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我是一个2岁9个月孩子的妈妈,现在是一个母乳喂养咨询师。在全职带娃将近3年的过程中,我对孩子的哭有很深的感触,你懂的!
我家猪队友经常半夜被豆豆吵醒,很反感:哭什么哭,吵死了!再哭就扔出去!
听到这种话,每个妈妈都不好受,这分明不只是在指责孩子,还有在指责我好吗?当时心头对他满满恨意。幸好现在终于有了当爸爸的样。
孩子的哭不是来折磨我们的啊,哭是他们的语言,他是在用他的方式说话而已啊。这是他唯一能和我们交流的方式了!
如果你还没有成为父母或者刚刚成为父母,恭喜你看到本文,本篇回答历时5天修改5遍才完成,全文都是干货哦!全文4800字左右,希望得到你的赞哦!一定要认真看完,建议先点赞、收藏,再仔细阅读(文末有惊喜哦!)
为什么我家猪队友这么反感孩子哭?因为他从没有真正带过娃,不知道孩子为啥哭,也不知道怎么安抚,所以觉得孩子哭闹就是来折腾大人的,尤其是来折腾他的。用心带过娃的人不会对婴儿的哭泣烦恼,因为我们知道他哭的意义,也知道如何去安抚孩子。
婴儿的哭,就是婴儿的发声。为什么她要发声呢?这是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如果在原古时代,如果小婴儿不会哭,会怎么样呢?会被野兽叼走,会被吃掉,会得不到妈妈的照顾,他的生存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所以必须会哭啊,这是生存必备技能啊。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哭呢?我们中国的文字真的博大精深。
这个哭字像不像一个人肿着眼睛,一只手还在抹眼泪?
哭的百度百科:
哭,读音kū,人上面顶着两个口,可见伸冤或求助之迫切。造字本义:呼天抢地,伸冤求情。[1]含义是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还发出声音。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哭一般定义为由于情感的大浮动波动而流泪出。我们大人为什么哭呢?大多数是因为感情波动原因,而婴儿的哭不仅有感情上的,还有生理上的需求。哭,对婴儿来说就是他的语言,他说的每句话每个需求,包括他的喜怒哀乐都在哭声里。
你会发现小孩子会说话了是不是哭的就少了,因为他已经可以说话来表达他的需求了。大人哭的就更少了。不仅是会表达了,还会抑制自己的需求。我家豆豆现在哭的很多原因是为了求关注,因为我经常陪她不够用心。
要我陪玩,我没空我们来看看婴儿具体有哪些需求呢?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大概分两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就是维持自身生存需求的基本要求,而除了生理需求,剩下的安全、爱与归属、被人尊重、自我实现这都属于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我们知道婴儿出生时是要放声大哭的,这是他健康出生的证明,如果他不哭,护士姐姐还要弹脚底让他哭出来,这是为了让他的肺部开始正常工作。
婴儿来到子宫外后,感受到了子宫内外的不同,感受到强烈的死亡威胁,会有非常严重的第二晚哭闹,很多妈妈和家人在这晚怀疑妈妈的奶水不足,而擅自添加了奶粉,有的宝宝吃完奶粉后还是哭闹好吗?他感觉不安全啊,怎么安抚呢?就是在妈妈/爸爸身上做肌肤接触,妈妈的怀里吃奶,这是最好的安抚方式了。
再后来你会发现宝宝哭闹是有规律的,吃喝拉撒都会哭,是不是?还有的妈妈能听出哭声中细微的差异。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在20世纪出世纪初已经有人研究婴儿的哭声了。
这是澳大利亚的天才音乐家priscilla发现的,他发现全球的婴儿,无论国籍和种族,都会在生命早期,或多或少发出5种不同的生理需求。他做了很多实验证明了婴儿语言的通用性,研究出邓斯坦婴儿语言体系,并在全球推广,在2016年中国陈梦老师把邓斯坦婴儿语言带入中国。
左边陈梦老师我们母乳喂养指导的课程里就包含了邓斯坦婴儿语言的培训,通过课程的培训和考核,成为了邓斯坦婴儿倾听者。就是说我们可以读懂5种婴儿的哭声,这在健康、足月的3月龄宝宝内是非常有效的,超过3个月,宝宝的需求更多了,会有更多杂音,所以会听不准确。
当然如果妈妈和宝宝足够默契,妈妈是可以慢慢听懂宝宝的任何发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时候还没学习前就好兴奋啊,能读懂宝宝的语言,这么神奇!学了后也觉得非常有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邓斯坦语言的发音原理和意义,看完文末还有惊喜哦)
(1)吸吮——Neh发音原理:吸吮反射。
宝宝饿了,宝宝想吃奶奶了,宝宝的头可能会转来转去,舌头做出吸吮的动作,有时候会吸吮拳头。
这个音很多妈妈都能听出来,含有明显的n的音。
(2)睡觉——Owh发音原理:呵欠反射.
宝宝会发出Owh的哭声,打呵欠或椭圆的嘴型,眼睛无神,或闭着眼睛哭,揉眼睛,挠耳朵等等,如果妈妈没有抓住宝宝的睡眠信号,可能就会出现闹觉的情况。这是很多妈妈很头疼的,睡之前总要哭一段。
(3)拍嗝——Eh发音原理:胸部不适及压迫感。
宝宝会发出短促的Eh的音,如果宝宝躺下来,身体会蠕动,感觉气出不来的感觉。妈妈喂完奶后如果不拍嗝,你会发现宝宝不舒服,拍完嗝后就舒服多了。
(4)肠胀气——Eairh发音原理:腹部有压力,疼痛
宝宝哭的很急切,表情很痛苦,有撕裂的声音。这里最常见的是肠胀气和肠绞痛了,区分两者欢迎看这篇:
宝宝一个月了,每天夜里醒三次,哭的厉害,我也因此抓狂崩溃,怎么办?(5)皮肤不舒适——Heh发音原理:皮肤反射
宝宝的皮肤不舒服,比如尿了,拉了粑粑,或者温度冷热、光线、声音敏感等等会造成宝宝的不舒适。
宝宝会有相应表现:热了会出汗,冷了会发抖、起鸡皮疙瘩、或者四肢发冷,尿或者拉粑粑,可能身体会蠕动或者停止吃奶。
你还会发现很多宝宝夜间醒来,白天睡醒可能不哭,晚上睡醒发现天还是黑的就会哭闹,但是开灯就好了,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睡醒了就应该天亮了。
这5种声音,在健康足月的、3个月内的宝宝来说,只要学习过邓斯坦婴儿语言,是非常容易辨识的。(如果你非常想知道你家宝宝某种哭声背后的需求,可以私信我发一段宝宝从没有哭到哭20秒以上的视频发给我,我可以帮你解读哦)。
除了这5种,宝宝还可能有其他生理需求,比如:
(6)吃得太撑
宝宝本来就吃饱了,然后肚子难受吐了或者宝宝感觉哪里不舒服(比如胀气)哭闹,妈妈觉得他没吃饱,继续喂奶,把他肚子撑难受的。想想你都吃饱了还被塞着吃东西多难受啊。
(7)过度刺激后疲劳
家里如果有很多人看娃,轮流带宝宝,你知道老人对自己的孙辈们是看的不够的,然后就会过度刺激娃,本来娃能清醒1小时,非要逗娃2小时,你说娃累了需要哄睡了,她还说“看,眼睛瞪这么大,哪里困了”,这让娃很累的,也会烦躁哭闹。
(8)疼痛性地哭
宝宝感觉什么东西扎到或者扯到了,比如硬物、衣服线头、虫咬等,这哭声很尖厉,看看孩子的身上有没有其他东西拉扯或扎到。打预防针大家可以注意听一下是什么样的哀嚎,真的心疼的很。
(9)生病的哭声
如果宝宝哭闹时间很长,精神状态不好,还伴有发烧、腹泻、便血、呕吐、抽搐、柔弱无力、皮肤颜色变化、有疹子等状态,需要尽快就医解决。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理的需求,待大家去发现补充哦。
心理需求这里提个我的心理需求,哈哈~~
全职带娃不容易啊,想有自己的时间非常来之不易,码字都是娃不在家、睡着后或者没有睡醒来时候码的,所以我写一篇文章花费时间较多,这篇文章历时5天,花费至少10个小时,如果感觉对你有帮助,记得帮我点个赞哦,在这里先谢过啦!前面我们提到过安全、爱与归属、被人尊重、自我实现这都属于心理需求,我们来看看婴儿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1)宝宝经过治疗后积累的心理创伤
比如有个早产宝宝(其他宝宝因为生病)住院母婴分离了,刚回来了很安静很乖,过了2天后就突然哭闹很厉害,这是宝宝确认了妈妈(安全)的存在后,要释放压力去疗愈之前的心理创伤。妈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去包容宝宝的情绪哦。
(2)没有安全感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比如小宝宝本来是妈妈带,后来给别人带,宝宝会非常不喜欢,她会哭闹表示拒绝。如果是换了一个地方,宝宝也可能没有安全感,也会哭闹。
我家豆豆小时候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叔叔就哭,不知道为啥。有时候听到吹风机声音也会哭,我自己猜可能是孕期受到我上班环境的影响,她孕期被这声音吓到了:因为一听到这声音胎动就很厉害。
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很多,比如爸爸妈妈不欢迎她,家人不喜欢他,家人吵架等等都会引发宝宝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宝宝好不好带,还与家庭对他的态度有关。还听过这样的案例:有个宝宝出生后就非常难带,整天哭闹,后来去查原因是因为宝宝在孕期就是不被妈妈欢迎的,所以她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她感受到了强烈的死亡威胁和焦虑。真心疼这样的宝宝啊!
