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吃五谷杂粮有什么讲究(吃五谷杂粮要注意什么)

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吃五谷杂粮有什么讲究(吃五谷杂粮要注意什么)"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吃五谷杂粮有什么讲究(吃五谷杂粮要注意什么)

吃五谷杂粮有什么讲究(吃五谷杂粮要注意什么)

现在人越来越注重养生,生活中共养生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法带来的效果不同,从饮食的角度出发,吃什么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呢?其实吃五谷杂粮还是有好处的,下面,小编将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吃五谷杂粮的养生效果,吃五谷杂粮的讲究。

五谷杂粮的讲究

一、小麦补益五脏之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上说小麦中药味甘,性凉,能养心安神,除烦益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载:“小麦能除热、止烦、润燥、利小便、善补心气。”所以说,小麦重养心。

食用:可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或去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二、高粱补益五脏之肝

中医认为,高粱性平味甘、涩、温,能和胃、健脾、止泻,有养肝益胃、益脾温中、催治难产等功能。

食用: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

三、小米补益五脏之脾

中医上说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除热,解毒之功效。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食用: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

四、大豆补益五脏之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食用: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五、大米补益五脏之肺

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健脾和胃、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

食用: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可见,五谷杂粮是不能乱吃的,它的食用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你想用五谷杂粮来保健养生,首先要清楚自己适合吃哪些五谷杂粮,然后掌握这些五谷杂粮的正确做法,这样才能健康食用。

五谷杂粮可治病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春天气候干燥,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让您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小米又名粟米,性甘味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起一层细腻的粘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小麦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食用。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积,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它还有利尿和降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

苡米又名薏米,其所含的蛋白质远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对减轻胃肠负担,增强体质有益。中医认为,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苡米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将苡米与大米煮粥或加入冰糖食用,能使肿瘤患者食欲增强,减低放化疗的副作用。此外,苡米中含有的薏苡素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皱纹,常食有美容效果。

高粱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适量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黄豆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食。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大麦性味甘、咸、凉,有和胃、宽肠、利水的作用,可辅助治疗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烫伤。大麦芽性味甘温,有开胃消食、下气、回乳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