄祖拉陈瓦著,p1416蒙古军队在热振寺和杰拉康杀死许多僧人的事件此后不久,蒙古之王就对清净教法生起信奉之心,派遣杰门和大臣多达来到吐蕃,在索曲地方设立驿站。京俄仁波且避往顿塘,派官巴释迦仁钦前去接待。当蒙古人要处死官巴释迦仁钦时,京俄仁波且向度母祈祷,降下石雨,所以蒙古人敬奉京俄仁波且。(蒙古军)拆除工布地区以上,西到泥婆罗以及珞、门交界以内地区的各个堡寨,用不准违背皇帝诏令的王法严厉镇摄。—《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著,p90也许是止贡寺的仁波切说服了这位蒙古将军放弃了进军计划(见上文),也可能是蒙古人抢够了,而且遭到了藏人的抵抗(见上文的“石雨”,且
(多达那波说)“在遥远的吐蕃地区……止贡寺的权势最大”—《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著,p90由此可见,止贡寺是(蒙古人认为的)前藏最有力量的势力,以及仁波且“避往顿塘”,再对亲自和蒙古谈判表现的疑虑,蒙古人要斩杀来使,推荐萨班去这些表现,估计着是对蒙古人进行过一些有分量的抵抗。)终于是撤走了。
他们的暂时撤退并不表示放弃了征服西藏,同时这次蒙古人的进攻也使西藏各方认识到他们无法抵抗蒙古人(交了人口清册,拆除了防御工事,让蒙古人修建驿站),就把希望寄托在谈判上,推荐萨迦寺堪布萨迦班智达(以下简称萨班)去同阔端交涉。另一方面阔端接受多达那和杰门两位将军的建议,邀请萨班前来他的驻地。
西藏历史学家记录下这件事情,记录下当时蒙古与藏传佛教的最初的接触,说萨班大师乘自我牺牲的精神把佛教的光辉带到蒙古人中间。
还记录了萨班如何神奇地为阔端治愈疾病,使之延年益寿并引导他善待佛教。萨班第一次在阔端前面显示了新宗教的仪式和难解的咒文,实际上,阔端的善待佛教不过是对于从这些咒术里召来了他觉得可怕的神秘力量的敬畏的结果。
在交谈中,萨班从凉州发回了很多信件,其中《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至乌思藏善知识大德及诸施主的信》很重要,从《萨迦世系史》中摘录全文如下(作者认为的重点将用加粗表示,嫌长的可以只看加粗部分):
祈愿吉祥利乐!向上师及怙主文殊菩萨顶礼!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书乌思、藏、阿里各地善知识大德及众施主:我为利益佛法及众生,尤其为利益所有讲蕃语的众生,前来蒙古之地。招请我前来的大施主(指阔端)甚喜,说:‘“你领如此年幼的八思巴兄弟与侍从等一起前来, 是眷顾于我。你是用头来归顺,他人是用脚来归顺,你是受我的招请而来,他人是因为恐惧而来,此情我岂能不知!八思巴兄弟先前已习知吐蕃的教法,可以让八思巴依旧学习,让恰那多吉学习蒙古的语言。只要我以世间法扶持,你以出世间法扶持,释迦牟尼的教法岂能不在四海之内普遍宏传!”这位菩萨汗王对于佛教教法,尤其是对三宝十分崇敬,能以善巧的法度很好地护持所有臣下,而对我的关怀又胜于对其他人,他曾对我说:“你可以安心地讲经说法,你所需要的,我都可以攻给,你作善行我知道,我的作为是不是善行有上天知道。”他对八思巴兄弟尤其喜爱。他怀有(为政者)自知法度并懂得执法,定会有益于所有国土的良善心愿,曾对我说:‘你可教导你们吐蕃的部众习知法度,我可以使他们安乐。’所以你们众人都应当努力为汗王及各位王子的长寿做祈祷法事!当今的情势,此蒙古的军队多至无法计数,恐怕整个赡部洲都已归入他们的统治之下。与他们同心者,就应当与他们同甘共苦。他们性情果决,所以不准许有口称归顺而不遵从他们的命令的人,如果有,就必定要加以殄灭。(由此缘故)畏兀儿(回纥)的境土末遭涂炭而且比以前昌盛,人民和财富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必者赤、财税官都由他们(畏兀儿人)自己担任。而汉地、西夏、阻卜等地,在未被攻灭之时,(蒙古) 将他们与蒙古一样看待,但是他们不遵从(蒙古的)命令,在攻灭之后,他们无处逃遁,只得归顺蒙古。不过在那以后,由于他们听从(蒙古的)命令,现今在各处地方也有任命他们中的贵族担任守城官、财税官、军官、必者赤的,我等吐蕃的部民愚钝顽固,或者希望以种种方法逃脱,或者希望蒙古人因路程遥远不来,或者希望(与蒙古军作战)能够获胜。凡是(对蒙古)施行欺骗的,最终必遭毁灭。各处归顺蒙古的人甚多,因吐蕃的人众愚顽之故,恐怕(被攻灭之后)只堪被驱为奴仆贱役,能够被委派担任官吏的,恐怕百人之中仅数人而已。吐蕃现在宣称归顺(蒙古)的人很多,但是所献的贡赋不多,这里的贵族们心中颇不高兴这很关紧要。从去年上推的几年中,西面各地没有霍尔军队前来。我带领白利的人来归顺,因看到归顺后很好,上部阿里、 乌思藏的人众也归顺了,白利的各部也归顺了,因此至今蒙古没有派兵来,这就是归顺已经受益。不过这一道理上部的人们还有一些不知道。 当时,在东部这里有一些口称归顺但不愿很好缴纳贡品的,未能取信于蒙古人,他们都遭到攻打,人民财富俱被摧毁,此等事情你们大概也都听说过。这些被攻打的往往是自认为自己地势险要、部众勇悍、兵卒众多、盔甲坚厚、善射能战,认为自己能够抵御蒙古的军队,但是最终都被攻破。众人通常认为,蒙古本部的乌拉及兵差较轻,其他人的乌拉和兵差较重,其实,与他部相比较,反而是他部的乌拉和兵差较轻。(窝端)又说:“若能遵从命令,则你们地方各处民众部落原有的官员都可以委任官职,由萨迦的金字、银字使者把他们召来,可以任命为我的达鲁花赤等官员。”为举荐官员,你等可选派能充当来往信使的人,然后把本处官员的名字、民户数目、贡品数量等缮写三份,一份送到我这里,一份存放在萨迦,一份由本处官员自己保存。另外还需要绘制一幅标明哪些地方已经归顺、哪些地方还没有归顺的地图。若不区分清楚,恐怕已归顺的会受末归顺者的牵连,也遭到毁灭。萨迦的金字使者应当与各地的官员首领商议行事,除利益众生之外,不可擅作威福,各地首领也不可未与萨迦的金字使者商议就自作主张。若不经商议就擅自妄为,即是目无法度,目无法度者遭到罪责,我在这里也难于为其求情。我只希望你们众人齐心协力,遵行蒙古法度,这必定会有好处。对金字使者的接送侍奉应该力求周到,因为金字使者返回时,汗王必先问他:“有 无逃跑或拒战的?对金字使者是否很好接待?有无乌拉供应?归顺者是否坚定?’若是有人对金字使者不恭敬,他必然会(向汗王)进危害的言语;若对金字使者恭敬,他也能(在汗王处)护佑他们;若不听从金字使者之言,则后果难以补救。此间对各地贵族及携带贡品前来的人都给以礼遇,若是我等也想受到很好待遇,我等的官员们都要准备上好的贡品,派人与萨迦的人同来,商议进献何种贡品为好,我也可以在这里计议。进献贡品后再返回各自地方,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总之,从去年起我就派人建议你们这样做最好,但是你们并没有这样做,难道你们是想在被攻灭之后再各自俯首听命吗?你们对我说的话只当作没听见,就请不要在将来说:萨迦人去蒙古后对我没有帮助。我是怀着舍弃自身而利益他人之心,为利益所有讲蕃语的众人而来到蒙古的,你们听从我所说的,必得利益。你们未曾目睹这里的情形。对耳闻又难以相信,因此仍然企望能够(抵抗住蒙古) ,我只怕会有谚语“安乐闲静梦魇来”所说的灾祸突然降临,会使得乌思藏地方的子弟生民被驱赶来蒙古。我对本人的祸福怎样,都没有可后悔的,有上师、三宝的护持和恩德,我可能还会得到福运。你们众人也应该向三宝祈祷。汗王对我的关怀超过对其他任何人,所以汉地、吐蕃、畏兀儿、西夏的善知识大德和各地的人众都感到惊异,他们前来听法,十分恭敬,你们不必顾虑蒙古对我们来这里的人们会如何对待,(他们) 对我们全都关心和照应。听从我的人全都可以在此放心安住。贡品以金、银、象牙、大粒珍珠、银朱、藏红花、木香、牛黄、虎(皮)、豹(皮)、草豹(皮)、水獭(皮)、蕃呢、乌思地方的氆氇等物品为佳品,这里对这些物品都.喜爱。此间对一般的物品不那么看重,不过各地还是可以用自己最好的物品进献。有黄金即能如其所愿,请你们深思!愿佛法宏传于各方!祝愿吉祥!—《萨迦世系史》,阿旺贡噶索南著,p可以看出,萨班说话语气与其说是“西藏的代表”,更像是“阔端的臣属”:他已经谈好了西藏归顺蒙古,实际上因为西藏之前的归顺举动,蒙古也没继续进兵(“没有霍尔军队前来”)。但是蒙古的武力是摆在那边的:此前止贡的抵抗被打败,汉地、西夏、畏吾儿(回纥)都已经屈服,西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投降。
总之,萨班此行并不是为了传布佛教,他是服从阔端的命令,为了避免最坏的结局而去的,实际上,这一出行以经过一位西藏的代表把西藏交给蒙古为终结。西藏确认了在归顺,承认了蒙古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前去谈判的萨班抓住了这个接触蒙古领袖的机会,靠高超的医术(《萨迦世系史》里记载的为阔端治病。)得到他们都信任,从而获取了蒙古的“金字符”,这样他们做蒙古的官员,然后依靠蒙古的军事力量(详见上文加粗处)扩张自己在西藏的势力范围。
之后蒙古便在西藏进行了人口清查,然后交给了帝师八思巴。
如上文所言,萨迦派在西藏的统治依靠的是蒙古的军队,
本勤就是总司令(在萨迦外由皇廷选派者),藏人称之为“都元帅”。—《西藏中世纪史》,p26受汉人皇帝敕封和赏赐的本勤。—《五世达赖喇嘛传》,p30(这里是指元廷)现在我们可以说说忽必烈给八思巴的所谓十三万户和三个区的供养问题。这实际上可能不是像萨迦派文献上要我们相信的那样一个给予八思巴的真正的“供养”(指那种对尊崇的神佛的供养)。毋宁说是为了皇帝而特设的对西藏土地的名义的“总督”,
