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艾灸的原理是什么?"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受益于艾灸对我寒湿体质的改善,我一直尝试对艾灸做更深入的了解,但网上关于艾灸的信息多泛泛而谈、难辨真伪。

所以,我决定花点时间啃书,把关于艾灸的所有疑问做一个归纳总结,分享给需要的人。

手册内容全部出自各种经历时间考验的针灸、中医典籍。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针灸学》:作者承淡安,现代针灸学科奠基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灸绳》:作者周楣声,著名针灸学家,精于灸法;《中国针灸大全》:作者王雪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国终身名誉主席《谢锡亮灸法》:作者谢锡亮,艾灸专家,承淡安亲传弟子;艾灸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有两种常见说法,两种说法可以视为同一事情的两个不同视角:

一:

《灸绳》: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百病皆生于不通,而通则能治百病。《灸绳》:针灸的作用主要在于“通”。孙思邈:凡病皆气血壅滞不得宣通。《神灸经论》: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二:

《针灸学手册》: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在于激发和调整神经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针灸学手册》: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而体表的刺激也能影响到内脏。《中国针灸学》:中国对于芳香性之药多谓其能行气散气。所谓行气散气乃对神经引起兴奋传达作用......神经因热与芳香之两种刺激,起特殊兴奋,活力为之增加,得发挥其固有之作用,而病苦即可解除。

面对疾病,治疗路径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对人,一种是对致病因子。

对人就是通过增强人体机能,让人体自身把致病因子消除掉。

对致病因子好理解,比如病毒性感冒,我们直接通过药物把这个病毒杀死,从体内清理出去,病就好了。

两种路径各有优劣,致病因子的治疗路径直达病根,但只能适用于特定疾病,拿病毒性感冒的药去治疗水痘是治不好的。

对人的治疗路径,理论上百病皆治,管你什么风寒暑湿燥火,我把人体调节好,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艾灸的治疗路径就是对人,它没有办法直接针对致病因子起作用,它的是以“通”的作用,提高人体自身的机能,达到百病皆治的目的。

艾灸有哪些灸法,在疗效上有何区别?

灸法五花八门,这里只讲最常见的两种:

直接灸和温和灸

一、直接灸

所谓直接灸,就是灸火与人体直接发生接触。最古老的一种直接灸法叫化脓灸,就是直接把艾绒搓成一小粒放在穴位上燃烧,灼伤皮肤,导致化脓。

化脓灸听起来就很痛(实际上也很痛),但是,多个古籍中都推崇化脓灸的疗效,甚至强调要化脓才有效。

《太平圣惠方》“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

化脓灸的效果之所以好,是因为其刺激的持续性(伤口愈合期也在施加刺激)。

化脓灸适用情况:

《灸绳》:举凡全身各个系统之陈年痼疾与药物难以为力的病症几乎皆可包罗。

直接灸适用情况:

《灸绳》:老病以直接灸效果最为确实,新病则在其余诸法中任择一种即可。

另外,直接灸有补和泻两种灸法: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简单讲,就是强刺激(把艾火吹旺)的灸法有泻的作用,弱、持久刺激(让艾火自然熄灭)的灸法有补的作用,针对寒湿体质的治疗,自然是要用补法。

二、温和灸

温和灸,就是以点燃的灸条长时间隔空对着穴位灸疗,一般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手法上有手持的,也有以温灸器(如艾灸盒)施灸的,比如这种:

手持艾条灸的方式不推荐:

《灸绳》:“灸”字从火从久,而手持艾条灸易疲劳,热力不稳定,时间难以持久,效果不佳。

温灸器灸适用情况:

《灸绳》:病不论轻重,病不论久新,凡属灸之所宜与针之不足者,均可应用......本法(指温灸器)对慢性病与老病应列为首选。

直接灸特点是起效快,但不便操作,而且痛,所以我不做仔细研究,以下内容主要是针对温和灸。

所幸,根据书中记载,温和灸的效果并不逊于直接灸。

艾灸有哪些常见作用我觉得《中国针灸大全》总觉得最好:1. 温通经络,祛散寒邪;2. 升提中气,引气下行;3. 回阳固脱,补气培本:《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4. 行气活血,散瘀消肿。施灸一定要用“艾”火吗?

不是,所有点燃某一种物质烧灼、熏熨人体某一位置的方法都叫“灸”。

但是!

不要瞎用其他材料,用艾施灸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用其他东西施灸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灸绳》:......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沿用至今,绝不只是由于艾的易燃和单纯的温热作用所决定的......同是一种温热作用,但因产热的物质不同,而人体的反应也有不同......《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凡灸忌用松、柏、桑、枣、竹、柿、枫、榆八木之火,用以灸人,害人肌肉筋脉骨髓。”一定要用陈年艾才行吗?

是的。

《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神灸经纶》:凡物多用新鲜,惟艾取陈久者良,以艾性纯阳,新者气味辛烈,用以灸病恐伤血脉。

用比较好理解的方式解释,就是新鲜艾叶所含挥发油比较多,烧起来火力比较猛,容易耗伤肌脉,达不到持续而温和地输出热量的目的。

一般以2-3年的艾叶为宜。

但是!并非一定越陈越好

《艾灸通说》:盖虽谓陈久者良,若出三年,口嚼气味俱脱者,慎勿用之。网上很火的电热艾灸有用吗?

从部分书籍的观点看,没什么用。

《灸绳》:灸法绝不仅是热的物理作用,更需要有艾的药理作用。”、“艾热之热非其他的发热物质所能代替。”、“光电作用的灸法,丧失了艾的效果。“ 《灸绳》:灸不离宗,首先就是要以艾为热源作为灸材,而不是光电领域内或其他发热物质的灸法所能比拟和代替的。 《灸绳》:灸不离灼,效由灼生。

总结来说,就是第一要用”艾“,第二要让艾烧起来,才有效果。

我自己买过一个电热艾灸仪,原理跟电蚊香有点像,就是通过电热片加热艾饼,这个艾饼是没有燃烧的,更像是在用热水袋取暖。

一天24小时,什么时间施灸合适?

《灸绳》通篇都没有提到什么时间适合艾灸,什么时间不宜艾灸,判断艾灸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重要。

《谢锡亮灸法》:上午、下午均可,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或依病情何时发病在何时施灸。《中国针灸大全》:神阙灸(神阙就是肚脐眼)......隔日一次,每晚9点钟灸之为佳(没说为什么)。《神灸经纶》:灸法从阳,必取阳旺之时以正午下火为最善。

另外,《谢锡亮灸法》中记载了一个艾灸保健的故事,施灸的时间是每日临睡时,可见晚上也是可以施灸的。

艾灸时长和温度怎么控制?《医学入门》:”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医宗金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宜少......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灸绳》:施灸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反应情况及病情决定,一般在新病或局限性病变必须等待感应过程完善方可停灸,待3-4小时候再灸对某些陈年痼疾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感应过程不明显者,每次施灸1-2小时,每天以两次为宜。《灸绳》:灸必须久,效由久生。

总结一下:

艾灸时间必须久才能有效; 肉薄的地方少灸,肉厚的地方多灸,这个多灸包含了更粗的艾炷和更长的时间。 艾灸的温度必须到位,否则无效,那么多少算到位呢?《灸绳》:温和灸的艾灸温度,“以温热略烫能耐受为宜。”“在多次对同一孔穴着灸后,可以形成一层黑色痂皮效果并不减弱。”《谢锡亮灸法》:离皮肤3-4cm,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中国针灸大全》: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灸后稍有红晕为度。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量应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施灸时,火力必须均衡、集中,作用不能中断。

多长时间艾灸一次?

保健艾灸,说法不一,谢锡亮认为每月三、四次,终生使用;也有说每日使用,也有说每月月初8天使用等等不一而足。

整体来说年纪大、病重灸得要更频繁。

施灸是应该采用什么姿势?姿势端正、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管是躺着还是坐着。《备急千金方》:“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

2. 灸膝以下部位,姿势以正坐为宜。

3. 胸腹部穴位应仰卧,背部穴位应俯卧。

艾灸如何选择穴位?

