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者膜荚黄芪用的根。

黄芪入药的部分根,切片了以后,黄白黄白的,这个黄就是这个根的颜色,它的表皮,或者切片以后,它都有淡淡的黄色,这是根据颜色来命名。

芪,本身黄芪的芪的本字,在古代本草里面,是一个老字,老师的老,下面一个日字,太阳这个日,这个耆,就有年长的意思,比如说一群老年人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可以把他称为耆年之人,就是最年长者。

那么也可能是古代,就是秦汉时期,当时认为黄芪,是补气药当中,可能认为作用最好的,所以有的就提出它补气第一,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认识,是补气药当中的老大,所以有那个黄耆,就有那个耆字,那么后来便于书写,就改为了现在这个芪,它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在查阅一些古代文献上,很多书上还是写的原来的耆。

黄芪作为一个补气药,它主要也是在脾肺两脏,那么它首先能够补脾气。

补脾气,可以用于一般的脾气虚,脾主要是主运化的,脾能够升清的,脾能统血的。

脾气虚,它可以表现为运化功能降低,出现纳食不佳,消化力降低,脘腹满闷,倦怠乏力,这样的一些基本的症状,也可以(因)脾气虚,造成了水湿内停,出现了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或者泄泻,这个大便稀溏这样的水湿内盛的脾虚生湿的症状。脾不能升清,就可能出现中气下陷,也叫作脾虚气陷,脾气虚了,可能出现脾不统血。

黄芪作为一个补脾气的药,它最大的特长,就是既能补脾气,又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能够升阳举陷,所以在脾气虚当中,兼有中气下陷,或者脾虚下陷,黄芪就比人参更为常用,更为重要。

这个脾虚气陷,常常患者下腹部有一个下坠感,老是觉得重坠、不舒服。更主要的可以出现一些脏器下垂,它升举无力,比如出现胃下垂、脱肛,就是直肠脱出于肛门之外,子宫脱垂,这个子宫可以从阴道口露出,或者其它的一些脏器下垂。

最有名的代表方剂,就是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里面虽然也有人参这一类的补脾气的药,但是以黄芪为君药,那么主要是使用黄芪的这个特征。

在补脾气的药当中,它又长于升举脾阳,升举脾胃清阳之气,那么常常配伍我们解表药当中学的柴胡、升麻这样的一些药,如果说这个脾不升清,表现出来的是泻泄,那么也可以配伍葛根,因为葛根本身有止泻的作用,它长于升阳止泻,所以这是在补脾气方面。

黄芪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兼有升阳举陷,既能补脾气,又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另外黄芪又是一个补肺气的药,所以一般的肺气虚,我们前面说了肺主呼吸,肺主声音,那么肺气虚,往往呼吸比较微弱,声音比较低微,那么这些(症)黄芪也是可以用的。但是一般的肺气虚出现了久咳虚喘,呼吸无力,那么黄芪不如人参,所以在用于一般的这种肺气(虚)当中,人参使用率比黄芪高得多,而且临床的疗效也要好一些。

但是因为这个肺气虚而不能很好地宣发卫气,那么这个卫气是来源于中焦,也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它来源于比较剽捍之气。所以卫气的那一部分,要靠肺气的宣发,它循行于全身,尤其脉外,尤其是能够充养卫分。

用现在的术语来表述,那么卫气就有温养肌肤,使(之)比较温煦,比较有光泽,毛发也比较荣润,这样的一些现象。另外使肌体保持应有的对外邪的抵抗力,使这个正气比较健旺,能够御邪,不轻易地感受外邪。

另外就是司开合,不至于出汗太多,引起这个自汗,也可能不因为这个郁闭而不能出汗,它是两个方面都可能调节,那么主要是通过卫气的这个基本的生理功能。

那么这个黄芪,它通过补肺气,它又能够促进卫气的宣发到肌表,能更好地温养肌肤,抵御外邪和司开合,调节这个汗液的多少。那么如果在这方面出现了异常,那么黄芪就优于了人参,所以它不但能够补肺气,还能益卫固表,使这个在体表的卫气更加强盛,尤其是对于容易感受外邪的,体虚容易外感,这个往往不但是脾肺气虚,而且有卫气也虚。

