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这是很早以前的问题,终于有时间慢慢的写篇回答。
相关于旅行车的话题,我一直都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国内,在有些人眼里旅行车是“小众情怀车”,在有些人眼里旅行车又是“不吉利的车”。
就比如在微信搜一搜上敲入“旅行车情怀”,就能看到很多相关文章。以至于在国内,懂车的人、小资的人谈汽车,就一定要谈到旅行车,再谈到情怀。
但实际上这是很扯的一件事,在我们产品经理的眼里,旅行车也不过是一种车身形式,而且也具备自身特点和优势的车。
不过一直以来,旅行车在国内的渗透率就不高,甚至有很多普通消费者都不知道什么样的车才是旅行车,就更别提在买车的时候会考虑到旅行车了。
数据来源于《旅行车研究报告》但实际上,无论是从旅行车在美国的兴起,还是在欧洲的盛行,都是大多以“实用性”或“操控好实用性”的形象著称。
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什么样的车算是旅行车?旅行车的发展史为什么旅行车得以在欧洲发展?目前旅行车的分类国内旅行车现状未来走势预期好,那我们就开始进入正文部分。
一、什么样的车算是旅行车?其实现在的旅行车的种类也很多,而且各个厂家自己的命名又都不一样。但通常情况下来说,旅行车最典型的特征是有四根立柱,即A/B/C/D柱。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为了区别于早期的Station-Wagon带有货车的含义,的各大车企都不大愿意叫自己家的车为Wagon,比如说奔驰的Estate,奥迪的Avant和Allroad,宝马的Touring、大众的Variant、雪铁龙的Tourer、标致的Break等等。
奥迪 A6 Avant奔驰 E级 EstatePeugeot 504 Riviera Break,可惜没量产二、旅行车的发展史旅行车的发展史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生于美国,但盛于欧洲。
1、生于美国
20世纪20~40年代 萌芽阶段,商用
最早的Wagon是效仿于早年的马车结构,用汽车的动总代替了马匹,汽车的车厢结构替代了马车的车厢结构。就比如下图,将木制车厢安放在了福特T型车的底盘上,就形成了Wagon的结构。
由于Wagon的车厢内部结构规整,最早的“旅行车”成为了火车站和港口附近的“运输利器”,所以最早也是叫 Station-Wagon。但是因为车厢和车体往往不是来自同一家制造商,因此它们一般拥有木质的车身结构和钢铁材料的发动机舱结构,有别于普通的家庭用车[1]。
20世纪40~70年代 全盛时期,乘用
这个时期,虽然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但依然还有很多地面道路崎岖不平,靠近山区的消费者尤其希望能有一款全路况的车型,它不仅要有一定的载货和越野能力,而且还不丧失轿车的舒适性。
1935年,雪佛兰Suburban Carryall多功能型车应运而生。随后,众多汽车制造商也逐渐将车厢材料由木质向更结实耐用、成本更低廉的钢制车厢转变,当价格变得不再高不可攀之后,实用性更强的旅行车便在民众中普及开来[2]。
而这个时候的旅行车还是在卡车底盘及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组装。
20世纪70~90年代 衰退时期 逐渐被MPV取代
在这个时期,因为受到政策法规、石油危机、经济大萧条等众多美国特殊用车环境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旅行车市场进一步萎缩。而且当时不仅是旅行车市场萎缩,美国工业都尽显颓势,而日本也是在这个时候凭借“低油耗”、“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借势进入美国汽车市场。
而在这个时候,举步维艰的克莱斯勒决定打造一款新产品来避开日本汽车锋芒来扭转颓势,于是开展了一项名为“T115工程”的计划,目的是开发一种全新的小型厢式旅行车,不再用卡车底盘和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而是在轿车的底盘上进行开发,即增加了舒适性,又带来了轿车般的驾驶感受,而且装载能力也没有下降。这种车被克莱斯勒命名为MiniPassenger Van,推出后反应良好,但后期逐步和欧洲对于命名协同为Multi-purpose Vehicle,即后来的MPV。
直至今天的2020款克莱斯勒Voyager2、盛于欧洲
20世纪10~30年代 起源于英国的Shooting brake
最早期,类同于在美国的兴起,也是在马车的基础上进行的效仿。而Shooting brake翻译过来叫猎装版,其中Shooting就是指打猎,而Brake就是指带刹车装置的马车车厢,所以说结合在一起,就是指“专用来打猎的马车”。而在当时,只有大户人家的富人子弟才有闲情逸致去打猎,所以在当时Shooting brake也是财富的象征。
而当时最有名的猎装版,就是劳斯莱斯古斯特Shooting Brake和幻影1 Shooting Brake。主要是当时的猎装车都是个性化订制,产量小,成本高,所以特别贵,也只有在英国消费得起[3]。
20世纪50年代 民用旅行车的兴起
在二战以后,随着欧洲经济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游、购物、野餐、滑雪等便成了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表现。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大装在能力”和“舒适性”需求的民用旅行车就该在此时闪亮登场。
所以据说,1953年基于PV445,沃尔沃推出了著名的Duett(型号为DH),被认为是今天尊贵、舒适、强劲的旅行车的始祖[4]。
图片来源于沃尔沃官网20世纪60~70年代,各家车企陆续推出旅行版,带动旅行车进入普通大众千家万户
1967年,沃尔沃推出145旅行车,其后部有一个几乎垂直尾门。是一致公认的一款安全、舒适、非常实用且宽敞的汽车,其行李厢容量超过2立方米,而且地板完全平坦,实用性特别好,很快就成为一款极受欢迎得旅行车,在140系列中页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973年第一代帕萨特亮相,那时候还不叫帕萨特,叫Dasher,外形设计由乔治亚罗大师操刀。并在同年,帕萨特旅行版亮相,因为其装载能力强,实用性好,受到了大众的喜欢,在当时拥有大量的用户。
Dasher 旅行版在1975年底盘代号为s123的奔驰第一款原厂旅行车诞生随后在法兰克福亮相,即刻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不过早在w114阶段奔驰就已经拿出来了原厂wagon的设计方案,但是斯图加特人并没有勇气付诸实践,直到w123时期[5]。
而这一次的勇敢,造就了一款非常成功的旅行车,而如今看来就是非常经典。被誉为20世纪最棒轿车的w123的旅行版本销量,在十年内售出超过19万台,而这个版本就是奔驰E级的旅行版。
奔驰 W123旅行版,非常经典的车型而后,就都如大家所知,在欧洲的各家车企陆续推出各种旅行车,而旅行车一度在欧洲也成为了最重要的车型。
三、为什么旅行车得以在欧洲发展?正如前面的历史介绍,旅行车在欧洲的发展,除了最早期的Shooting brake版本是为了满足贵族打猎的需求以外,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兴盛,都是因为其实用性才广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能够满足欧洲人的日常使用需求。
1、欧洲各国休假长、旅行频次高,热衷于自驾游。