一讲到穴位我就头疼,但这又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根据书中的记载,以下两种取穴方法,我觉得是普通人便于掌握,而且有效果的:

就近取穴,就是哪里不爽灸哪里;《灸绳》: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作用。 《谢锡亮灸法》:哪个局部有病,不分经脉,都可以在局部或邻近取穴。 陈延之(晋至隋时代医学家):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

2. 灸压痛穴

所谓压痛穴,就是大多数疾病,都会在身体另一处的某个部位产生压痛反应(按上去会痛)。疾病越严重,压痛处越多、越大、越浅(就是一碰就痛),对着这些地方灸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压痛穴寻找的方法如下:

《灸绳》: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先进行目测,如发现有变色变形之处,即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可一触即得。 常规的方法是用大指第一节指腹(食中指均可)先沿脊柱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一次。用力徐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再自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食指头跳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用力要适当,用力过大可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索。

找到压痛穴后,如果有多个,就选压痛感最强的,离患处最近的进行艾灸,如果用温和灸的话,就分次、轮流灸。

另外,以下取穴原则至关重要:

《谢锡亮灸法》:凡灸上部后,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作健身灸,都是双侧取穴。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只取一侧的穴位。

其实,《谢锡亮灸法》、《灸绳》、《中国针灸大成》等书里有直接注明什么病灸哪里,完全可以当字典来用。

取穴时所谓的一寸应如何理解?《千金翼方》:取病人男左女右中指第一节为寸。

取穴是不能直接用尺子量的,因为每个人的形体都不同,应以自身某部位的长度做丈量。

寒湿体质适合哪些穴位?《谢锡亮灸法 》:消化系统的保健穴位是:脾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胃酸过多)、胃俞(取3、4穴即可,不必全用)。

另外,以下医案供参考:

几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我自己用)的取穴

肩臂疼痛无法上举或转到背部,这个是为我妈找的,据说人到了50岁,犯这种病的不少。

承淡安灸法残稿:灸穴:肩外俞、肩井、肺俞、魄户。

牙疼

承淡安、王雪苔均提到:合谷穴。据说效果非常好,我老婆牙疼病好了没能一试,若有人试了确实有效可以来回复下,也算造福牙疼的人。

失眠

《针灸学手册》:灸神门使失眠病人进入睡眠,往往都是马上引起反应。

梅核气(就是喉咙里总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中国针灸大全》:病因病机:情志不畅、肝失调顺,肝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郁及脾,脾失健运,津液不能输布、留积成痰,痰气交作上逆,阻于咽喉而发病。治则:疏肝理气,散结化痰》......本病与情志关系极为密切,患者多为体虚情感怫郁之人,由于痰气搏结于咽喉而发病,理气化痰散结则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患者须接触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少食煎炒炙煿之食物。《针灸大成》:梅核气,取膻中穴、七海、下三里,并可灸之。有没有一个穴位特别牛逼的?

有,足三里穴。

三里即三理的意思,是指这个穴位对脾、胃、肾都有效。

《谢锡亮灸法》:30岁以后灸足三里,以强身健胃,防止衰老,预防疾病;到了老年增加曲池之灸,防止视力减退,使耳聪目明,牙齿坚实......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根据古今文献记载,足三里为主治一切脾胃疾患的总穴,治疗范围上达头面,下及脚趾,深入脏腑,一切劳损瘦弱慢性疾病。 《千金翼方》: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不灸三里穴,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穴下气(《神灸经纶里写作“下火气”)也,气止,停也。 《灸法口诀指南》: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此穴(指足三里穴)三五壮可防上逆。 《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此处指化脓灸的脓不干,意思就是要一直灸足三里穴)。《中国针灸大全》:足三里一穴属足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均谓其有强壮和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谢锡亮灸法》里摘了一个故事:

以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在《中国针灸学》的一段话中可以得到印证:

一般之健体针灸,以关元、足三里 为主要刺激点,能使血液旺盛,抗体增加,病菌易于消灭,即含有免疫预防之作用。

另足三里对眼睛也有用:

《中国针灸学》:诸障翳...合谷、三里、光明、肝俞各灸之......目昏暗,三里灸之。

关于足三里穴到底有没有用,我自己做了尝试,连续一段时间在两边足三里穴同时灸,睡前灸,两个明显的变化:

我此前因寒湿体质,脾胃较弱,食欲很差,灸后食欲有明显的好转。就是自己想找东西吃,吃的时候使劲往嘴里塞,我真是很久都没有这种吃东西的快感了;*功能增强,这个自己体会。

其余效果和长期效果尚待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的小孩不要随便灸足三里穴,三十岁以下也不建议灸。

《医宗金鉴》:小儿忌灸(三里穴),恐眼目不明。《神灸经纶》:有病欲灸足三里者必年三十以上方许灸之,恐年少火盛伤目。取多少个穴位合适?《灸绳》:温和灸“常以1穴为准,最多也不超过2穴”。 《谢锡亮灸法》:使用经穴要少而精。《针灸学手册》:配穴不需要多,每次以4-5穴不超过十个穴为宜。《针灸学手册》:每一种病所列的穴位,并非每次治疗全用,而是从中选择使用,或轮番使用。多个穴位一起灸时,顺序如何安排?《备急千金药方》:“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谢锡亮灸法》: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一定要在点上施灸吗?对着一片地方艾灸行不行呢?

必须要在点上而非面上施灸。

《灸绳》:“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

所以,不要以为艾灸有用,就全身一起上,下面这种淘宝上卖的沙雕艾灸箱,大家别傻乎乎去买,这不是艾灸,这是烤人肉。

施灸必须要对准穴位吗?

不一定非要穴位。

《灸绳》:“除应用特定孔穴进行针刺或艾灸外,其次就是直对皮肤的病理反应处针灸,其效果也非常优异,常可超出常规取穴之上。”

上面这段话非常重要,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艾灸的难度,反正就是除了不适合的位置外,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施灸......凡属病理反应所在,也为针灸作用最佳之所在。

灸法有什么禁忌?《谢锡亮灸法》: 1.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妇女经期施灸; 2.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 《医学原理》:若虚极之人孤明将绝,脉浮数而大,精神昏短,不能抵敌火气者,不可灸之,灸之即死。《千金翼方》:凡微数之脉及新得汗后,并忌灸。《神灸经纶》:臂脚穴灸多脱人真气,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瘦削无力。

整体来看,艾灸的禁忌非常少,施灸门槛很低。

所以医学家陈延之才会说:“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甚至表示,哪怕啥都不懂,对着病痛的地方灸它丫的,也会有很好的疗效。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灸绳》:除心前区外,全身上下皆无禁灸之处。《灸绳》:颜面部位,身体暴露部位,关节处,动脉应手处,手足指及手足掌心,隐匿处禁直接灸(这些部位禁用不是说没效果或者有恶劣的副作用,而是针对直接灸而言,直接灸会导致化脓甚至留疤,影响生活便利和外形美观,温和灸对这些部位并不禁忌)

古代文献中有记载很多禁灸的穴位,原因是古代用的是直接灸,灸点会破损化脓,现在的温灸法并没有那么多禁忌位置。

施灸后的注意事项灸后注意避风寒,饮食清淡,戒欲。要耐心长期施灸,勿急于求成。用艾灸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吗?

有。

临床上叫感传,就是施灸过程中会有某种感觉(温热感、蚁行等等)向病灶移动,具体感觉因人而异,但是并非没有感传就没有效果。

《灸绳》结合临床经验,将感传总结为三个阶段:

感觉从施灸处向患处移动;停留在患处发挥作用;感觉逐渐减弱并消失,或者向另一个患处移动。

这种感觉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摸清规律,但是有以下几个比较确切的观点:

《灸绳》:刺激愈强,时间愈长,刺激次数愈多,感传愈易出现......青壮年较老年感传出现率高,女性较男性高;温暖安静、皮肤湿润、思想集中,感传更易发生。《灸绳》:不是每一种病都能出现感传,也并不是每一种病必须有感传出现才能生效。《灸绳》:一般是当灸处的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感应即开始循经前进。但在不少情况下,当感传尚未出现,或将要出现之际,灸处先发生酸麻胀等与针刺相同的得气感应......而后在酸麻胀的区域当中,再出现感传线。凡是这种现象易于出现者......效果必定良好。也有在灸处的先兆尚未出现,患处却首先发生某种感应,而后灸处的感应方开始向患处移动。什么感觉表示艾灸起效果了?

像我这样虚寒体质的人,艾灸的时候会有嗜热点,就是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

但是,艾灸多次后,这个穴位的嗜热感会变小,这是起效果的表现。

《谢锡亮灸法》: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称嗜热点,灸几次以后,这个热点就不太敏感了,这是有效的表现。有的穴位不敏感,灸几次以后就敏感了,这也是向愈的表现。《灸绳》:凡是症状愈鲜明,则感传作用也就愈明显,随着病情的好转和痊愈,感传作用也就减弱与消失。

临床上根据这个现象,有一种疗效很好的方法。

就是用艾条挑几个穴位先试一试,在灸感最强的点施灸,效果最好。

热病能否艾灸?