(3)妈妈的状态影响
如果带宝宝的妈妈是抑郁的,焦虑的,担心的,紧张的,那宝宝的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妈妈的状态不好,宝宝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哦,妈妈就是宝宝的镜子哦。想要宝宝好,妈妈必须先好哦。
大家可能听说过静止脸的实验,当妈妈不回应宝宝,面无表情时,宝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宝宝抓狂崩溃了。我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希望孩子呈现什么状态,首先要看你是什么样的状态。
静止脸实验
(4)宝宝吃奶的流量和流速问题
喂奶的妈妈会很清楚,当自己奶水不足,宝宝吃不出来奶的时候,宝宝就会哭闹,甚至会烦躁扯乳头。奶量过大可能呛到过宝宝,宝宝也会很害怕地哭,奶速过急、过缓都会引起宝宝不满大哭,他会想:怎么回事啊,这流量怎么是这样的啊!不是我想要的!
有奶瓶偏好的宝宝,当把他抱在怀里乳房上吃奶,他也会拒绝哭闹。因为他太聪明了,奶瓶吃奶太省力了,不想亲喂了 ,所以在早期尽量减少其他辅具的干扰。
还有的宝宝不吃一边,把他摆到那个位置就哭:不要吃这边,这边我不吃!我是亲眼见到我表妹她娃,因为曾经被一边呛过奶,害怕了,拒绝吃那一边。
(3)害怕地哭
有宝宝出生后瓶喂习惯了,再让宝宝吃乳房,把乳房塞到宝宝嘴巴里,宝宝也会大哭,宝宝被强迫吃奶的经历会给他很大的心理阴影,还会给母婴关系带来伤害。
所以乳头混淆的妈妈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让宝宝重新爱上乳房,重新回归乳房才行哦。
还有的宝宝没习惯洗澡,被强迫洗澡,也是哭闹非常厉害的,宝宝在哭着说:不要,我不要!如果是陌生人陌生的地方,哭得更厉害,母婴店洗澡的地方都是婴儿杀猪般的尖叫声,我是非常同情这些宝宝的,我宁愿自己给宝宝洗的。
(4)表达性地哭
比如宝宝不想躺床上时,可能并不是想吃奶,只是想表达:妈妈,我呆腻了,抱抱我吧。抱他起来就不哭了。
(5)伤感的哭
比如妈妈妈妈离开了,不在视线里,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反而被曲解了。比如宝宝尿了,你却给他喂奶了,哈哈~~
(6)愤怒的哭
为啥宝宝会愤怒啊?你没有正确回应他啊,我要吃奶,你却给我拿玩具!我等不了啦!有时候愤怒还要咬妈妈乳房,想着你怎么不及时出现在我眼前!你这坏乳房!
我要玩这个,你却不让我做这个!反正小宝宝们生气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哭能把自己哭背气了。
(7)受挫的哭
小宝宝在出生后啥也不能干,只能躺床上要人伺候,你说能不受挫吗?当宝宝实现不了她想做的事情,比如吃不到自己的小手手,抓不到自己想要拿到的东西,抬不起头,爬不了,坐不住,走不动,她心里多着急啊。孩子们从小到达经历的挫折实在太多了,希望爸爸妈妈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哦。
(8)绝望的哭
这种哭声在孤儿院比较常见,相信在家庭里应该很少出现吧,让宝宝绝望地哭,看不到希望了。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那个被训练过程中翻身不过来而死亡的宝宝,当他翻身不过来,应该是先喊妈妈求助,但是妈妈没有过来帮忙,后来是非常害怕、翻不过来,鼻子堵住了,非常受挫到最后绝望的吧。
我希望她在天堂里不再需要哭泣来表达他的需求!
我们始终要相信婴儿的哭会随着他长大越哭越少的,有研究做出统计:
关于婴儿哭声的统计,无论是否有肠绞痛,在产后3个月的哭闹会比其他时期更多些。有一项分析发现,平均哭闹持续时间:出生后前6周内:每日110-118分钟(接近2小时)出生后10-12周:每日72分钟(1个小时多)总之,宝宝的哭声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是他的语言,和我们交流的方式,希望我们用爱去多关注他们的需求哦。
今天就写到这,你能对应起你见过的宝宝哭吗?你觉得婴儿哭还有什么需求呢?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哦!
文末彩蛋我在月子里奶水不足,经历喂奶困难,后来通过自己努力成功追奶纯母乳至今2年9个月,后来通过线上线下系统地学习和实践,现在是一个母乳喂养咨询师,目前已线上帮助了87+新手妈妈解决母乳喂养问题,加我即送价值299元的《母乳喂养的正确打开方式》和《崔玉涛育儿77讲》,另外送价值99元的《邓斯坦婴儿语言》视频。
PS:辛苦码字不易,如果感觉对你有启发,请点赞哦。你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后面会给大家分享更多干货哦,谢谢~
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我是一个2岁9个月孩子的妈妈,现在是一个母乳喂养咨询师。在全职带娃将近3年的过程中,我对孩子的哭有很深的感触,你懂的!
我家猪队友经常半夜被豆豆吵醒,很反感:哭什么哭,吵死了!再哭就扔出去!
听到这种话,每个妈妈都不好受,这分明不只是在指责孩子,还有在指责我好吗?当时心头对他满满恨意。幸好现在终于有了当爸爸的样。
孩子的哭不是来折磨我们的啊,哭是他们的语言,他是在用他的方式说话而已啊。这是他唯一能和我们交流的方式了!
如果你还没有成为父母或者刚刚成为父母,恭喜你看到本文,本篇回答历时5天修改5遍才完成,全文都是干货哦!全文4800字左右,希望得到你的赞哦!一定要认真看完,建议先点赞、收藏,再仔细阅读(文末有惊喜哦!)
为什么我家猪队友这么反感孩子哭?因为他从没有真正带过娃,不知道孩子为啥哭,也不知道怎么安抚,所以觉得孩子哭闹就是来折腾大人的,尤其是来折腾他的。用心带过娃的人不会对婴儿的哭泣烦恼,因为我们知道他哭的意义,也知道如何去安抚孩子。
婴儿的哭,就是婴儿的发声。为什么她要发声呢?这是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如果在原古时代,如果小婴儿不会哭,会怎么样呢?会被野兽叼走,会被吃掉,会得不到妈妈的照顾,他的生存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所以必须会哭啊,这是生存必备技能啊。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哭呢?我们中国的文字真的博大精深。
这个哭字像不像一个人肿着眼睛,一只手还在抹眼泪?
哭的百度百科:
哭,读音kū,人上面顶着两个口,可见伸冤或求助之迫切。造字本义:呼天抢地,伸冤求情。[1]含义是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还发出声音。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哭一般定义为由于情感的大浮动波动而流泪出。我们大人为什么哭呢?大多数是因为感情波动原因,而婴儿的哭不仅有感情上的,还有生理上的需求。哭,对婴儿来说就是他的语言,他说的每句话每个需求,包括他的喜怒哀乐都在哭声里。
你会发现小孩子会说话了是不是哭的就少了,因为他已经可以说话来表达他的需求了。大人哭的就更少了。不仅是会表达了,还会抑制自己的需求。我家豆豆现在哭的很多原因是为了求关注,因为我经常陪她不够用心。
要我陪玩,我没空我们来看看婴儿具体有哪些需求呢?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大概分两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就是维持自身生存需求的基本要求,而除了生理需求,剩下的安全、爱与归属、被人尊重、自我实现这都属于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我们知道婴儿出生时是要放声大哭的,这是他健康出生的证明,如果他不哭,护士姐姐还要弹脚底让他哭出来,这是为了让他的肺部开始正常工作。
婴儿来到子宫外后,感受到了子宫内外的不同,感受到强烈的死亡威胁,会有非常严重的第二晚哭闹,很多妈妈和家人在这晚怀疑妈妈的奶水不足,而擅自添加了奶粉,有的宝宝吃完奶粉后还是哭闹好吗?他感觉不安全啊,怎么安抚呢?就是在妈妈/爸爸身上做肌肤接触,妈妈的怀里吃奶,这是最好的安抚方式了。
再后来你会发现宝宝哭闹是有规律的,吃喝拉撒都会哭,是不是?还有的妈妈能听出哭声中细微的差异。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在20世纪出世纪初已经有人研究婴儿的哭声了。
这是澳大利亚的天才音乐家priscilla发现的,他发现全球的婴儿,无论国籍和种族,都会在生命早期,或多或少发出5种不同的生理需求。他做了很多实验证明了婴儿语言的通用性,研究出邓斯坦婴儿语言体系,并在全球推广,在2016年中国陈梦老师把邓斯坦婴儿语言带入中国。
左边陈梦老师我们母乳喂养指导的课程里就包含了邓斯坦婴儿语言的培训,通过课程的培训和考核,成为了邓斯坦婴儿倾听者。就是说我们可以读懂5种婴儿的哭声,这在健康、足月的3月龄宝宝内是非常有效的,超过3个月,宝宝的需求更多了,会有更多杂音,所以会听不准确。
当然如果妈妈和宝宝足够默契,妈妈是可以慢慢听懂宝宝的任何发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时候还没学习前就好兴奋啊,能读懂宝宝的语言,这么神奇!学了后也觉得非常有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邓斯坦语言的发音原理和意义,看完文末还有惊喜哦)
(1)吸吮——Neh发音原理:吸吮反射。
宝宝饿了,宝宝想吃奶奶了,宝宝的头可能会转来转去,舌头做出吸吮的动作,有时候会吸吮拳头。
这个音很多妈妈都能听出来,含有明显的n的音。
(2)睡觉——Owh发音原理:呵欠反射.