那么这个时候,往往黄芪比人参重要,最有名的玉屏风散,和防风、白术配伍在一起,这个可以增强对外邪的御邪的能力,有的经常感冒的,常常治疗一些过敏性鼻炎,稍稍有一点风吹,马上这个喷嚏不断,流清涕,那么也是认为感受了风邪,卫外不固,常用玉屏风散。

另外如果是这个肌表不固,自汗不止,这个气虚的自汗,那么这个黄芪经常作为一个补卫气,又能固肌表的,也是在方当中作为主药,这个玉屏风散也可以用,当然它也可以与其它的固表止汗的药,比如说这个当归六黄汤,那里面重用黄芪,也是用它来固表止汗,所以补肺气的药当中,它又能够益卫固表,抓住这两个很重要的特征。

那么另外的功效,利尿。

主要是益气利尿,主要是用于气虚的水肿,那么脾气虚,这个水液的运化失调,往往也可以形成水肿,所以这个黄芪在临床上治疗的水肿,基本上偏于虚证的比较适合,尤其是偏于气虚的,当然阳虚的,它也可以和温阳的药一起(用),譬如说(与)附子、肉桂这些一起配伍也是可以。

另外这个托毒生肌,那么这个也是正气亏虚了,黄芪本身是一个补气的药,那么气旺能够生血。

所以气血两虚,那么正气不能使脓毒外出,所以有的疮痈溃破了以后,那么脓毒长期地不能干净,长期不能干净,这个疮面就不能愈合,那么通过这个补益气血,能够托毒外出,有利于生肌,所以黄芪也是比较常用的。

如果说兼有阳虚的,还可以配伍鹿茸这一类的药,有血虚的,还可以配伍当归,所以这个黄芪、当归、鹿茸之类都是用于阳气或者气血虚衰而不利于疮痈的邪毒外出和伤口愈合的时候,都是常用的。

如果有毒盛,还可以配伍一点清热解毒的药,但是它的基本作用,是和它的补气作用,联系在一起的。

它是通过补气或者益气生血而达到了托毒生肌的这样一个间接的效果,所以它是用于气血亏虚的这个疮痈难溃,或者溃后难敛。

另外黄芪,通过它的补气作用,认为它能益气活血,这个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那么气虚,当然也容易气滞血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这个因气虚而血滞的,那么黄芪可以达到这个益气活血的效果。

所以在治疗一些瘀血证。比如说风湿痹证,或者中风后遗证,那么它不但有瘀血阻滞,关键的也有气虚,气推动无力,那么黄芪在一些治疗风湿痹证尤其中风后遗证(的方中),补阳还五汤或者这个三痹汤,这些里面都和祛风湿的药,或者活血化瘀的药一起,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另外就是益气生血,黄芪虽然不是补血药,没有直接的补血的功效,但是对于血虚证,有的时候以黄芪为主药,当归补血汤,它和补血的当归配伍在一起,黄芪的用量,超过当归数倍作为第一位的重要的药物,那么就是取一个阳盛者阴长,气旺能生血,所以黄芪也是功效比较多。

在用法里面,生用和蜜制使用,蜜制,主要是用来增强它补气的作用,多用这个炮制品,如果要用它来利尿,要用它来托毒生肌,一般用生黄芪更适合一些。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者膜荚黄芪用的根。

黄芪入药的部分根,切片了以后,黄白黄白的,这个黄就是这个根的颜色,它的表皮,或者切片以后,它都有淡淡的黄色,这是根据颜色来命名。

芪,本身黄芪的芪的本字,在古代本草里面,是一个老字,老师的老,下面一个日字,太阳这个日,这个耆,就有年长的意思,比如说一群老年人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可以把他称为耆年之人,就是最年长者。

那么也可能是古代,就是秦汉时期,当时认为黄芪,是补气药当中,可能认为作用最好的,所以有的就提出它补气第一,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认识,是补气药当中的老大,所以有那个黄耆,就有那个耆字,那么后来便于书写,就改为了现在这个芪,它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在查阅一些古代文献上,很多书上还是写的原来的耆。