仍有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很多热病可以用艾灸治愈。

《灸绳》:热症可灸,乃是对中医传统理论应有的理解......如果至今仍顽固不化地认为热症禁灸,这不是古人误我而是我误古人。《谢锡亮灸法》:阴、里、虚、寒证多灸,阳、表、实、热证少灸。《中国针灸大全》:灸法属于温热刺激,热能伤阴,所以对于一些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需慎用灸法。如阴虚火旺之证误用灸法致阴血更耗而阳气有余,往往产生不良的后果。

对于没有把握的,阴、里、虚、寒证大胆放心灸。

艾灸是否有副作用

极少,即便有也非常轻微,而且停灸后可很快消失。

《灸绳》:温和灸长期应用于头部、上肢或胸背,常可发生头昏,双目发红,鼻腔干燥。在腰腹或下肢长期施灸,可导致大便干燥,发生便秘。《谢锡亮灸法》:一般无不良反应......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艾灸相比于药物的显著优势《灸绳》: 1. 致病微生物不会对艾灸产生耐受作用。 2. 虽长期应用,也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或造成腔道中菌群失调。而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得同时,对于人体正常得各项机能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干扰与影响......施灸除对局部组织有轻微的影响外,对内脏和全身除非操作不慎,决不会有损害作用。 3. 不会形成习惯性与停药后药物反应。对某一药物如长期应用,因而代替了某种脏器的功能,改变了内部环境就可产生以来作用。如果骤然停药,即将使生活机能陷于瘫痪,或是使原有症状加重。而艾灸决无此类情况出现。 4. 决不会因超过治疗的作用量而发生中毒。 5. 决不会因配伍不当误犯禁忌。针灸配穴不当,至多是减低疗效,决不会因互不协调的经穴同时应用而出现何种不良后果。

另外,艾灸还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足够简单,像我这样自己乱吃药很容易抓虾,艾灸就不会。

艾灸不如药物之处《灸绳》:艾灸是以激发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主,当集体衰竭至一定程度时,此种激发方式已不足唤起反应。健康的人艾灸有保健作用吗?

说法不一,有说健康之人不宜灸:

《灸绳》:艾灸用于预防疾病,其作用是值得怀疑的。虽然艾灸可以使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体系增强,但这是持续时间不长的一种短暂作用......古人对于无病针灸早已提出过反对意见。《千金》、《外台》等书,对于无病小儿均有“戒逆针灸”之戒......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有说灸法即可治病,又能防病。

《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备急千金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著人。《谢锡亮灸法》:无病自灸,可预防疾病、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中国针灸大全》: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宜脾肾。

其实对于无病能否艾灸根本不用纠结,完全健康的人不说万中无一吧,一千个人里都找不出一个完全健康的。当然,愿意尝试艾灸肯定也是感觉到哪里不舒适了。

对于保健灸有需求的,在《谢锡亮灸法》中有对12个保健灸穴位做专门介绍,在《中国针灸大全》中也有专门针对保健穴位的介绍,可供参考。

后续有看到新的书不定期补充。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受益于艾灸对我寒湿体质的改善,我一直尝试对艾灸做更深入的了解,但网上关于艾灸的信息多泛泛而谈、难辨真伪。

所以,我决定花点时间啃书,把关于艾灸的所有疑问做一个归纳总结,分享给需要的人。

手册内容全部出自各种经历时间考验的针灸、中医典籍。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针灸学》:作者承淡安,现代针灸学科奠基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灸绳》:作者周楣声,著名针灸学家,精于灸法;《中国针灸大全》:作者王雪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国终身名誉主席《谢锡亮灸法》:作者谢锡亮,艾灸专家,承淡安亲传弟子;艾灸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有两种常见说法,两种说法可以视为同一事情的两个不同视角:

一:

《灸绳》: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百病皆生于不通,而通则能治百病。《灸绳》:针灸的作用主要在于“通”。孙思邈:凡病皆气血壅滞不得宣通。《神灸经论》: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二:

《针灸学手册》: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在于激发和调整神经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针灸学手册》: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而体表的刺激也能影响到内脏。《中国针灸学》:中国对于芳香性之药多谓其能行气散气。所谓行气散气乃对神经引起兴奋传达作用......神经因热与芳香之两种刺激,起特殊兴奋,活力为之增加,得发挥其固有之作用,而病苦即可解除。

面对疾病,治疗路径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对人,一种是对致病因子。

对人就是通过增强人体机能,让人体自身把致病因子消除掉。

对致病因子好理解,比如病毒性感冒,我们直接通过药物把这个病毒杀死,从体内清理出去,病就好了。

两种路径各有优劣,致病因子的治疗路径直达病根,但只能适用于特定疾病,拿病毒性感冒的药去治疗水痘是治不好的。

对人的治疗路径,理论上百病皆治,管你什么风寒暑湿燥火,我把人体调节好,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艾灸的治疗路径就是对人,它没有办法直接针对致病因子起作用,它的是以“通”的作用,提高人体自身的机能,达到百病皆治的目的。

艾灸有哪些灸法,在疗效上有何区别?

灸法五花八门,这里只讲最常见的两种:

直接灸和温和灸

一、直接灸

所谓直接灸,就是灸火与人体直接发生接触。最古老的一种直接灸法叫化脓灸,就是直接把艾绒搓成一小粒放在穴位上燃烧,灼伤皮肤,导致化脓。

化脓灸听起来就很痛(实际上也很痛),但是,多个古籍中都推崇化脓灸的疗效,甚至强调要化脓才有效。

《太平圣惠方》“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

化脓灸的效果之所以好,是因为其刺激的持续性(伤口愈合期也在施加刺激)。

化脓灸适用情况:

《灸绳》:举凡全身各个系统之陈年痼疾与药物难以为力的病症几乎皆可包罗。

直接灸适用情况:

《灸绳》:老病以直接灸效果最为确实,新病则在其余诸法中任择一种即可。

另外,直接灸有补和泻两种灸法: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简单讲,就是强刺激(把艾火吹旺)的灸法有泻的作用,弱、持久刺激(让艾火自然熄灭)的灸法有补的作用,针对寒湿体质的治疗,自然是要用补法。

二、温和灸

温和灸,就是以点燃的灸条长时间隔空对着穴位灸疗,一般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手法上有手持的,也有以温灸器(如艾灸盒)施灸的,比如这种:

手持艾条灸的方式不推荐:

《灸绳》:“灸”字从火从久,而手持艾条灸易疲劳,热力不稳定,时间难以持久,效果不佳。

温灸器灸适用情况:

《灸绳》:病不论轻重,病不论久新,凡属灸之所宜与针之不足者,均可应用......本法(指温灸器)对慢性病与老病应列为首选。

直接灸特点是起效快,但不便操作,而且痛,所以我不做仔细研究,以下内容主要是针对温和灸。

所幸,根据书中记载,温和灸的效果并不逊于直接灸。

艾灸有哪些常见作用我觉得《中国针灸大全》总觉得最好:1. 温通经络,祛散寒邪;2. 升提中气,引气下行;3. 回阳固脱,补气培本:《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4. 行气活血,散瘀消肿。施灸一定要用“艾”火吗?

不是,所有点燃某一种物质烧灼、熏熨人体某一位置的方法都叫“灸”。

但是!

不要瞎用其他材料,用艾施灸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用其他东西施灸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灸绳》:......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沿用至今,绝不只是由于艾的易燃和单纯的温热作用所决定的......同是一种温热作用,但因产热的物质不同,而人体的反应也有不同......《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凡灸忌用松、柏、桑、枣、竹、柿、枫、榆八木之火,用以灸人,害人肌肉筋脉骨髓。”一定要用陈年艾才行吗?

是的。

《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神灸经纶》:凡物多用新鲜,惟艾取陈久者良,以艾性纯阳,新者气味辛烈,用以灸病恐伤血脉。

用比较好理解的方式解释,就是新鲜艾叶所含挥发油比较多,烧起来火力比较猛,容易耗伤肌脉,达不到持续而温和地输出热量的目的。

一般以2-3年的艾叶为宜。

但是!并非一定越陈越好

《艾灸通说》:盖虽谓陈久者良,若出三年,口嚼气味俱脱者,慎勿用之。网上很火的电热艾灸有用吗?

从部分书籍的观点看,没什么用。

《灸绳》:灸法绝不仅是热的物理作用,更需要有艾的药理作用。”、“艾热之热非其他的发热物质所能代替。”、“光电作用的灸法,丧失了艾的效果。“ 《灸绳》:灸不离宗,首先就是要以艾为热源作为灸材,而不是光电领域内或其他发热物质的灸法所能比拟和代替的。 《灸绳》:灸不离灼,效由灼生。

总结来说,就是第一要用”艾“,第二要让艾烧起来,才有效果。

我自己买过一个电热艾灸仪,原理跟电蚊香有点像,就是通过电热片加热艾饼,这个艾饼是没有燃烧的,更像是在用热水袋取暖。

一天24小时,什么时间施灸合适?

