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
汽车,是现在很常见的车辆,也逐渐变成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的种类有很多种,型号功能也是很繁多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然后在购买适... 汽车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爷爷辈的人,年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遇到过汽车,最多的是拉板砖的拖拉机。到了父辈这一代,汽车也并不多见,仍然是拖拉机,不同的是拖拉机多了。

父辈以上的人,大多见过拖拉机,很多也会开拖拉机。当时,开拖拉机算一门手艺活,谁会开拖拉机也算是稀奇。但是拖拉机并不好开,而且还很闹腾。需要你先用摇杆把拖拉机先摇响,然后手扶拖拉机上路。遇到寒冷天气,还要在拖拉机发动机下,烧一把火,否则根本打不着火。打火也是门技术活,需要你先缓慢转动摇杆,然后慢慢加速,最后到最大转速,如果一次摇不响,就再来一次。

叔叔会开,但是曾经在下坡的时候,因为没有掌握好速度,拖拉机车头没听使唤,左右晃动,于是叔叔被拖拉机甩了出去。

但是彼时的父辈们,走在路上,根本不需要担心身后有车经过。因为老式手扶式拖拉机的两个特点,让人大老远就能“闻声识车”。

1、声音特别大,一台柴油机直接架在车头,启动了就“咔咔咔”响个不停,几百米外就能听到。2、速度特别慢,走在马路中央,如果脚步快些,说不定拖拉机还追不上。最高时速二十几公里,和现在的低速电瓶车差不多。

所以他们大胆得走在路上,毫无顾忌。即便拖拉机靠近了,一是声音大到受不了,赶紧让路;二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避让。于是,老人们大多有不让路的习惯。

而到了我这一辈,开始有明显的变化,分界线是从一条马路开始。自记事开始,老家的路开始变化。先由土路变成煤渣路,再变成石子路,再过一段时间,石子路被压路机反复碾压,再铺上几层沥青,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出现。直到今天,时隔20年有余,这条路仍然非常完好。再后来,公路逐渐造起来,公路上跑的汽车也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化水平日渐提高,新农村建设也马不停蹄。乡村小路越来越少,马路也越来越宽。较早的公路,是没有给非机动车太多空间的,非机动车道很窄的一排,只能容纳一辆电动车通行。而路两边,往往有树,有草丛,如此一来,电动自行车们,几乎不走非机动车道,反而直接走在机动车道上。有些人会比较靠边,而有些人就直接靠中间走。而城市里,有些非机动车道,干脆被划成了停车位,电动车们没法,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老一辈的人,包括我的父辈们,对于身后的汽车,总是“嗤之以鼻”,不闻不问。

我问我的父亲,在你骑自行车,或者走路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让后面的汽车,万一把你撞了怎么办?父亲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他似乎对于交通法规,非常懂行。“汽车会让我的,就算是撞了我,也算他倒霉”。这种想法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不管我用什么安全问题,还是不划算之类告诫,即便他在口头上半搭不理般应付答应,实际依然我行我素。

而早先,我们知道机动车撞了人,很大概率上是机动车责任。弱势行人保护让行人开始“横行霸道”,不管是走乡间小路,还是宽阔马路,很多行人都是“我是老大,你得让我”的错觉。久而久之,这些人把这当做是“挡箭牌”。丝毫不顾万一汽车驾驶员“分心了”或者“疲劳了”的状态。

我多次劝告父亲和爷爷他们,汽车撞了人,有保险,可以修;而人被撞了,出了问题,后悔也来不及。然而,这种劝告仍然无济于事。

上初中的时候,思想政治老师曾经给我们说了一个比较之不合情理的规定。但凡机动车撞到自行车或者电动车,都要负责。概括为“轮子多的车撞了轮子少的车,由轮子多的车负责”。当然,后来我知道这一条并不完全准确。

也是因为这一条,父亲最早是骑自行车,几乎没有让过后方来车。哪怕后方车辆的闪光灯再闪,喇叭再响,他也不为所动。后来,自行车换了摩托车,仍然开在路中央,唯我独大的霸道气势。假使对向车道远光狗不换近光,父亲也会指指点点,破口大骂,甚至于把车头偏向对向来车,制造“快撞上来”的假象。通常这种伎俩很有效,来车都会乖乖关闭远光切换成近光。为什么知道他这些行为,因为有一次我搭恰巧放学回家晚了,乘了他这一班车,着实捏了一把汗,敢怒不敢言。

爷爷的故事就更加离奇精彩,他不会骑自行车,但是会蹬三轮。三轮车的速度,比起自行车是更慢了。零几年的时候,爷爷和奶奶买了一辆三轮车,到隔壁镇上做“甜白酒”的买卖,每天起早摸黑,做酒酿和卖酒酿。一碗甜白酒当天发酵,第二天乘着酒酿还是甜的,放到冰箱冰镇后,一块钱一碗,玻璃柜里随便你挑。挑完当下吃完,还小工碗,走人。犹记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酒酿,甚至有一次喝上了头,喝晕喝睡着了。