数据来源于网络,统计于2019年当然欧洲的假期多,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气候因素:
历史原因:20世纪30年代,德国将年假延长到2-3周,并建立“欢乐产生力量”全国联合会,促使德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气候因素:德国常年阴天居多,夏季晴天通常会选择出游享受好天气;比如说像瑞典冬季长达4个多月,且白天只有4个小时。2、欧洲公路网络发达,路况良好,且多高速不限速,对于驾驶性好的车有需求。
3、欧洲人习惯一周进行一次大量采购,对于装载能力强的车型有需求。
所以,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对于像欧洲汽车文化成熟的地方,非常看重汽车的实用性。而旅行车良好的驾驶性和出色的装载能力,很好的满足了欧洲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四、目前旅行车的分类从旅行车发展至今,基于明显的A/B/C/D四根立柱的基本特性外,已经形成了多种旅行车风格。
1、传统的旅行车,在轿车的基础上打造大装载能力,如沃尔沃V60。
2、高离地间隙的旅行车,如沃尔沃V90cc (Cross Country)。
3、SUV与旅行车的跨界,如斯巴鲁OUTBACK 傲虎。
4、猎装版,如Panamera Sport Turismo,强调性能,而这里我认为奥迪 A4 Allroad,尤其是我一直心水的RS 6 Avant 也属于猎装版类型。
Panamera Sport Turismo A6 AllroadRS 6 Avant5、还有像大众CC猎装版,国产后还提高了底盘,感觉有点失了灵魂。
五、国内旅行车现状其实旅行车进入国内的时间很早,而且也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始终没有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一方面造型不符合国人的审美偏好,不是那种高大贵气的样子,而且甚至在广州一代还有说像“棺材”的说辞;
另外一方面,后期由于SUV进入国内,不仅审美符合国人需求,高大威猛,而且旅行车在装载能力方面的使用性也能够被SUV所取代,并且当时国内的路况并不理想,SUV的高离地间隙也具有更好的烂路适应性。
而早期进入国内的旅行车,比如说1986年引入的广州标致505SW8、1992年上海大众引入的桑塔纳旅行版,还有2006年引入的马自达6旅行版等等。
广州标致505SW8上海大众桑塔纳旅行版马自达6旅行版而当这些最早引入国内的旅行车试水失败以后,国内就形成了国产自主品牌低端,和中高端合资品牌进口的状态。所以这种尴尬局面下,国内旅行车的市场保有量一直很低,而这也就将旅行车推成了“情怀车”。
而购买旅行车的人,尤其是汽车媒体人,才能够证明自己“懂车”、且“有情怀”,从而让观众从心理上将他们远离恰饭的铜臭味。
六、未来走势预期奔驰在今年计划引入CLA 260猎装版,大众也打算在今年国产大众CC猎装版,看来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轿车和SUV也都开始变得油腻,大家开始对于本来小众的车型越来越有兴趣,难保未来会引其旅行车的风潮。
CLA 260猎装版以上。
欢迎关注我 @小巾凡 ,汽车产品经理,让我们一起从行业、从产品、更从用户需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同样的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这是很早以前的问题,终于有时间慢慢的写篇回答。
相关于旅行车的话题,我一直都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国内,在有些人眼里旅行车是“小众情怀车”,在有些人眼里旅行车又是“不吉利的车”。
就比如在微信搜一搜上敲入“旅行车情怀”,就能看到很多相关文章。以至于在国内,懂车的人、小资的人谈汽车,就一定要谈到旅行车,再谈到情怀。
但实际上这是很扯的一件事,在我们产品经理的眼里,旅行车也不过是一种车身形式,而且也具备自身特点和优势的车。
不过一直以来,旅行车在国内的渗透率就不高,甚至有很多普通消费者都不知道什么样的车才是旅行车,就更别提在买车的时候会考虑到旅行车了。
数据来源于《旅行车研究报告》但实际上,无论是从旅行车在美国的兴起,还是在欧洲的盛行,都是大多以“实用性”或“操控好实用性”的形象著称。
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什么样的车算是旅行车?旅行车的发展史为什么旅行车得以在欧洲发展?目前旅行车的分类国内旅行车现状未来走势预期好,那我们就开始进入正文部分。
一、什么样的车算是旅行车?其实现在的旅行车的种类也很多,而且各个厂家自己的命名又都不一样。但通常情况下来说,旅行车最典型的特征是有四根立柱,即A/B/C/D柱。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为了区别于早期的Station-Wagon带有货车的含义,的各大车企都不大愿意叫自己家的车为Wagon,比如说奔驰的Estate,奥迪的Avant和Allroad,宝马的Touring、大众的Variant、雪铁龙的Tourer、标致的Break等等。
奥迪 A6 Avant奔驰 E级 EstatePeugeot 504 Riviera Break,可惜没量产二、旅行车的发展史旅行车的发展史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生于美国,但盛于欧洲。
1、生于美国
20世纪20~40年代 萌芽阶段,商用
最早的Wagon是效仿于早年的马车结构,用汽车的动总代替了马匹,汽车的车厢结构替代了马车的车厢结构。就比如下图,将木制车厢安放在了福特T型车的底盘上,就形成了Wagon的结构。
由于Wagon的车厢内部结构规整,最早的“旅行车”成为了火车站和港口附近的“运输利器”,所以最早也是叫 Station-Wagon。但是因为车厢和车体往往不是来自同一家制造商,因此它们一般拥有木质的车身结构和钢铁材料的发动机舱结构,有别于普通的家庭用车[1]。
20世纪40~70年代 全盛时期,乘用
这个时期,虽然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但依然还有很多地面道路崎岖不平,靠近山区的消费者尤其希望能有一款全路况的车型,它不仅要有一定的载货和越野能力,而且还不丧失轿车的舒适性。
1935年,雪佛兰Suburban Carryall多功能型车应运而生。随后,众多汽车制造商也逐渐将车厢材料由木质向更结实耐用、成本更低廉的钢制车厢转变,当价格变得不再高不可攀之后,实用性更强的旅行车便在民众中普及开来[2]。
而这个时候的旅行车还是在卡车底盘及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组装。
20世纪70~90年代 衰退时期 逐渐被MPV取代
在这个时期,因为受到政策法规、石油危机、经济大萧条等众多美国特殊用车环境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旅行车市场进一步萎缩。而且当时不仅是旅行车市场萎缩,美国工业都尽显颓势,而日本也是在这个时候凭借“低油耗”、“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借势进入美国汽车市场。
而在这个时候,举步维艰的克莱斯勒决定打造一款新产品来避开日本汽车锋芒来扭转颓势,于是开展了一项名为“T115工程”的计划,目的是开发一种全新的小型厢式旅行车,不再用卡车底盘和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而是在轿车的底盘上进行开发,即增加了舒适性,又带来了轿车般的驾驶感受,而且装载能力也没有下降。这种车被克莱斯勒命名为MiniPassenger Van,推出后反应良好,但后期逐步和欧洲对于命名协同为Multi-purpose Vehicle,即后来的MPV。