住持们并不是国王或王公,而是官员,每次都须经过皇帝诏颁赐印信加以任命的官员。因为他们是帝师,总是卒有极高的尊敬荣宠。《元史》上说,他们坐在皇帝旁边,荐举宣政院的院使, 指定一佛教僧人领院事。这样看来, 萨迦派文献所说的供养,实际上是封给一个职位。—《西藏中世纪史》,(意)图齐,p24就像下面这条法旨,堪布以“奉皇帝圣旨”的名义,发布自己的命令。
(当然不是所有贵族都愿意听从萨班的呼吁,比如萨班死后止贡派就联合了藏北的霍尔人,和萨迦本勤作战。不过战败:
在他(指阿加伦)担任萨迦本钦时,止贡派请来上部霍尔的军队向萨迦进攻,元朝皇帝忽必烈也派遣了一支由帖木耳不花带领的蒙古骑兵进藏援助萨迦派,与萨迦本钦阿迦仑率领的十三万户的军队配合行动,一战歼灭了上部霍尔的军队。止贡派的官巴温布被正法,在集市上示众。上部霍尔人的王子仁钦也被俘虏,后来正法了。八思巴法王为了表彰本钦阿迦仑的战功,授予他“征服三界的缨幢统治三界的法鼓,速行天使的拂巾,消灭敌军的金刚独雄大威德的面具”等称号,并赐给大量财物。皇子帖木耳不花赏赐给他称为“里杂谢科”的如意宝剑。—《五世达赖喇嘛传》,p30正如上文所说,萨迦在西藏的统治是依靠元廷的军事支持施行的,在元帝国实力尚可的时候,彪悍的蒙古军队自然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镇压西藏地方的反抗,但随着元的衰弱,这种支持也就变得力不从心。(当然萨迦的崩溃也有萨迦内部也封为了四个拉章,内斗的原因)
而推翻萨迦统治的绛曲坚赞生于1302,九岁受戒为僧,开始了他在宫廷中的生涯,虽然萨迦的势力已日渐衰微,但仍然因为得到元朝的宠爱而取得神圣的地位——代表西藏地方的最高权力。绛曲坚参也不例外,十几岁的时候就被派到萨迦政府去见习。
期间,深受萨迦寺堪布达钦巴(后来本元廷封为上师,也就是下文的“喇嘛”)的喜爱:
他动起气来,说帕竹温布受特别优待,呈文署名之首应是瓦德隆巴,他是前藏寺属百姓的长老,是噶当派释迦扎法嗣(的继承人)。于是调换了瓦德隆巴在呈文上署名的次序。接着,瓦德隆巴挤到喇嘛宝座旁我的坐位上来,我拳打瓦德隆巴,他呻吟叫苦。喇嘛招呼说:“不要嬉戏” 。说罢,还赏给我物品。致使近住弟子绛杰和在场的资历深的人都说:“不责备打人者,反而赏以奖品,说“勿嬉戏’,娇惯了子弟!”由于受喇嘛达钦巴喜爱,所以我尽管殴打同伴温布和做事,从未受到斥责,喇嘛还赏赐过两三个连带颈脖的羊头,赏赐过两三次少量酥油、奶酪糕,还轻言细语告诉我:“你把这几匹甘达尔丝织品和少量的柱面哈达拿去吧!”说罢,遂赏给了我。—《郎氏家族史》,p88学成后,他拿着萨迦的文书去找帕木竹的万户长扎巴坚赞(这位是萨迦派遣的官员,萨迦一直忌惮万户长官职世袭,到绛曲坚赞这代已经两任不是帕竹家的新贵族了。)索要田地养老(玩笑)被拒绝,就直接动手推翻了扎巴坚赞的统治,然后请刚刚从中原回来的老师委派他做万户长(这一年他二十岁。)
于是,司徒(即绛曲坚赞)至卫地,不久,大皇帝赐予水晶玉印虎头纽,封万户长之职;壬戌年八月中旬之前,坚赞郊尚为万户长……时值喇钦衮噶罗追坚赞为受具足戒,由帝都返回萨迦,即免坚赞郊职。—《西藏王臣记》p87而佐藤长先生的《元末明初西藏的形势》一文对这时期的历史则记载的更为详细些,列如下:
绛曲坚赞回到前藏以后就接受元朝赐予的第三级宝石,虎头牌及万户长的职位:据《新红史》,这件事发生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支那的皇帝是脱欢帖木儿,即元顺帝:他二十岁这年是辛酉年(1321),就是在他任万户长这年以前,帕木竹巴有过一-件事《红史》说:‘当大喇嘛衮罗到西藏时,(绛曲坚赞)推翻坚赞夹布,被任命为万户长,随即得晋王(即泰定帝)之诰敕’....局势演变至此,当时帕木竹巴出现两个万户并存的局面;作为解决的办法,绛曲坚赞向当时从元廷回到西藏的萨迦帝师衮噶罗追禀诉,蒙帝师给予裁决而把坚赞夹布从万户长职位上撵了下来;上引《红史》所说‘ 当衮罗回到西藏时’,就指此事;可是坚赞夹布的的蹉跌未必证明绛曲坚赞的受命任职的正当;据《红史》说:‘坚赞夹布之弟索南坚赞持有诰敕以抗争并广行叙任,遂出现升任降任之情况';索南坚赞自然是从他的家系利益出发坚持万户长的继承权而抵抗绛曲坚赞的,但是这时,谁也不能再同绛曲坚赞抗衡了,他毕竟是神圣朗氏大家族的成员,最后把万户长这个俗职完全收入掌握”。—《民族史译文集》,第九,p8在当时西藏混乱纷扰的局面中,他慢慢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咄咄逼人的力量。
他修缮庄园房舍,各地遍植树木,于香曲河上架大桥梁,扩建乃邬东宫,其营建构造,如天帝宝殿下移人间。—《西藏王臣记》,p88三、四年后,囊梭(即库府)的面貌有了起色,还清了债务,经过核算各项收支有了盈余。—《郎氏家族史》p105和雅桑万户因为矛盾(大概是雅桑借元廷的力量抢夺帕木竹的领地),发生了武力冲突没有获得成功。
当时西藏的本勤判决他这方无理,但绛曲坚参没有屈服,他向本勤挑战。他失去万户长职位,随之被逮捕,但后来逃脱了。
他和雅桑万户长休战没有维持了很久,再度发生战争,这次帕竹取得了胜利。
绛曲坚参虽然取得军事胜利,但又受到挫折,苛刻的本勤把他监禁起来,待之如同囚犯。这次他仍然从难堪的审讯中安全逃脱,回到前藏。到此双方矛盾加深,不得不各走极端了。此时继杰桑任本勤的是汪准,马上对他进行攻击,在几次接仗后,帕竹在大将薰奴桑波的支援下取得了胜利,他们不仅打败本勤的军队,而且还扩大了地盘,向南方推进,因为以后同本勤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甚至攻入了萨迦的地区。
在这一连串的战争和阴谋诡计精织而成的罗网中,绛曲坚参的权力不断增加,他的领土也扩大了俟包括了前藏的大部分地区,他就发动兵力向后藏即萨迦的据点进攻。前后藏两部分虽然语言和宗教传统相同,而且长期以来多次政治事件也促成双方联合,但中间总留下一种尖锐的对立。这种对立慢慢地尖锐化,终于霸权从萨迦巴统治的后藏转到新兴的帕木竹巴所统治的前藏。后藏绝大部分土地改换了主人。同时在没落中的蒙古皇帝,觉得批准了绛曲坚参的要求就够了,这时他们太衰弱了,无力干预西藏事务,只能支持一个实力强大者,没有别的办法。这样他们封给绛曲坚参达鲁花赤和大司徒的称号。—《西藏中世纪史》,p38但对立并没有因之取消,萨迦内部发生变乱,宫邦被杀,引起了全后藏的扰乱。于是绛曲坚参到后藏去进行调解,并派人去请本勤,但本勤在拉孜被敌对者杀死了,萨迦处于极大骚动之中。
在萨迦这个有权有势的寺庙附近,骚乱爆发不断,垂数十年,影响遍及全藏。
本勤被害事件给司徒提供了一种藉口来平息乱事,萨迦这时正在奄奄一息,司徒乘着胜利没收了萨迦巴的一切文书印信,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惩处了那些在官方文书规定之外滥用职权和越权办事的人。这一措施是及时的,因为违法乱纪的事情并不稀奇,我在夏鲁寺所看到的一些封文上都一再叮嘱文书持有者,不得滥用权力和逾越封文所规定的职权范围办事。—《西藏中世纪史》,p38此时元朝濒临覆灭,可以说是自顾不暇,于是他们承认了绛曲坚参的权力,并允许其权位得以世袭。朗氏家族的权力从此就建筑在牢固的基础上。
在他统治下的战略要地都派驻军队防守,建立碉堡,精选他发迹时最可靠的支持者和最忠诚的属下任军事指挥官。许多这样的城堡并不是一些由军官接替防守的驻军要塞,而是封给一些家族的采邑,这批家族就在朗氏家族周围形成了有权力的部曲阶层。从这个阶层中朗氏挑选将军和大臣。这样西藏又出现了一批贵族,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那些老贵族,但西藏事情往往如此,从这里又终于扎下了帕竹霸权迅速败落的根子。—《西藏中世纪史》,p38另一方面,绛曲坚参鼓励对伏藏的发掘与研究。
伏藏又突然盛行,邬坚林巴特别宣称他找到并流传了《白玛唐译》和《五部遗教》。这个事例,特别是后一部书就不仅是服务于任何一个教派的利益的问题了。事实上,这时一位大师受到高度的推崇,他第一次被认为是一位最伟大的喇嘛教的传播者,是那些异端的不共戴天的劲敌,是古代国王的智慧的谋臣,他就是莲花祖师,通过对他的赞颂,人们回想起黄金时代,那时雪域派出军队进入四邻诸国并战胜唐朝。在那时候,西藏没有被家族间和寺院间的斗争所分裂,没有被内部的斗争所削弱,(内战诱来侵略者践踏西藏的土地)。国家统一在赞普的周围,由能干的大臣们统治着,由大法师们祝福保佑着,它曾击败中国,但现在却成为中国的属国。以上这些构成了预言的基调,预言是:霍尔的威胁、霍尔的大破坏、在外族习俗下的人民遭受侮辱、民族光荣和传统的丧失。伏藏诅咒当前的时代,呼吁人们起来反对灵魂的腐化,这里不乏对萨迦巴的暗射,正是萨迦巴把西藏交给的霍尔人作附庸。—《西藏中世纪史》,p4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元史》另一方面,蒙古人也发现了藏传佛教的独特作用,开始将其利用进政治。
在16世纪末,寻求扩大政治权力的蒙古各部首领转向藏传佛教,复兴了“喇嘛-保护者”关系。1578 年,东部蒙古统治者阿勒坦汗会见了形成于14世纪的格鲁派首领索南嘉措(1543-1588)。此前传统的萨满教已在蒙古各部落中得到复兴。阿勒坦汗皈依格鲁派可被解释为他试图在与名义上的大汗土门汗的斗争中扩张自己的权力。阿勒坦汗把索南嘉措当做“精神导师和庇护者”,授予他“达赖喇嘛”称号。作为交换,达赖喇嘛承认阿勒坦汗为“信仰的保护者”。—《清代宫廷社会史》,p305在这里俺答汗与三世达赖模仿曾经的萨班与忽必烈,发明了一套“宗教—护法者”的模型。在这一模式中达赖喇嘛(宗教人物)加强蒙古统治者的合法性,而蒙古统治者负责保护教派(包括动用武力),以实现佛教世界的“中心转移”(为了对抗察哈尔蒙古作为元的正统继承者的地位。)