宝宝会发出Owh的哭声,打呵欠或椭圆的嘴型,眼睛无神,或闭着眼睛哭,揉眼睛,挠耳朵等等,如果妈妈没有抓住宝宝的睡眠信号,可能就会出现闹觉的情况。这是很多妈妈很头疼的,睡之前总要哭一段。
(3)拍嗝——Eh发音原理:胸部不适及压迫感。
宝宝会发出短促的Eh的音,如果宝宝躺下来,身体会蠕动,感觉气出不来的感觉。妈妈喂完奶后如果不拍嗝,你会发现宝宝不舒服,拍完嗝后就舒服多了。
(4)肠胀气——Eairh发音原理:腹部有压力,疼痛
宝宝哭的很急切,表情很痛苦,有撕裂的声音。这里最常见的是肠胀气和肠绞痛了,区分两者欢迎看这篇:
宝宝一个月了,每天夜里醒三次,哭的厉害,我也因此抓狂崩溃,怎么办?(5)皮肤不舒适——Heh发音原理:皮肤反射
宝宝的皮肤不舒服,比如尿了,拉了粑粑,或者温度冷热、光线、声音敏感等等会造成宝宝的不舒适。
宝宝会有相应表现:热了会出汗,冷了会发抖、起鸡皮疙瘩、或者四肢发冷,尿或者拉粑粑,可能身体会蠕动或者停止吃奶。
你还会发现很多宝宝夜间醒来,白天睡醒可能不哭,晚上睡醒发现天还是黑的就会哭闹,但是开灯就好了,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睡醒了就应该天亮了。
这5种声音,在健康足月的、3个月内的宝宝来说,只要学习过邓斯坦婴儿语言,是非常容易辨识的。(如果你非常想知道你家宝宝某种哭声背后的需求,可以私信我发一段宝宝从没有哭到哭20秒以上的视频发给我,我可以帮你解读哦)。
除了这5种,宝宝还可能有其他生理需求,比如:
(6)吃得太撑
宝宝本来就吃饱了,然后肚子难受吐了或者宝宝感觉哪里不舒服(比如胀气)哭闹,妈妈觉得他没吃饱,继续喂奶,把他肚子撑难受的。想想你都吃饱了还被塞着吃东西多难受啊。
(7)过度刺激后疲劳
家里如果有很多人看娃,轮流带宝宝,你知道老人对自己的孙辈们是看的不够的,然后就会过度刺激娃,本来娃能清醒1小时,非要逗娃2小时,你说娃累了需要哄睡了,她还说“看,眼睛瞪这么大,哪里困了”,这让娃很累的,也会烦躁哭闹。
(8)疼痛性地哭
宝宝感觉什么东西扎到或者扯到了,比如硬物、衣服线头、虫咬等,这哭声很尖厉,看看孩子的身上有没有其他东西拉扯或扎到。打预防针大家可以注意听一下是什么样的哀嚎,真的心疼的很。
(9)生病的哭声
如果宝宝哭闹时间很长,精神状态不好,还伴有发烧、腹泻、便血、呕吐、抽搐、柔弱无力、皮肤颜色变化、有疹子等状态,需要尽快就医解决。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理的需求,待大家去发现补充哦。
心理需求这里提个我的心理需求,哈哈~~
全职带娃不容易啊,想有自己的时间非常来之不易,码字都是娃不在家、睡着后或者没有睡醒来时候码的,所以我写一篇文章花费时间较多,这篇文章历时5天,花费至少10个小时,如果感觉对你有帮助,记得帮我点个赞哦,在这里先谢过啦!前面我们提到过安全、爱与归属、被人尊重、自我实现这都属于心理需求,我们来看看婴儿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1)宝宝经过治疗后积累的心理创伤
比如有个早产宝宝(其他宝宝因为生病)住院母婴分离了,刚回来了很安静很乖,过了2天后就突然哭闹很厉害,这是宝宝确认了妈妈(安全)的存在后,要释放压力去疗愈之前的心理创伤。妈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去包容宝宝的情绪哦。
(2)没有安全感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比如小宝宝本来是妈妈带,后来给别人带,宝宝会非常不喜欢,她会哭闹表示拒绝。如果是换了一个地方,宝宝也可能没有安全感,也会哭闹。
我家豆豆小时候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叔叔就哭,不知道为啥。有时候听到吹风机声音也会哭,我自己猜可能是孕期受到我上班环境的影响,她孕期被这声音吓到了:因为一听到这声音胎动就很厉害。
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很多,比如爸爸妈妈不欢迎她,家人不喜欢他,家人吵架等等都会引发宝宝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宝宝好不好带,还与家庭对他的态度有关。还听过这样的案例:有个宝宝出生后就非常难带,整天哭闹,后来去查原因是因为宝宝在孕期就是不被妈妈欢迎的,所以她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她感受到了强烈的死亡威胁和焦虑。真心疼这样的宝宝啊!
(3)妈妈的状态影响
如果带宝宝的妈妈是抑郁的,焦虑的,担心的,紧张的,那宝宝的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妈妈的状态不好,宝宝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哦,妈妈就是宝宝的镜子哦。想要宝宝好,妈妈必须先好哦。
大家可能听说过静止脸的实验,当妈妈不回应宝宝,面无表情时,宝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宝宝抓狂崩溃了。我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希望孩子呈现什么状态,首先要看你是什么样的状态。
静止脸实验
(4)宝宝吃奶的流量和流速问题
喂奶的妈妈会很清楚,当自己奶水不足,宝宝吃不出来奶的时候,宝宝就会哭闹,甚至会烦躁扯乳头。奶量过大可能呛到过宝宝,宝宝也会很害怕地哭,奶速过急、过缓都会引起宝宝不满大哭,他会想:怎么回事啊,这流量怎么是这样的啊!不是我想要的!
有奶瓶偏好的宝宝,当把他抱在怀里乳房上吃奶,他也会拒绝哭闹。因为他太聪明了,奶瓶吃奶太省力了,不想亲喂了 ,所以在早期尽量减少其他辅具的干扰。
还有的宝宝不吃一边,把他摆到那个位置就哭:不要吃这边,这边我不吃!我是亲眼见到我表妹她娃,因为曾经被一边呛过奶,害怕了,拒绝吃那一边。
(3)害怕地哭
有宝宝出生后瓶喂习惯了,再让宝宝吃乳房,把乳房塞到宝宝嘴巴里,宝宝也会大哭,宝宝被强迫吃奶的经历会给他很大的心理阴影,还会给母婴关系带来伤害。
所以乳头混淆的妈妈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让宝宝重新爱上乳房,重新回归乳房才行哦。
还有的宝宝没习惯洗澡,被强迫洗澡,也是哭闹非常厉害的,宝宝在哭着说:不要,我不要!如果是陌生人陌生的地方,哭得更厉害,母婴店洗澡的地方都是婴儿杀猪般的尖叫声,我是非常同情这些宝宝的,我宁愿自己给宝宝洗的。
(4)表达性地哭
比如宝宝不想躺床上时,可能并不是想吃奶,只是想表达:妈妈,我呆腻了,抱抱我吧。抱他起来就不哭了。
(5)伤感的哭
比如妈妈妈妈离开了,不在视线里,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反而被曲解了。比如宝宝尿了,你却给他喂奶了,哈哈~~
(6)愤怒的哭
为啥宝宝会愤怒啊?你没有正确回应他啊,我要吃奶,你却给我拿玩具!我等不了啦!有时候愤怒还要咬妈妈乳房,想着你怎么不及时出现在我眼前!你这坏乳房!
我要玩这个,你却不让我做这个!反正小宝宝们生气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哭能把自己哭背气了。
(7)受挫的哭
小宝宝在出生后啥也不能干,只能躺床上要人伺候,你说能不受挫吗?当宝宝实现不了她想做的事情,比如吃不到自己的小手手,抓不到自己想要拿到的东西,抬不起头,爬不了,坐不住,走不动,她心里多着急啊。孩子们从小到达经历的挫折实在太多了,希望爸爸妈妈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哦。
(8)绝望的哭
这种哭声在孤儿院比较常见,相信在家庭里应该很少出现吧,让宝宝绝望地哭,看不到希望了。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那个被训练过程中翻身不过来而死亡的宝宝,当他翻身不过来,应该是先喊妈妈求助,但是妈妈没有过来帮忙,后来是非常害怕、翻不过来,鼻子堵住了,非常受挫到最后绝望的吧。
我希望她在天堂里不再需要哭泣来表达他的需求!
我们始终要相信婴儿的哭会随着他长大越哭越少的,有研究做出统计:
关于婴儿哭声的统计,无论是否有肠绞痛,在产后3个月的哭闹会比其他时期更多些。有一项分析发现,平均哭闹持续时间:出生后前6周内:每日110-118分钟(接近2小时)出生后10-12周:每日72分钟(1个小时多)总之,宝宝的哭声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是他的语言,和我们交流的方式,希望我们用爱去多关注他们的需求哦。
今天就写到这,你能对应起你见过的宝宝哭吗?你觉得婴儿哭还有什么需求呢?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哦!
文末彩蛋我在月子里奶水不足,经历喂奶困难,后来通过自己努力成功追奶纯母乳至今2年9个月,后来通过线上线下系统地学习和实践,现在是一个母乳喂养咨询师,目前已线上帮助了87+新手妈妈解决母乳喂养问题,加我即送价值299元的《母乳喂养的正确打开方式》和《崔玉涛育儿77讲》,另外送价值99元的《邓斯坦婴儿语言》视频。
PS:辛苦码字不易,如果感觉对你有启发,请点赞哦。你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后面会给大家分享更多干货哦,谢谢~
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宝宝哭不是指责,而是在与你对话,他在努力用哭告诉你他的需求。所以面对宝宝哭首要事情是不要焦虑。
那宝宝为什么哭?这里给各位新手爸妈提供一份哭闹排查表,希望能有帮助。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如果孩子哭了,你只有一种方式(抱)能安抚孩子,就要考虑一下你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养娃是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分析判断的,绝不是一碗鸡汤奉上就能解决问题的。
对于新手父母,准确判断孩子的需求就如同一道数学难题,及其考验我们对“婴儿语言”的翻译能力。
想要更好的翻译出“婴儿语言”,我们得先知道如何更容易地理解他们的意思。
(下面内容是我的新书的内容,将于今年夏天上市,受到版权保护,禁止转载抄袭!)