直至今天的2020款克莱斯勒Voyager2、盛于欧洲
20世纪10~30年代 起源于英国的Shooting brake
最早期,类同于在美国的兴起,也是在马车的基础上进行的效仿。而Shooting brake翻译过来叫猎装版,其中Shooting就是指打猎,而Brake就是指带刹车装置的马车车厢,所以说结合在一起,就是指“专用来打猎的马车”。而在当时,只有大户人家的富人子弟才有闲情逸致去打猎,所以在当时Shooting brake也是财富的象征。
而当时最有名的猎装版,就是劳斯莱斯古斯特Shooting Brake和幻影1 Shooting Brake。主要是当时的猎装车都是个性化订制,产量小,成本高,所以特别贵,也只有在英国消费得起[3]。
20世纪50年代 民用旅行车的兴起
在二战以后,随着欧洲经济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游、购物、野餐、滑雪等便成了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表现。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大装在能力”和“舒适性”需求的民用旅行车就该在此时闪亮登场。
所以据说,1953年基于PV445,沃尔沃推出了著名的Duett(型号为DH),被认为是今天尊贵、舒适、强劲的旅行车的始祖[4]。
图片来源于沃尔沃官网20世纪60~70年代,各家车企陆续推出旅行版,带动旅行车进入普通大众千家万户
1967年,沃尔沃推出145旅行车,其后部有一个几乎垂直尾门。是一致公认的一款安全、舒适、非常实用且宽敞的汽车,其行李厢容量超过2立方米,而且地板完全平坦,实用性特别好,很快就成为一款极受欢迎得旅行车,在140系列中页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973年第一代帕萨特亮相,那时候还不叫帕萨特,叫Dasher,外形设计由乔治亚罗大师操刀。并在同年,帕萨特旅行版亮相,因为其装载能力强,实用性好,受到了大众的喜欢,在当时拥有大量的用户。
Dasher 旅行版在1975年底盘代号为s123的奔驰第一款原厂旅行车诞生随后在法兰克福亮相,即刻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不过早在w114阶段奔驰就已经拿出来了原厂wagon的设计方案,但是斯图加特人并没有勇气付诸实践,直到w123时期[5]。
而这一次的勇敢,造就了一款非常成功的旅行车,而如今看来就是非常经典。被誉为20世纪最棒轿车的w123的旅行版本销量,在十年内售出超过19万台,而这个版本就是奔驰E级的旅行版。
奔驰 W123旅行版,非常经典的车型而后,就都如大家所知,在欧洲的各家车企陆续推出各种旅行车,而旅行车一度在欧洲也成为了最重要的车型。
三、为什么旅行车得以在欧洲发展?正如前面的历史介绍,旅行车在欧洲的发展,除了最早期的Shooting brake版本是为了满足贵族打猎的需求以外,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兴盛,都是因为其实用性才广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能够满足欧洲人的日常使用需求。
1、欧洲各国休假长、旅行频次高,热衷于自驾游。
数据来源于网络,统计于2019年当然欧洲的假期多,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气候因素:
历史原因:20世纪30年代,德国将年假延长到2-3周,并建立“欢乐产生力量”全国联合会,促使德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气候因素:德国常年阴天居多,夏季晴天通常会选择出游享受好天气;比如说像瑞典冬季长达4个多月,且白天只有4个小时。2、欧洲公路网络发达,路况良好,且多高速不限速,对于驾驶性好的车有需求。
3、欧洲人习惯一周进行一次大量采购,对于装载能力强的车型有需求。
所以,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对于像欧洲汽车文化成熟的地方,非常看重汽车的实用性。而旅行车良好的驾驶性和出色的装载能力,很好的满足了欧洲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四、目前旅行车的分类从旅行车发展至今,基于明显的A/B/C/D四根立柱的基本特性外,已经形成了多种旅行车风格。
1、传统的旅行车,在轿车的基础上打造大装载能力,如沃尔沃V60。
2、高离地间隙的旅行车,如沃尔沃V90cc (Cross Country)。
3、SUV与旅行车的跨界,如斯巴鲁OUTBACK 傲虎。
4、猎装版,如Panamera Sport Turismo,强调性能,而这里我认为奥迪 A4 Allroad,尤其是我一直心水的RS 6 Avant 也属于猎装版类型。
Panamera Sport Turismo A6 AllroadRS 6 Avant5、还有像大众CC猎装版,国产后还提高了底盘,感觉有点失了灵魂。
五、国内旅行车现状其实旅行车进入国内的时间很早,而且也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始终没有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一方面造型不符合国人的审美偏好,不是那种高大贵气的样子,而且甚至在广州一代还有说像“棺材”的说辞;
另外一方面,后期由于SUV进入国内,不仅审美符合国人需求,高大威猛,而且旅行车在装载能力方面的使用性也能够被SUV所取代,并且当时国内的路况并不理想,SUV的高离地间隙也具有更好的烂路适应性。
而早期进入国内的旅行车,比如说1986年引入的广州标致505SW8、1992年上海大众引入的桑塔纳旅行版,还有2006年引入的马自达6旅行版等等。
广州标致505SW8上海大众桑塔纳旅行版马自达6旅行版而当这些最早引入国内的旅行车试水失败以后,国内就形成了国产自主品牌低端,和中高端合资品牌进口的状态。所以这种尴尬局面下,国内旅行车的市场保有量一直很低,而这也就将旅行车推成了“情怀车”。
而购买旅行车的人,尤其是汽车媒体人,才能够证明自己“懂车”、且“有情怀”,从而让观众从心理上将他们远离恰饭的铜臭味。
六、未来走势预期奔驰在今年计划引入CLA 260猎装版,大众也打算在今年国产大众CC猎装版,看来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轿车和SUV也都开始变得油腻,大家开始对于本来小众的车型越来越有兴趣,难保未来会引其旅行车的风潮。
CLA 260猎装版以上。
欢迎关注我 @小巾凡 ,汽车产品经理,让我们一起从行业、从产品、更从用户需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同样的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首先很支持@阿卜杜拉丶赵肆的说法,旅行车在国内的尴尬媒体要背锅,起码背很大一部分锅。当我们看到文章标题里就有“情怀”两个字的时候,都不用看,八成又是写旅行车的……
“情怀”这两个字在其他领域的含义我不追究,放在车这里,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对普桑、捷达谈情怀,通常是一些你小时候有,长大后还有,以后却快要没有的东西(对了,自吸、大排量、手动挡之类的也属于这类),这时候你收一台二手的,这是一种情怀。
还有一种,是对保时捷、对阿尔法罗密欧之类,通常是一些你小时候只在杂志上见过,对它们的车型和历史如数家珍,却在长大以后才等到引进(比如阿尔法),或者虽然早已引进,但发现自己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买不起(比如保时捷)。如果说旅行车对中国消费者还算是一种情怀的话,情况大体是后者。