(这段历史了解不多,错漏在所难免,希望指出。)
既然是依赖藏传佛教来实现“中心转移”,以达到在蒙古内干涉的目的,那么有自此以后,每一位雄心勃勃的蒙古领袖实际上都在竭力利用西藏宗教界上层人士的承认来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
这种政治操作的典型——喀尔喀-哲布尊丹巴中心,便是一例子。
1585年阿巴岱汗皈依喇嘛教后,土谢图汗国(统治喀尔喀蒙古部族的三个汗国之一)首次支持了萨迦派的喇嘛。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乃土谢图汗的妻子所生。他出生时的种种迹象使喇嘛确认他是多罗那他的转世灵童。多罗那他是萨迦派的一名持不同见解的喇嘛,曾到蒙古传教,在蒙古修建了一座寺庙。虽然这位年轻的王子于1639年获得了“萨迦派的旗手”的称号,但他在位于安多地区的格鲁派的衮本寺(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汉语称为塔尔寺)学习,受到了扎什伦布寺的班禅和拉萨的达赖的祝圣。—《清代宫廷社会史》,(美)罗友枝著,p302其中“哲布尊丹巴是萨迦派的多罗那他的转世”,是不符合史实的。(而且多罗那他也不是萨迦派僧人吧…不过这里并不是说,他不是萨迦派僧人,这就没有意义了,反而正因为他不是喀尔喀蒙古人广泛认同认为的觉囊派僧人,更能看成藏传佛教在蒙古的政治意味。)
喀尔喀土谢图汗之子嘉央活佛和厄鲁特的都古棱策仁等许多蒙古香客来到拉萨。由于他是嘉央曲杰的转世,受到了大经堂的僧众排列马队的盛大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传》,p258从五月底到六月上自,我向以嘉央活佛和涅贡昂曲杰罗孜巴为首的许多人传授了遍知一切根敦嘉措全集第一函和那塘百法中的经文传。—《五世达赖喇嘛传》,p262土牛年即顺治六年十五岁时赴西藏,翌年,于班禅博格达处受格楚尔戒,于达赖喇嘛处聆听金刚数珠王之经。始称哲布尊丹巴喇嘛,并盖以黄伞。—《哲布尊丹巴传》,传引自成崇德译《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p224以上,有明确提到,哲布尊丹巴(喀尔喀土谢图汗之子)是“嘉央活佛”(即嘉央曲杰,格鲁派的奠基人
1416年,奉师命,在朗氏家族等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动工兴建哲蚌寺。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该寺的噶丹颇章建立地方政权,为格鲁派开始执掌西藏的政教大权创基立业。宗喀巴圆寂后,格鲁派一年一度的祈愿大法会就改由绛央却杰主持。他生前一直主持哲蚌寺,并培养了许多僧徒。—《西藏的寺庙与僧人》,喜绕尼玛、曹自强著,p128另外,从觉囊派的分布来看,他也影响不到喀尔喀蒙古。
除西康境内还有几处寺庙外,在西藏可说已没有势力一提。—《西藏的寺与僧》,柳成陆著,p20在雪域西藏的中心地带,千山环绕的中央,非常神圣的持地山(须弥山)—《觉囊派教法史》以及多罗那它也从未到过喀尔喀(参见《觉囊派教法史》,p53—57,有关于他生平的介绍。)
但是到19世纪,俄罗斯的考察队来蒙古的报告显示,喀尔喀蒙古人认为哲布尊丹巴之前已经有十五个化身,其中第十五世即为多罗那它:
哲布尊丹巴自古以来就是蒙古人信奉崇于的对象,因为他是元代深受皇帝崇敬的一个大喇嘛的转世化身,这个大喇嘛在元朝皇帝被逐出中国以后,也追随他们而逃到漠北,在色楞格河流域定居下来。这一看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这里的“大喇嘛”应指噶举派喇嘛噶玛拔希,据《贤者喜宴》他先于八思巴被尊为上师,这也说明元廷在西藏的策略并不是单单扶植一个萨迦派作为代理人,不过后来因为涉嫌帮助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被囚禁后驱逐。
另外,虽然这种看法是在史实方面“没有根据的”,但不是没有意义的。)
第十五代化身名为哲布尊·多罗那他,他曾在觉囊寺学经。-《蒙古与蒙古人》,(俄)波兹德列耶夫,p526-527这就扯到,喀尔喀的大汗们的决策了,
阿巴岱汗在喀尔喀建设了传播佛法的根据地,到喀尔喀左翼三大活佛的出现,在蒙藏佛教世界中喀尔喀已经不是边缘地带,而是另外一个中心。从佛教事业的角度他们是北方宗教的开拓者、格鲁派的守护者。
那么政治问题上他们的立场如何?如果西藏格鲁派与喀尔喀左翼之间发生矛盾的话,他们应该支持哪一边?西藏格鲁派一直为了该教派在西藏的掌权,与蒙古施主联合。可是完成这事业之后发生的各种问题,尤其在蒙古发生的争端中拉萨到底支持哪一边?蒙古各地的格鲁派寺院如何看待这些政治矛盾?
因为这些问题,都不得不面对这些危险的挑战。其中哲布尊丹巴作为喀尔喀左翼的中心人物,代表了喀尔喀左翼的政治利益。因此,他随时可以否认格鲁派教团授予他的地位以及他对格鲁派的义务。
有意义的命令下来了以后,他当作一个普通人时,被魔鬼拴住的噶尔丹博硕克图送来“这位活佛,您为什么从噶丹赤巴(即达赖喇嘛)不请摩顶”等侮辱的信。这位活佛的愤怒在哪儿?汗和官人都忍不住,发动了七旗的无数军队。右翼的汗与岱青洪台吉两个人和噶尔丹博硕克图关系密切,这很不合理,所以逮捕了这两个人。—《哲布尊丹巴传》,传引自成崇德译《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p473加粗处即指,1675年喀尔喀库伦会盟时哲布尊丹巴活佛拒绝五世达赖喇嘛的摩顶,拒绝表示从属。
为了建设喀尔喀左翼政权这个新中心,17 世纪中后期哲布尊丹巴选择了独立于格鲁派僧人的路线。
其实在更早以前,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被解读为“红黄之争”的“红教(噶举派)卫道士”的喀尔喀却图汗:
却图台吉伪称是噶举派信徒,实际上他信仰汉族的道士教,是一个异教徒。但是,他却请第巴曲结到青海湖畔,诡称他对于各教派不会偏袒,对所讲经法,极为喜悦。说:“看到喇嘛您,虽使我产生信仰,但一见这种帽子,使我心中火起。”使与他的一个幼子结成法缘。此外,他又从在该地的萨迦派、主巴噶举派、噶玛噶举派等三派僧人及噶玛巴红帽派的饶降巴处听了许多密法。—《安多政教史》,p39当时青藏与蒙古地区处于大变动的时期。西藏佛教的黄教派与红教派进行着激烈的战争,而青藏蒙地区的各封建割据势力以某一教派施主的身份,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混战。
后藏的噶玛派与丹忠旺布为首的后藏政权结合对抗格鲁派依拉萨及附近的部分贵族(比如内乌栋残存的帕木竹政权等等。)武装。
之那面旌旗(指莲花生大师降服贝哈尔王的圣物)原来藏匿于夏果雄地方,被涅巴.宁玛喜饶连同珠玛坚的习法一起迎请而来,后来旌旗落到噶玛巴的手中。在法王内邬宗巴兵败落魄之时,旌旗又被迎请到内邬庄园中。当内邬巴(帕竹政权)发生事变时,仁蚌巴(后藏支持红教的贵族领地)敦悦多吉又把它带到了后藏,献给了曲隆措巴。—《五世达赖喇嘛传》,p221616年,整个机学和内乌栋都降服了,这样一来,前藏的大部分,后藏的绝大部分都处于藏巴汗的绝对优势之下。—《西藏中世纪史》,p99可见在不算少的时间里,黄教在西藏的处境可以说相当岌岌可危。
17世纪初, 红教派依靠第悉藏巴(意为后藏人的王)势力,和黄教战斗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盟友。于是,到17世纪30年代初,形成了黄教徒所说的“四个恶汗”的反黄教联盟:
这“四个恶汗”是指后藏藏巴汗丹忠旺布、康区苯教首领白利土司栋月多尔济、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和漠南蒙古林丹汗。藏巴汗与白利土司早已结盟,后两个蒙古汗王则是藏巴汗新争取到的盟友。关于林丹汗,《水晶鉴 》载:“土伯特地区地方的一位可汗, 不信黄教,对它有所迫害。林丹汗和他志同道合,以书信商妥。时满洲天聪皇帝率大军征察哈尔。林丹汗惧,弃故土属民,为破坏黄教,走西陲。”可见,西藏红教派早就争取了林丹汗,当大难临头时,他“奔故土属民”,来到了青海。绰克图台吉也一样,他在喀尔喀失利之后,在西藏红教派的招徕和支持下来到青海,成为藏巴汗的盟友。—《关于绰克图台吉》,乌云毕力格著两位在本土受挫的蒙古领袖,来青藏谋出路的时候都搭上了后藏的政权。说明拉萨所寄托以厚望的联盟太不可靠了。领袖的信仰随着政治局势很容易转换。接受黄教传教入教的部落也并不是都可以信任的;对立教派的阴谋、变化不测的局势、种种机缘可以突然打破原来的政治。
却图汗派他儿子阿尔斯兰去西藏,占领拉萨,除掉达赖喇嘛,配合藏巴汗作战。据《安多政教史》记载,阿尔斯兰率领一万人的军队首先到当雄,摧毁了守卫当雄的永绍卜的四个王子,名声大振。但因为红教派没有付酬劳,阿尔斯兰就开始轻视他们,接着:
火鼠年(指1636 年)新年伊始,阿尔斯兰来信要求我(指第五世达赖喇嘛)去拉萨。他由益希嘉措宰桑引领,于当晚来到噶丹康萨宫前。阿尔斯兰颁布了谁都不准向我磕拜的军令。但是次日会见时,台吉自己突然向我磕头礼拜,并请求加持。—《五世达赖喇嘛传》,p141这一方面说明却图汗父子对于经营西藏的战略观点不一致,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得到红教的报酬倒戈,也说明阿斯兰对“保护某个教派的圣战”没有多少兴趣,“宗教战争”这个观点可能只是格鲁派塑造的,“喀尔喀蒙古人信仰红教”则更需要辨别了。
之后的事就是……他们碰上了固始汗的队伍,就覆灭了…
综上所述,在内亚,蒙古和西藏发明了这套“宗教—护法者”的模式,为蒙藏的领袖们提供了舆论支持。
作为后来者的清帝国,也很快注意到这一特殊现象,接受了蒙藏人发明的“主权概念”,邀请藏传佛教的高僧来京城做国师和组织辩论,支持寺庙修建。在后来的清帝国入主西藏,成为格鲁派的新护法,也是蒙古“政教二道”政治体系的延续。
就此而言,清朝皇帝和达赖喇嘛都超越了原来的“喇嘛一保护者” 关系的范围,那种关系构成“双重统治”的典型模式,而“双重统治”则调和了西藏僧侣与世俗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双重统治”模式造成了双头政治,但新模式超越了以前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的区别,达赖喇嘛的地位确实如同皇帝一样。D.S.鲁埃格指出,“喇嘛既是统治者又是菩萨....事实上可能融合了二者的功能。”。—《清代宫廷社会史》,p326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错觉而已。事实上在唐朝之后的宋元明清四朝,西藏的存在感其实是在不断增强,尤其是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藏教廷的巨大影响力成了重塑草原与中原关系的重要因素,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的文化面貌和地缘格局,其影响极为深远。
只不过这种影响长期以来被有意无意的被低估了而已。
长文预警
1、堵不如疏
明朝经营藏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隔绝蒙番”。元朝虽然北遁,但是藏区和蒙古还存在着特殊的关系,防止西藏与北元勾结,避免藏区成为北元反明的后方,是明朝最重视的战略方针,即所谓“北拒蒙古,南捍诸番,俾不得相合”。也因此,明朝高度重视从陇右到河西一线对藏区外围的控制,先后设立河州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关西八卫等等,最终对藏区形成了北面到东面的半环形包围,实现了隔绝蒙藏交往的目的。
然而到了明后期,伴随着明朝边防的衰落这变得越来越困难了。16世纪大批漠南蒙古部族像潮水一般突破封锁线南下,逐步占据环青海湖地区。特别是在俺答汗时代,他不断从宁夏渡黄河越贺兰山,穿越庄浪卫或凉州卫境扫荡青海。1561年,俺答汗在从青海东返河套时留下儿子丙兔驻守青海,侄子宾兔驻守甘肃松山。这样,不但将青海纳入了其牧场,而且将兰州松山作为了其从河套到青海的跳板,使得其得以更方便的进入青海。通过青海,蒙古人把手伸的很长,甚至进入了进入四川松潘高原与藏人结盟,令明朝忧心忡忡,一度担心蒙藏联盟会有入寇成都的危险
“以余而观松潘事,其忧不在西羌,而在羌与虏合也......番寨凋落......松茂侵寻,则成都尘警"隆庆时代,明朝立场出现了巨大变化。高拱、张居正等一批政治家上台,使得明朝边防局面焕然一新。1571年,俺答封贡,结束了明蒙长期以来的敌对关系;另一方面,明朝对蒙古与藏传佛教事务有了别样的心思。
2、以夏变夷
1571年,实现与明朝和议的俺答已经是64岁的老人。而就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从西藏入蒙古传教的阿兴喇嘛。
阿兴喇嘛的佛法讲述,让已经垂垂老矣、逐渐厌倦了沙场拼杀的俺答深深沉醉于其中。除了心灵上的慰藉,更让俺答感兴趣的恐怕是——藏传佛教可以通过宗教的力量,将他多年以来苦苦追求却永远只能是镜花水月的神圣尊严赋予给他。
不论土默特部的俺答获得多少胜利,都无法改变他只是出于偏支旁系,不是正统黄金家族,无法享有“汗”之尊号的现实。
而喇嘛们却向他承诺,他们将让忽必烈与国师八思巴的佳话再现于今日,他们将证明他是世祖忽必烈的转世,是全蒙古的大汗,无法想象这会让征战一生的俺答带来多么大的诱惑。
喇嘛教善于迎合封建统治者。喇嘛教进入蒙古地区后,总是宣扬统治者今生今世有极高的权威和荣誉是他们前世修身积德,乐善好施的结果。他们命中注定有君临天下统治人民的权力。这样的宣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心意,博得了统治者的欢心,因此封建统治者极力支持喇嘛教,力图作为统治人民的力量。当阿兴喇嘛离去时,俺答已经成为了狂热的喇嘛教信徒,并决心用余生所有的力量,去和西藏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会面,去将神圣的佛法推向整个蒙古世界。
而这,让一旁冷眼旁观的明朝感到了有机可乘,他们决心因势利导,利用俺答年老好佛,用御制番经加强对其的控制。
(王)崇古幸俺答晚喜佛,意欲番僧阐扬慈教,启发善心,乃取抚赏金,造禅衣褊衫,市税金,给米面茶果菜蔬,及红黄纸沓,贡器具。而以汉僧八人,陈列法器,令番僧至虏营。二僧出地藏王神像及心经、华严、金刚、观音等诸经......黄台吉亦请僧建斋,而虏众亦以佛为宗,以僧为师矣。于是相率念佛传咒,同戒杀生,化凶残与慈悲之念,易豺狼受狮象之驯。除此之外,明朝还采取种种手段推进局势。如探听到俺答要以迎佛为借口西征后,就将其计划泄露出去,导致俺答西征失败,被迫接受去迎佛的既成事实;在得知俺答欲与西藏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会面后,就从中帮助提供大量财宝、茶叶,并帮助修建二人会晤的寺庙(被万历命名为仰华寺),
1578年,俺答终于在仰华寺和索南嘉措会面,二人一见如故。索南嘉措尊俺答汗为“转千金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这正是当年八思巴赠予忽必烈汗的封号;而俺答汗也赐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DLLM”称号。这便是黄教最高教主称谓“DLLM”的由来。索南嘉措活佛往上追称两世,自称三世怛赖。
通过宗教的力量,俺答汗被认定为转轮王成吉思汗、忽必烈汗的转世,他的转世是佛的旨意。而俺答汗自然投桃报李,为了感谢教廷对他的支持,俺答汗也颁布了推行黄教的法律《十善福经法》,规定黄教上层僧侣享有的与蒙古贵族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并免征赋税。尊奉黄教,尊敬喇嘛成为每个蒙古人的义务。同时,对蒙古的传统宗教萨满教进行封杀。
对于俺答汗的沉迷佞佛,明朝方面洞若观火,颇为得意:
俺酋之雄心,半耗于奉佛。以后虏中得西僧,辄奉为活佛,中国因而縻之,尽得其力。佛教之有益于国家如此。俺答自此仁懦恶杀,而势亦渐衰...意者天生异人,使驯扰虎狼、安我赤子,既名曰佛,亦无不可。有的蒙古人对此感到极为痛心,如俺答汗之子黄台吉日夜扼腕叹息:“老婢子有此兵而老死沙漠,可笑也!”
然而,不管如何哀叹,藏传佛教还是像野火一般在草原上传播着。仅仅约半个世纪后,几乎所有蒙古人(东蒙古和卫拉特)都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从喜马拉雅山到巴尔喀什湖,从伏尔加河到嫩江江口,从贝加尔湖到万里边墙,一个面积超过八百万平方千米的藏传佛教世界形成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会晤的仰华寺后来怎么样了?
哦,建成15年后就被明军一把火烧成白地了。
明朝方面对河套蒙古“借道”明朝与青海蒙古联络的行为愈发不能忍受,终于决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一方面攻破河套与青海间的跳板松山地区,建成松山新边将其纳入内地管辖;另一方面猛击西海蒙古,打出“湟中三捷”,仰华寺也被视为“匪巢”一并毁掉。
历史一再证明,大凡封建统治者无有例外,当他们认为利用宗教可以达到有政治军事手段所难以达到的目的的时候,便不遗余力地去扶植佛教,广修佛寺,而当事与愿违时,则往往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惯用的手法就是焚毁寺院,简单地认定宗教寺院是地方滋事生非的根源3、护教卫道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
西藏格鲁派传统的靠山——漠南蒙古卷入明金战争中,无法再给他们提供武力支撑了。而这时候形成的“反格鲁派联盟”更是让其处境雪上加霜。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眼睛投向了刚刚皈依藏传佛教不久的卫拉特人(即瓦剌人)
而这正中四卫拉特盟主固始汗的下怀。他早就为四卫拉特人多地少领土不足而忧心忡忡,入藏护教既可以获得垂涎已久的青海草原,又可以借黄教声威扩大自己影响力。经过丘儿干会议决定,四卫拉特组成联军入藏护法。