一、听听你的孩子的哭声!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孩子自身的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粑粑。
其次我们可以用到一些辅助的工具,帮我们更准确的判断,比如每日记录表、环境排查表、成长曲线、孩子所处月龄应有的需求特征等
利用一些综合排查的工具,可以帮你更好的判断孩子的需求。
哭声可以称为婴儿的第一语言,会最先被父母关注。父母的注意力非常容易放在“怎么阻止孩子哭”上,而非去思考“孩子为什么哭”上。但明显后者更为重要。有些书会建议你“不要思考,不要评估,相信直觉,立马行动”,但是你要知道:不评估不思考,你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冲动而危险的。做父母的需要保持头脑的清醒。相信我,停下来30秒,思考一下再行动,你的孩子不会因为多哭了30秒,变成没有安全感的疯子。
一定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非黑即白的解决方式:“一哭就抱”和“任哭不理”。这是两种极端,凡是过于极端的方法大体都是有问题的。你需要做的是在两个极端中找到中间点,加入一些理性的思考与判断,留一些问“为什么”的时间给自己。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那么,孩子为什么哭呢?这里准备了一份排查单,将孩子的时间切割为三大时间块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这张排查单或许能帮你更好的判断孩子的哭声:
一、吃奶时间段哭闹:1. 没到这次吃奶的时间就开始哭着找奶吃:单次哭闹,是否是上次喂奶不充分?连续2天以上,经常哭着要奶,是否是猛长期?2. 吃奶时间到了,孩子开始哭闹偶尔哭闹,饿了,正常喂奶即可经常哭闹,自己的作息时间是否不合理?3. 吃奶过程中哭闹:是否喂奶姿势不正确?是否奶太冲?是否母乳分泌不够?是否胃食反流?4. 吃奶后不久哭闹:是否拍嗝不到位,有胀气?是否妈妈摄入饮食不合适?二、清醒时间段哭闹:1.经常在每天的黄昏哭闹:是否是缺觉导致的黄昏闹?2.突发性哭闹:是否受伤?是否生病?是否受到惊吓?3.哼哼唧唧拧来拧去的哭:是否尿不湿满了?三、睡觉时段:1. 睡觉前段哭闹:白天小睡前哼哼唧唧哭,正常,哄睡即可白天小睡前大哭不止,困过了情绪失控需要安抚,下次注意提前哄睡夜间睡前哼哼唧唧哭,正常,哄睡即可2.熟睡中起来哭:白天小睡固定半小时左右醒来哭:没睡够,需要接觉其他时间起来大哭:是否生病?是否肚子疼?是否做夜惊?哼哼唧唧地小声哭:哭一会,不用急于干预,孩子可能在睡眠转换自我接觉哼唧哭时间比较长,并且拧来拧去:是否穿太多或太少?是否睡眠环境不舒适?是否尿不湿满了?是否是长牙期?在对待孩子哭这件事上,你的预期会决定你自身的情绪管理、家里的氛围以及最终出现的问题。
你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梳理一下你的预期:对于孩子每天哭的次数和时长你希望是什么样的?听到孩子哭你是什么感觉?孩子哭是否说明你是个不合格的妈妈?好,回答完以上这些问题,让我来告诉你孩子哭的真相:
作为成人,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有需求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人获知?
对,你会说出来!
(当然啦,有些人喜欢弯弯绕,让别人去猜他在想什么,但是他一定会在语言、行为、表情等方面给你一些暗示,你可以把他/她看作还保有童真的成年人)
那么,你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虽然他很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那么他会通过什么方式让你获知他的想法?
对,他会用他的哭声、表情、肢体动作来告诉你他的想法和需求。而哭声是最直接的婴儿语言。(婴儿在这方面真的是弱者,可以利用起来传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受到了生理限制!)
好,这时,你的预期是:孩子不能哭
这就相当于你在对一个成年人说:“你闭嘴!”一样粗暴又简单!
那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期呢?因为我们成人只有在情绪极度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用到“哭”这个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但是,我们却用自己的认知,自大的认为,婴儿最常用的语言“哭”和我们大人一样,只有发泄情绪这一个功能。
好吧,即使你认为婴儿哭全都是因为他情绪不好,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哭了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给你的安慰是什么呢?
以下两种答案你感受一下:
A.“别哭了!别哭了!”B.“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受了,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情绪感受,那么,你是因为什么伤心?我来帮你一起分析解决一下”好了,现在你能合理看待孩子哭这件事吗?试图阻止孩子哭,孩子一哭立马抱、立马喂奶,这种行为和“放任孩子哭不去管他”一样的残忍。
当你能够合理的认识孩子哭是一种语言,你就会知道他的哭声是在和你对话,并不是指责你是个不合格的妈妈!
不要动不动就恐吓自己,把自己架在道德的烤火架上,这对于让孩子不要哭这件事没有半点益处!
尤其要警惕那些,把你往道德、母爱上推的舆论,屏蔽它们!
要相信:能看这本书的你根本不缺乏母爱!你本身已经是很优秀的妈妈!否则不可能来理性思考孩子的需求问题!
如果你觉得听到宝宝的哭声简直自己心脏病要犯了,那记住一妈的话:
“你觉得新生儿的哭声阵天响,等宝宝满三个月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不过像小猫叫一样;
你觉得三个月的宝宝嗓门大到天上,等宝宝满岁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不过是短暂的协奏曲;
你觉得满岁的宝宝嗷嗷狂叫续航能力超级强,等宝宝能跑能跳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撒泼打滚人见人烦的熊孩子!
今天你连一滴滴宝宝的哭声都不能忍受,明天可能哭的就是你自己!“
所以,下次孩子哭了,请先停下你大步奔向宝宝的脚步,放下你张开的双臂,静静的站在原地思考30秒钟!(30秒真的无伤大雅的,放心好了!)然后细细去听宝宝的哭声,不要把它当作我们成年人的“哭泣”,把它翻译成宝宝要说的话。不要给自己的情感施压,觉得宝宝哭了是我不够爱他,他只是在和你用他的语言说话而已!
你会发现宝宝的哭声其实蛮美妙,他在不同需求时的哭声是不同的:哼哼唧唧缠绵不断的哭可能是饿了突然爆发的哭可能是不舒服烦躁、摇头晃脑、揉眼打哈气、越来越愤怒的哭可能是困过了哭两声停一会再哭两声可能是冷了热了扭来扭去的哭可能是尿不湿满了抓住孩子的真实需求后,给孩子最想要的,而非你想给的:饿了---喂奶清醒时心情不好--抱抱不舒服--检查排查不舒服的部位原因,看医生尿不湿满了--换尿不湿冷了热了--增减衣物困了--躺床上睡觉困时心情不好--尽快帮助孩子躺在床上入睡看到了吧?孩子哭了不是只有抱起来喂奶这一种解决方法!
什么?你不想让宝宝整天靠哭哭唧唧表达自己的需求?
你希望和孩子建立一份默契,不需要他哭,你就能获知他想表达的意思?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非常开心的告诉你,完全可以做到这点,本书的最终目标也是如此。
孩子甚至可以笑嘻嘻的传达他的想法。
怎么做呢?
帮孩子规律作息,帮孩子真正做到吃好喝好玩好睡好,让你的判断变得敏锐而犀利,对于即将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预判,并且有计划有方案地去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成为一个心中有数的妈妈。
当你给出的爱是理性的、是稍加克制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这份爱才有分量。
关于安全感!一妈有话说: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天天嘴上挂着“我爱你”,孩子哭了不管孩子是否饿了或者吃撑了只会用喂奶来解决,睡觉非要和孩子一起睡而不管自己是否打扰到孩子休息,24小时监控孩子不给孩子自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只要孩子不哭就是好孩子,孩子一哭就证明自己不合格。
但是你问她:孩子为啥哭呀?孩子当下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你是怎么计划的?你的家庭氛围如何?你和你老公的关系怎么样?你自己休息好了吗?
她的回答是:“孩子只需要你给他全部的爱,不要让他哭,他就会有安全感!作为妈妈就是要100%全天候迎合孩子”这样的言论。
这不就是“用爱发电”的毒鸡汤吗?
把任何一种具体的行为形式(比如顺产与否、母乳与否、喂奶与否、抱与不抱、同床与否等等)与安全感挂上钩,却不去引发你关注思考孩子当下真实想法、尊重孩子真实需求、理性冷静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言论,都是恐吓你的毒鸡汤!
毒鸡汤的逻辑套路无非如此:你那样做(具体的行为方式,比如瓶喂、奶粉)会让孩子安全感缺失!你必须这样做(具体的行为方式,比如母乳亲喂)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不用去思考、不用去犹豫!相信你的第六感!把你全部的爱给孩子!忽略你个人的感受!你如果考虑你个人的感受,你就是一个自私、不合格的妈妈!以这样的言论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你和你的孩子进行绑架,通过恐吓威胁,来阻止你思考,在这样的言论下浸淫的妈妈,只会疲惫不堪,烦躁焦虑,这种情况下你所给孩子的“爱”又值几斤几两呢?