2000年左右,有点面子的私家车基本都是三厢车,因为那才叫车,富康夏利奥拓之流,虽说那时候也不便宜,但也是跟面子挂不上勾的。随后,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接受两厢车,因为比三厢更短更好停车,而后备厢的使用方便程度实际是好于三厢车的,加上审美的接受,polo、福克斯、骐达这些两厢车率先流行了起来。再后来,2010年左右,SUV风潮刮起,有些人喜欢霸气的外观、有些人看中高坐姿和大空间、有些人觉得通过性好,最近几年已抢占了不少本该属于轿车的市场份额。而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MPV这类更适合全家使用的保姆车开始被家庭用户所接受,放在十几年前那就是人们眼中的“面包车”。
那么旅行车在中国为什么是小众?我们来看看过去我们在国内都能买到哪些旅行车,先不说豪华品牌,那么依次有桑旅、赛欧SRV、凯越旅行版、派力奥周末版、马六旅行版、高六旅行版、迈旅、速尊、英速亚……肯定会有遗漏,但是看看布局,前四款是国产的,初了桑旅这个奇葩,其他国产款都是比较入门的车型,厂家推出旅行版只是为了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大储物空间给出的备选,完全是从功能性出发,所以根本和“情怀”两字不沾边。桑旅这个车,很多人后来也谈起了情怀,但当年可基本都是被刷成黄色的工具车。进口的那些,都只是厂家的试探行为,不求成功,更不求上量,二手市场上也只有马六旅被“情怀党”认可,主要还是因为好看,并且是少数的日系旅行车。
为什么豪华品牌一直都对在中国市场推出旅行车很谨慎?因为在所有厂方(主要来自德系BBA)的人看来,旅行车本身是一个强调功能性的车款,对豪华品牌来说,他们不认为引进旅行车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要买个后备厢能装的?所以直到厂家们意识到豪华旅行车在中国成为了一种“情怀”,他们才觉得该放手试一试了。
普遍的说法是,在中国购买旅行车的人很多具有留学背景,所以他们认同旅行车,旅行车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海龟普遍收入比较高吧,也可能在国外发现了旅行车实用的本质。而目前让很多知道旅行车实用的人不买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价格,豪华品牌无一台国产旅行车,而旅行车往往都是三厢车基础上的衍生车型,三厢款在国产的背景下卖的好好的,自然不可能有很多人多花十万去买一台前脸没区别、储物能力大一些、往往车身线条不如三厢版优雅的旅行版。国人购车还是很在乎颜值的,有时候盖过对实用性的追求。
如何才能让更多人选择旅行车?很简单,哪家豪华品牌的旅行车第一个国产,那先机就可能被抢占了,未来的几年,中国汽车消费越来越趋于成熟,当人们对豪华品牌已经习以为常,实用性的需求就会放到第一位。如果相同价格,一台旅行版和一台轿车版,为什么不选旅行版?朗行这类车就是一个例子,只是这个现象还没惠及到豪华品牌。但如果有搅局者,那就是SUV。
SUV如今在北美和欧洲都开始流行了起来,因为旅行车的储物空间,SUV也有,而各个品牌对SUV外观的设计也越来越娴熟,所以造型也足够有吸引力,加上更高的离地间隙带来的通过性优势,旅行车的部分优势确实在被挤压。
而我还是愿意选择一台旅行车,因为我不喜欢高高在上的坐姿,在我看来,坐的高看得远实则带来的是更多盲区,跟何况旅行车和轿车无异的驾驶感受也是高重心的SUV所做不到的。另外,旅行车的后备厢台阶比SUV低不少,取放物品还是比SUV更省力的。
但我不会急着选择一款旅行车,旅行车其实是一种适应各个年龄的车型,在不考虑跑车这种不具实用性且不会作为唯一一台车的情况下,我觉得除了20多岁拥有一台两厢车之后,剩下的几十年开车生涯都可以开旅行车了。
考虑到把旅行车作为自己的第二、第三、第四台车,买豪华品牌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我们看看目前豪华品牌的旅行车选择。BBA中,奔驰相对保守,仅有C旅一款可选。宝马则提供了3旅和5旅,布局还算全面。奥迪可能本身就比较擅长做旅行车,这从他家高性能版的RS4和RS6只推出旅行版本就能看出来,所以国内可以卖到的奥迪旅行车包括了A4 allroad、A6 allroad、A6 Avant以及RS6 Avant,唯独少了和3旅、C旅正面对抗的A4 Avant。另外还有几个小众选择,沃尔沃家的V60、V60CC和V90 CC,沃尔沃似乎是学奥迪的套路,先引进的是更具跨界风格的版本,以弥补旅行版通过性不如SUV的劣势。还有一个更加小众的不知道现在还卖不卖了,捷豹XFSportbrake。更高端的还有奔驰CLS Shootingbrake以及panamera sport turismo,当然这两款车有比旅行车更高端的说法,猎装版。当然这也和欧洲可合法持有猎枪相关,后备厢至少得放得下一杆猎枪才够格。
所有这些车里,我开过其中两款,3旅和A6 Avant,刚好是两个品牌两个定位的产品。除了外观和功能性,你在驾驶的时候不会感觉和普通3系和A6有任何的驾驶感受上的区别,但当你载着四个人进行自驾旅行的时候,旅行车的意义就体现了出来。A6 Avant带着我们一行四人出发,你可以轻松装下每个人不算精简的行囊,同时享受着来自B&O音响的听觉享受,与A6同级的隔音效果也保证了这一点。一车人、一堆行李,2.0T高功率版配合7速双离合加上quattro四驱系统,在够用的基础上还挺给力,雨天过弯也信心十足。
A6 Avant是一款在国内市场值得考虑的行政级别旅行车,考虑到我不到30岁的年纪,我下一台旅行车的选择其实还是更加期待未来应该会引进的A4 Avant:
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首先很支持@阿卜杜拉丶赵肆的说法,旅行车在国内的尴尬媒体要背锅,起码背很大一部分锅。当我们看到文章标题里就有“情怀”两个字的时候,都不用看,八成又是写旅行车的……
“情怀”这两个字在其他领域的含义我不追究,放在车这里,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对普桑、捷达谈情怀,通常是一些你小时候有,长大后还有,以后却快要没有的东西(对了,自吸、大排量、手动挡之类的也属于这类),这时候你收一台二手的,这是一种情怀。
还有一种,是对保时捷、对阿尔法罗密欧之类,通常是一些你小时候只在杂志上见过,对它们的车型和历史如数家珍,却在长大以后才等到引进(比如阿尔法),或者虽然早已引进,但发现自己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买不起(比如保时捷)。如果说旅行车对中国消费者还算是一种情怀的话,情况大体是后者。
2000年左右,有点面子的私家车基本都是三厢车,因为那才叫车,富康夏利奥拓之流,虽说那时候也不便宜,但也是跟面子挂不上勾的。随后,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接受两厢车,因为比三厢更短更好停车,而后备厢的使用方便程度实际是好于三厢车的,加上审美的接受,polo、福克斯、骐达这些两厢车率先流行了起来。再后来,2010年左右,SUV风潮刮起,有些人喜欢霸气的外观、有些人看中高坐姿和大空间、有些人觉得通过性好,最近几年已抢占了不少本该属于轿车的市场份额。而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MPV这类更适合全家使用的保姆车开始被家庭用户所接受,放在十几年前那就是人们眼中的“面包车”。
那么旅行车在中国为什么是小众?我们来看看过去我们在国内都能买到哪些旅行车,先不说豪华品牌,那么依次有桑旅、赛欧SRV、凯越旅行版、派力奥周末版、马六旅行版、高六旅行版、迈旅、速尊、英速亚……肯定会有遗漏,但是看看布局,前四款是国产的,初了桑旅这个奇葩,其他国产款都是比较入门的车型,厂家推出旅行版只是为了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大储物空间给出的备选,完全是从功能性出发,所以根本和“情怀”两字不沾边。桑旅这个车,很多人后来也谈起了情怀,但当年可基本都是被刷成黄色的工具车。进口的那些,都只是厂家的试探行为,不求成功,更不求上量,二手市场上也只有马六旅被“情怀党”认可,主要还是因为好看,并且是少数的日系旅行车。