“以固始汗、和鄂尔勒克及其六子、巴图尔珲台吉、昆都伦乌巴什、车臣汗、阿巴赖、杜尔伯特托音为首的卫拉特大小诺颜议定,[我们]供奉DLLM吧!土伯特人不是属于DLLM吗?卫拉特不要约束自己,到最想去的地方去吧!”1636年,四卫拉特联军打着“护教卫道”的旗号浩浩荡荡南征青藏。先占领青海后,盟主固始汗要求准噶尔等盟友返回天山北路,由自己的和硕特部独占青海,代价是不再返回天山以北的故地。此后,他继续南伐康区、卫藏。
1642年,和硕特大军攻克日喀则,三大藏区被其全部统一,固始汗登上雪山狮子王座,分裂争斗了几个世纪的西藏,终于又在固始汗的和硕特铁骑下完成了统一。崭新的西藏统一政权——和硕特汗国诞生了。坐在布达拉宫雪山狮子王座上的固始汗是汗廷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作为“持教法王”,通过血与火的战争将一切格鲁派的敌人予以铲除。
这时候,有三点事态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1、刚刚入关的清朝已经察觉到青藏方面在整个黄教世界巨大的影响力,虽然他们还无力插手西藏事务,但已经开始展开接触。
2、汗国作为响应护教号召的产物,不得不大力与格鲁派宗教势力联合,成为蒙藏联合、政教合一的国家。和硕特贵族是以格鲁派护教者自居的,而且当时蒙古人都“唯喇嘛之言是听”,因此,顾实汗必然只有利用DLLM“威严的佛光”才能维系统治。达赖、班禅和三大寺上层喇嘛形成了西藏宗教领袖集团,控制全藏寺院集团和尽人皆是的教徒。
3、就在这一段时间,藏传佛教在卫拉特人中的传播达到了新的高峰。《蒙古卫拉特法典》固定下来,规定藏传佛教格鲁派为四卫拉特的国教;十人中必有一人献身于佛。这实际上是格鲁派靠为贵族之子入藏传教的方法来加强其与四卫拉特的联系,甚至靠他们来间接操纵当地局势。1644年,准噶尔部领袖、四卫拉特的政治巨星巴图尔浑台吉的儿子出世,这个孩子一出生便被认定是温萨活佛转世,送往西藏学佛。
这个孩子在在五世怛赖手下长期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灌输。怛赖常常与其密谈,“所语密,虽大宝法王、二宝法王不得与闻”。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做绰罗斯·噶尔丹。
4、天无二日
不管蒙古人“护教卫道”的口号喊得多么动听,也无法改变他们是打着宗教保护者旗号的封建统治者这一人尽皆知的事实;起初,和硕特汗廷还有用得着的地方,他们可以打击境内的反格鲁派联盟和外部的不丹、拉达克等敌对势力;然而等到一切一切的反对者都已烟消云散,格鲁派宗教势力彻底实现了定于一尊、自行其是的目标,和硕特人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西藏上层贵族开始反攻倒算,发动夺权运动。蒙藏贵族关系开始剧烈恶化。
固始汗入藏后设立了“第巴”官职,是DLLM下的行政官吏,也就是和硕特汗庭中的藏族贵族代表。然而固始汗死去才十几年,大汗就失去了任免第巴的权利。过去指望第巴制衡DLLM,现在第巴直接由人家钦定了。
1679年,五世怛赖喇嘛一手栽培出来的桑结嘉措(即鹿鼎记中的桑结喇嘛)被任命为第巴。这个人是当年和噶尔丹一同在五世怛赖座下学佛,是工于心计、积极夺权的大野心家。
1682年,五世怛赖圆寂。桑结嘉措秘不发丧,宣称五世在“闭关修炼”,除他自己之外不见任何人。只有他一人能见怛赖喇嘛,实际上等于他本人就是怛赖喇嘛;坐在大汗位子上的达赖汗变成了桑结嘉措手中的提线木偶,变成了“被人忘却,死气沉沉的人”;桑结嘉措还一手包办了和清朝的各项交往,已在事实上成为了雪域藏区的至高王。
桑结嘉措所操纵的对象,可不仅仅是坐在狮子王座上的达赖汗一人。
5、“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疾驰”
一如我早已经强调过的那样,自幼就跟随桑结嘉措一同在五世怛赖座下学佛,与其情同手足的噶尔丹不是什么穷凶极恶、死不悔改挑起所谓“叛乱”最后被天降伟人玄烨三拳砸烂的跳梁小丑,而是一个有着很高佛学修养的人,他对于格鲁派信仰极为虔诚,是五世DLLM忠心耿耿的护法,最后却在宗教情绪裹挟下被人利用,一步步走向了万丈深渊。他的一生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噶尔丹长年被桑结嘉措作为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中,被其利用至死而不自知。
噶尔丹的命运早在胎儿时期就已被西藏格鲁派领导阶层所掌握,噶尔丹作为温萨活佛的转世灵童降生,赴藏学佛和作四世温萨活佛,回准噶尔传教,继而成为准噶尔的洪台吉,成为“丹津博硕克图汗”而建立强大的游牧国家,接着东侵喀尔喀,追赶喀尔喀的呼图克图和汗王们到漠南蒙古,与清朝交战,在这一系列行为和行动的背后,无一例外地都有西藏格鲁派最高领导阶层的决策。噶尔丹不只是为准噶尔战,更不为建立什么统一全蒙古的国家而战,他东侵喀尔喀,是为了把喀尔喀置于自己的统治下,用统一的准噶尔和喀尔喀筑造抵挡大清国西进潮流的堵墙。这个战略是西藏格鲁派上层制定的,从中希望获益的当然也是西藏。不过,噶尔丹把所有这些都理解为,上则为了宗喀巴教法和达赖喇嘛的事业,下则为了四卫拉特的利益。关于噶尔丹此人的真实面貌,见:
如何评价准噶尔蒙古的噶尔丹汗?桑结嘉措当然也尽力帮助噶尔丹干成“心中大事”,为他出谋划策,清廷对西藏方面对噶尔丹的偏袒态度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同时,当已经夺取准噶尔汗国统治权的策妄阿拉布坦欲东进阿尔泰山攻打噶尔丹时,桑结嘉措又动用其宗教能量,迫使同样为佛国君主的策妄阿拉布坦退兵。
噶尔丹败亡后,清廷终于得知了桑结嘉措十几年来秘不发丧,大权独揽的骗局。康熙感到极度惊骇,但是清廷无力干涉西藏事务,只能发去谴责和威胁。阴谋败露的桑结嘉措巧言辩解,称五世怛赖已经圆寂16年,为恐生变而不敢发丧。如今新活佛已经年满15岁,打算于1697年坐床,在此以前请清朝保守秘密。
康熙只得承认了既成事实。桑结嘉措不但没有失去权力,而且物色到了新的傀儡,继续放心大胆的投入了新的博弈。
新的活佛,就是在各路文青之中大名鼎鼎的仓央嘉措。
6、善泳者溺 善骑者堕
桑结嘉措在汗权/教权方面物色了两个新的傀儡:达赖汗去世后,他从青海方面找来贵族拉藏继位,他在西藏没有个人势力,正好方便被桑结嘉措操纵;宗教方面,他又“寻获”到了“转世而来”的仓央嘉措,宣布其为六世活佛。自己继续控制政教两界,掌控至高权力。
可惜,表面上人畜无害的拉藏却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虽然桑结嘉措给他奉上“持教成吉思汗”的虚名试图麻痹他,他却根本不愿受人摆布,积极夺回汗权;另一方面,仓央嘉措的生活放荡不堪(情僧嘛),对活佛宝座和名望权势不感兴趣,拒绝和桑结嘉措合作。同时,他混乱不堪的生活作风导致他名声扫地,自我剥夺了神性,也导致了宗教势力的不满。桑结嘉措一筹莫展。
这时候,城府颇深的拉藏汗开始施展其两面人的手腕。一方面,他积极教唆仓央嘉措耽于玩乐,甚至陪着他打鸟枪、射箭;另一方面,拉藏汗与桑结嘉措的死对头清朝加强了联系,对清朝称是桑结嘉措教唆仓央嘉措破坏教法。
两人关系最终全面破裂的导火索是仓央嘉措的遇袭事件。经过数月调查,最后发现凶手是桑结嘉措的五名亲信,拉藏汗未向桑结嘉措请示,就将五人处死,这表明他已经根本不把桑结嘉措放在眼里了。
桑结嘉措又惊又恐,感到再不把拉藏汗杀掉必将后患无穷。于是他设计毒杀拉藏汗,谁知拉藏汗中毒未死,桑结嘉措阴谋暴露,声名狼藉。桑结嘉措又假传六世怛赖之名,驱逐拉藏汗。
拉藏汗假装服从,明面上先离开拉萨,暗地里召集了历代和硕特汗王直辖的终极王牌——达木蒙古铁骑。
桑结嘉措在战场上斗不过拉藏汗,最终这个野心勃勃,几十年来翻云覆雨掀起无数风浪的政客兵败身死。
7、彼将入魔道而行......
拉藏汗为清朝除掉劲敌桑结嘉措,令康熙大喜过望,清廷再次承认和硕特汗廷在西藏的正统地位。
康熙决定趁此机会全面加强对西藏的控制。他认为仓央嘉措是一个“假活佛”,但是为防止其被西藏内部、或者是准噶尔汗国的野心家们利用,必须被控制起来。因此他命令拉藏汗将其押运给北京。
然而,对于宗教势力而言,这是不可容忍的。喇嘛们早已决定牺牲仓央嘉措的性命,通过他的死来迎来新的活佛转世。但又不愿意把他交给清朝政府处理。当时,清朝势力大力渗透到西藏政治中,西藏上层当然不会同意把自己的宗教领袖交给他们。
拉藏汗回复康熙:他向护法神拉穆吹忠请示该如何处理仓央嘉措,拉穆吹忠的答复是:
如入魔道而行,则于教法有裨益。拉藏汗装傻充愣说他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让康熙自己去问高僧。结果康熙问高僧商南多尔济得到的回答是:
“奴才猜想,(此语)或许指今在世之达赖喇嘛之呼必尔罕(转世)。”也即是要杀掉仓央嘉措,换取另一位活佛的转世。
康熙无法容忍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
“如将恶行之呼毕勒罕留在彼处,于教法不利,将之送来。”这引起了宗教领袖们的极大愤怒。如起送仓央嘉措时,乃穷白哈尔吹忠对集会众人说:
“此大师(指仓央嘉措)若非五世之转世,鬼魅当碎吾首!”最终,仓央嘉措被起送北京,却在青海突然“暴病而亡”。从当时的种种蒙藏史料和传闻来看,仓央嘉措最有可能是被下毒杀害。
结果,康熙的如意算盘又打空了:不但没能把仓央嘉措弄到自己手里,而且不久后拉藏汗居然又不向自己请示,就自行其是的立了益西嘉措为新的活佛!