而他们的助力工具,就是小三轮。两个人一人蹬,一人叫卖。遇到有大车后面“嘀嘀嘀”按喇叭,爷爷不紧不慢,晃悠悠骑他的车,直到后面的车找到机会,一晃而过。当然,有时候他是听不到的,比起拖拉机的巨响,小汽车的声音几乎不算什么。再者,他的小三轮,加上奶奶,再加上一车甜白酒,让本身就不快的小三轮,更加笨重了。

当然,他没有选择让。因为他也相信,大车会让他,撞了大车负责。这两条深入脑海,毫不动摇。即便后面坐了人,无论是他老婆,还是他孙子,照旧。

而再后来人力三轮,换成了电动三轮。爷爷似乎对三轮车的钟爱,有增无减,无法自拔。每年他都要把自己的电动三轮捣鼓一番,要么是到三轮车铺子去换个电瓶,要么就是直接换个新车。大家对爷爷的“钟爱”有些不解,认为他把金钱过度浪费在了“行”上。于是劝解他,免费的公交你可以乘,从家门口到市区,一分钱不用花。爷爷的解释也差强人意,自己开车方便,自由。

然而,他仍然坚持电动三轮出行。无论是短途村内村外的琐事,或者是去闲逛,还是说去二三十公里外的亲戚朋友家拜访,都是一辆电动三轮车。

有一次,乡下的亲戚打来电话,悄悄说爷爷去了他们那里玩。去就去了,关键是大老远的骑了电动三轮;骑了就骑了,关键是他半路几乎没有遵守交通规则。为什么知道,因为他告诉亲戚半路上冲到沟里,因为路人帮忙,连人带车才捞了起来。亲戚说完还多说了句,别说我说的,万一他又要发脾气。而为什么冲到沟里,爷爷一言以蔽之“估计有点困”。

后来,多次劝导,无果。比起父亲,他既不让身后来车,又不遵守交通规则,同时还容易犯困,耳朵也不是很好。大家经常和他就骑电动三轮车而争论,一言不合就开吵,大家都被闹得不愉快,但爷爷很执拗,谁都不听。

相比于爷爷,发生了一件事后,父亲的态度先发生了转变。

2020年,乡下的大伯喝完酒,过马路。结果被一辆车给撞了,当时就被送往医院急救。对方车辆赶紧送往医院后抢救,并垫付了一万块。大伯事后回忆,真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只听见有人在喊他,就是睁不开眼,动弹不了。事实也如他所述,他女儿每天在ICU探望他的时候,叫喊他,捏他,刺激他醒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大伯在被医院宣判病危,并让家人准备后事的情况下,居然奇迹般地醒了。

而后,家人开始与对方撞人的车辆司机理论。当时对方就报了警,交警让先送医,事后调取了监控。大伯和几个酒友,摇摇晃晃地穿过马路,当时正好是红灯。而撞人的面包车,遵守了交通规则,绿灯行,也没有超速,即将撞到大伯时,还特意减了速。最后交警也无可奈何,判了大伯全责。面包车司机并没有把那一万块要回去,说是赔给他看病用的,最后医药费全由大伯承担。

除了花费了巨额医药费外,在ICU的几天,以及医院住院的几天,都是大伯毕生难忘的经历。出院后,讲话仍然不清楚,走路也不利索。期间遭受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而父亲正是因此发生转变,让他转变的,不仅仅是大伯的痛楚,还有掏出去的十几万元医疗费。金钱付出和痛苦承受让他明白,不负责的走路,有时也要为此负责。并不是对方车辆能让,出事对方承担的错误思路。

而爷爷也有过态度转折点,但是他的转折点和父亲又有些不同。前几年,因为要去市里,电动三轮车的续航已经不够开过去了,爷爷隔三差五,就拿着免费公交卡去坐公交。而我们乡下的公交车司机,和老人们几乎都认识,所以有时候比坐在乘客座位的人们,更健谈。

司机每每遇上行人,自行车,或者开电动的老大爷,他都放慢速度,慢慢等候。既不按喇叭,也不超车。年轻点的人就开始说了“这死老头子,怎么开得车”。

而司机不紧不慢,开始发表自己的言论。“你也没办法,你说你喇叭响了吧,他要是心脏病发作,你承担得了?你要是超车,他突然给你转弯,撞了碰了你们还走得了?你要是开窗说他两句,老头老太拉拽着要跟你拼命,捞得着什么好处?还不如在后面等等他,后面我开快点就好了,赶得上。”

司机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你们自己开车么也要注意,我们这种人开车,还好会让着一点。你说碰到点年轻人和脾气糙的,早就撒哈着开过去了。你说你不让,人家汽车有保险,把你撞了,走个保险就OK了。你还要半身不遂躺床上求人照顾,有个老伴还好点,没有老伴你还指望你子女照顾你?他们出去干活的干活,挣钱的挣钱,他们也有子女,你说你一大把年纪了,干嘛就不好好的。被撞了要点钱?想多了吧,现在保险惊得很,怎么可能给你多算,老老实实在地上蹦蹦跳跳不开心么?安安全全过一辈子不舒服么?”