《灸绳》通篇都没有提到什么时间适合艾灸,什么时间不宜艾灸,判断艾灸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重要。

《谢锡亮灸法》:上午、下午均可,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或依病情何时发病在何时施灸。《中国针灸大全》:神阙灸(神阙就是肚脐眼)......隔日一次,每晚9点钟灸之为佳(没说为什么)。《神灸经纶》:灸法从阳,必取阳旺之时以正午下火为最善。

另外,《谢锡亮灸法》中记载了一个艾灸保健的故事,施灸的时间是每日临睡时,可见晚上也是可以施灸的。

艾灸时长和温度怎么控制?《医学入门》:”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医宗金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宜少......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灸绳》:施灸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反应情况及病情决定,一般在新病或局限性病变必须等待感应过程完善方可停灸,待3-4小时候再灸对某些陈年痼疾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感应过程不明显者,每次施灸1-2小时,每天以两次为宜。《灸绳》:灸必须久,效由久生。

总结一下:

艾灸时间必须久才能有效; 肉薄的地方少灸,肉厚的地方多灸,这个多灸包含了更粗的艾炷和更长的时间。 艾灸的温度必须到位,否则无效,那么多少算到位呢?《灸绳》:温和灸的艾灸温度,“以温热略烫能耐受为宜。”“在多次对同一孔穴着灸后,可以形成一层黑色痂皮效果并不减弱。”《谢锡亮灸法》:离皮肤3-4cm,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中国针灸大全》: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灸后稍有红晕为度。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量应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施灸时,火力必须均衡、集中,作用不能中断。

多长时间艾灸一次?

保健艾灸,说法不一,谢锡亮认为每月三、四次,终生使用;也有说每日使用,也有说每月月初8天使用等等不一而足。

整体来说年纪大、病重灸得要更频繁。

施灸是应该采用什么姿势?姿势端正、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管是躺着还是坐着。《备急千金方》:“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

2. 灸膝以下部位,姿势以正坐为宜。

3. 胸腹部穴位应仰卧,背部穴位应俯卧。

艾灸如何选择穴位?

一讲到穴位我就头疼,但这又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根据书中的记载,以下两种取穴方法,我觉得是普通人便于掌握,而且有效果的:

就近取穴,就是哪里不爽灸哪里;《灸绳》: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作用。 《谢锡亮灸法》:哪个局部有病,不分经脉,都可以在局部或邻近取穴。 陈延之(晋至隋时代医学家):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

2. 灸压痛穴

所谓压痛穴,就是大多数疾病,都会在身体另一处的某个部位产生压痛反应(按上去会痛)。疾病越严重,压痛处越多、越大、越浅(就是一碰就痛),对着这些地方灸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压痛穴寻找的方法如下:

《灸绳》: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先进行目测,如发现有变色变形之处,即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可一触即得。 常规的方法是用大指第一节指腹(食中指均可)先沿脊柱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一次。用力徐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再自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食指头跳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用力要适当,用力过大可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索。

找到压痛穴后,如果有多个,就选压痛感最强的,离患处最近的进行艾灸,如果用温和灸的话,就分次、轮流灸。

另外,以下取穴原则至关重要:

《谢锡亮灸法》:凡灸上部后,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作健身灸,都是双侧取穴。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只取一侧的穴位。

其实,《谢锡亮灸法》、《灸绳》、《中国针灸大成》等书里有直接注明什么病灸哪里,完全可以当字典来用。

取穴时所谓的一寸应如何理解?《千金翼方》:取病人男左女右中指第一节为寸。

取穴是不能直接用尺子量的,因为每个人的形体都不同,应以自身某部位的长度做丈量。

寒湿体质适合哪些穴位?《谢锡亮灸法 》:消化系统的保健穴位是:脾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胃酸过多)、胃俞(取3、4穴即可,不必全用)。

另外,以下医案供参考:

几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我自己用)的取穴

肩臂疼痛无法上举或转到背部,这个是为我妈找的,据说人到了50岁,犯这种病的不少。

承淡安灸法残稿:灸穴:肩外俞、肩井、肺俞、魄户。

牙疼

承淡安、王雪苔均提到:合谷穴。据说效果非常好,我老婆牙疼病好了没能一试,若有人试了确实有效可以来回复下,也算造福牙疼的人。

失眠

《针灸学手册》:灸神门使失眠病人进入睡眠,往往都是马上引起反应。

梅核气(就是喉咙里总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中国针灸大全》:病因病机:情志不畅、肝失调顺,肝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郁及脾,脾失健运,津液不能输布、留积成痰,痰气交作上逆,阻于咽喉而发病。治则:疏肝理气,散结化痰》......本病与情志关系极为密切,患者多为体虚情感怫郁之人,由于痰气搏结于咽喉而发病,理气化痰散结则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患者须接触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少食煎炒炙煿之食物。《针灸大成》:梅核气,取膻中穴、七海、下三里,并可灸之。有没有一个穴位特别牛逼的?

有,足三里穴。

三里即三理的意思,是指这个穴位对脾、胃、肾都有效。

《谢锡亮灸法》:30岁以后灸足三里,以强身健胃,防止衰老,预防疾病;到了老年增加曲池之灸,防止视力减退,使耳聪目明,牙齿坚实......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根据古今文献记载,足三里为主治一切脾胃疾患的总穴,治疗范围上达头面,下及脚趾,深入脏腑,一切劳损瘦弱慢性疾病。 《千金翼方》: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不灸三里穴,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穴下气(《神灸经纶里写作“下火气”)也,气止,停也。 《灸法口诀指南》: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此穴(指足三里穴)三五壮可防上逆。 《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此处指化脓灸的脓不干,意思就是要一直灸足三里穴)。《中国针灸大全》:足三里一穴属足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均谓其有强壮和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谢锡亮灸法》里摘了一个故事:

以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在《中国针灸学》的一段话中可以得到印证:

一般之健体针灸,以关元、足三里 为主要刺激点,能使血液旺盛,抗体增加,病菌易于消灭,即含有免疫预防之作用。

另足三里对眼睛也有用:

《中国针灸学》:诸障翳...合谷、三里、光明、肝俞各灸之......目昏暗,三里灸之。

关于足三里穴到底有没有用,我自己做了尝试,连续一段时间在两边足三里穴同时灸,睡前灸,两个明显的变化:

我此前因寒湿体质,脾胃较弱,食欲很差,灸后食欲有明显的好转。就是自己想找东西吃,吃的时候使劲往嘴里塞,我真是很久都没有这种吃东西的快感了;*功能增强,这个自己体会。

其余效果和长期效果尚待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的小孩不要随便灸足三里穴,三十岁以下也不建议灸。

《医宗金鉴》:小儿忌灸(三里穴),恐眼目不明。《神灸经纶》:有病欲灸足三里者必年三十以上方许灸之,恐年少火盛伤目。取多少个穴位合适?《灸绳》:温和灸“常以1穴为准,最多也不超过2穴”。 《谢锡亮灸法》:使用经穴要少而精。《针灸学手册》:配穴不需要多,每次以4-5穴不超过十个穴为宜。《针灸学手册》:每一种病所列的穴位,并非每次治疗全用,而是从中选择使用,或轮番使用。多个穴位一起灸时,顺序如何安排?《备急千金药方》:“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谢锡亮灸法》: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一定要在点上施灸吗?对着一片地方艾灸行不行呢?

必须要在点上而非面上施灸。

《灸绳》:“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

所以,不要以为艾灸有用,就全身一起上,下面这种淘宝上卖的沙雕艾灸箱,大家别傻乎乎去买,这不是艾灸,这是烤人肉。

施灸必须要对准穴位吗?