然而无论是康熙还是拉藏此时都不会想到:几人的勾心斗角即将引发席卷整个青藏高原的滔天巨浪。
8、黄雀在后
拉藏汗没有想到,对于仓央嘉措的草率处理,又匆匆忙忙立了个所谓的“新活佛”,不但引起了西藏大贵族们的不满,而且得罪了整个喇嘛教阶层。无数道怨毒的目光正注视着拉藏汗。
结果,不久就有人宣称在理塘发现了新的“转世灵童”,认定其为七世活佛。从西藏到青海各路宗教势力纷纷表示支持,拉藏汗陷入了极度的孤立中。尽管清朝方面一直对其表示支持,认为拉藏立的才是真活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试图对外入侵不丹转移国内矛盾又战败后,拉藏汗已然众叛亲离。
这时候,就给了外部敌对势力可趁之机。
准噶尔汗国领袖策妄阿拉布坦早就有控制西藏,挟怛赖以令诸蒙古的野心。他看到拉藏汗年老昏聩,就宣称要和拉藏汗结为亲家,要求拉藏汗给他十万两白银,并把儿子送来跟他女儿成亲,完婚后再送回西藏。
糊涂的拉藏汗答应了。
1716年,一代名将大策凌敦多布带着六千准噶尔铁骑,诈称“护送拉藏汗长子夫妇回家”向西藏杀来,攻至拉萨后,又自称要打倒假活佛,将真活佛解救出来,回到他亲爱的和忠诚的人民中。
拉藏汗的军队崩溃了,他本人也被杀死;统治西藏七十多年的和硕特汗国,毁灭了。
和硕特汗廷就这样土崩瓦解了。拉藏汗的专制武断的统治和对达赖问题的冒险政策以及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人心向背是拉藏汗败亡的主要原因。达木战役和拉萨战役之中,这些潜在的危机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和硕特贵族们无力应付准噶尔军的政治攻势和军事进攻。他们本来就是手持大刀、身披护法伪装的统治者,现在不论大刀还是护法者伪装,都已失去作用,不能在布达拉宫里发号施令了。但是,策妄阿拉布坦却也没能笑太久。康熙虽然反应慢了一拍(等弄清事实后拉藏汗早已经死了),但却意识到这是彻底解决问题千载难逢的良机:拉藏汗已经是个死人了,死人立的活佛当然是假活佛,所以说之前我们不承认的那个青海活佛,当然就是真活佛了。
1721年,清军以“驱准保藏”“护送真活佛入藏”的名头大举西征,并最终战胜准军,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拉萨,把七世格桑嘉措送入布达拉宫。
9、余烬
清军西征西藏,青海方面的和硕特蒙古人也进行了支持。康熙向他们许诺“将尔等内中立汗”“事成之后,一切照原不变”。青海和硕特认为清朝出兵入藏是“兴亡继绝”,战争结束清朝自会撤军,自己则重建故国。谁知大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要靠驻军和噶厦管理西藏,先前的许诺只是空头支票。经过几年苦苦的等待,终于由失望变为绝望,清朝帮助重建和硕特汗廷既已不可能,则唯有武装夺取政权。
1723年,和硕特贵族罗卜藏丹津公开反清,这正给清朝出兵提供了借口:占领西藏后清廷早已打算夺取青海,原定于1723年秋或1724年春发兵,罗卜藏丹津的“反叛”正好提供了出兵的口实。
作战过程实在毫无悬念:罗卜藏丹津根本不是年羹尧+岳钟琪组合的对手。战争还不足一年就结束了。
清军在作战中肆意屠杀,主将年羹尧在事后得意洋洋的宣称:
“凡逆贼部落强悍者略已诛锄,所存者虽留西海,经臣宣旨,分赏满汉官员,共计男妇一万余人口,以杀强暴之气。”其幕僚汪景祺做了更详细的说明:
“于是西夷大创,斩获无算。有掳其全部者,除贼首三人解京正罪外,余五十以下、十五以上者皆斩之。所杀数十万。不但幕南无王庭,并无人迹。其功固亘古所未有,然其中岂无冤死乎?女子皆以赏军士,各省协剿官兵归伍者咸拥夷女而去,西安府驻防八旗回镇将士除自获外,年大将军复赏以夷女五百人。”一般估计清初青海蒙古人口约在二十余万,但历经残酷的战争过后,剩余人口还不足原先一半。1725年在蒙古设旗后,各旗均按属户多少编置佐领。据《蒙古游牧记》及《清史稿·地理志》所载,各旗共计97个半佐领(不包括察罕诺们汗旗所属4佐领)。每佐领原定100户,实际编设时为150户左右,因此当时约有14625户,假定每户平均5口,约计73125口。
整个青藏高原都已经被清军控制了,剩下的就是分而治之:根据年羹尧等人的建议,雍正进行了影响极为深远的藏区分治,传统的安多、卫藏、康巴三大藏区被分割开来,青海与西藏以唐古拉山为界,山北四十族划归青海,山南三十九族归西藏;康区的宁静山以东划给四川,南部的中甸则划给云南。
这种格局基本延续至今,也就是西藏自治区与四省藏区。
另:关于宋朝与吐蕃可参见:
洛林:这种言论是真的吗,宋陇右都护府是从盟友手里偷过来的?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错觉而已。事实上在唐朝之后的宋元明清四朝,西藏的存在感其实是在不断增强,尤其是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藏教廷的巨大影响力成了重塑草原与中原关系的重要因素,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的文化面貌和地缘格局,其影响极为深远。
只不过这种影响长期以来被有意无意的被低估了而已。
长文预警
1、堵不如疏
明朝经营藏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隔绝蒙番”。元朝虽然北遁,但是藏区和蒙古还存在着特殊的关系,防止西藏与北元勾结,避免藏区成为北元反明的后方,是明朝最重视的战略方针,即所谓“北拒蒙古,南捍诸番,俾不得相合”。也因此,明朝高度重视从陇右到河西一线对藏区外围的控制,先后设立河州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关西八卫等等,最终对藏区形成了北面到东面的半环形包围,实现了隔绝蒙藏交往的目的。
然而到了明后期,伴随着明朝边防的衰落这变得越来越困难了。16世纪大批漠南蒙古部族像潮水一般突破封锁线南下,逐步占据环青海湖地区。特别是在俺答汗时代,他不断从宁夏渡黄河越贺兰山,穿越庄浪卫或凉州卫境扫荡青海。1561年,俺答汗在从青海东返河套时留下儿子丙兔驻守青海,侄子宾兔驻守甘肃松山。这样,不但将青海纳入了其牧场,而且将兰州松山作为了其从河套到青海的跳板,使得其得以更方便的进入青海。通过青海,蒙古人把手伸的很长,甚至进入了进入四川松潘高原与藏人结盟,令明朝忧心忡忡,一度担心蒙藏联盟会有入寇成都的危险
“以余而观松潘事,其忧不在西羌,而在羌与虏合也......番寨凋落......松茂侵寻,则成都尘警"隆庆时代,明朝立场出现了巨大变化。高拱、张居正等一批政治家上台,使得明朝边防局面焕然一新。1571年,俺答封贡,结束了明蒙长期以来的敌对关系;另一方面,明朝对蒙古与藏传佛教事务有了别样的心思。
2、以夏变夷
1571年,实现与明朝和议的俺答已经是64岁的老人。而就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从西藏入蒙古传教的阿兴喇嘛。
阿兴喇嘛的佛法讲述,让已经垂垂老矣、逐渐厌倦了沙场拼杀的俺答深深沉醉于其中。除了心灵上的慰藉,更让俺答感兴趣的恐怕是——藏传佛教可以通过宗教的力量,将他多年以来苦苦追求却永远只能是镜花水月的神圣尊严赋予给他。
不论土默特部的俺答获得多少胜利,都无法改变他只是出于偏支旁系,不是正统黄金家族,无法享有“汗”之尊号的现实。
而喇嘛们却向他承诺,他们将让忽必烈与国师八思巴的佳话再现于今日,他们将证明他是世祖忽必烈的转世,是全蒙古的大汗,无法想象这会让征战一生的俺答带来多么大的诱惑。
喇嘛教善于迎合封建统治者。喇嘛教进入蒙古地区后,总是宣扬统治者今生今世有极高的权威和荣誉是他们前世修身积德,乐善好施的结果。他们命中注定有君临天下统治人民的权力。这样的宣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心意,博得了统治者的欢心,因此封建统治者极力支持喇嘛教,力图作为统治人民的力量。当阿兴喇嘛离去时,俺答已经成为了狂热的喇嘛教信徒,并决心用余生所有的力量,去和西藏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会面,去将神圣的佛法推向整个蒙古世界。
而这,让一旁冷眼旁观的明朝感到了有机可乘,他们决心因势利导,利用俺答年老好佛,用御制番经加强对其的控制。
(王)崇古幸俺答晚喜佛,意欲番僧阐扬慈教,启发善心,乃取抚赏金,造禅衣褊衫,市税金,给米面茶果菜蔬,及红黄纸沓,贡器具。而以汉僧八人,陈列法器,令番僧至虏营。二僧出地藏王神像及心经、华严、金刚、观音等诸经......黄台吉亦请僧建斋,而虏众亦以佛为宗,以僧为师矣。于是相率念佛传咒,同戒杀生,化凶残与慈悲之念,易豺狼受狮象之驯。除此之外,明朝还采取种种手段推进局势。如探听到俺答要以迎佛为借口西征后,就将其计划泄露出去,导致俺答西征失败,被迫接受去迎佛的既成事实;在得知俺答欲与西藏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会面后,就从中帮助提供大量财宝、茶叶,并帮助修建二人会晤的寺庙(被万历命名为仰华寺),
1578年,俺答终于在仰华寺和索南嘉措会面,二人一见如故。索南嘉措尊俺答汗为“转千金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这正是当年八思巴赠予忽必烈汗的封号;而俺答汗也赐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DLLM”称号。这便是黄教最高教主称谓“DLLM”的由来。索南嘉措活佛往上追称两世,自称三世怛赖。
通过宗教的力量,俺答汗被认定为转轮王成吉思汗、忽必烈汗的转世,他的转世是佛的旨意。而俺答汗自然投桃报李,为了感谢教廷对他的支持,俺答汗也颁布了推行黄教的法律《十善福经法》,规定黄教上层僧侣享有的与蒙古贵族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并免征赋税。尊奉黄教,尊敬喇嘛成为每个蒙古人的义务。同时,对蒙古的传统宗教萨满教进行封杀。
对于俺答汗的沉迷佞佛,明朝方面洞若观火,颇为得意:
俺酋之雄心,半耗于奉佛。以后虏中得西僧,辄奉为活佛,中国因而縻之,尽得其力。佛教之有益于国家如此。俺答自此仁懦恶杀,而势亦渐衰...意者天生异人,使驯扰虎狼、安我赤子,既名曰佛,亦无不可。有的蒙古人对此感到极为痛心,如俺答汗之子黄台吉日夜扼腕叹息:“老婢子有此兵而老死沙漠,可笑也!”
然而,不管如何哀叹,藏传佛教还是像野火一般在草原上传播着。仅仅约半个世纪后,几乎所有蒙古人(东蒙古和卫拉特)都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从喜马拉雅山到巴尔喀什湖,从伏尔加河到嫩江江口,从贝加尔湖到万里边墙,一个面积超过八百万平方千米的藏传佛教世界形成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会晤的仰华寺后来怎么样了?