黄芪作为一个补气药,它主要也是在脾肺两脏,那么它首先能够补脾气。

补脾气,可以用于一般的脾气虚,脾主要是主运化的,脾能够升清的,脾能统血的。

脾气虚,它可以表现为运化功能降低,出现纳食不佳,消化力降低,脘腹满闷,倦怠乏力,这样的一些基本的症状,也可以(因)脾气虚,造成了水湿内停,出现了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或者泄泻,这个大便稀溏这样的水湿内盛的脾虚生湿的症状。脾不能升清,就可能出现中气下陷,也叫作脾虚气陷,脾气虚了,可能出现脾不统血。

黄芪作为一个补脾气的药,它最大的特长,就是既能补脾气,又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能够升阳举陷,所以在脾气虚当中,兼有中气下陷,或者脾虚下陷,黄芪就比人参更为常用,更为重要。

这个脾虚气陷,常常患者下腹部有一个下坠感,老是觉得重坠、不舒服。更主要的可以出现一些脏器下垂,它升举无力,比如出现胃下垂、脱肛,就是直肠脱出于肛门之外,子宫脱垂,这个子宫可以从阴道口露出,或者其它的一些脏器下垂。

最有名的代表方剂,就是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里面虽然也有人参这一类的补脾气的药,但是以黄芪为君药,那么主要是使用黄芪的这个特征。

在补脾气的药当中,它又长于升举脾阳,升举脾胃清阳之气,那么常常配伍我们解表药当中学的柴胡、升麻这样的一些药,如果说这个脾不升清,表现出来的是泻泄,那么也可以配伍葛根,因为葛根本身有止泻的作用,它长于升阳止泻,所以这是在补脾气方面。

黄芪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兼有升阳举陷,既能补脾气,又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另外黄芪又是一个补肺气的药,所以一般的肺气虚,我们前面说了肺主呼吸,肺主声音,那么肺气虚,往往呼吸比较微弱,声音比较低微,那么这些(症)黄芪也是可以用的。但是一般的肺气虚出现了久咳虚喘,呼吸无力,那么黄芪不如人参,所以在用于一般的这种肺气(虚)当中,人参使用率比黄芪高得多,而且临床的疗效也要好一些。

但是因为这个肺气虚而不能很好地宣发卫气,那么这个卫气是来源于中焦,也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它来源于比较剽捍之气。所以卫气的那一部分,要靠肺气的宣发,它循行于全身,尤其脉外,尤其是能够充养卫分。

用现在的术语来表述,那么卫气就有温养肌肤,使(之)比较温煦,比较有光泽,毛发也比较荣润,这样的一些现象。另外使肌体保持应有的对外邪的抵抗力,使这个正气比较健旺,能够御邪,不轻易地感受外邪。

另外就是司开合,不至于出汗太多,引起这个自汗,也可能不因为这个郁闭而不能出汗,它是两个方面都可能调节,那么主要是通过卫气的这个基本的生理功能。

那么这个黄芪,它通过补肺气,它又能够促进卫气的宣发到肌表,能更好地温养肌肤,抵御外邪和司开合,调节这个汗液的多少。那么如果在这方面出现了异常,那么黄芪就优于了人参,所以它不但能够补肺气,还能益卫固表,使这个在体表的卫气更加强盛,尤其是对于容易感受外邪的,体虚容易外感,这个往往不但是脾肺气虚,而且有卫气也虚。

那么这个时候,往往黄芪比人参重要,最有名的玉屏风散,和防风、白术配伍在一起,这个可以增强对外邪的御邪的能力,有的经常感冒的,常常治疗一些过敏性鼻炎,稍稍有一点风吹,马上这个喷嚏不断,流清涕,那么也是认为感受了风邪,卫外不固,常用玉屏风散。

另外如果是这个肌表不固,自汗不止,这个气虚的自汗,那么这个黄芪经常作为一个补卫气,又能固肌表的,也是在方当中作为主药,这个玉屏风散也可以用,当然它也可以与其它的固表止汗的药,比如说这个当归六黄汤,那里面重用黄芪,也是用它来固表止汗,所以补肺气的药当中,它又能够益卫固表,抓住这两个很重要的特征。