事实上,你的孩子会感知到你的疲惫与焦虑,这种氛围下的孩子才会真正的安全感缺失。
孩子的安全感,就像手中握的沙子,你越想牢牢抓住,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因为你的不加思考与过多干预才会产生更强的不稳定感。
当你冷静下来,把你的孩子真正当作一个人一样尊重,照顾好你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管理上时,
当你可以给你的孩子一个长久的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时,当你能帮你孩子引导一套良好生活习惯时,当你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爱,不如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去爱时,你的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宝宝哭不是指责,而是在与你对话,他在努力用哭告诉你他的需求。所以面对宝宝哭首要事情是不要焦虑。
那宝宝为什么哭?这里给各位新手爸妈提供一份哭闹排查表,希望能有帮助。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如果孩子哭了,你只有一种方式(抱)能安抚孩子,就要考虑一下你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养娃是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分析判断的,绝不是一碗鸡汤奉上就能解决问题的。
对于新手父母,准确判断孩子的需求就如同一道数学难题,及其考验我们对“婴儿语言”的翻译能力。
想要更好的翻译出“婴儿语言”,我们得先知道如何更容易地理解他们的意思。
(下面内容是我的新书的内容,将于今年夏天上市,受到版权保护,禁止转载抄袭!)
一、听听你的孩子的哭声!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孩子自身的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粑粑。
其次我们可以用到一些辅助的工具,帮我们更准确的判断,比如每日记录表、环境排查表、成长曲线、孩子所处月龄应有的需求特征等
利用一些综合排查的工具,可以帮你更好的判断孩子的需求。
哭声可以称为婴儿的第一语言,会最先被父母关注。父母的注意力非常容易放在“怎么阻止孩子哭”上,而非去思考“孩子为什么哭”上。但明显后者更为重要。有些书会建议你“不要思考,不要评估,相信直觉,立马行动”,但是你要知道:不评估不思考,你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冲动而危险的。做父母的需要保持头脑的清醒。相信我,停下来30秒,思考一下再行动,你的孩子不会因为多哭了30秒,变成没有安全感的疯子。
一定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非黑即白的解决方式:“一哭就抱”和“任哭不理”。这是两种极端,凡是过于极端的方法大体都是有问题的。你需要做的是在两个极端中找到中间点,加入一些理性的思考与判断,留一些问“为什么”的时间给自己。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那么,孩子为什么哭呢?这里准备了一份排查单,将孩子的时间切割为三大时间块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这张排查单或许能帮你更好的判断孩子的哭声:
一、吃奶时间段哭闹:1. 没到这次吃奶的时间就开始哭着找奶吃:单次哭闹,是否是上次喂奶不充分?连续2天以上,经常哭着要奶,是否是猛长期?2. 吃奶时间到了,孩子开始哭闹偶尔哭闹,饿了,正常喂奶即可经常哭闹,自己的作息时间是否不合理?3. 吃奶过程中哭闹:是否喂奶姿势不正确?是否奶太冲?是否母乳分泌不够?是否胃食反流?4. 吃奶后不久哭闹:是否拍嗝不到位,有胀气?是否妈妈摄入饮食不合适?二、清醒时间段哭闹:1.经常在每天的黄昏哭闹:是否是缺觉导致的黄昏闹?2.突发性哭闹:是否受伤?是否生病?是否受到惊吓?3.哼哼唧唧拧来拧去的哭:是否尿不湿满了?三、睡觉时段:1. 睡觉前段哭闹:白天小睡前哼哼唧唧哭,正常,哄睡即可白天小睡前大哭不止,困过了情绪失控需要安抚,下次注意提前哄睡夜间睡前哼哼唧唧哭,正常,哄睡即可2.熟睡中起来哭:白天小睡固定半小时左右醒来哭:没睡够,需要接觉其他时间起来大哭:是否生病?是否肚子疼?是否做夜惊?哼哼唧唧地小声哭:哭一会,不用急于干预,孩子可能在睡眠转换自我接觉哼唧哭时间比较长,并且拧来拧去:是否穿太多或太少?是否睡眠环境不舒适?是否尿不湿满了?是否是长牙期?在对待孩子哭这件事上,你的预期会决定你自身的情绪管理、家里的氛围以及最终出现的问题。
你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梳理一下你的预期:对于孩子每天哭的次数和时长你希望是什么样的?听到孩子哭你是什么感觉?孩子哭是否说明你是个不合格的妈妈?好,回答完以上这些问题,让我来告诉你孩子哭的真相:
作为成人,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有需求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人获知?
对,你会说出来!
(当然啦,有些人喜欢弯弯绕,让别人去猜他在想什么,但是他一定会在语言、行为、表情等方面给你一些暗示,你可以把他/她看作还保有童真的成年人)
那么,你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虽然他很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那么他会通过什么方式让你获知他的想法?
对,他会用他的哭声、表情、肢体动作来告诉你他的想法和需求。而哭声是最直接的婴儿语言。(婴儿在这方面真的是弱者,可以利用起来传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受到了生理限制!)
好,这时,你的预期是:孩子不能哭
这就相当于你在对一个成年人说:“你闭嘴!”一样粗暴又简单!
那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期呢?因为我们成人只有在情绪极度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用到“哭”这个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但是,我们却用自己的认知,自大的认为,婴儿最常用的语言“哭”和我们大人一样,只有发泄情绪这一个功能。
好吧,即使你认为婴儿哭全都是因为他情绪不好,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哭了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给你的安慰是什么呢?
以下两种答案你感受一下:
A.“别哭了!别哭了!”B.“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受了,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情绪感受,那么,你是因为什么伤心?我来帮你一起分析解决一下”好了,现在你能合理看待孩子哭这件事吗?试图阻止孩子哭,孩子一哭立马抱、立马喂奶,这种行为和“放任孩子哭不去管他”一样的残忍。
当你能够合理的认识孩子哭是一种语言,你就会知道他的哭声是在和你对话,并不是指责你是个不合格的妈妈!
不要动不动就恐吓自己,把自己架在道德的烤火架上,这对于让孩子不要哭这件事没有半点益处!
尤其要警惕那些,把你往道德、母爱上推的舆论,屏蔽它们!
要相信:能看这本书的你根本不缺乏母爱!你本身已经是很优秀的妈妈!否则不可能来理性思考孩子的需求问题!
如果你觉得听到宝宝的哭声简直自己心脏病要犯了,那记住一妈的话:
“你觉得新生儿的哭声阵天响,等宝宝满三个月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不过像小猫叫一样;
你觉得三个月的宝宝嗓门大到天上,等宝宝满岁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不过是短暂的协奏曲;
你觉得满岁的宝宝嗷嗷狂叫续航能力超级强,等宝宝能跑能跳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撒泼打滚人见人烦的熊孩子!
今天你连一滴滴宝宝的哭声都不能忍受,明天可能哭的就是你自己!“
所以,下次孩子哭了,请先停下你大步奔向宝宝的脚步,放下你张开的双臂,静静的站在原地思考30秒钟!(30秒真的无伤大雅的,放心好了!)然后细细去听宝宝的哭声,不要把它当作我们成年人的“哭泣”,把它翻译成宝宝要说的话。不要给自己的情感施压,觉得宝宝哭了是我不够爱他,他只是在和你用他的语言说话而已!
你会发现宝宝的哭声其实蛮美妙,他在不同需求时的哭声是不同的:哼哼唧唧缠绵不断的哭可能是饿了突然爆发的哭可能是不舒服烦躁、摇头晃脑、揉眼打哈气、越来越愤怒的哭可能是困过了哭两声停一会再哭两声可能是冷了热了扭来扭去的哭可能是尿不湿满了抓住孩子的真实需求后,给孩子最想要的,而非你想给的:饿了---喂奶清醒时心情不好--抱抱不舒服--检查排查不舒服的部位原因,看医生尿不湿满了--换尿不湿冷了热了--增减衣物困了--躺床上睡觉困时心情不好--尽快帮助孩子躺在床上入睡看到了吧?孩子哭了不是只有抱起来喂奶这一种解决方法!
什么?你不想让宝宝整天靠哭哭唧唧表达自己的需求?
你希望和孩子建立一份默契,不需要他哭,你就能获知他想表达的意思?
引自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的婴幼儿规律作息在线系列课,已申请版权保护,违者必究非常开心的告诉你,完全可以做到这点,本书的最终目标也是如此。
孩子甚至可以笑嘻嘻的传达他的想法。
怎么做呢?
帮孩子规律作息,帮孩子真正做到吃好喝好玩好睡好,让你的判断变得敏锐而犀利,对于即将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预判,并且有计划有方案地去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成为一个心中有数的妈妈。
当你给出的爱是理性的、是稍加克制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这份爱才有分量。
关于安全感!一妈有话说: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天天嘴上挂着“我爱你”,孩子哭了不管孩子是否饿了或者吃撑了只会用喂奶来解决,睡觉非要和孩子一起睡而不管自己是否打扰到孩子休息,24小时监控孩子不给孩子自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只要孩子不哭就是好孩子,孩子一哭就证明自己不合格。
但是你问她:孩子为啥哭呀?孩子当下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你是怎么计划的?你的家庭氛围如何?你和你老公的关系怎么样?你自己休息好了吗?
她的回答是:“孩子只需要你给他全部的爱,不要让他哭,他就会有安全感!作为妈妈就是要100%全天候迎合孩子”这样的言论。
这不就是“用爱发电”的毒鸡汤吗?
把任何一种具体的行为形式(比如顺产与否、母乳与否、喂奶与否、抱与不抱、同床与否等等)与安全感挂上钩,却不去引发你关注思考孩子当下真实想法、尊重孩子真实需求、理性冷静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言论,都是恐吓你的毒鸡汤!
