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我们先来看一下建筑相关规范中对台阶(楼梯)踏步的一般规定: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在建筑设计中,关于台阶(楼梯)踏步截面尺寸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舒适原则,第二是安全原则,第三是节约原则。

现代建筑的基本尺度是基于人体工学。人在平地上的步幅约为60~65cm。经过人体工学的研究,得到大致的三个规则:

平均步幅规则:

2r+g=s 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s为步幅(60~65cm)

安全规则:

g+r≈46cm

舒适规则:

g-r≈12cm

中国的建筑规范和建筑设计资料集基于日本设计资料集的取值,将s取值为60,因此通过以上三个公式的综合,兼顾舒适性与安全性的踏步尺寸,高度定为15cm,宽度定为30cm。

因此人流量大、安全标准高的公共建筑中,要求以此为下限。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的高差不一定恰好与这个模数对应,基于均分的原则,会以此有微小浮动。

而在一般建筑楼梯或者消防楼梯的设计中,因为人流量小,安全隐患相应的也小,本着节约的原则,楼梯高度可以适当增高,宽度适当减窄,但坡度不宜大于38°,比如住宅楼梯的高度上限是17.5cm,宽度下限是26cm。

而一些特殊建筑比如幼儿园的设计中,考虑到儿童的步幅要小,规定高度区间是12~14cm,宽度区间是26-28cm。

而人行天桥的技术规范里关于踏步规格是这么规定的:

3.2.6.1 梯道踏步最小步宽以0.30m为宜,最大步高以0.15m为宜。

3.2.6.2 踏步的高宽关系按2R+T=0.6m的关系式计算,其中R为踏步高度,T为踏步宽度,

关于自行车坡道是这么规定的:

3.4.2 手推自行车及童车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4。

要满足自行车坡道坡道的话,对应的踏步尺寸确实是高100,宽400,因为天桥的规范中并没有对g-r有所的取值约束,所以也是满足踏步规范的…

如果用地足够的话,人行天桥会舒舒服服的给我们做一个楼梯,做一个推自行车的

而如果用地不够或者他们想节约的话,就把推自行车的踏步宽度加宽,只做一个,既能满足规范,又能走路扯蛋(g-r=40-10=30>>12,舒适就谈不上了)

附注:关于一般规定中其他数据的解释

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只有一级台阶容易形成视错觉,使人注意不到高差变化,发生危险。2级以上可以避免视错觉。

楼梯净宽不应小于1.10m——单股人流加上摆臂的舒适宽度是0.55m,楼梯应至少容纳双向共两股人流。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我们先来看一下建筑相关规范中对台阶(楼梯)踏步的一般规定: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在建筑设计中,关于台阶(楼梯)踏步截面尺寸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舒适原则,第二是安全原则,第三是节约原则。

现代建筑的基本尺度是基于人体工学。人在平地上的步幅约为60~65cm。经过人体工学的研究,得到大致的三个规则:

平均步幅规则:

2r+g=s 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s为步幅(60~65cm)

安全规则:

g+r≈46cm

舒适规则:

g-r≈12cm

中国的建筑规范和建筑设计资料集基于日本设计资料集的取值,将s取值为60,因此通过以上三个公式的综合,兼顾舒适性与安全性的踏步尺寸,高度定为15cm,宽度定为30cm。

因此人流量大、安全标准高的公共建筑中,要求以此为下限。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的高差不一定恰好与这个模数对应,基于均分的原则,会以此有微小浮动。

而在一般建筑楼梯或者消防楼梯的设计中,因为人流量小,安全隐患相应的也小,本着节约的原则,楼梯高度可以适当增高,宽度适当减窄,但坡度不宜大于38°,比如住宅楼梯的高度上限是17.5cm,宽度下限是26cm。

而一些特殊建筑比如幼儿园的设计中,考虑到儿童的步幅要小,规定高度区间是12~14cm,宽度区间是26-28cm。

而人行天桥的技术规范里关于踏步规格是这么规定的:

3.2.6.1 梯道踏步最小步宽以0.30m为宜,最大步高以0.15m为宜。

3.2.6.2 踏步的高宽关系按2R+T=0.6m的关系式计算,其中R为踏步高度,T为踏步宽度,

关于自行车坡道是这么规定的:

3.4.2 手推自行车及童车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4。

要满足自行车坡道坡道的话,对应的踏步尺寸确实是高100,宽400,因为天桥的规范中并没有对g-r有所的取值约束,所以也是满足踏步规范的…

如果用地足够的话,人行天桥会舒舒服服的给我们做一个楼梯,做一个推自行车的

而如果用地不够或者他们想节约的话,就把推自行车的踏步宽度加宽,只做一个,既能满足规范,又能走路扯蛋(g-r=40-10=30>>12,舒适就谈不上了)

附注:关于一般规定中其他数据的解释

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只有一级台阶容易形成视错觉,使人注意不到高差变化,发生危险。2级以上可以避免视错觉。

楼梯净宽不应小于1.10m——单股人流加上摆臂的舒适宽度是0.55m,楼梯应至少容纳双向共两股人流。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谢邀

@竹君

规范上的细节

srdmm

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常规踏步的高度和宽度是有一个大概的共识的,这也是经验累积的成果。

而有一些特殊的设计,我认为是有特殊原因的。题主提到的这种小高度大宽度的踏步,在山路小径上更加多见。其用途就是 不 让 你 走 太 快 。当你两步并一步时觉得不舒服,只能老老实实的一步步走。较大的踏步宽度,还可以减少人在滑倒时往下翻滚的距离。

如在常规踏步直跑楼梯中,规定连续踏步不能超过18级,每18级必须设置一个休息平台。这个休息平台不光为了休息,也有防止连续往下翻滚的作用。

ps 如果大家去参观B.I.G的8字宅,最后下楼梯时看到那一长长的室外直跑楼梯,就会心里发毛~怎么不多做点休息平台。。。。。。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谢邀

@竹君

规范上的细节

srdmm

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常规踏步的高度和宽度是有一个大概的共识的,这也是经验累积的成果。

而有一些特殊的设计,我认为是有特殊原因的。题主提到的这种小高度大宽度的踏步,在山路小径上更加多见。其用途就是 不 让 你 走 太 快 。当你两步并一步时觉得不舒服,只能老老实实的一步步走。较大的踏步宽度,还可以减少人在滑倒时往下翻滚的距离。

如在常规踏步直跑楼梯中,规定连续踏步不能超过18级,每18级必须设置一个休息平台。这个休息平台不光为了休息,也有防止连续往下翻滚的作用。

ps 如果大家去参观B.I.G的8字宅,最后下楼梯时看到那一长长的室外直跑楼梯,就会心里发毛~怎么不多做点休息平台。。。。。。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处于室外 ,可能会出现积水积雪甚至结冰的情况,所以把坡度弄平缓点,以利安全吧。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处于室外 ,可能会出现积水积雪甚至结冰的情况,所以把坡度弄平缓点,以利安全吧。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还好吧,负重上台阶不用走之了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还好吧,负重上台阶不用走之了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那是因为大部分人比较健康。


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为什么设计的与正常楼梯不一样?

那是因为大部分人比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