那么另外的功效,利尿。

主要是益气利尿,主要是用于气虚的水肿,那么脾气虚,这个水液的运化失调,往往也可以形成水肿,所以这个黄芪在临床上治疗的水肿,基本上偏于虚证的比较适合,尤其是偏于气虚的,当然阳虚的,它也可以和温阳的药一起(用),譬如说(与)附子、肉桂这些一起配伍也是可以。

另外这个托毒生肌,那么这个也是正气亏虚了,黄芪本身是一个补气的药,那么气旺能够生血。

所以气血两虚,那么正气不能使脓毒外出,所以有的疮痈溃破了以后,那么脓毒长期地不能干净,长期不能干净,这个疮面就不能愈合,那么通过这个补益气血,能够托毒外出,有利于生肌,所以黄芪也是比较常用的。

如果说兼有阳虚的,还可以配伍鹿茸这一类的药,有血虚的,还可以配伍当归,所以这个黄芪、当归、鹿茸之类都是用于阳气或者气血虚衰而不利于疮痈的邪毒外出和伤口愈合的时候,都是常用的。

如果有毒盛,还可以配伍一点清热解毒的药,但是它的基本作用,是和它的补气作用,联系在一起的。

它是通过补气或者益气生血而达到了托毒生肌的这样一个间接的效果,所以它是用于气血亏虚的这个疮痈难溃,或者溃后难敛。

另外黄芪,通过它的补气作用,认为它能益气活血,这个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那么气虚,当然也容易气滞血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这个因气虚而血滞的,那么黄芪可以达到这个益气活血的效果。

所以在治疗一些瘀血证。比如说风湿痹证,或者中风后遗证,那么它不但有瘀血阻滞,关键的也有气虚,气推动无力,那么黄芪在一些治疗风湿痹证尤其中风后遗证(的方中),补阳还五汤或者这个三痹汤,这些里面都和祛风湿的药,或者活血化瘀的药一起,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另外就是益气生血,黄芪虽然不是补血药,没有直接的补血的功效,但是对于血虚证,有的时候以黄芪为主药,当归补血汤,它和补血的当归配伍在一起,黄芪的用量,超过当归数倍作为第一位的重要的药物,那么就是取一个阳盛者阴长,气旺能生血,所以黄芪也是功效比较多。

在用法里面,生用和蜜制使用,蜜制,主要是用来增强它补气的作用,多用这个炮制品,如果要用它来利尿,要用它来托毒生肌,一般用生黄芪更适合一些。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黄芪的神奇之处,是对机体代谢的双向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主要表现在:对血压的双向调节、对体温的双向调节、对汗液,尿液的双向调节、对大便,托毒和敛疮的双向调节。

黄芪,最早见于《本经》,原作黄耆。

别名有王孙、口芪、绵黄芪、箭芪、百本、独椹等

味甘,微温,入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

其作用多表现为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

后面的是对于黄芪和炙黄芪的具体介绍:

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产地

蒙古黄芪产于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膜荚黄芪主产于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四川等省区。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佳。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饮片 黄芪片

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 “菊花心”。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炙黄芪

外表皮谈棕黄或淡棕褐色,略有光泽。 切面皮部浅黄色,木质部淡黄色。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余同黄芪片。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温升补,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配伍

黄芪配柴胡、升麻:黄茂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或入丸散。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他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甘温升补止汗,易于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均不宜服。

药理

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促进骨髓造血,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菌,保肝等作用。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黄芪的神奇之处,是对机体代谢的双向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主要表现在:对血压的双向调节、对体温的双向调节、对汗液,尿液的双向调节、对大便,托毒和敛疮的双向调节。

黄芪,最早见于《本经》,原作黄耆。

别名有王孙、口芪、绵黄芪、箭芪、百本、独椹等

味甘,微温,入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

其作用多表现为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

后面的是对于黄芪和炙黄芪的具体介绍:

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产地

蒙古黄芪产于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膜荚黄芪主产于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四川等省区。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佳。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饮片 黄芪片

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 “菊花心”。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炙黄芪

外表皮谈棕黄或淡棕褐色,略有光泽。 切面皮部浅黄色,木质部淡黄色。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余同黄芪片。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温升补,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配伍