哦,建成15年后就被明军一把火烧成白地了。
明朝方面对河套蒙古“借道”明朝与青海蒙古联络的行为愈发不能忍受,终于决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一方面攻破河套与青海间的跳板松山地区,建成松山新边将其纳入内地管辖;另一方面猛击西海蒙古,打出“湟中三捷”,仰华寺也被视为“匪巢”一并毁掉。
历史一再证明,大凡封建统治者无有例外,当他们认为利用宗教可以达到有政治军事手段所难以达到的目的的时候,便不遗余力地去扶植佛教,广修佛寺,而当事与愿违时,则往往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惯用的手法就是焚毁寺院,简单地认定宗教寺院是地方滋事生非的根源3、护教卫道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
西藏格鲁派传统的靠山——漠南蒙古卷入明金战争中,无法再给他们提供武力支撑了。而这时候形成的“反格鲁派联盟”更是让其处境雪上加霜。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眼睛投向了刚刚皈依藏传佛教不久的卫拉特人(即瓦剌人)
而这正中四卫拉特盟主固始汗的下怀。他早就为四卫拉特人多地少领土不足而忧心忡忡,入藏护教既可以获得垂涎已久的青海草原,又可以借黄教声威扩大自己影响力。经过丘儿干会议决定,四卫拉特组成联军入藏护法。
“以固始汗、和鄂尔勒克及其六子、巴图尔珲台吉、昆都伦乌巴什、车臣汗、阿巴赖、杜尔伯特托音为首的卫拉特大小诺颜议定,[我们]供奉DLLM吧!土伯特人不是属于DLLM吗?卫拉特不要约束自己,到最想去的地方去吧!”1636年,四卫拉特联军打着“护教卫道”的旗号浩浩荡荡南征青藏。先占领青海后,盟主固始汗要求准噶尔等盟友返回天山北路,由自己的和硕特部独占青海,代价是不再返回天山以北的故地。此后,他继续南伐康区、卫藏。
1642年,和硕特大军攻克日喀则,三大藏区被其全部统一,固始汗登上雪山狮子王座,分裂争斗了几个世纪的西藏,终于又在固始汗的和硕特铁骑下完成了统一。崭新的西藏统一政权——和硕特汗国诞生了。坐在布达拉宫雪山狮子王座上的固始汗是汗廷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作为“持教法王”,通过血与火的战争将一切格鲁派的敌人予以铲除。
这时候,有三点事态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1、刚刚入关的清朝已经察觉到青藏方面在整个黄教世界巨大的影响力,虽然他们还无力插手西藏事务,但已经开始展开接触。
2、汗国作为响应护教号召的产物,不得不大力与格鲁派宗教势力联合,成为蒙藏联合、政教合一的国家。和硕特贵族是以格鲁派护教者自居的,而且当时蒙古人都“唯喇嘛之言是听”,因此,顾实汗必然只有利用DLLM“威严的佛光”才能维系统治。达赖、班禅和三大寺上层喇嘛形成了西藏宗教领袖集团,控制全藏寺院集团和尽人皆是的教徒。
3、就在这一段时间,藏传佛教在卫拉特人中的传播达到了新的高峰。《蒙古卫拉特法典》固定下来,规定藏传佛教格鲁派为四卫拉特的国教;十人中必有一人献身于佛。这实际上是格鲁派靠为贵族之子入藏传教的方法来加强其与四卫拉特的联系,甚至靠他们来间接操纵当地局势。1644年,准噶尔部领袖、四卫拉特的政治巨星巴图尔浑台吉的儿子出世,这个孩子一出生便被认定是温萨活佛转世,送往西藏学佛。
这个孩子在在五世怛赖手下长期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灌输。怛赖常常与其密谈,“所语密,虽大宝法王、二宝法王不得与闻”。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做绰罗斯·噶尔丹。
4、天无二日
不管蒙古人“护教卫道”的口号喊得多么动听,也无法改变他们是打着宗教保护者旗号的封建统治者这一人尽皆知的事实;起初,和硕特汗廷还有用得着的地方,他们可以打击境内的反格鲁派联盟和外部的不丹、拉达克等敌对势力;然而等到一切一切的反对者都已烟消云散,格鲁派宗教势力彻底实现了定于一尊、自行其是的目标,和硕特人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西藏上层贵族开始反攻倒算,发动夺权运动。蒙藏贵族关系开始剧烈恶化。
固始汗入藏后设立了“第巴”官职,是DLLM下的行政官吏,也就是和硕特汗庭中的藏族贵族代表。然而固始汗死去才十几年,大汗就失去了任免第巴的权利。过去指望第巴制衡DLLM,现在第巴直接由人家钦定了。
1679年,五世怛赖喇嘛一手栽培出来的桑结嘉措(即鹿鼎记中的桑结喇嘛)被任命为第巴。这个人是当年和噶尔丹一同在五世怛赖座下学佛,是工于心计、积极夺权的大野心家。
1682年,五世怛赖圆寂。桑结嘉措秘不发丧,宣称五世在“闭关修炼”,除他自己之外不见任何人。只有他一人能见怛赖喇嘛,实际上等于他本人就是怛赖喇嘛;坐在大汗位子上的达赖汗变成了桑结嘉措手中的提线木偶,变成了“被人忘却,死气沉沉的人”;桑结嘉措还一手包办了和清朝的各项交往,已在事实上成为了雪域藏区的至高王。
桑结嘉措所操纵的对象,可不仅仅是坐在狮子王座上的达赖汗一人。
5、“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疾驰”
一如我早已经强调过的那样,自幼就跟随桑结嘉措一同在五世怛赖座下学佛,与其情同手足的噶尔丹不是什么穷凶极恶、死不悔改挑起所谓“叛乱”最后被天降伟人玄烨三拳砸烂的跳梁小丑,而是一个有着很高佛学修养的人,他对于格鲁派信仰极为虔诚,是五世DLLM忠心耿耿的护法,最后却在宗教情绪裹挟下被人利用,一步步走向了万丈深渊。他的一生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噶尔丹长年被桑结嘉措作为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中,被其利用至死而不自知。
噶尔丹的命运早在胎儿时期就已被西藏格鲁派领导阶层所掌握,噶尔丹作为温萨活佛的转世灵童降生,赴藏学佛和作四世温萨活佛,回准噶尔传教,继而成为准噶尔的洪台吉,成为“丹津博硕克图汗”而建立强大的游牧国家,接着东侵喀尔喀,追赶喀尔喀的呼图克图和汗王们到漠南蒙古,与清朝交战,在这一系列行为和行动的背后,无一例外地都有西藏格鲁派最高领导阶层的决策。噶尔丹不只是为准噶尔战,更不为建立什么统一全蒙古的国家而战,他东侵喀尔喀,是为了把喀尔喀置于自己的统治下,用统一的准噶尔和喀尔喀筑造抵挡大清国西进潮流的堵墙。这个战略是西藏格鲁派上层制定的,从中希望获益的当然也是西藏。不过,噶尔丹把所有这些都理解为,上则为了宗喀巴教法和达赖喇嘛的事业,下则为了四卫拉特的利益。关于噶尔丹此人的真实面貌,见:
如何评价准噶尔蒙古的噶尔丹汗?桑结嘉措当然也尽力帮助噶尔丹干成“心中大事”,为他出谋划策,清廷对西藏方面对噶尔丹的偏袒态度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同时,当已经夺取准噶尔汗国统治权的策妄阿拉布坦欲东进阿尔泰山攻打噶尔丹时,桑结嘉措又动用其宗教能量,迫使同样为佛国君主的策妄阿拉布坦退兵。
噶尔丹败亡后,清廷终于得知了桑结嘉措十几年来秘不发丧,大权独揽的骗局。康熙感到极度惊骇,但是清廷无力干涉西藏事务,只能发去谴责和威胁。阴谋败露的桑结嘉措巧言辩解,称五世怛赖已经圆寂16年,为恐生变而不敢发丧。如今新活佛已经年满15岁,打算于1697年坐床,在此以前请清朝保守秘密。
康熙只得承认了既成事实。桑结嘉措不但没有失去权力,而且物色到了新的傀儡,继续放心大胆的投入了新的博弈。
新的活佛,就是在各路文青之中大名鼎鼎的仓央嘉措。
6、善泳者溺 善骑者堕
桑结嘉措在汗权/教权方面物色了两个新的傀儡:达赖汗去世后,他从青海方面找来贵族拉藏继位,他在西藏没有个人势力,正好方便被桑结嘉措操纵;宗教方面,他又“寻获”到了“转世而来”的仓央嘉措,宣布其为六世活佛。自己继续控制政教两界,掌控至高权力。
可惜,表面上人畜无害的拉藏却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虽然桑结嘉措给他奉上“持教成吉思汗”的虚名试图麻痹他,他却根本不愿受人摆布,积极夺回汗权;另一方面,仓央嘉措的生活放荡不堪(情僧嘛),对活佛宝座和名望权势不感兴趣,拒绝和桑结嘉措合作。同时,他混乱不堪的生活作风导致他名声扫地,自我剥夺了神性,也导致了宗教势力的不满。桑结嘉措一筹莫展。
这时候,城府颇深的拉藏汗开始施展其两面人的手腕。一方面,他积极教唆仓央嘉措耽于玩乐,甚至陪着他打鸟枪、射箭;另一方面,拉藏汗与桑结嘉措的死对头清朝加强了联系,对清朝称是桑结嘉措教唆仓央嘉措破坏教法。
两人关系最终全面破裂的导火索是仓央嘉措的遇袭事件。经过数月调查,最后发现凶手是桑结嘉措的五名亲信,拉藏汗未向桑结嘉措请示,就将五人处死,这表明他已经根本不把桑结嘉措放在眼里了。
桑结嘉措又惊又恐,感到再不把拉藏汗杀掉必将后患无穷。于是他设计毒杀拉藏汗,谁知拉藏汗中毒未死,桑结嘉措阴谋暴露,声名狼藉。桑结嘉措又假传六世怛赖之名,驱逐拉藏汗。
拉藏汗假装服从,明面上先离开拉萨,暗地里召集了历代和硕特汗王直辖的终极王牌——达木蒙古铁骑。
桑结嘉措在战场上斗不过拉藏汗,最终这个野心勃勃,几十年来翻云覆雨掀起无数风浪的政客兵败身死。
7、彼将入魔道而行......
拉藏汗为清朝除掉劲敌桑结嘉措,令康熙大喜过望,清廷再次承认和硕特汗廷在西藏的正统地位。
康熙决定趁此机会全面加强对西藏的控制。他认为仓央嘉措是一个“假活佛”,但是为防止其被西藏内部、或者是准噶尔汗国的野心家们利用,必须被控制起来。因此他命令拉藏汗将其押运给北京。
然而,对于宗教势力而言,这是不可容忍的。喇嘛们早已决定牺牲仓央嘉措的性命,通过他的死来迎来新的活佛转世。但又不愿意把他交给清朝政府处理。当时,清朝势力大力渗透到西藏政治中,西藏上层当然不会同意把自己的宗教领袖交给他们。
拉藏汗回复康熙:他向护法神拉穆吹忠请示该如何处理仓央嘉措,拉穆吹忠的答复是:
如入魔道而行,则于教法有裨益。拉藏汗装傻充愣说他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让康熙自己去问高僧。结果康熙问高僧商南多尔济得到的回答是:
“奴才猜想,(此语)或许指今在世之达赖喇嘛之呼必尔罕(转世)。”也即是要杀掉仓央嘉措,换取另一位活佛的转世。
康熙无法容忍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
“如将恶行之呼毕勒罕留在彼处,于教法不利,将之送来。”这引起了宗教领袖们的极大愤怒。如起送仓央嘉措时,乃穷白哈尔吹忠对集会众人说:
“此大师(指仓央嘉措)若非五世之转世,鬼魅当碎吾首!”最终,仓央嘉措被起送北京,却在青海突然“暴病而亡”。从当时的种种蒙藏史料和传闻来看,仓央嘉措最有可能是被下毒杀害。
结果,康熙的如意算盘又打空了:不但没能把仓央嘉措弄到自己手里,而且不久后拉藏汗居然又不向自己请示,就自行其是的立了益西嘉措为新的活佛!