为什么豪华品牌一直都对在中国市场推出旅行车很谨慎?因为在所有厂方(主要来自德系BBA)的人看来,旅行车本身是一个强调功能性的车款,对豪华品牌来说,他们不认为引进旅行车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买奔驰宝马为什么要买个后备厢能装的?所以直到厂家们意识到豪华旅行车在中国成为了一种“情怀”,他们才觉得该放手试一试了。
普遍的说法是,在中国购买旅行车的人很多具有留学背景,所以他们认同旅行车,旅行车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海龟普遍收入比较高吧,也可能在国外发现了旅行车实用的本质。而目前让很多知道旅行车实用的人不买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价格,豪华品牌无一台国产旅行车,而旅行车往往都是三厢车基础上的衍生车型,三厢款在国产的背景下卖的好好的,自然不可能有很多人多花十万去买一台前脸没区别、储物能力大一些、往往车身线条不如三厢版优雅的旅行版。国人购车还是很在乎颜值的,有时候盖过对实用性的追求。
如何才能让更多人选择旅行车?很简单,哪家豪华品牌的旅行车第一个国产,那先机就可能被抢占了,未来的几年,中国汽车消费越来越趋于成熟,当人们对豪华品牌已经习以为常,实用性的需求就会放到第一位。如果相同价格,一台旅行版和一台轿车版,为什么不选旅行版?朗行这类车就是一个例子,只是这个现象还没惠及到豪华品牌。但如果有搅局者,那就是SUV。
SUV如今在北美和欧洲都开始流行了起来,因为旅行车的储物空间,SUV也有,而各个品牌对SUV外观的设计也越来越娴熟,所以造型也足够有吸引力,加上更高的离地间隙带来的通过性优势,旅行车的部分优势确实在被挤压。
而我还是愿意选择一台旅行车,因为我不喜欢高高在上的坐姿,在我看来,坐的高看得远实则带来的是更多盲区,跟何况旅行车和轿车无异的驾驶感受也是高重心的SUV所做不到的。另外,旅行车的后备厢台阶比SUV低不少,取放物品还是比SUV更省力的。
但我不会急着选择一款旅行车,旅行车其实是一种适应各个年龄的车型,在不考虑跑车这种不具实用性且不会作为唯一一台车的情况下,我觉得除了20多岁拥有一台两厢车之后,剩下的几十年开车生涯都可以开旅行车了。
考虑到把旅行车作为自己的第二、第三、第四台车,买豪华品牌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我们看看目前豪华品牌的旅行车选择。BBA中,奔驰相对保守,仅有C旅一款可选。宝马则提供了3旅和5旅,布局还算全面。奥迪可能本身就比较擅长做旅行车,这从他家高性能版的RS4和RS6只推出旅行版本就能看出来,所以国内可以卖到的奥迪旅行车包括了A4 allroad、A6 allroad、A6 Avant以及RS6 Avant,唯独少了和3旅、C旅正面对抗的A4 Avant。另外还有几个小众选择,沃尔沃家的V60、V60CC和V90 CC,沃尔沃似乎是学奥迪的套路,先引进的是更具跨界风格的版本,以弥补旅行版通过性不如SUV的劣势。还有一个更加小众的不知道现在还卖不卖了,捷豹XFSportbrake。更高端的还有奔驰CLS Shootingbrake以及panamera sport turismo,当然这两款车有比旅行车更高端的说法,猎装版。当然这也和欧洲可合法持有猎枪相关,后备厢至少得放得下一杆猎枪才够格。
所有这些车里,我开过其中两款,3旅和A6 Avant,刚好是两个品牌两个定位的产品。除了外观和功能性,你在驾驶的时候不会感觉和普通3系和A6有任何的驾驶感受上的区别,但当你载着四个人进行自驾旅行的时候,旅行车的意义就体现了出来。A6 Avant带着我们一行四人出发,你可以轻松装下每个人不算精简的行囊,同时享受着来自B&O音响的听觉享受,与A6同级的隔音效果也保证了这一点。一车人、一堆行李,2.0T高功率版配合7速双离合加上quattro四驱系统,在够用的基础上还挺给力,雨天过弯也信心十足。
A6 Avant是一款在国内市场值得考虑的行政级别旅行车,考虑到我不到30岁的年纪,我下一台旅行车的选择其实还是更加期待未来应该会引进的A4 Avant:
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谢邀
我觉得旅行车在国内的地位变得尴尬其实媒体要背锅。作为一个实用性特别强的车型,它本应不该和“情怀”扯在一起,也不应该是一款小众车型,这在朗行的销量上就能看出来。国外家庭出行和采购的需求很高,而且在路况较好的欧洲对车的通过性要求也并不高。所以符合这些需求的车型毫无疑问是各种wagon。
我不是一个瓦罐迷,甚至可以说除了MPV外,绝大多数车型都可以在我的选择范围内。但必须要说,在经历了多代的设计进化和车身尺寸的加大后,如今的旅行车姿态比原来好看多了。比如看C5那代旅行车:
因为要保证后备箱空间,D柱做得很立,所以后面就显得很方,有些“货车”的意思。
如今得益于汽车尺寸的加大,不必为了行李箱的空间而牺牲造型的动感,所以D柱的倾斜角度很大,并不必Sedan车型的后窗倾斜角度小。所以现在旅行车尾箱部分的体量就不会那么大。
同样,A4 Avant也跟随了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车的姿态更加运动。结合动力、设计、实用性和价位,A4 Avant一直是我的目标车型之一,但从我的阿三(MG3)手里接过岗位的很有可能是一台A4 Allroad,因为A4 Avant虽然早早在国内发布而迟迟不在国内上市。
而旅行车在国内的尴尬地位也跟尴尬的市场价位有关。比如各种轿车因为国产化,所以即使官方定价较高,但市场终端优惠力度比较高,所以最终落地反应出的价格差异非常大。比如宝马3系,330i的Sedan和Touring市场价差在10万以上,奔驰C级Estate也是同样的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10万的价格差距只带来一个一个更大的行李箱,然而前脸还是那个前脸,不像SUV完全换了一套内外饰,会更容易显示出价差。
当然说到这里,关于旅行车ABB有各自不同的叫法。奥迪叫Avant,宝马叫Touring,而奔驰叫做Estate;再加上大多数厂商常用的wagon,这里随便一数就有四种叫法了……如果稍微注意一下还能看到大众的旅行车叫做“Variant”。另外我在写这篇回答时查阅各种网站的时候发现欧洲最成功的旅行车其实来自斯柯达,而斯柯达的旅行车叫做Combi。
Estate的意思是后座后面加大空间的(强调空间),“房产”也可以用这个词语来表示,所以有一些豪华的味道。这个词除了奔驰外,沃尔沃也在最近几年在V90这一级别车型上使用,豪华的意向也符合沃尔沃给予90系列的品牌旗舰地位。
Touring不用多说,当然是强调使用情景,这个用法也和宝马的slogan比较搭配,类似sheer driving pleasure这种“态度”或者宝马自己最喜欢用的词语——“调性”。
Variant,大众1973年的第一代Passat旅行车就开始用了。而国内汽车媒体和论坛上的情怀代表“桑旅”则是Passat Variant的第二代。这个词是变种的意思,简单的说,当时和轿车基本上同时推出的旅行车作为轿车的“变种”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的。
Combi,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源于英文单词combination,是“结合”、“组合”的意思,展现出车辆的多功能性。另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来源于德语的“Kombi”,不过意思也一样。这里我提第三种说法,就是这个词是不是可能来自于捷克语?