黄芪配柴胡、升麻:黄茂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或入丸散。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他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甘温升补止汗,易于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均不宜服。

药理

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促进骨髓造血,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菌,保肝等作用。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黄芪,是十分重要的补气药,临床使用的机会,仅次于党参。从补气的效力上看,这两个药也大体相当,都没有人参那么强。不过,这两个药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党参补气的效果,能维持的时间比较长,黄芪补气,能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怎么回事呢?我们说党参补气的效果,和人参有点相似,它们的作用,都是要补这个人。让这个人身上的气,可以长治久安;就像上面说的,在一个小火苗的旁边,加上一块木炭,让火苗重新旺起来。黄芪的作用,不是这样,它补的气,更像是直接帮着身上的气来干活的。

打个比方。我们身体上的各种运动,都需要气来推动。我们不妨就设想,有这样一个大气球,一直在往外吹气;吹出来的气,就能提供身体运动需要的动力。在这个气球的下方,有一个小锅炉。它烧出来的水蒸汽,能不断的给气球充气,保持气球里的压力。如果现在出问题了,这个大气球里的气不够了,没法再吹出气来,支持整个身体运动,也就是气虚了,怎么办?

党参的做法是,往锅炉里加炭,然后产生水蒸气,把气球给再次充满。黄芪的做法是,用一个气筒子,直接往气球里打气。所以,党参的做法,是在治本;黄芪的补气,更像是在治标。治本,补的是气的源头,作用自然会比较持久;治标,相当于缺血就输血,缺人就招聘,解决的都是燃眉之急,效果当然就不会持续太久。不过,这种治标的作用,有时候也很重要,比如大出血的时候。

我们讲气血关系的时候,说“血为气之母”。无形的气,是依附在有形的血里面,才不会流散掉。现在如果身体大量出血,就成了那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气都从伤口,随着血流出去了。你看这个状态,像不像气球破了个洞,然后里面的气乎乎往外冒。这个时候,血大量流失,当然需要补血。但中医有句话,说“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化生出有形的血,需要时间,这个不着急,可以慢慢化。但气大量丢失之后,身体里没人干活,过一会可就没命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别让气继续往外流,同时尽快把气给补上,帮着身体恢复最基本的运转。就相当于,气球破了,气往外漏,就需要赶紧把这个破洞给堵上,然后快速往气球里打气。这样,整个系统才能维持住基本的运转。这时候,黄芪快速补气的作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另外,黄芪的特点,不只是补气的速度快。补完气之后,这些气的走向,黄芪和党参也有区别。我们刚才说,党参补气,主要补的是脾气和肺气。这些气补上之后,是比较安静的,有点静养的意思。就像在说,这些地方的气,已经不够了,就好好休息,别再折腾了。这才是治本的思路嘛。但黄芪不是,黄芪补完气,这些气不会安安静静呆在那,而是会动。动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是向上升,二是向外浮。其实,这个特点,也和刚才讲的,黄芪补气快有关系。你想,气这个东西,本身是充满力量的,是阳性的,主动的。如果在短时间内,身体里的气快速增加,结果会怎么样?气自然就会向上、向外跑呀。

黄芪这个特点,对一些特定的病症,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黄芪补气的同时,能向上升提,这对那些气虚,固摄不住,往下掉的情况,就很适合。比如脱肛、胃下垂,以及女性的子宫脱垂,就都需要用黄芪来治。黄芪补的气还会往外跑,对皮肤生疮,很长时间伤口都不能愈合的人,就很好用。这明显是在体表的气干不动活了,用黄芪,直接把这里的气给补上,就可以促进疮口愈合了。所以,在中医外科,黄芪也是常用药。当然,黄芪也可以和党参配合在一起,加强补气的效果。

不过,黄芪这种补气很快的特点,也会带来一些弊端,那就是,容易造成气的壅滞。就是一下子进来的气太多,结果堵住、憋住了。尤其是对那些气运行不太顺畅,有气滞的情况,黄芪引起的壅滞就很容易发生。这时候,就需要配合一些通散的药,比如陈皮,来帮助疏解一下。如果郁滞严重的话,就尽量先不要用黄芪了。