不一定非要穴位。

《灸绳》:“除应用特定孔穴进行针刺或艾灸外,其次就是直对皮肤的病理反应处针灸,其效果也非常优异,常可超出常规取穴之上。”

上面这段话非常重要,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艾灸的难度,反正就是除了不适合的位置外,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施灸......凡属病理反应所在,也为针灸作用最佳之所在。

灸法有什么禁忌?《谢锡亮灸法》: 1.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妇女经期施灸; 2.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 《医学原理》:若虚极之人孤明将绝,脉浮数而大,精神昏短,不能抵敌火气者,不可灸之,灸之即死。《千金翼方》:凡微数之脉及新得汗后,并忌灸。《神灸经纶》:臂脚穴灸多脱人真气,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瘦削无力。

整体来看,艾灸的禁忌非常少,施灸门槛很低。

所以医学家陈延之才会说:“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甚至表示,哪怕啥都不懂,对着病痛的地方灸它丫的,也会有很好的疗效。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灸绳》:除心前区外,全身上下皆无禁灸之处。《灸绳》:颜面部位,身体暴露部位,关节处,动脉应手处,手足指及手足掌心,隐匿处禁直接灸(这些部位禁用不是说没效果或者有恶劣的副作用,而是针对直接灸而言,直接灸会导致化脓甚至留疤,影响生活便利和外形美观,温和灸对这些部位并不禁忌)

古代文献中有记载很多禁灸的穴位,原因是古代用的是直接灸,灸点会破损化脓,现在的温灸法并没有那么多禁忌位置。

施灸后的注意事项灸后注意避风寒,饮食清淡,戒欲。要耐心长期施灸,勿急于求成。用艾灸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吗?

有。

临床上叫感传,就是施灸过程中会有某种感觉(温热感、蚁行等等)向病灶移动,具体感觉因人而异,但是并非没有感传就没有效果。

《灸绳》结合临床经验,将感传总结为三个阶段:

感觉从施灸处向患处移动;停留在患处发挥作用;感觉逐渐减弱并消失,或者向另一个患处移动。

这种感觉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摸清规律,但是有以下几个比较确切的观点:

《灸绳》:刺激愈强,时间愈长,刺激次数愈多,感传愈易出现......青壮年较老年感传出现率高,女性较男性高;温暖安静、皮肤湿润、思想集中,感传更易发生。《灸绳》:不是每一种病都能出现感传,也并不是每一种病必须有感传出现才能生效。《灸绳》:一般是当灸处的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感应即开始循经前进。但在不少情况下,当感传尚未出现,或将要出现之际,灸处先发生酸麻胀等与针刺相同的得气感应......而后在酸麻胀的区域当中,再出现感传线。凡是这种现象易于出现者......效果必定良好。也有在灸处的先兆尚未出现,患处却首先发生某种感应,而后灸处的感应方开始向患处移动。什么感觉表示艾灸起效果了?

像我这样虚寒体质的人,艾灸的时候会有嗜热点,就是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

但是,艾灸多次后,这个穴位的嗜热感会变小,这是起效果的表现。

《谢锡亮灸法》: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称嗜热点,灸几次以后,这个热点就不太敏感了,这是有效的表现。有的穴位不敏感,灸几次以后就敏感了,这也是向愈的表现。《灸绳》:凡是症状愈鲜明,则感传作用也就愈明显,随着病情的好转和痊愈,感传作用也就减弱与消失。

临床上根据这个现象,有一种疗效很好的方法。

就是用艾条挑几个穴位先试一试,在灸感最强的点施灸,效果最好。

热病能否艾灸?

仍有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很多热病可以用艾灸治愈。

《灸绳》:热症可灸,乃是对中医传统理论应有的理解......如果至今仍顽固不化地认为热症禁灸,这不是古人误我而是我误古人。《谢锡亮灸法》:阴、里、虚、寒证多灸,阳、表、实、热证少灸。《中国针灸大全》:灸法属于温热刺激,热能伤阴,所以对于一些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需慎用灸法。如阴虚火旺之证误用灸法致阴血更耗而阳气有余,往往产生不良的后果。

对于没有把握的,阴、里、虚、寒证大胆放心灸。

艾灸是否有副作用

极少,即便有也非常轻微,而且停灸后可很快消失。

《灸绳》:温和灸长期应用于头部、上肢或胸背,常可发生头昏,双目发红,鼻腔干燥。在腰腹或下肢长期施灸,可导致大便干燥,发生便秘。《谢锡亮灸法》:一般无不良反应......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艾灸相比于药物的显著优势《灸绳》: 1. 致病微生物不会对艾灸产生耐受作用。 2. 虽长期应用,也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或造成腔道中菌群失调。而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得同时,对于人体正常得各项机能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干扰与影响......施灸除对局部组织有轻微的影响外,对内脏和全身除非操作不慎,决不会有损害作用。 3. 不会形成习惯性与停药后药物反应。对某一药物如长期应用,因而代替了某种脏器的功能,改变了内部环境就可产生以来作用。如果骤然停药,即将使生活机能陷于瘫痪,或是使原有症状加重。而艾灸决无此类情况出现。 4. 决不会因超过治疗的作用量而发生中毒。 5. 决不会因配伍不当误犯禁忌。针灸配穴不当,至多是减低疗效,决不会因互不协调的经穴同时应用而出现何种不良后果。

另外,艾灸还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足够简单,像我这样自己乱吃药很容易抓虾,艾灸就不会。

艾灸不如药物之处《灸绳》:艾灸是以激发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主,当集体衰竭至一定程度时,此种激发方式已不足唤起反应。健康的人艾灸有保健作用吗?

说法不一,有说健康之人不宜灸:

《灸绳》:艾灸用于预防疾病,其作用是值得怀疑的。虽然艾灸可以使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体系增强,但这是持续时间不长的一种短暂作用......古人对于无病针灸早已提出过反对意见。《千金》、《外台》等书,对于无病小儿均有“戒逆针灸”之戒......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有说灸法即可治病,又能防病。

《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备急千金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著人。《谢锡亮灸法》:无病自灸,可预防疾病、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中国针灸大全》: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宜脾肾。

其实对于无病能否艾灸根本不用纠结,完全健康的人不说万中无一吧,一千个人里都找不出一个完全健康的。当然,愿意尝试艾灸肯定也是感觉到哪里不舒适了。

对于保健灸有需求的,在《谢锡亮灸法》中有对12个保健灸穴位做专门介绍,在《中国针灸大全》中也有专门针对保健穴位的介绍,可供参考。

后续有看到新的书不定期补充。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你得先明白灸的原理

灸的位置,灸离皮肤远近,和拿着艾条做提插动作

是根据人体气象等来的

阴阳互吸和牵制化散

小时候玩过磁铁吧

这艾灸,就是跟磁铁原理是一样的

行医,弄不明白六气相向不行

你得知道谁对谁

也就是我们上学时语文课的反义词,和数学课的正负数

风,对的是水,或湿

热,对的是寒或冷,凉

这艾火靠近皮肤,就会吸人体的寒,热,冷

从而完成在冷热交汇的地方变成水火

这艾火就好比,磁铁

人体的不是寒极的地方,凉都比较稀疏

就是相当于我们用磁铁在沙子里吸的黑色铁矿砂

隔着皮肤,就好比把洗来的铁砂放在纸上

纸下边,放磁铁

你看,是不是铁砂被磁铁吸住后可以隔着纸被磁铁吸着拖动

铁砂被磁铁吸住的过程,就是你拿的艾火与人体寒凉吸住的时候

这里有个密度常识

火分内外中

外焰,中焰,内焰

外焰因为密度小,轻,所以加热快,但火虚

中焰相对密度大一点,不容易分散,所以就在那,一步步分散,变成外焰

内焰最实,密度最大

就像打铁的都是把钢铁塞进炉炭里一个道理

你见过用蓝火苗烧红了铁然后锻打的吗?

这艾热,越靠近艾火里,越实

艾条,没火苗,所以算是实火

因为距离了一段距离,这就算是热辐射了

实体的火,向外扩散

是不是扩大的直径越大,这实心热就越分散

热中间不就有气充当火密度缺陷部分了

于是,实火,就变成了带有煊软劲的火了

就像天上的星星,都聚集在一块,和星星分开,在空中有距离

这实对实,才对等

虚对虚

阳实,浮力大,阴实重力大

阴阳实,相对,就好比你拿着俩磁铁对吸

当治沉疴时

艾就得离得很近,或直接放在皮上

不然,寒太实,吸不动

就像俩磁铁密度大,自身很重,离远了,不能吸到一起一样

你看,离远了,皮肤觉出的烤的热劲是不是很小

也就是小热对小凉

就把肤表的清凉给吸了

这个凉热交合就停在艾火与皮肤之间了

也就是少阴与少阳相交

古代,有几个字是通用的

少,和小,无和不

艾灸,离得远,去的是表皮的水

水被吸,是不是会有风从表皮进呀

所以,越灸越冷

我只能用俩平面图解释一个立体图

我们趴着的身体是椭圆的吧

从正上方朝下看,就看不到皮肤运行线撩起去找艾火

从被艾灸的人一侧,看后背

就得到了如下图

这个还是跟你们女人穿着大裙子,往下蹲,裙子平开落在地上一样

这里,只能看到从头脚各部进风

平移吸入嘛

你看,是不是从头脚朝艾火下边这走

因为烤的是表皮嘛

所以就会有从头脚进凉气,充当表皮水流

三通理论

水暖管件里有个三通

这里我再补充一个

这无风的空气,也是有凉沉热升的

都会有密度分化

于是,就有了我们中国人,不同区域的床,炕,桌子等高度

你可以把空气比作水

水越深,浮力越大

高处空气稀,低处空气稠嘛

人体密度,与存在空气中的高度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睡地板

这地板往上30厘米的空气最重,密度最大

超过了人体标准气压

于是,这个凉气就会与人中和

就会把凉气压入人体

从而,人体密度就大了

是阴密度

当我们站起来

存在高度变了

上边空间空气密度小

人体的气托不了多余进来的阴气

就像你踩在皮球上把气球踩扁了

是不是你的高度,再加上踩扁的球高,不如不踩的时候两者长度加起来的长?