Wagon 的使用范围最广,本来就是指四轮马车。比如英国老佛爷现在还在坐的马车就可以叫做Wagon。当然如今Wagon这个词已经有泛指汽车的意思了,汽车中的n种都可以用什么什么wagon来表示,要不然“大众”也不会叫“福斯瓦罐”。当然,从市场宣传的角度上讲,你可以说wagon是一个古代欧洲贵族乘坐的马车才叫做wagon……
Avant从单词上讲最跟车搭不上。如果你见过把“360 Spider”翻译成“360蜘蛛”的杂志,那么在那样的杂志里,A6 Avant大概会被翻译成“A6先锋版”……至于这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大概只有奥迪本尊来回答一下才能说清楚。但从我个人理解上来看,旅行车是一个偏重于实用的车型,它的产品形象非常保守。所以为了打破这种保守的形象,所以奥迪干脆用一个反义词来定义它旗下的旅行车,所以取名为“Avant”。而且结合一下奥迪的slogan,“先锋”的意向和“科技”也是一个味道的。
我同事出差去英国,他们说无论伦敦这种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见到的奥迪A6什么的几乎都是Avant,反而Sedan特别少。以至于我以为在欧洲这样“成熟的市场”,旅行车是稳压SUV的。然而这个世界上对SUV狂热的不仅是中国,在全球市场SUV的销售势头都非常凶猛。
在旅行车可见度非常高的欧洲,SUV在2010年后就超越了旅行车,销量一路猛增。
即使在旅行车最受欢迎的德国,根据预测,销量趋于稳定的旅行车在2017年就会被销量持续增长的SUV追平。至于其他市场,SUV更是份额早就超过了旅行车。所以旅行车比SUV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用上纲上线到“消费者不懂车”这样的结论。
同时另一方面其实可以想想,旅行车在欧洲和德国非常稳定的销量代表什么?代表这个市场已经成熟,供需处于稳定状态,人们购买旅行车的主要原因不是首购,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置换,像一个必备的消耗品一样。
老生常谈的一般来说,轿车平台对应的SUV要比轿车贵出半个到一个级别的价格。市场上也是如此,在一般消费者的眼中,Q7和A8是同一个价位区间的车型,然而Q7对应的其实是国内的A6L还有本题目的主角A6 Avant。
虽然没开过这次上市的A6 Avant,但它的亲兄弟A6 Allroad和进化版的RS6 Avant我是开过的。虽然动力性能不能和A6 Allroad的3.0机械增压V6和RS6的4.0双涡轮增压V8相比,但底盘性能和车内空间都是可以参考的。作为旅行车,它的后备箱空间只有百万级别的中大型SUV才能媲美。
旅行车虽然不常见,但这两款车型在路上的其实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高的回头率。尤其内心期望值比较高的RS6其实只有真正认识这款车的人才会停顿一下:一周的时间里我只看到过两位奥迪车主和几个性能车车主在红绿灯间隙降下车窗来特意看或者拍照。
所以人们大概不必为了“装”而去选择,因为大多数人其实只懂这台车“很能装”而已。
以上
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谢邀
我觉得旅行车在国内的地位变得尴尬其实媒体要背锅。作为一个实用性特别强的车型,它本应不该和“情怀”扯在一起,也不应该是一款小众车型,这在朗行的销量上就能看出来。国外家庭出行和采购的需求很高,而且在路况较好的欧洲对车的通过性要求也并不高。所以符合这些需求的车型毫无疑问是各种wagon。
我不是一个瓦罐迷,甚至可以说除了MPV外,绝大多数车型都可以在我的选择范围内。但必须要说,在经历了多代的设计进化和车身尺寸的加大后,如今的旅行车姿态比原来好看多了。比如看C5那代旅行车:
因为要保证后备箱空间,D柱做得很立,所以后面就显得很方,有些“货车”的意思。
如今得益于汽车尺寸的加大,不必为了行李箱的空间而牺牲造型的动感,所以D柱的倾斜角度很大,并不必Sedan车型的后窗倾斜角度小。所以现在旅行车尾箱部分的体量就不会那么大。
同样,A4 Avant也跟随了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车的姿态更加运动。结合动力、设计、实用性和价位,A4 Avant一直是我的目标车型之一,但从我的阿三(MG3)手里接过岗位的很有可能是一台A4 Allroad,因为A4 Avant虽然早早在国内发布而迟迟不在国内上市。
而旅行车在国内的尴尬地位也跟尴尬的市场价位有关。比如各种轿车因为国产化,所以即使官方定价较高,但市场终端优惠力度比较高,所以最终落地反应出的价格差异非常大。比如宝马3系,330i的Sedan和Touring市场价差在10万以上,奔驰C级Estate也是同样的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10万的价格差距只带来一个一个更大的行李箱,然而前脸还是那个前脸,不像SUV完全换了一套内外饰,会更容易显示出价差。
当然说到这里,关于旅行车ABB有各自不同的叫法。奥迪叫Avant,宝马叫Touring,而奔驰叫做Estate;再加上大多数厂商常用的wagon,这里随便一数就有四种叫法了……如果稍微注意一下还能看到大众的旅行车叫做“Variant”。另外我在写这篇回答时查阅各种网站的时候发现欧洲最成功的旅行车其实来自斯柯达,而斯柯达的旅行车叫做Combi。
Estate的意思是后座后面加大空间的(强调空间),“房产”也可以用这个词语来表示,所以有一些豪华的味道。这个词除了奔驰外,沃尔沃也在最近几年在V90这一级别车型上使用,豪华的意向也符合沃尔沃给予90系列的品牌旗舰地位。
Touring不用多说,当然是强调使用情景,这个用法也和宝马的slogan比较搭配,类似sheer driving pleasure这种“态度”或者宝马自己最喜欢用的词语——“调性”。
Variant,大众1973年的第一代Passat旅行车就开始用了。而国内汽车媒体和论坛上的情怀代表“桑旅”则是Passat Variant的第二代。这个词是变种的意思,简单的说,当时和轿车基本上同时推出的旅行车作为轿车的“变种”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的。
Combi,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源于英文单词combination,是“结合”、“组合”的意思,展现出车辆的多功能性。另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来源于德语的“Kombi”,不过意思也一样。这里我提第三种说法,就是这个词是不是可能来自于捷克语?