然而无论是康熙还是拉藏此时都不会想到:几人的勾心斗角即将引发席卷整个青藏高原的滔天巨浪。
8、黄雀在后
拉藏汗没有想到,对于仓央嘉措的草率处理,又匆匆忙忙立了个所谓的“新活佛”,不但引起了西藏大贵族们的不满,而且得罪了整个喇嘛教阶层。无数道怨毒的目光正注视着拉藏汗。
结果,不久就有人宣称在理塘发现了新的“转世灵童”,认定其为七世活佛。从西藏到青海各路宗教势力纷纷表示支持,拉藏汗陷入了极度的孤立中。尽管清朝方面一直对其表示支持,认为拉藏立的才是真活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试图对外入侵不丹转移国内矛盾又战败后,拉藏汗已然众叛亲离。
这时候,就给了外部敌对势力可趁之机。
准噶尔汗国领袖策妄阿拉布坦早就有控制西藏,挟怛赖以令诸蒙古的野心。他看到拉藏汗年老昏聩,就宣称要和拉藏汗结为亲家,要求拉藏汗给他十万两白银,并把儿子送来跟他女儿成亲,完婚后再送回西藏。
糊涂的拉藏汗答应了。
1716年,一代名将大策凌敦多布带着六千准噶尔铁骑,诈称“护送拉藏汗长子夫妇回家”向西藏杀来,攻至拉萨后,又自称要打倒假活佛,将真活佛解救出来,回到他亲爱的和忠诚的人民中。
拉藏汗的军队崩溃了,他本人也被杀死;统治西藏七十多年的和硕特汗国,毁灭了。
和硕特汗廷就这样土崩瓦解了。拉藏汗的专制武断的统治和对达赖问题的冒险政策以及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人心向背是拉藏汗败亡的主要原因。达木战役和拉萨战役之中,这些潜在的危机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和硕特贵族们无力应付准噶尔军的政治攻势和军事进攻。他们本来就是手持大刀、身披护法伪装的统治者,现在不论大刀还是护法者伪装,都已失去作用,不能在布达拉宫里发号施令了。但是,策妄阿拉布坦却也没能笑太久。康熙虽然反应慢了一拍(等弄清事实后拉藏汗早已经死了),但却意识到这是彻底解决问题千载难逢的良机:拉藏汗已经是个死人了,死人立的活佛当然是假活佛,所以说之前我们不承认的那个青海活佛,当然就是真活佛了。
1721年,清军以“驱准保藏”“护送真活佛入藏”的名头大举西征,并最终战胜准军,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拉萨,把七世格桑嘉措送入布达拉宫。
9、余烬
清军西征西藏,青海方面的和硕特蒙古人也进行了支持。康熙向他们许诺“将尔等内中立汗”“事成之后,一切照原不变”。青海和硕特认为清朝出兵入藏是“兴亡继绝”,战争结束清朝自会撤军,自己则重建故国。谁知大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要靠驻军和噶厦管理西藏,先前的许诺只是空头支票。经过几年苦苦的等待,终于由失望变为绝望,清朝帮助重建和硕特汗廷既已不可能,则唯有武装夺取政权。
1723年,和硕特贵族罗卜藏丹津公开反清,这正给清朝出兵提供了借口:占领西藏后清廷早已打算夺取青海,原定于1723年秋或1724年春发兵,罗卜藏丹津的“反叛”正好提供了出兵的口实。
作战过程实在毫无悬念:罗卜藏丹津根本不是年羹尧+岳钟琪组合的对手。战争还不足一年就结束了。
清军在作战中肆意屠杀,主将年羹尧在事后得意洋洋的宣称:
“凡逆贼部落强悍者略已诛锄,所存者虽留西海,经臣宣旨,分赏满汉官员,共计男妇一万余人口,以杀强暴之气。”其幕僚汪景祺做了更详细的说明:
“于是西夷大创,斩获无算。有掳其全部者,除贼首三人解京正罪外,余五十以下、十五以上者皆斩之。所杀数十万。不但幕南无王庭,并无人迹。其功固亘古所未有,然其中岂无冤死乎?女子皆以赏军士,各省协剿官兵归伍者咸拥夷女而去,西安府驻防八旗回镇将士除自获外,年大将军复赏以夷女五百人。”一般估计清初青海蒙古人口约在二十余万,但历经残酷的战争过后,剩余人口还不足原先一半。1725年在蒙古设旗后,各旗均按属户多少编置佐领。据《蒙古游牧记》及《清史稿·地理志》所载,各旗共计97个半佐领(不包括察罕诺们汗旗所属4佐领)。每佐领原定100户,实际编设时为150户左右,因此当时约有14625户,假定每户平均5口,约计73125口。
整个青藏高原都已经被清军控制了,剩下的就是分而治之:根据年羹尧等人的建议,雍正进行了影响极为深远的藏区分治,传统的安多、卫藏、康巴三大藏区被分割开来,青海与西藏以唐古拉山为界,山北四十族划归青海,山南三十九族归西藏;康区的宁静山以东划给四川,南部的中甸则划给云南。
这种格局基本延续至今,也就是西藏自治区与四省藏区。
另:关于宋朝与吐蕃可参见:
洛林:这种言论是真的吗,宋陇右都护府是从盟友手里偷过来的?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因为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气候好,差不多和今天的蒙古高原一个水平,所以吐蕃帝国盛极一时,经常能跟巨唐对线两把;
唐朝之后气候变化,吐蕃就不行了,连弱宋都能把吐蕃势力暴打,所以就没啥存在感了。
青藏高原是包括西藏和青海的,精华之地有两块,一块是西藏的拉萨盆地(省会拉萨所在地)、一块是青海的湟河谷地(省会西宁所在地),唐朝的时候吐蕃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湟河谷地;
由于气候变化,两个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差,再加上唐朝的衰落,吐蕃也就四分五裂了(共同的敌人有助于内部团结),宋朝推进到湟河谷地设置了西宁州;
只要守住西宁这块,吐蕃势力就被堵在青藏高原上面下不来,只能待在拉萨盆地看山。
后来明朝跟在元朝后面把势力扩张到拉萨盆地,把西藏封建成几百上千个小贵族,使其难以统一成一个国家;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利用宗教手段控制西藏,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因为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气候好,差不多和今天的蒙古高原一个水平,所以吐蕃帝国盛极一时,经常能跟巨唐对线两把;
唐朝之后气候变化,吐蕃就不行了,连弱宋都能把吐蕃势力暴打,所以就没啥存在感了。
青藏高原是包括西藏和青海的,精华之地有两块,一块是西藏的拉萨盆地(省会拉萨所在地)、一块是青海的湟河谷地(省会西宁所在地),唐朝的时候吐蕃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湟河谷地;
由于气候变化,两个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差,再加上唐朝的衰落,吐蕃也就四分五裂了(共同的敌人有助于内部团结),宋朝推进到湟河谷地设置了西宁州;
只要守住西宁这块,吐蕃势力就被堵在青藏高原上面下不来,只能待在拉萨盆地看山。
后来明朝跟在元朝后面把势力扩张到拉萨盆地,把西藏封建成几百上千个小贵族,使其难以统一成一个国家;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利用宗教手段控制西藏,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新疆人对明朝时期的西藏(吐蕃)特别熟悉。
新疆和田与西藏阿里接壤,昆仑山中存在几条山路可以从阿里到南疆几个地方。根据本地史料记载,自15世纪八十年代进犯于阗(克里亚)的山区千户开始,不断有吐蕃人抢掠昆仑山区百姓,还会下山进城镇抢掠,还会抓走青壮男性当奴隶买卖。频率已经超出从青海甘肃进犯的蒙古-撒里畏兀尔人(主要进犯若羌且木)。因吐蕃强盗团的骚扰,南疆南部通过克什米尔跟印度进行的夏季贸易彻底被阻断。
甚至1527年有万余吐蕃人打到叶城地界(叶尔羌汗国首都的西部门户),烧杀抢掠好几个万户镇子,毁了叶城大城南部的最大宗教场所经院和墓地,引起很大的民愤。这才有了赛义德汗停止对哈萨克和瓦剌人的作战,跟哈萨克人和谈撤军南下转向对付吐蕃人。
吐蕃人最后一次进犯南疆应该是18世纪三十年代,上千人进犯和田策勒地界的山区草原,被正在山地草原过夏的于阗阿奇木伯克给全军剿灭。
(这些吐蕃人可能还有克什米尔地区的吐蕃人)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新疆人对明朝时期的西藏(吐蕃)特别熟悉。
新疆和田与西藏阿里接壤,昆仑山中存在几条山路可以从阿里到南疆几个地方。根据本地史料记载,自15世纪八十年代进犯于阗(克里亚)的山区千户开始,不断有吐蕃人抢掠昆仑山区百姓,还会下山进城镇抢掠,还会抓走青壮男性当奴隶买卖。频率已经超出从青海甘肃进犯的蒙古-撒里畏兀尔人(主要进犯若羌且木)。因吐蕃强盗团的骚扰,南疆南部通过克什米尔跟印度进行的夏季贸易彻底被阻断。
甚至1527年有万余吐蕃人打到叶城地界(叶尔羌汗国首都的西部门户),烧杀抢掠好几个万户镇子,毁了叶城大城南部的最大宗教场所经院和墓地,引起很大的民愤。这才有了赛义德汗停止对哈萨克和瓦剌人的作战,跟哈萨克人和谈撤军南下转向对付吐蕃人。
吐蕃人最后一次进犯南疆应该是18世纪三十年代,上千人进犯和田策勒地界的山区草原,被正在山地草原过夏的于阗阿奇木伯克给全军剿灭。
(这些吐蕃人可能还有克什米尔地区的吐蕃人)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先上结论:在唐朝以后的很长时间,西藏都是一个宗教主导、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地区,所以在历史上自然地位不彰。
吐蕃王朝虽然非常强势,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刚刚从部落制度转型过渡而来的奴隶制政权,内部诸侯贵族林立,中央集权程度远不如唐朝。吐蕃人口较少,后来归附的民众并不如何忠于吐蕃,加上佛教和苯教的宗教冲突,这一切都在朗达玛遇刺身亡后彻底爆发,吐蕃王朝土崩瓦解,统一的吐蕃政权直到格鲁派和准噶尔汗国建立和硕特汗国才恢复。在此之前,吐蕃基本上处于四分五裂诸侯混战的状态,仅仅吐蕃王朝灭亡后王族就分裂成了两支,大小诸侯土司更是层出不穷。加上吐蕃王朝之后进入冰期气候寒冷,生产力水平低下,吐蕃再也无力支撑起一个独立的强大政权,所以也就没有存在感了。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历史中几乎失去存在感?
先上结论:在唐朝以后的很长时间,西藏都是一个宗教主导、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地区,所以在历史上自然地位不彰。
吐蕃王朝虽然非常强势,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刚刚从部落制度转型过渡而来的奴隶制政权,内部诸侯贵族林立,中央集权程度远不如唐朝。吐蕃人口较少,后来归附的民众并不如何忠于吐蕃,加上佛教和苯教的宗教冲突,这一切都在朗达玛遇刺身亡后彻底爆发,吐蕃王朝土崩瓦解,统一的吐蕃政权直到格鲁派和准噶尔汗国建立和硕特汗国才恢复。在此之前,吐蕃基本上处于四分五裂诸侯混战的状态,仅仅吐蕃王朝灭亡后王族就分裂成了两支,大小诸侯土司更是层出不穷。加上吐蕃王朝之后进入冰期气候寒冷,生产力水平低下,吐蕃再也无力支撑起一个独立的强大政权,所以也就没有存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