于是,就内沉嘛

你的气拖不住阴

脑袋里就有了空当

就好比你的肉体靠上

你的灵魂,魂魄靠下

或者说,灵魂靠上,肉体靠下

从影像检查

就是大脑往下坐了

大脑与头顶骨的内壁之间缝隙过大

这就叫,阳陷

所以,不能抵挡空间的垂直大气压

也就是地球引力

你不就头重脚轻了

当下沉时,还会从头皮吸入空中下落的阴气

随着寒气下沉,你不就浑身沉重嘛

而从头来了凉

是不是身体的热就会自动去顶?

风热,比湿热跑得快

湿热比清凉跑得快

寒凉与上升的热交汇在头皮或头骨里边,或大脑与头骨之间的腔

是不是湿热了

而风热先到了,下边湿热跟着的

是不是胃的湿热就停在胸或脖子,甚至脸了?

继续说艾灸气运

如果从头或脚的方向看,先忽略自己同朝向的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就会有这个气流向

这问题就来了

身体侧面的中线,就成了风入口

注意看好这个图的阴影

这就是阴掉

我们在中学物理课有过气压实验

就是拿一个玻璃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拇指堵住有水的玻璃管的上口

把玻璃管垂直从水里拿出

我们可以看到水会停在玻璃管里不动

因为,一标准大气压,是10.336米水柱

这一米长的玻璃管才不到0.1个气压

所以水出不来

这针灸本就是以泻为主

就好比把堵着玻璃管的上口的手指拿开

是不是水滋溜就跑了

而这艾灸刚好与下针相反

回到刚才的玻璃管,如果你不松上边的拇指,把玻璃管朝一侧倾斜

水面会成为平行四边形

这时注意看玻璃管与水

看管口那

你就知道为什么歪了之后水会流出了

手机横拍的,这个图片左侧是下

注意看倾斜后的,到有了半圆白(管口气泡)的变化

和水滋溜跑出来

就是口的三角△气泡在往上走时,会成为半圆

把斜平的水底给拱了

这个玻璃管气水流动图,就是我们脱臼后的

比如右脚踝

把脚外侧一崴,气上去了,顺着腓骨这边的水就下来了

所以,这里会肿

这跗阳等处就会变干

而刚我说的艾灸的,就跟这个有区别

那个是直接从体侧进入,沿着表皮与真皮之间的一半朝脊椎和艾灸点走

在灸期间,人不光会发冷

还会有像俯卧撑腰,胸不给力的哆嗦

还带着像被什么东西吓得嗯嗯叫

额头发凉冻的发青紫似的

这肋胁等处因为有风,所以会起鸡皮疙瘩

而沿着下行的图中的阴影

会带着艾热下行

于是,这表皮与真皮之间,就有了风,艾热,和艾热灼的人出的像粉刺或无油是水的疙瘩

就有了艾灸时忽然出现一片刺挠疙瘩

这就是风疹

于是,为了推卸责任

就成了,对艾灸过敏这个词

想必,做艾灸的都遇见过这个吧

有的说,啊你艾灸过敏

却从不说是自己不懂,把人给灸坏了

而有的更能忽悠

说,啊这是你在排毒

你看,把你湿气给你灸出来了

等过后你看吧,病人就该浑身冷嗖嗖,癔癔症症了

不仅肛门里疼,还会嘴里上火

皮肤也会像糖尿病的有糖的皮肤一样不适

病人就该牙龈上火,内眼角有黍(黄米,做黄酒那个,比小米个头大)一样大小的胶球一样的黏眼屎了

还会看到患者鼻子外眼角的皮发黑发干

就像演电视剧化妆老太太一样

这样灸不了多少时日

你再去摸病人后心

看看棘突区域有没有一个像大门钉的钉子冒一样的疙瘩聚集

这就是艾火离得远或随身灸出来的艾热热度不够导致的

这里我先不说艾绒造假的事

如果进行温和灸,不是手执灸,就得保持安静

在艾灸前,先喝足温热水

然后等患者趴下或躺下

等浑身气血安宁了

在病人彻底放松,没有气动的情况下,慢慢解开患者衣服,把艾灸放上

盖好,防止受风

这样,很多患者就会进入禅境般的睡眠

等艾火减退,患者就快醒了

醒来后,患者不可以着急走

不然停在体内的艾热就会受气动积压而躁动

严重的很快就癫狂,嘚瑟

患者就像刚生完孩子的产妇一样安宁,缓慢

如果有尿,可以先尿

没有,就先静坐,不可以说笑,乱动

等待看有无打嗝,放屁

然后,静静地,慢慢的不动气的喝温热水或茶

一直喝到把灸进去的艾热全散出来,

喝到通透,喝的有的会出汗,然后是几分钟一次尿

等浑身清新水润透了,才可以走动或出门

如果不把艾灸的火弄出来,就等着日后骨枯,筋干,肌肉里烫,皮肤塌陷去吧

下面说艾灸时患者的灸感,和施灸人的执艾在建立艾火与患者体内寒层吸引感

当艾灸的热吸住了,才会有像小孩吃奶一样嘬住乳头

这时并没有艾热巡经

当连接稳了,艾热才会进入

就像小孩吃一会乳头,都平息了,奶水才柔和的流出

这样才不会突然奶水喷射,孩子吞咽不及,呛孩子

这下针和艾灸的缓急,也是这意思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来就嗖一针扎下去

有多少个傻逼玩意啥否不管,嗖一针,把人扎的跟惊厥一样,甚至晕过去

然后推卸责任的说,啊你晕针

他从不说是他个傻逼玩意不管病人气口,不管病人是否已经有了恐惧下的紧张

所以,跟这种傻逼玩意讲得气,得体,就是纯属扯淡

病人把身体完全交给你了吗?

就是这种傻逼玩意,这一针,或一灸,就像把磁铁摔两半,茬口成了同极

把人的如同磁力圈的气环给扎掉气心了

废了人的真气

让人力不从心,神不能聚

害人有一套,让他把这个磁力线接好,他有这个本事吗?

人体磁力线,气环,就跟电动机或发电机的线包线圈数一样

少了线圈,电动机就得动力不足,还发热,易烧毁

不是越治,人越四平八稳,柔和中正

把人治的性格不稳定,不着调

更有很多,比如腰疼

这缺德玩意不是解除神经紧张,那种抽筋疼

他上来就给人家割断

比如,小针刀,和那种跟大改锥一样的插到人骨缝,或贴骨,等地方

是让人家失去了那个部位的知觉,以此,掩盖病情,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你得先明白灸的原理

灸的位置,灸离皮肤远近,和拿着艾条做提插动作

是根据人体气象等来的

阴阳互吸和牵制化散

小时候玩过磁铁吧

这艾灸,就是跟磁铁原理是一样的

行医,弄不明白六气相向不行

你得知道谁对谁

也就是我们上学时语文课的反义词,和数学课的正负数

风,对的是水,或湿

热,对的是寒或冷,凉

这艾火靠近皮肤,就会吸人体的寒,热,冷

从而完成在冷热交汇的地方变成水火

这艾火就好比,磁铁

人体的不是寒极的地方,凉都比较稀疏

就是相当于我们用磁铁在沙子里吸的黑色铁矿砂

隔着皮肤,就好比把洗来的铁砂放在纸上

纸下边,放磁铁

你看,是不是铁砂被磁铁吸住后可以隔着纸被磁铁吸着拖动

铁砂被磁铁吸住的过程,就是你拿的艾火与人体寒凉吸住的时候

这里有个密度常识

火分内外中

外焰,中焰,内焰

外焰因为密度小,轻,所以加热快,但火虚

中焰相对密度大一点,不容易分散,所以就在那,一步步分散,变成外焰

内焰最实,密度最大

就像打铁的都是把钢铁塞进炉炭里一个道理

你见过用蓝火苗烧红了铁然后锻打的吗?