Wagon 的使用范围最广,本来就是指四轮马车。比如英国老佛爷现在还在坐的马车就可以叫做Wagon。当然如今Wagon这个词已经有泛指汽车的意思了,汽车中的n种都可以用什么什么wagon来表示,要不然“大众”也不会叫“福斯瓦罐”。当然,从市场宣传的角度上讲,你可以说wagon是一个古代欧洲贵族乘坐的马车才叫做wagon……
Avant从单词上讲最跟车搭不上。如果你见过把“360 Spider”翻译成“360蜘蛛”的杂志,那么在那样的杂志里,A6 Avant大概会被翻译成“A6先锋版”……至于这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大概只有奥迪本尊来回答一下才能说清楚。但从我个人理解上来看,旅行车是一个偏重于实用的车型,它的产品形象非常保守。所以为了打破这种保守的形象,所以奥迪干脆用一个反义词来定义它旗下的旅行车,所以取名为“Avant”。而且结合一下奥迪的slogan,“先锋”的意向和“科技”也是一个味道的。
我同事出差去英国,他们说无论伦敦这种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见到的奥迪A6什么的几乎都是Avant,反而Sedan特别少。以至于我以为在欧洲这样“成熟的市场”,旅行车是稳压SUV的。然而这个世界上对SUV狂热的不仅是中国,在全球市场SUV的销售势头都非常凶猛。
在旅行车可见度非常高的欧洲,SUV在2010年后就超越了旅行车,销量一路猛增。
即使在旅行车最受欢迎的德国,根据预测,销量趋于稳定的旅行车在2017年就会被销量持续增长的SUV追平。至于其他市场,SUV更是份额早就超过了旅行车。所以旅行车比SUV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用上纲上线到“消费者不懂车”这样的结论。
同时另一方面其实可以想想,旅行车在欧洲和德国非常稳定的销量代表什么?代表这个市场已经成熟,供需处于稳定状态,人们购买旅行车的主要原因不是首购,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置换,像一个必备的消耗品一样。
老生常谈的一般来说,轿车平台对应的SUV要比轿车贵出半个到一个级别的价格。市场上也是如此,在一般消费者的眼中,Q7和A8是同一个价位区间的车型,然而Q7对应的其实是国内的A6L还有本题目的主角A6 Avant。
虽然没开过这次上市的A6 Avant,但它的亲兄弟A6 Allroad和进化版的RS6 Avant我是开过的。虽然动力性能不能和A6 Allroad的3.0机械增压V6和RS6的4.0双涡轮增压V8相比,但底盘性能和车内空间都是可以参考的。作为旅行车,它的后备箱空间只有百万级别的中大型SUV才能媲美。
旅行车虽然不常见,但这两款车型在路上的其实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高的回头率。尤其内心期望值比较高的RS6其实只有真正认识这款车的人才会停顿一下:一周的时间里我只看到过两位奥迪车主和几个性能车车主在红绿灯间隙降下车窗来特意看或者拍照。
所以人们大概不必为了“装”而去选择,因为大多数人其实只懂这台车“很能装”而已。
以上
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谢邀。
首先表态,我是瓦罐迷,同时也是性能迷,所以在这类范畴里面,逃不开一台神车,就叫RS 6 Avant。
聊聊旅行车吧,诞生之初就是一种非常接地气儿的车型,却在中国市场被“妖化”了。在国外市场,旅行车为了能装,装什么?装人,装货。而在中国市场呢,也能装?可惜,是装B。不确定真正开上旅行车的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至少在很多还没有买下旅行车的人的眼里,旅行车所代表的意义太丰富了。比如:品味、时尚、生活方式,甚至留学背景等,而面临中国市场旅行车全进口所带来的稍高的售价来看,最能代表的一点就是——有钱。
这个“有钱”指的不试绝对意义上的贵,而是相同的价格,你可以买到更高配置或是更强动力的普通版车型,所以为什么要选择旅行车?
这些天朋友圈和微博都被A6 Avant刷着,去年夏天奥迪用RS 6 Avant作为引进中国市场的第一款标准旅行车,把情怀和格调一下子拉倒顶峰,可真正能消费得起的人很少。而一年后,算得上是将情怀落地吧,售价在50万以内的A6 Avant上市了。
1.8T,190匹,前驱,45.98万;
2.0T,252匹,四驱,49.98万。
并没有提供3.0T的版本,这又让一部分当时喊着“不妥协allroad,只等Avant”的人开始回味allroad的333匹3.0T了。我算是奥迪瓦罐忠实粉了,先后开过三代RS 6 Avant(最后有配实拍图),以及国内上市的两代A4 allroad和A6 allroad,昨天也刚体验了A6 Avant。说说这台车吧。
很多人认识旅行车,都是因为那些高性能的旅行车,而旅行车诞生之初是为了生活需要。北欧和德国是旅行车最为盛行的地方,他们对旅行车的需求就像美国人对皮卡车的需求,装载货物以及生活用品,同时保证车内5个人的舒适乘坐。还有部分旅行车,会提供第三排座椅。特别是在北欧,一出门可能就是一个礼拜半个月。
A6 Avant作为一台C级车底盘的Avant车型,是我认为最得体的尺寸。4.95米的车长,1.87米的车宽,旅行车,就应该有足够的尺寸,设计服从于实用性,不需要有太溜背的车顶线条,让后排的人舒服同样很重要。从整车设计角度来看,Avant的整体性更好一些,没有那种车尾拖了一些车厢的感觉。三台车对比,A6 Avant的侧面最协调,5系其次,E级看着怪怪的。
在动力板块,2.0T这套动力总成也出现在很多车型上,比如A4L四驱高功率版,A4 allroad或是A7上,252匹、370牛米的输出,搭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搭配quattro四驱系统,这个是目前奥迪普通版车型最高级别的动力总成了。0-100km/h加速时间为6.7秒,够不够力大家自己判断吧。D档和S档模式下,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总体来说,这套动力的输出偏舒适,毕竟这是一台旅行车,或者说叫——买菜车。
A6 Avant更适合多人的出行,实用性是它最让人有好感的地方。就像之前RS 6 Avant的一周体验中,满载四人,一整个后背箱的行李,那一趟旅行回来,最大的印象不是有多快,而是这个车真的很实用,也很舒适。后排是标轴车型的水准,后备箱的装载能力和装载便利性是旅行车最大的特色。
A6 Avant的两个型号中,我会更推荐40TFSI四驱的版本,因为相差4万的价格,换来更高功率的发动机,核心的四轮驱动,19寸轮毂,运动套件,alcantara搭配真皮的座椅等装备,还是值回票价的。全LED大灯是标配,还有全景天窗、电动后备箱、导航这些都是。同时,A6 Avant还提供充分的选装装备,比如座椅通风加热,全景影像,B&O音响,ACC自适应巡航,矩阵大灯。为了更匹配旅行车的需求,座椅通风加热和ACC是比较推荐的,B&O是个好东西,可A6上的B&O可比A4/A3上的贵出不少啊。B&O选装是8万+,BOSE还行,1万3+。
目前德系车依然是旅行车的主力,分为B级车底盘和C级车底盘的,我们就称之为小号和大号吧。小号旅行车有:宝马3系,奔驰C级,以及A4 allroad。大号有:A6 Avant,宝马5系,A6 allroad以及RS 6 Avant。可能在今明两年,三大品牌还将引进A4 Avant,新5系旅行,新E级旅行,其中E级旅行有可能是All-Terrain版本(类似allroad的全路况旅行车,标配四驱)。
然而,旅行车接受度不高的问题,会随着购车受众群越来越年轻而开始变得慢慢普及。当然,比这个来的更直接的是——国产化。德系三大品牌,加上沃尔沃(沃尔沃历史销量中旅行车占据1/3,无品牌能及),哪个品牌愿意将旅行车国产化,可能会尝到头口水,小赚一票不说,还能带起旅行车的潮流。
作为瓦罐迷,不管这车未来能不能风靡,这不重要。我们自己喜欢,而有朝一日,卖到自己最中意的那款,这个比较重要,也比较实在。
OVER!