毒鸡汤的逻辑套路无非如此:你那样做(具体的行为方式,比如瓶喂、奶粉)会让孩子安全感缺失!你必须这样做(具体的行为方式,比如母乳亲喂)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不用去思考、不用去犹豫!相信你的第六感!把你全部的爱给孩子!忽略你个人的感受!你如果考虑你个人的感受,你就是一个自私、不合格的妈妈!以这样的言论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你和你的孩子进行绑架,通过恐吓威胁,来阻止你思考,在这样的言论下浸淫的妈妈,只会疲惫不堪,烦躁焦虑,这种情况下你所给孩子的“爱”又值几斤几两呢?
事实上,你的孩子会感知到你的疲惫与焦虑,这种氛围下的孩子才会真正的安全感缺失。
孩子的安全感,就像手中握的沙子,你越想牢牢抓住,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因为你的不加思考与过多干预才会产生更强的不稳定感。
当你冷静下来,把你的孩子真正当作一个人一样尊重,照顾好你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管理上时,
当你可以给你的孩子一个长久的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时,当你能帮你孩子引导一套良好生活习惯时,当你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爱,不如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去爱时,你的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不少家长不得已就把“按需喂养”误操作成了“按哭喂养”,只要孩子一哭就默认为是宝宝饿了,喂奶了事。
可小宝宝哭了不一定就是饿啊?这个不会说话的小家伙除了哭,其他表达方式全不会啊。
他困了累了,烦了倦了,尿了拉了,热了冷了,情绪不好想抱抱了,肚子疼了身体不适balabala,都会哭。
只要孩子的需求被满足,不适被消除,他自然就不哭了。
◆ ◆ ◆ ◆ ◆
饥饿的哭声
因饥饿发出的哭声非常具有感情色彩,听起来非常哀怨和委屈。多为小声的嘤嘤的招呼声和撒娇声,听起来很像“nei(奶)”的发音,嘴巴向两面咧开。
这种哭声常出现在喂养间隔前后(夜间会尤为明显)。
有的孩子会哼哼唧唧,有的是吭吭哧哧,有的则是哀嚎不已,这和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息息相关。
如果长时间不响应会变得很大声甚至闹情绪。但区别于歇斯底里的大哭,更不会全身用力打挺。
因为饥饿的状态是能量匮乏的表现,如果明显感觉孩子力气很大精力十足,那一般不会是饥饿的哭声(更像胀气哭)。
疼痛的哭声
因疼痛引发的哭声会很突然!如胀气娃睡着了忽然哭醒,如学步阶段的宝宝跌倒摔痛自己,如打针瞬间的大哭;
可能是持续性很长的高声尖叫(如骨折或创伤时的痛哭),也可能是爆发式大哭(如胀气娃黄昏闹或者无法安抚时的大哭)。
发出这种哭声的宝宝,不仅会扯着嗓子放声大哭,还会表现出痛苦不堪的样子。严重的时候,宝宝更像是嘶喊,歇斯底里哭到嗓子嘶哑。
同时孩子会伴有满脸通红,浑身用力,手脚乱蹬的表现。你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肢体动作非常有力量。
整个哭程几乎分分钟都是高潮,没有起落,日常的安抚方式根本不起作用,除非疼痛消除。
胀气哭就属于这一类,哭声剧烈,表情痛苦,且哭程较长(30分钟到三五个小时不等)。
比较有效的安抚方式是:立着抱、趴着、做排气操、顺时针揉肚子、飞机抱、用背带背在肩上、萝卜蹲等等。
有效程度要根据宝宝当时的胀气疼痛程度。如果真是太难受了,啥都不管用。
当然这都是缓解的方法,根本解决还是得靠喂养规律得当。
闹觉的哭声
因疲惫、闹觉产生的哭声会带有情绪,明显感觉宝宝在生气、不满,面部表情较为丰富,哭声大小适中(比饿的时候声音大,比疼痛时的声音小),可能会发出“噢~噢~”的声音。
宝宝还会伴有揉眼、眨眼睛、眼神迷离或者直接闭上眼睛等反应,手舞足蹈但力量适中。
哭的进程是这样的:先是很激烈,然后随着安抚每一会宝宝就应该慢慢睡着。如果长时间不响应,可能会哭哭停停,半迷糊半哭。
有的宝宝哭哭就自己睡着了,有的则越哭越凶,直到自己被安抚才能顺利入睡。闹觉哭通常发生在小月龄宝宝身上。
不舒服的哭
因不舒服引发的哭声和前面几种哭声都不太一样,大多都是点到为止的哭,不会特别激烈。但情绪会体现出烦躁不安,如果不被满足也不会善罢甘休。
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室温太冷或者太热(摸摸后颈和手脚),比如需要换新的纸尿裤(检查一下尿显),比如湿疹发痒(观察一下皮肤),比如出牙牙龈肿痛(看看孩子的牙龈),比如感冒鼻塞流涕不适(这个不用说了)....
这些哭声无法一一总结,需要妈妈们细心总结自己家的情况。
惊吓的哭声
因惊吓引发的哭声先是沉默几秒后瞬间爆哭,浑身僵硬。那种状态有点像胀气娃肚子痛的哭,但脸色不会憋的通红,手脚乱蹬。
但这种哭闹来的快,去得也快,通常会随着家长的安抚逐渐平静下来。
就是想哭
因想哭而哭的哭声,这个实在是没有个准儿,宝宝就是心情不好想要哭哭。
如果排除了生病、喂养不当、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等原因仍没找到异常,可能孩子真的是想哭一下让自己发泄一下。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睡觉前,外出玩耍之后情绪无法平复,吃饱了需要消化一下。这种哭,通常持续不了多一会,孩子就会合眼睡着。
其实这种情况和闹觉有点类似,但更多出现在大宝宝身上。
◆ ◆ ◆ ◆ ◆
小孩子总是要哭着长大,这话一点都不假。所以也请新手爸妈放下心里的包袱,千万别觉得自己连孩子都哄不好。
毕竟大家刚刚为人父母,谁也吃不准孩子的脾气秉性,搞不懂孩子简直太正常了!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仔细倾听,一定能发现当孩子有不同需求时,他的哭声和肢体动作都是风格迥异,各有不同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训练”,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个不会说话的小软萌,能把哭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
到时候,我们就能够根据孩子哭闹时的不同表现,判断孩子到底怎么了,或者他有什么需求需要被满足。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啦~
这就是熟能生巧,但谁会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特别提醒: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
如果孩子一哭你就焦虑,可能最后让孩子停不下来的并不是什么需求,而是你的情绪。
这点满妈深有体会,每次我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满满会哭的更加稀里哗啦,如果我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因为妈妈的稳定而格外安心,更容易安静下来呢。
我知道这很难,但屡试不爽,还是值得追求一下的。
希望这份《宝宝哭声说明书》
能够帮到正在手足无措的你~
这是「满曰成长记」
只希望用接地气的方式,把育儿书和专家的理论派变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不少家长不得已就把“按需喂养”误操作成了“按哭喂养”,只要孩子一哭就默认为是宝宝饿了,喂奶了事。
可小宝宝哭了不一定就是饿啊?这个不会说话的小家伙除了哭,其他表达方式全不会啊。
他困了累了,烦了倦了,尿了拉了,热了冷了,情绪不好想抱抱了,肚子疼了身体不适balabala,都会哭。
只要孩子的需求被满足,不适被消除,他自然就不哭了。
◆ ◆ ◆ ◆ ◆
饥饿的哭声
因饥饿发出的哭声非常具有感情色彩,听起来非常哀怨和委屈。多为小声的嘤嘤的招呼声和撒娇声,听起来很像“nei(奶)”的发音,嘴巴向两面咧开。
这种哭声常出现在喂养间隔前后(夜间会尤为明显)。
有的孩子会哼哼唧唧,有的是吭吭哧哧,有的则是哀嚎不已,这和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息息相关。
如果长时间不响应会变得很大声甚至闹情绪。但区别于歇斯底里的大哭,更不会全身用力打挺。
因为饥饿的状态是能量匮乏的表现,如果明显感觉孩子力气很大精力十足,那一般不会是饥饿的哭声(更像胀气哭)。
疼痛的哭声
因疼痛引发的哭声会很突然!如胀气娃睡着了忽然哭醒,如学步阶段的宝宝跌倒摔痛自己,如打针瞬间的大哭;
可能是持续性很长的高声尖叫(如骨折或创伤时的痛哭),也可能是爆发式大哭(如胀气娃黄昏闹或者无法安抚时的大哭)。
发出这种哭声的宝宝,不仅会扯着嗓子放声大哭,还会表现出痛苦不堪的样子。严重的时候,宝宝更像是嘶喊,歇斯底里哭到嗓子嘶哑。
同时孩子会伴有满脸通红,浑身用力,手脚乱蹬的表现。你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肢体动作非常有力量。
整个哭程几乎分分钟都是高潮,没有起落,日常的安抚方式根本不起作用,除非疼痛消除。
胀气哭就属于这一类,哭声剧烈,表情痛苦,且哭程较长(30分钟到三五个小时不等)。
比较有效的安抚方式是:立着抱、趴着、做排气操、顺时针揉肚子、飞机抱、用背带背在肩上、萝卜蹲等等。
有效程度要根据宝宝当时的胀气疼痛程度。如果真是太难受了,啥都不管用。
当然这都是缓解的方法,根本解决还是得靠喂养规律得当。
闹觉的哭声
因疲惫、闹觉产生的哭声会带有情绪,明显感觉宝宝在生气、不满,面部表情较为丰富,哭声大小适中(比饿的时候声音大,比疼痛时的声音小),可能会发出“噢~噢~”的声音。
宝宝还会伴有揉眼、眨眼睛、眼神迷离或者直接闭上眼睛等反应,手舞足蹈但力量适中。
哭的进程是这样的:先是很激烈,然后随着安抚每一会宝宝就应该慢慢睡着。如果长时间不响应,可能会哭哭停停,半迷糊半哭。
有的宝宝哭哭就自己睡着了,有的则越哭越凶,直到自己被安抚才能顺利入睡。闹觉哭通常发生在小月龄宝宝身上。
不舒服的哭
因不舒服引发的哭声和前面几种哭声都不太一样,大多都是点到为止的哭,不会特别激烈。但情绪会体现出烦躁不安,如果不被满足也不会善罢甘休。
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室温太冷或者太热(摸摸后颈和手脚),比如需要换新的纸尿裤(检查一下尿显),比如湿疹发痒(观察一下皮肤),比如出牙牙龈肿痛(看看孩子的牙龈),比如感冒鼻塞流涕不适(这个不用说了)....