这艾热,越靠近艾火里,越实

艾条,没火苗,所以算是实火

因为距离了一段距离,这就算是热辐射了

实体的火,向外扩散

是不是扩大的直径越大,这实心热就越分散

热中间不就有气充当火密度缺陷部分了

于是,实火,就变成了带有煊软劲的火了

就像天上的星星,都聚集在一块,和星星分开,在空中有距离

这实对实,才对等

虚对虚

阳实,浮力大,阴实重力大

阴阳实,相对,就好比你拿着俩磁铁对吸

当治沉疴时

艾就得离得很近,或直接放在皮上

不然,寒太实,吸不动

就像俩磁铁密度大,自身很重,离远了,不能吸到一起一样

你看,离远了,皮肤觉出的烤的热劲是不是很小

也就是小热对小凉

就把肤表的清凉给吸了

这个凉热交合就停在艾火与皮肤之间了

也就是少阴与少阳相交

古代,有几个字是通用的

少,和小,无和不

艾灸,离得远,去的是表皮的水

水被吸,是不是会有风从表皮进呀

所以,越灸越冷

我只能用俩平面图解释一个立体图

我们趴着的身体是椭圆的吧

从正上方朝下看,就看不到皮肤运行线撩起去找艾火

从被艾灸的人一侧,看后背

就得到了如下图

这个还是跟你们女人穿着大裙子,往下蹲,裙子平开落在地上一样

这里,只能看到从头脚各部进风

平移吸入嘛

你看,是不是从头脚朝艾火下边这走

因为烤的是表皮嘛

所以就会有从头脚进凉气,充当表皮水流

三通理论

水暖管件里有个三通

这里我再补充一个

这无风的空气,也是有凉沉热升的

都会有密度分化

于是,就有了我们中国人,不同区域的床,炕,桌子等高度

你可以把空气比作水

水越深,浮力越大

高处空气稀,低处空气稠嘛

人体密度,与存在空气中的高度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睡地板

这地板往上30厘米的空气最重,密度最大

超过了人体标准气压

于是,这个凉气就会与人中和

就会把凉气压入人体

从而,人体密度就大了

是阴密度

当我们站起来

存在高度变了

上边空间空气密度小

人体的气托不了多余进来的阴气

就像你踩在皮球上把气球踩扁了

是不是你的高度,再加上踩扁的球高,不如不踩的时候两者长度加起来的长?

于是,就内沉嘛

你的气拖不住阴

脑袋里就有了空当

就好比你的肉体靠上

你的灵魂,魂魄靠下

或者说,灵魂靠上,肉体靠下

从影像检查

就是大脑往下坐了

大脑与头顶骨的内壁之间缝隙过大

这就叫,阳陷

所以,不能抵挡空间的垂直大气压

也就是地球引力

你不就头重脚轻了

当下沉时,还会从头皮吸入空中下落的阴气

随着寒气下沉,你不就浑身沉重嘛

而从头来了凉

是不是身体的热就会自动去顶?

风热,比湿热跑得快

湿热比清凉跑得快

寒凉与上升的热交汇在头皮或头骨里边,或大脑与头骨之间的腔

是不是湿热了

而风热先到了,下边湿热跟着的

是不是胃的湿热就停在胸或脖子,甚至脸了?

继续说艾灸气运

如果从头或脚的方向看,先忽略自己同朝向的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就会有这个气流向

这问题就来了

身体侧面的中线,就成了风入口

注意看好这个图的阴影

这就是阴掉

我们在中学物理课有过气压实验

就是拿一个玻璃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拇指堵住有水的玻璃管的上口

把玻璃管垂直从水里拿出

我们可以看到水会停在玻璃管里不动

因为,一标准大气压,是10.336米水柱

这一米长的玻璃管才不到0.1个气压

所以水出不来

这针灸本就是以泻为主

就好比把堵着玻璃管的上口的手指拿开

是不是水滋溜就跑了

而这艾灸刚好与下针相反

回到刚才的玻璃管,如果你不松上边的拇指,把玻璃管朝一侧倾斜

水面会成为平行四边形

这时注意看玻璃管与水

看管口那

你就知道为什么歪了之后水会流出了

手机横拍的,这个图片左侧是下

注意看倾斜后的,到有了半圆白(管口气泡)的变化

和水滋溜跑出来

就是口的三角△气泡在往上走时,会成为半圆

把斜平的水底给拱了

这个玻璃管气水流动图,就是我们脱臼后的

比如右脚踝

把脚外侧一崴,气上去了,顺着腓骨这边的水就下来了

所以,这里会肿

这跗阳等处就会变干

而刚我说的艾灸的,就跟这个有区别

那个是直接从体侧进入,沿着表皮与真皮之间的一半朝脊椎和艾灸点走

在灸期间,人不光会发冷

还会有像俯卧撑腰,胸不给力的哆嗦

还带着像被什么东西吓得嗯嗯叫

额头发凉冻的发青紫似的

这肋胁等处因为有风,所以会起鸡皮疙瘩

而沿着下行的图中的阴影

会带着艾热下行

于是,这表皮与真皮之间,就有了风,艾热,和艾热灼的人出的像粉刺或无油是水的疙瘩

就有了艾灸时忽然出现一片刺挠疙瘩

这就是风疹

于是,为了推卸责任

就成了,对艾灸过敏这个词

想必,做艾灸的都遇见过这个吧

有的说,啊你艾灸过敏

却从不说是自己不懂,把人给灸坏了

而有的更能忽悠

说,啊这是你在排毒

你看,把你湿气给你灸出来了

等过后你看吧,病人就该浑身冷嗖嗖,癔癔症症了

不仅肛门里疼,还会嘴里上火

皮肤也会像糖尿病的有糖的皮肤一样不适

病人就该牙龈上火,内眼角有黍(黄米,做黄酒那个,比小米个头大)一样大小的胶球一样的黏眼屎了

还会看到患者鼻子外眼角的皮发黑发干

就像演电视剧化妆老太太一样

这样灸不了多少时日

你再去摸病人后心

看看棘突区域有没有一个像大门钉的钉子冒一样的疙瘩聚集

这就是艾火离得远或随身灸出来的艾热热度不够导致的

这里我先不说艾绒造假的事

如果进行温和灸,不是手执灸,就得保持安静

在艾灸前,先喝足温热水

然后等患者趴下或躺下

等浑身气血安宁了

在病人彻底放松,没有气动的情况下,慢慢解开患者衣服,把艾灸放上

盖好,防止受风

这样,很多患者就会进入禅境般的睡眠

等艾火减退,患者就快醒了

醒来后,患者不可以着急走

不然停在体内的艾热就会受气动积压而躁动

严重的很快就癫狂,嘚瑟

患者就像刚生完孩子的产妇一样安宁,缓慢

如果有尿,可以先尿

没有,就先静坐,不可以说笑,乱动

等待看有无打嗝,放屁

然后,静静地,慢慢的不动气的喝温热水或茶

一直喝到把灸进去的艾热全散出来,

喝到通透,喝的有的会出汗,然后是几分钟一次尿

等浑身清新水润透了,才可以走动或出门

如果不把艾灸的火弄出来,就等着日后骨枯,筋干,肌肉里烫,皮肤塌陷去吧

下面说艾灸时患者的灸感,和施灸人的执艾在建立艾火与患者体内寒层吸引感

当艾灸的热吸住了,才会有像小孩吃奶一样嘬住乳头

这时并没有艾热巡经

当连接稳了,艾热才会进入

就像小孩吃一会乳头,都平息了,奶水才柔和的流出

这样才不会突然奶水喷射,孩子吞咽不及,呛孩子

这下针和艾灸的缓急,也是这意思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来就嗖一针扎下去

有多少个傻逼玩意啥否不管,嗖一针,把人扎的跟惊厥一样,甚至晕过去

然后推卸责任的说,啊你晕针

他从不说是他个傻逼玩意不管病人气口,不管病人是否已经有了恐惧下的紧张

所以,跟这种傻逼玩意讲得气,得体,就是纯属扯淡

病人把身体完全交给你了吗?

就是这种傻逼玩意,这一针,或一灸,就像把磁铁摔两半,茬口成了同极

把人的如同磁力圈的气环给扎掉气心了

废了人的真气

让人力不从心,神不能聚

害人有一套,让他把这个磁力线接好,他有这个本事吗?