本文节选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之《补气,怎么补?》篇。

想要了解更多请搜索公众号:noillclub,关注后即可查看无疾老师的《治喘,怎么那么难?》《阴虚,到底什么意思?》《气虚和阳虚,是一回事吗?》《肾阴、肾阳,肾精、肾气,什么意思?》等文章;也可微信添加朋友“wujicm”帮您解答。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黄芪,是十分重要的补气药,临床使用的机会,仅次于党参。从补气的效力上看,这两个药也大体相当,都没有人参那么强。不过,这两个药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党参补气的效果,能维持的时间比较长,黄芪补气,能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怎么回事呢?我们说党参补气的效果,和人参有点相似,它们的作用,都是要补这个人。让这个人身上的气,可以长治久安;就像上面说的,在一个小火苗的旁边,加上一块木炭,让火苗重新旺起来。黄芪的作用,不是这样,它补的气,更像是直接帮着身上的气来干活的。

打个比方。我们身体上的各种运动,都需要气来推动。我们不妨就设想,有这样一个大气球,一直在往外吹气;吹出来的气,就能提供身体运动需要的动力。在这个气球的下方,有一个小锅炉。它烧出来的水蒸汽,能不断的给气球充气,保持气球里的压力。如果现在出问题了,这个大气球里的气不够了,没法再吹出气来,支持整个身体运动,也就是气虚了,怎么办?

党参的做法是,往锅炉里加炭,然后产生水蒸气,把气球给再次充满。黄芪的做法是,用一个气筒子,直接往气球里打气。所以,党参的做法,是在治本;黄芪的补气,更像是在治标。治本,补的是气的源头,作用自然会比较持久;治标,相当于缺血就输血,缺人就招聘,解决的都是燃眉之急,效果当然就不会持续太久。不过,这种治标的作用,有时候也很重要,比如大出血的时候。

我们讲气血关系的时候,说“血为气之母”。无形的气,是依附在有形的血里面,才不会流散掉。现在如果身体大量出血,就成了那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气都从伤口,随着血流出去了。你看这个状态,像不像气球破了个洞,然后里面的气乎乎往外冒。这个时候,血大量流失,当然需要补血。但中医有句话,说“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化生出有形的血,需要时间,这个不着急,可以慢慢化。但气大量丢失之后,身体里没人干活,过一会可就没命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别让气继续往外流,同时尽快把气给补上,帮着身体恢复最基本的运转。就相当于,气球破了,气往外漏,就需要赶紧把这个破洞给堵上,然后快速往气球里打气。这样,整个系统才能维持住基本的运转。这时候,黄芪快速补气的作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另外,黄芪的特点,不只是补气的速度快。补完气之后,这些气的走向,黄芪和党参也有区别。我们刚才说,党参补气,主要补的是脾气和肺气。这些气补上之后,是比较安静的,有点静养的意思。就像在说,这些地方的气,已经不够了,就好好休息,别再折腾了。这才是治本的思路嘛。但黄芪不是,黄芪补完气,这些气不会安安静静呆在那,而是会动。动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是向上升,二是向外浮。其实,这个特点,也和刚才讲的,黄芪补气快有关系。你想,气这个东西,本身是充满力量的,是阳性的,主动的。如果在短时间内,身体里的气快速增加,结果会怎么样?气自然就会向上、向外跑呀。

黄芪这个特点,对一些特定的病症,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黄芪补气的同时,能向上升提,这对那些气虚,固摄不住,往下掉的情况,就很适合。比如脱肛、胃下垂,以及女性的子宫脱垂,就都需要用黄芪来治。黄芪补的气还会往外跑,对皮肤生疮,很长时间伤口都不能愈合的人,就很好用。这明显是在体表的气干不动活了,用黄芪,直接把这里的气给补上,就可以促进疮口愈合了。所以,在中医外科,黄芪也是常用药。当然,黄芪也可以和党参配合在一起,加强补气的效果。

不过,黄芪这种补气很快的特点,也会带来一些弊端,那就是,容易造成气的壅滞。就是一下子进来的气太多,结果堵住、憋住了。尤其是对那些气运行不太顺畅,有气滞的情况,黄芪引起的壅滞就很容易发生。这时候,就需要配合一些通散的药,比如陈皮,来帮助疏解一下。如果郁滞严重的话,就尽量先不要用黄芪了。