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谢邀。
首先表态,我是瓦罐迷,同时也是性能迷,所以在这类范畴里面,逃不开一台神车,就叫RS 6 Avant。
聊聊旅行车吧,诞生之初就是一种非常接地气儿的车型,却在中国市场被“妖化”了。在国外市场,旅行车为了能装,装什么?装人,装货。而在中国市场呢,也能装?可惜,是装B。不确定真正开上旅行车的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至少在很多还没有买下旅行车的人的眼里,旅行车所代表的意义太丰富了。比如:品味、时尚、生活方式,甚至留学背景等,而面临中国市场旅行车全进口所带来的稍高的售价来看,最能代表的一点就是——有钱。
这个“有钱”指的不试绝对意义上的贵,而是相同的价格,你可以买到更高配置或是更强动力的普通版车型,所以为什么要选择旅行车?
这些天朋友圈和微博都被A6 Avant刷着,去年夏天奥迪用RS 6 Avant作为引进中国市场的第一款标准旅行车,把情怀和格调一下子拉倒顶峰,可真正能消费得起的人很少。而一年后,算得上是将情怀落地吧,售价在50万以内的A6 Avant上市了。
1.8T,190匹,前驱,45.98万;
2.0T,252匹,四驱,49.98万。
并没有提供3.0T的版本,这又让一部分当时喊着“不妥协allroad,只等Avant”的人开始回味allroad的333匹3.0T了。我算是奥迪瓦罐忠实粉了,先后开过三代RS 6 Avant(最后有配实拍图),以及国内上市的两代A4 allroad和A6 allroad,昨天也刚体验了A6 Avant。说说这台车吧。
很多人认识旅行车,都是因为那些高性能的旅行车,而旅行车诞生之初是为了生活需要。北欧和德国是旅行车最为盛行的地方,他们对旅行车的需求就像美国人对皮卡车的需求,装载货物以及生活用品,同时保证车内5个人的舒适乘坐。还有部分旅行车,会提供第三排座椅。特别是在北欧,一出门可能就是一个礼拜半个月。
A6 Avant作为一台C级车底盘的Avant车型,是我认为最得体的尺寸。4.95米的车长,1.87米的车宽,旅行车,就应该有足够的尺寸,设计服从于实用性,不需要有太溜背的车顶线条,让后排的人舒服同样很重要。从整车设计角度来看,Avant的整体性更好一些,没有那种车尾拖了一些车厢的感觉。三台车对比,A6 Avant的侧面最协调,5系其次,E级看着怪怪的。
在动力板块,2.0T这套动力总成也出现在很多车型上,比如A4L四驱高功率版,A4 allroad或是A7上,252匹、370牛米的输出,搭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搭配quattro四驱系统,这个是目前奥迪普通版车型最高级别的动力总成了。0-100km/h加速时间为6.7秒,够不够力大家自己判断吧。D档和S档模式下,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总体来说,这套动力的输出偏舒适,毕竟这是一台旅行车,或者说叫——买菜车。
A6 Avant更适合多人的出行,实用性是它最让人有好感的地方。就像之前RS 6 Avant的一周体验中,满载四人,一整个后背箱的行李,那一趟旅行回来,最大的印象不是有多快,而是这个车真的很实用,也很舒适。后排是标轴车型的水准,后备箱的装载能力和装载便利性是旅行车最大的特色。
A6 Avant的两个型号中,我会更推荐40TFSI四驱的版本,因为相差4万的价格,换来更高功率的发动机,核心的四轮驱动,19寸轮毂,运动套件,alcantara搭配真皮的座椅等装备,还是值回票价的。全LED大灯是标配,还有全景天窗、电动后备箱、导航这些都是。同时,A6 Avant还提供充分的选装装备,比如座椅通风加热,全景影像,B&O音响,ACC自适应巡航,矩阵大灯。为了更匹配旅行车的需求,座椅通风加热和ACC是比较推荐的,B&O是个好东西,可A6上的B&O可比A4/A3上的贵出不少啊。B&O选装是8万+,BOSE还行,1万3+。
目前德系车依然是旅行车的主力,分为B级车底盘和C级车底盘的,我们就称之为小号和大号吧。小号旅行车有:宝马3系,奔驰C级,以及A4 allroad。大号有:A6 Avant,宝马5系,A6 allroad以及RS 6 Avant。可能在今明两年,三大品牌还将引进A4 Avant,新5系旅行,新E级旅行,其中E级旅行有可能是All-Terrain版本(类似allroad的全路况旅行车,标配四驱)。
然而,旅行车接受度不高的问题,会随着购车受众群越来越年轻而开始变得慢慢普及。当然,比这个来的更直接的是——国产化。德系三大品牌,加上沃尔沃(沃尔沃历史销量中旅行车占据1/3,无品牌能及),哪个品牌愿意将旅行车国产化,可能会尝到头口水,小赚一票不说,还能带起旅行车的潮流。
作为瓦罐迷,不管这车未来能不能风靡,这不重要。我们自己喜欢,而有朝一日,卖到自己最中意的那款,这个比较重要,也比较实在。
OVER!
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会否,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问题关键在于,为什么选它?
因为它和RS6同样来自内卡苏姆工厂,德味浓,
因为它拥有当时所有旅行车中最美线条,盛世美颜,
更重要的是,它便宜……
且慢,明明所有人都在说
“买旅行车就是情怀”
“人家欧洲人就是把旅行车当工具,到了我们这里就贵得变成了逼格的象征,呵呵哒”
难道不是吗?
纵向同品牌对比,作为C级车的A6,给你提供了机械增压V6,四驱,空气悬挂,却仍然比同样C级的2.0T的Q7便宜,你会怎么选?
横向跨品牌对比,和同为3.0T 的,现在面临换代535和当时面临换代的E320对比,更便宜,你会怎么选?
甚至降级,仅仅335价格都和它近似,摊手。
去年冬天,开着它来了一场买车时便计划好的江浙沪包游——别问我为什么不游江浙闵,买不起保时捷——333马力让驾驶者愉悦,空气悬挂让乘坐者放松,末了还带了满满一后备箱的各种食物回家,就这一点任何三厢轿车都是绝做不到的。
奥迪提问:<!-- -->你是否会选择一辆旅行车,为什么?
会否,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问题关键在于,为什么选它?
因为它和RS6同样来自内卡苏姆工厂,德味浓,
因为它拥有当时所有旅行车中最美线条,盛世美颜,
更重要的是,它便宜……
且慢,明明所有人都在说
“买旅行车就是情怀”
“人家欧洲人就是把旅行车当工具,到了我们这里就贵得变成了逼格的象征,呵呵哒”
难道不是吗?
纵向同品牌对比,作为C级车的A6,给你提供了机械增压V6,四驱,空气悬挂,却仍然比同样C级的2.0T的Q7便宜,你会怎么选?
横向跨品牌对比,和同为3.0T 的,现在面临换代535和当时面临换代的E320对比,更便宜,你会怎么选?
甚至降级,仅仅335价格都和它近似,摊手。
去年冬天,开着它来了一场买车时便计划好的江浙沪包游——别问我为什么不游江浙闵,买不起保时捷——333马力让驾驶者愉悦,空气悬挂让乘坐者放松,末了还带了满满一后备箱的各种食物回家,就这一点任何三厢轿车都是绝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