人体磁力线,气环,就跟电动机或发电机的线包线圈数一样

少了线圈,电动机就得动力不足,还发热,易烧毁

不是越治,人越四平八稳,柔和中正

把人治的性格不稳定,不着调

更有很多,比如腰疼

这缺德玩意不是解除神经紧张,那种抽筋疼

他上来就给人家割断

比如,小针刀,和那种跟大改锥一样的插到人骨缝,或贴骨,等地方

是让人家失去了那个部位的知觉,以此,掩盖病情,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人体有很多经脉穴位,有十二个关键的穴位,即原穴和脏腑原气有着根本的关系。通过原穴就可以推测脏腑的健康状况,还可按摩艾灸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问题。原气来源于肚脐之下、两肾之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位开合驻留的地方就是原穴。

经脉不通百病生,保健按摩艾灸十二个原穴,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原穴与经脉是相互对应的,比如太溪穴对应肾经,太冲穴对应肝经,神门穴对应心经,太白穴对应脾经,太渊穴对应肺经。五脏有疾,应出之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原穴相当于经络的开关,开关打开了,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通畅,人体就会健康,反之则会气血不畅,经络失调。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和一;膏之原穴鸠尾一个;肓之原穴脖胦一个(bó yng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难经·六十六难》云: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健康的人体,其原穴皮肤完好、有光泽。一旦出现红晕、苍白、青紫等色泽变化或是瘀斑、丘疹、凹陷等形态异常,就说明相应脏腑出问题了。比如按压时如果有胀痛、灼热、针刺、触电一样的感觉,很可能是急性、炎性病变;有酸麻感多为慢性疾病。

原穴用于祛邪和扶正补虚,按摩原穴可以疏通气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按摩、艾灸、拔罐等方式,刺激十二原穴,能够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人体有很多经脉穴位,有十二个关键的穴位,即原穴和脏腑原气有着根本的关系。通过原穴就可以推测脏腑的健康状况,还可按摩艾灸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问题。原气来源于肚脐之下、两肾之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位开合驻留的地方就是原穴。

经脉不通百病生,保健按摩艾灸十二个原穴,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原穴与经脉是相互对应的,比如太溪穴对应肾经,太冲穴对应肝经,神门穴对应心经,太白穴对应脾经,太渊穴对应肺经。五脏有疾,应出之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原穴相当于经络的开关,开关打开了,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通畅,人体就会健康,反之则会气血不畅,经络失调。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和一;膏之原穴鸠尾一个;肓之原穴脖胦一个(bó yng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难经·六十六难》云: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健康的人体,其原穴皮肤完好、有光泽。一旦出现红晕、苍白、青紫等色泽变化或是瘀斑、丘疹、凹陷等形态异常,就说明相应脏腑出问题了。比如按压时如果有胀痛、灼热、针刺、触电一样的感觉,很可能是急性、炎性病变;有酸麻感多为慢性疾病。

原穴用于祛邪和扶正补虚,按摩原穴可以疏通气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按摩、艾灸、拔罐等方式,刺激十二原穴,能够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血脉经络是个管网系统,外伤身体受寒、长期姿势不对造成压迫、情志不和内分泌紊乱都能改变内循环状况,那么液体的流动和什么有关?压力温度粘稠度以及管道相关的曲折度和口径。

水遇寒则凝,身受寒则紧,体液凝滞,管壁缩窄,通过减少,压力增大,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疼痛,疼痛因为紧张。

紧张可以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生气手抖是筋在紧张肝在受伤,打嗝也是紧张,短期内受个惊吓能恢复,是因为惊吓造成的紧张打断了原有的紧张。喜怒忧思悲恐惊能造成的疾病则是人不断通过这些情绪积累紧张,自己意识不到又不知打断,使“打嗝”成为常态后造成实质的伤害和形变,由此引发的代谢不利则会造成进一步的病变反过来继续影响心理。武术导引之所以有去病效果,就是因为他们利用动作中的张驰建立新的紧张并打断它形成放松,起到一个恢复原位的效果,所以有宿疾的人练一段之后会打嗝放屁排出黑血,就是内部通了并且把淤堵也代谢出来的缘故。

冬天室外的水管冻了,浇点儿热开水下去,管口吐出几根儿冰棍儿管道即通,艾灸就是要这个温通之力,因为管道长度口径方向那些基础设施你是改不了的也没必要改,哪不通是因为气血过不来温度送不到,去提高温度就可以改变压力,通导气血,缓解紧张。

明白这个原理之后就无所谓用什么方法,总之就是让身体不紧张,放松就对了,热水泡澡也能放松,但艾草有一个穿透力是热水取代不了的,同理外火也不如内火,比如静坐产热是从里往外蒸透的感觉,静得下来得是先拔了七情的根子,消除了紧张,因为紧张着是不可能入静甚至入定的,这也算能攻心则反侧自消,釜底抽薪了。


艾灸的原理是什么?

血脉经络是个管网系统,外伤身体受寒、长期姿势不对造成压迫、情志不和内分泌紊乱都能改变内循环状况,那么液体的流动和什么有关?压力温度粘稠度以及管道相关的曲折度和口径。

水遇寒则凝,身受寒则紧,体液凝滞,管壁缩窄,通过减少,压力增大,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疼痛,疼痛因为紧张。

紧张可以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生气手抖是筋在紧张肝在受伤,打嗝也是紧张,短期内受个惊吓能恢复,是因为惊吓造成的紧张打断了原有的紧张。喜怒忧思悲恐惊能造成的疾病则是人不断通过这些情绪积累紧张,自己意识不到又不知打断,使“打嗝”成为常态后造成实质的伤害和形变,由此引发的代谢不利则会造成进一步的病变反过来继续影响心理。武术导引之所以有去病效果,就是因为他们利用动作中的张驰建立新的紧张并打断它形成放松,起到一个恢复原位的效果,所以有宿疾的人练一段之后会打嗝放屁排出黑血,就是内部通了并且把淤堵也代谢出来的缘故。

冬天室外的水管冻了,浇点儿热开水下去,管口吐出几根儿冰棍儿管道即通,艾灸就是要这个温通之力,因为管道长度口径方向那些基础设施你是改不了的也没必要改,哪不通是因为气血过不来温度送不到,去提高温度就可以改变压力,通导气血,缓解紧张。

明白这个原理之后就无所谓用什么方法,总之就是让身体不紧张,放松就对了,热水泡澡也能放松,但艾草有一个穿透力是热水取代不了的,同理外火也不如内火,比如静坐产热是从里往外蒸透的感觉,静得下来得是先拔了七情的根子,消除了紧张,因为紧张着是不可能入静甚至入定的,这也算能攻心则反侧自消,釜底抽薪了。


艾灸原理是什么

艾灸的主要作用是“能活跃脏腑的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对功能低下的机体,可以调动人体内在的积极因素,使机体活动旺盛,增强人体抗病防卫免疫能力;对功能亢盛的机体,使其得到抑制,恢复正常,达到阴平阳秘”。艾灸对血压、呼吸、脉搏、心律、神经、血管等都有调整作用,能使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使肾上腺素等分泌旺盛,对血糖及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显着的调节平衡作用。

艾灸是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体表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的传导,以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全是因为人体阴阳失和,经络不通。优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会渗透皮肤深达里层,产生循经感传现象,气血在强大的热流推动下,冲破瘀阻点,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作用。所以说艾灸能治百病,一点都不虚假和夸大! 艾灸已经广泛应用到内、外、妇、儿、五官及皮肤科、保健养生、美容、减肥等各个领域,对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症、偏头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关节炎、痛风、各种肠胃病、便秘、慢性肺炎、各类皮肤病、男性肾虚腰痛、女性宫寒痛经等100多种疾病均有很好的康复理疗作用。


艾灸原理是什么

艾灸的主要作用是“能活跃脏腑的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对功能低下的机体,可以调动人体内在的积极因素,使机体活动旺盛,增强人体抗病防卫免疫能力;对功能亢盛的机体,使其得到抑制,恢复正常,达到阴平阳秘”。艾灸对血压、呼吸、脉搏、心律、神经、血管等都有调整作用,能使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使肾上腺素等分泌旺盛,对血糖及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显着的调节平衡作用。

艾灸是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体表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的传导,以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全是因为人体阴阳失和,经络不通。优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会渗透皮肤深达里层,产生循经感传现象,气血在强大的热流推动下,冲破瘀阻点,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作用。所以说艾灸能治百病,一点都不虚假和夸大! 艾灸已经广泛应用到内、外、妇、儿、五官及皮肤科、保健养生、美容、减肥等各个领域,对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症、偏头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关节炎、痛风、各种肠胃病、便秘、慢性肺炎、各类皮肤病、男性肾虚腰痛、女性宫寒痛经等100多种疾病均有很好的康复理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