本文节选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之《补气,怎么补?》篇。

想要了解更多请搜索公众号:noillclub,关注后即可查看无疾老师的《治喘,怎么那么难?》《阴虚,到底什么意思?》《气虚和阳虚,是一回事吗?》《肾阴、肾阳,肾精、肾气,什么意思?》等文章;也可微信添加朋友“wujicm”帮您解答。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最近朋友给我寄了点野生黄芪,

质量非常好,年数应该很大了,最大的一块裂了没拍,都快有我巴掌大了,

上周日下午拿到就煮了两片,随便弄个电锅煮了一小时,倒出来一杯半。

当天晚上喝了一杯,整个人的感觉就是亢奋,晚上不想睡觉。

我平时睡眠还可以,躺着十多分钟就能睡着,但是当天晚上半夜4点左右才睡着,6点就醒了。醒来非常精神,就像睡了10个小时那种精神。

当时给朋友发了个消息:

第二天,也就是周一,一整天的都很精神,晚上口渴,又把另外半杯烧开给喝。当天晚上两点半睡,周二6点起。

周二上午还好,下午开始惨了,非常困,打瞌睡,一整天没上班,下午躺床上度过,但是根本睡不着。

周二晚10点睡,睡到周三早上7点半,周三困一天。

直到周四,勉强恢复正常。

感觉这药还是提前透支身体的感觉,喝完很精神,但精神过后,很萎靡,状态比平时糟糕。

个人喝药的感觉,不一定对。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最近朋友给我寄了点野生黄芪,

质量非常好,年数应该很大了,最大的一块裂了没拍,都快有我巴掌大了,

上周日下午拿到就煮了两片,随便弄个电锅煮了一小时,倒出来一杯半。

当天晚上喝了一杯,整个人的感觉就是亢奋,晚上不想睡觉。

我平时睡眠还可以,躺着十多分钟就能睡着,但是当天晚上半夜4点左右才睡着,6点就醒了。醒来非常精神,就像睡了10个小时那种精神。

当时给朋友发了个消息:

第二天,也就是周一,一整天的都很精神,晚上口渴,又把另外半杯烧开给喝。当天晚上两点半睡,周二6点起。

周二上午还好,下午开始惨了,非常困,打瞌睡,一整天没上班,下午躺床上度过,但是根本睡不着。

周二晚10点睡,睡到周三早上7点半,周三困一天。

直到周四,勉强恢复正常。

感觉这药还是提前透支身体的感觉,喝完很精神,但精神过后,很萎靡,状态比平时糟糕。

个人喝药的感觉,不一定对。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太长不看版: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芪甲苷黄芪甲苷在黄芪中的占比很低(约0.128%),体内生物利用度也很低(2.62%)黄芪推荐用量为30g,通过口服黄芪相当于静脉给与黄芪甲苷约0.1mg黄芪甲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与对照药物丹参注射液没有差别,用量为100ml,含9mg黄芪甲苷假设黄芪甲苷体外确实有抗氧化、抗凋亡、调节免疫等作用,那么通过口服黄芪也是难以起效的。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比例,描述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经肝脏到达血液中的药量占口服剂量的百分比。详细请见先前的回答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所补的气是从哪来的?药入口后人体内发生了什么,使得气增多了?


黄芪真的这么神奇吗?

太长不看版: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芪甲苷黄芪甲苷在黄芪中的占比很低(约0.128%),体内生物利用度也很低(2.62%)黄芪推荐用量为30g,通过口服黄芪相当于静脉给与黄芪甲苷约0.1mg黄芪甲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与对照药物丹参注射液没有差别,用量为100ml,含9mg黄芪甲苷假设黄芪甲苷体外确实有抗氧化、抗凋亡、调节免疫等作用,那么通过口服黄芪也是难以起效的。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比例,描述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经肝脏到达血液中的药量占口服剂量的百分比。详细请见先前的回答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所补的气是从哪来的?药入口后人体内发生了什么,使得气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