这些哭声无法一一总结,需要妈妈们细心总结自己家的情况。
惊吓的哭声
因惊吓引发的哭声先是沉默几秒后瞬间爆哭,浑身僵硬。那种状态有点像胀气娃肚子痛的哭,但脸色不会憋的通红,手脚乱蹬。
但这种哭闹来的快,去得也快,通常会随着家长的安抚逐渐平静下来。
就是想哭
因想哭而哭的哭声,这个实在是没有个准儿,宝宝就是心情不好想要哭哭。
如果排除了生病、喂养不当、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等原因仍没找到异常,可能孩子真的是想哭一下让自己发泄一下。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睡觉前,外出玩耍之后情绪无法平复,吃饱了需要消化一下。这种哭,通常持续不了多一会,孩子就会合眼睡着。
其实这种情况和闹觉有点类似,但更多出现在大宝宝身上。
◆ ◆ ◆ ◆ ◆
小孩子总是要哭着长大,这话一点都不假。所以也请新手爸妈放下心里的包袱,千万别觉得自己连孩子都哄不好。
毕竟大家刚刚为人父母,谁也吃不准孩子的脾气秉性,搞不懂孩子简直太正常了!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仔细倾听,一定能发现当孩子有不同需求时,他的哭声和肢体动作都是风格迥异,各有不同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训练”,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个不会说话的小软萌,能把哭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
到时候,我们就能够根据孩子哭闹时的不同表现,判断孩子到底怎么了,或者他有什么需求需要被满足。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啦~
这就是熟能生巧,但谁会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特别提醒: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
如果孩子一哭你就焦虑,可能最后让孩子停不下来的并不是什么需求,而是你的情绪。
这点满妈深有体会,每次我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满满会哭的更加稀里哗啦,如果我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因为妈妈的稳定而格外安心,更容易安静下来呢。
我知道这很难,但屡试不爽,还是值得追求一下的。
希望这份《宝宝哭声说明书》
能够帮到正在手足无措的你~
这是「满曰成长记」
只希望用接地气的方式,把育儿书和专家的理论派变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说实话,小婴儿的哭声,对新生父母来讲是十分揪心的。部分妈妈甚至因为听到婴儿哭声而自责没给宝宝照顾好,或者自己做得不够好才导致宝宝哭闹。
那宝宝长时间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做?今天来聊聊。
图源:Unsplash01
宝宝为什么那么“爱哭”?
其实,哭是孩子们最先“学会”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新生宝宝哭闹,往往是在传达一些信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宝宝哭闹的原因,常见的有饿了,冷了,热了,尿片脏了,困了,累了等等。
宝宝有需求,就会通过哭声来传递。所以,不是宝宝这么“爱哭”,而是哭声是宝宝用来传递信号的必要技能之一。
每一个宝宝,从出生开始,每天哭闹的时间会逐步增加,大约6-8周时达到顶峰。
据统计,完全健康的宝宝每天哭闹时间可达2-3小时。
关于哭闹的原因,读科普觉得很简单明了,但是实际过程排查具体可能原因,也许并不容易,尤其对新手父母,比如很难搞清楚宝宝到底是哪个具体原因才哭的。
对于小婴儿哭闹,很多家长想到的是:肠绞痛。
02
肠绞痛到底是啥?
肠绞痛指的是健康且喂养正常的宝宝,每周至少有3天出现持续性哭闹超过3小时的情况,而这种现象至少维持3周。肠绞痛的哭闹,大多发生在傍晚或黄昏,而且很难通过怀抱等方式安抚平静。
肠绞痛通常在2周龄左右就开始出现,6-8周达到顶峰,大部分到了4月龄左右消失,最晚的也有持续到6月龄才消失。
那是不是小宝宝长时间哭闹,安抚不了,就是肠绞痛了呢?
不是的。
我们从肠绞痛的定义来看,宝宝长时间难以安抚的反复哭闹,首先要排除疾病的原因,确认宝宝是健康、喂养理想、生长良好,才能认为是肠绞痛。
因此,当宝宝长时间哭闹,比如一次性哭闹超过3小时,无论如何也安抚不好,首先要排查一下宝宝是否有一些与往常不一样的地方。假如自己的确没发现什么一样又或者没把握,那最好是让医生来帮助排除一下。
图源:Pexels03
宝宝哭闹能做什么?
排除生病之后,小月龄宝宝哭闹,我们接着要做的自然是排查其他可能导致哭闹的原因,比如饿了,热了,冷了,尿片脏了等等。
这些全部排查到位了,能做的便是安抚和陪伴,积极响应宝宝的哭声。
Q:
也许,有人会宝宝担心一哭就响应,一哭就抱,会不会宠坏孩子?会不会抱着抱着就习惯了?
不是的。
小月龄时期,我们对宝宝哭声及时响应,给予安抚,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照顾,也让他们明白有需要的时候,妈妈会在。另外,对小月龄宝宝哭声及时响应,还可能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哭闹。比如宝宝哭只是尿片脏了,我们排查到原因了,换一下尿片,这个哭闹可能就解决了。
因此,对于小月龄宝宝,完全无需顾虑被宠坏。应及时响应宝宝的哭声,积极排查原因,给予安抚。
宝宝哭闹,除了抱着走一走,还有其他办法安抚吗?安抚宝宝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项都奏效,我们需要不断尝试。
04
宝宝哭闹
如何安抚?
假如发现宝宝可能是饿了才哭的,那就要喂奶,饥饿导致的哭闹,只能通过喂奶来安抚。当然,这里也要提醒一下,不能习惯性的通过喂奶来安抚哭闹。
宝宝哭闹,不少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喂奶。宝宝吃上奶,哭声就停止了,会让人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用,慢慢的变成宝宝一哭就喂奶。这样做,可能反而会加重小月龄宝宝的哭闹现象。
因为过于频繁的喂奶,会加重宝宝还没发育成熟的胃肠道负担,从而可能导致更多的哭闹。因此,不要宝宝一哭就喂奶,要学会先排查是不是真的饿了。一般来讲,两次喂奶的间隔至少保持2小时。喂奶间隔指的是前一次喂奶开始到下一次喂奶开始的时间。
图源:Pexels安抚小月龄宝宝哭闹,还可以尝试包裹。
包裹是常见的小婴儿安抚方式之一。有研究发现包裹可以减少婴儿的皮质层激发反应,增加总睡眠时长。因此,出生后,我们就可以使用正确的方式给宝宝包裹。
从安全角度考虑,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应注意包裹的方式以及停止包裹的时机。以下是几个关键参考时间点:
1. 一旦惊跳反射消失,通常在3月龄左右,最晚应在4-5月龄完全消失,就应将手臂放出来。 2. 一旦宝宝有翻身的迹象,就要停止包裹着睡觉。关于如何包裹,可以参见以下示意图。
(图源: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另外,包裹的过程,应注意避免宝宝过冷、过热,以及要确保包裹后没有遮盖头面部的风险。
(图源: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宝宝哭闹时,还可以尝试不同怀抱姿势来安抚,比如“C”字形怀抱或者妈妈们常说的“飞机抱”(如图)。当然,除了各种姿势的怀抱,还可以试着用背带。
来源:http://www.cyh.com/有些宝宝还可以通过吮吸获得安抚。因此,已经成功实现母乳喂养之后,通常是8周以后,可以尝试给宝宝吮吸安抚奶嘴。
为宝宝营造温馨平和的环境也可以尝试。比如将灯光调暗,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当然也可以尝试洗衣机,吸尘器,电动牙刷等各类白噪音。
天气好,温度适宜,外面的空气也可以的话,还可以试试推着宝宝到外面走走。假如能开车,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安全座椅里,开车出门兜一圈。当然,开车出门兜一圈的做法,只建议在宝宝哭闹最厉害时期短暂过渡一下。
05
全部不起作用,怎么办?
安抚宝宝哭闹的方法看似很多,但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也许一样都不管用,或者本来管用的办法,又不管用了。这个时候怎么办?
哪怕全部方法都不起效了,面对哭闹的宝宝,家长仍然可以试着怀抱和陪伴,至少可以让宝宝感受到照顾和爱护。
这种情况下,也要高度警惕自己的情绪变化。之前讲过,宝宝哭声,对妈妈来讲是一种煎熬。
要是持续的哭闹,令自己觉得难以承受了,千万记得及时换手,让家人帮忙照顾一下宝宝。如果家里实在没有人可以换手,可以把哭闹的宝宝放在婴儿床里,确保环境安全,然后自己稍稍平静或者离开一下,等情绪平复之后再继续照顾孩子。
这样短暂的平复和离开,可能会让宝宝自己哭一会,但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因为情绪失控而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比如摇晃孩子导致婴儿摇晃综合症。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总的来讲,宝宝哭闹,我们要学会排查原因,及时响应,积极应对,同时还要照顾好自己。宝宝哭闹的时光很难熬,但这只是暂时的,健康的宝宝到了3-4月龄,哭闹就会明显减少了。
这就是咱们爱哭的人类幼崽。希望以上分享有帮助,也请分享 @妇幼博士Dr韩 给身边有需要的妈妈们,一起度过难熬的哭闹时期。
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说实话,小婴儿的哭声,对新生父母来讲是十分揪心的。部分妈妈甚至因为听到婴儿哭声而自责没给宝宝照顾好,或者自己做得不够好才导致宝宝哭闹。
那宝宝长时间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做?今天来聊聊。
图源:Unsplash01
宝宝为什么那么“爱哭”?
其实,哭是孩子们最先“学会”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新生宝宝哭闹,往往是在传达一些信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宝宝哭闹的原因,常见的有饿了,冷了,热了,尿片脏了,困了,累了等等。
宝宝有需求,就会通过哭声来传递。所以,不是宝宝这么“爱哭”,而是哭声是宝宝用来传递信号的必要技能之一。
每一个宝宝,从出生开始,每天哭闹的时间会逐步增加,大约6-8周时达到顶峰。
据统计,完全健康的宝宝每天哭闹时间可达2-3小时。
关于哭闹的原因,读科普觉得很简单明了,但是实际过程排查具体可能原因,也许并不容易,尤其对新手父母,比如很难搞清楚宝宝到底是哪个具体原因才哭的。
对于小婴儿哭闹,很多家长想到的是:肠绞痛。
02
肠绞痛到底是啥?
肠绞痛指的是健康且喂养正常的宝宝,每周至少有3天出现持续性哭闹超过3小时的情况,而这种现象至少维持3周。肠绞痛的哭闹,大多发生在傍晚或黄昏,而且很难通过怀抱等方式安抚平静。
肠绞痛通常在2周龄左右就开始出现,6-8周达到顶峰,大部分到了4月龄左右消失,最晚的也有持续到6月龄才消失。
那是不是小宝宝长时间哭闹,安抚不了,就是肠绞痛了呢?
不是的。
我们从肠绞痛的定义来看,宝宝长时间难以安抚的反复哭闹,首先要排除疾病的原因,确认宝宝是健康、喂养理想、生长良好,才能认为是肠绞痛。
因此,当宝宝长时间哭闹,比如一次性哭闹超过3小时,无论如何也安抚不好,首先要排查一下宝宝是否有一些与往常不一样的地方。假如自己的确没发现什么一样又或者没把握,那最好是让医生来帮助排除一下。
图源:Pexels03
宝宝哭闹能做什么?
排除生病之后,小月龄宝宝哭闹,我们接着要做的自然是排查其他可能导致哭闹的原因,比如饿了,热了,冷了,尿片脏了等等。
这些全部排查到位了,能做的便是安抚和陪伴,积极响应宝宝的哭声。
Q:
也许,有人会宝宝担心一哭就响应,一哭就抱,会不会宠坏孩子?会不会抱着抱着就习惯了?
不是的。
小月龄时期,我们对宝宝哭声及时响应,给予安抚,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照顾,也让他们明白有需要的时候,妈妈会在。另外,对小月龄宝宝哭声及时响应,还可能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哭闹。比如宝宝哭只是尿片脏了,我们排查到原因了,换一下尿片,这个哭闹可能就解决了。
因此,对于小月龄宝宝,完全无需顾虑被宠坏。应及时响应宝宝的哭声,积极排查原因,给予安抚。
宝宝哭闹,除了抱着走一走,还有其他办法安抚吗?安抚宝宝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项都奏效,我们需要不断尝试。
04
宝宝哭闹
如何安抚?
假如发现宝宝可能是饿了才哭的,那就要喂奶,饥饿导致的哭闹,只能通过喂奶来安抚。当然,这里也要提醒一下,不能习惯性的通过喂奶来安抚哭闹。
宝宝哭闹,不少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喂奶。宝宝吃上奶,哭声就停止了,会让人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用,慢慢的变成宝宝一哭就喂奶。这样做,可能反而会加重小月龄宝宝的哭闹现象。
因为过于频繁的喂奶,会加重宝宝还没发育成熟的胃肠道负担,从而可能导致更多的哭闹。因此,不要宝宝一哭就喂奶,要学会先排查是不是真的饿了。一般来讲,两次喂奶的间隔至少保持2小时。喂奶间隔指的是前一次喂奶开始到下一次喂奶开始的时间。
图源:Pexels安抚小月龄宝宝哭闹,还可以尝试包裹。
包裹是常见的小婴儿安抚方式之一。有研究发现包裹可以减少婴儿的皮质层激发反应,增加总睡眠时长。因此,出生后,我们就可以使用正确的方式给宝宝包裹。
从安全角度考虑,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应注意包裹的方式以及停止包裹的时机。以下是几个关键参考时间点:
1. 一旦惊跳反射消失,通常在3月龄左右,最晚应在4-5月龄完全消失,就应将手臂放出来。 2. 一旦宝宝有翻身的迹象,就要停止包裹着睡觉。关于如何包裹,可以参见以下示意图。
(图源: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另外,包裹的过程,应注意避免宝宝过冷、过热,以及要确保包裹后没有遮盖头面部的风险。
(图源: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宝宝哭闹时,还可以尝试不同怀抱姿势来安抚,比如“C”字形怀抱或者妈妈们常说的“飞机抱”(如图)。当然,除了各种姿势的怀抱,还可以试着用背带。
来源:http://www.cyh.com/有些宝宝还可以通过吮吸获得安抚。因此,已经成功实现母乳喂养之后,通常是8周以后,可以尝试给宝宝吮吸安抚奶嘴。
为宝宝营造温馨平和的环境也可以尝试。比如将灯光调暗,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当然也可以尝试洗衣机,吸尘器,电动牙刷等各类白噪音。
天气好,温度适宜,外面的空气也可以的话,还可以试试推着宝宝到外面走走。假如能开车,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安全座椅里,开车出门兜一圈。当然,开车出门兜一圈的做法,只建议在宝宝哭闹最厉害时期短暂过渡一下。
05
全部不起作用,怎么办?
安抚宝宝哭闹的方法看似很多,但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也许一样都不管用,或者本来管用的办法,又不管用了。这个时候怎么办?
哪怕全部方法都不起效了,面对哭闹的宝宝,家长仍然可以试着怀抱和陪伴,至少可以让宝宝感受到照顾和爱护。
这种情况下,也要高度警惕自己的情绪变化。之前讲过,宝宝哭声,对妈妈来讲是一种煎熬。
要是持续的哭闹,令自己觉得难以承受了,千万记得及时换手,让家人帮忙照顾一下宝宝。如果家里实在没有人可以换手,可以把哭闹的宝宝放在婴儿床里,确保环境安全,然后自己稍稍平静或者离开一下,等情绪平复之后再继续照顾孩子。
这样短暂的平复和离开,可能会让宝宝自己哭一会,但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因为情绪失控而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比如摇晃孩子导致婴儿摇晃综合症。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总的来讲,宝宝哭闹,我们要学会排查原因,及时响应,积极应对,同时还要照顾好自己。宝宝哭闹的时光很难熬,但这只是暂时的,健康的宝宝到了3-4月龄,哭闹就会明显减少了。
这就是咱们爱哭的人类幼崽。希望以上分享有帮助,也请分享 @妇幼博士Dr韩 给身边有需要的妈妈们,一起度过难熬的哭闹时期。
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很多新手爸妈在带宝宝的过程中,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听到小孩哭。
因为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哭,宝宝是饿了吗?还是想要玩呢?还要身体不舒服吗?
然后反复的试探各种的方法,结果宝宝还是在那哭,大人长时间听着哭声也会会变得很烦躁,越烦躁,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知道宝宝哭的时候应该怎么正确的回应,相信是很多新手爸妈遇到最头疼的事情。
宝宝的哭声是他们最早的语言,也是它们最早的沟通方式。宝宝在哭泣的时候,爸爸妈妈去响应他,于是宝宝就学会了一种最基本的沟通模式:我发出了一个信号,有人回应我。
父母对于宝宝的哭声回应越多,会让宝宝哭的次数变得更多吗?并不会,但会让宝宝哭得更好。
宝宝在哭的时候,父母准备响应,会让宝宝明白他们的哭声被听到了,之后他们的哭声会愈发多变,就是所谓的“哭得更好”。
在宝宝的哭声变得绝望之前,父母积极响应。让宝宝在和父母的亲密接触和积极响应中,明白了沟通是双向的。为宝宝在婴儿期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让婴儿做好了理解复杂人际沟通的准备。
所以,不要怕宝宝哭,越会哭的宝宝越聪明,同时父母及看护人也要积极回应宝宝的哭声。
婴儿哭有哪些原因?
很多新手爸妈在带宝宝的过程中,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听到小孩哭。
因为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哭,宝宝是饿了吗?还是想要玩呢?还要身体不舒服吗?
然后反复的试探各种的方法,结果宝宝还是在那哭,大人长时间听着哭声也会会变得很烦躁,越烦躁,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知道宝宝哭的时候应该怎么正确的回应,相信是很多新手爸妈遇到最头疼的事情。
宝宝的哭声是他们最早的语言,也是它们最早的沟通方式。宝宝在哭泣的时候,爸爸妈妈去响应他,于是宝宝就学会了一种最基本的沟通模式:我发出了一个信号,有人回应我。
父母对于宝宝的哭声回应越多,会让宝宝哭的次数变得更多吗?并不会,但会让宝宝哭得更好。
宝宝在哭的时候,父母准备响应,会让宝宝明白他们的哭声被听到了,之后他们的哭声会愈发多变,就是所谓的“哭得更好”。
在宝宝的哭声变得绝望之前,父母积极响应。让宝宝在和父母的亲密接触和积极响应中,明白了沟通是双向的。为宝宝在婴儿期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让婴儿做好了理解复杂人际沟通的准备。
所以,不要怕宝宝哭,越会哭的宝宝越聪明,同时父母及看护人也要积极回应宝宝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