司机等了良久,总算把小三轮超过去了,又继续侃“年代变咯,紧跟时代,争做好公民”。以往的“刁民思维”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相反还要吃亏,并且被人指责唾骂。

也是因为不经意的听人聊天,这比起我们的千劝万阻,效果好太多了。老人们往往别人一两句话,也就信了,我们做小辈的,说死也不管用,有时还要闹不愉快。当然,爷爷估计也是听明白了司机的话,一是捞不着好,二是要受罪,三是要连累人。既然百害无一利,身边又不缺这种案例,自然而然,爷爷也收敛了。

所以一直以来,我的父辈,爷爷辈,包括其他很多其他人,不管年幼,不管老少。很多人没有避让来车的习惯,甚至有一种天真的心理“我不让车,车就让我”,殊不知,汽车驾驶员也会有疏忽的时候。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爷爷辈的人,年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遇到过汽车,最多的是拉板砖的拖拉机。到了父辈这一代,汽车也并不多见,仍然是拖拉机,不同的是拖拉机多了。

父辈以上的人,大多见过拖拉机,很多也会开拖拉机。当时,开拖拉机算一门手艺活,谁会开拖拉机也算是稀奇。但是拖拉机并不好开,而且还很闹腾。需要你先用摇杆把拖拉机先摇响,然后手扶拖拉机上路。遇到寒冷天气,还要在拖拉机发动机下,烧一把火,否则根本打不着火。打火也是门技术活,需要你先缓慢转动摇杆,然后慢慢加速,最后到最大转速,如果一次摇不响,就再来一次。

叔叔会开,但是曾经在下坡的时候,因为没有掌握好速度,拖拉机车头没听使唤,左右晃动,于是叔叔被拖拉机甩了出去。

但是彼时的父辈们,走在路上,根本不需要担心身后有车经过。因为老式手扶式拖拉机的两个特点,让人大老远就能“闻声识车”。

1、声音特别大,一台柴油机直接架在车头,启动了就“咔咔咔”响个不停,几百米外就能听到。2、速度特别慢,走在马路中央,如果脚步快些,说不定拖拉机还追不上。最高时速二十几公里,和现在的低速电瓶车差不多。

所以他们大胆得走在路上,毫无顾忌。即便拖拉机靠近了,一是声音大到受不了,赶紧让路;二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避让。于是,老人们大多有不让路的习惯。

而到了我这一辈,开始有明显的变化,分界线是从一条马路开始。自记事开始,老家的路开始变化。先由土路变成煤渣路,再变成石子路,再过一段时间,石子路被压路机反复碾压,再铺上几层沥青,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出现。直到今天,时隔20年有余,这条路仍然非常完好。再后来,公路逐渐造起来,公路上跑的汽车也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化水平日渐提高,新农村建设也马不停蹄。乡村小路越来越少,马路也越来越宽。较早的公路,是没有给非机动车太多空间的,非机动车道很窄的一排,只能容纳一辆电动车通行。而路两边,往往有树,有草丛,如此一来,电动自行车们,几乎不走非机动车道,反而直接走在机动车道上。有些人会比较靠边,而有些人就直接靠中间走。而城市里,有些非机动车道,干脆被划成了停车位,电动车们没法,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老一辈的人,包括我的父辈们,对于身后的汽车,总是“嗤之以鼻”,不闻不问。

我问我的父亲,在你骑自行车,或者走路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让后面的汽车,万一把你撞了怎么办?父亲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他似乎对于交通法规,非常懂行。“汽车会让我的,就算是撞了我,也算他倒霉”。这种想法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不管我用什么安全问题,还是不划算之类告诫,即便他在口头上半搭不理般应付答应,实际依然我行我素。

而早先,我们知道机动车撞了人,很大概率上是机动车责任。弱势行人保护让行人开始“横行霸道”,不管是走乡间小路,还是宽阔马路,很多行人都是“我是老大,你得让我”的错觉。久而久之,这些人把这当做是“挡箭牌”。丝毫不顾万一汽车驾驶员“分心了”或者“疲劳了”的状态。

我多次劝告父亲和爷爷他们,汽车撞了人,有保险,可以修;而人被撞了,出了问题,后悔也来不及。然而,这种劝告仍然无济于事。

上初中的时候,思想政治老师曾经给我们说了一个比较之不合情理的规定。但凡机动车撞到自行车或者电动车,都要负责。概括为“轮子多的车撞了轮子少的车,由轮子多的车负责”。当然,后来我知道这一条并不完全准确。

也是因为这一条,父亲最早是骑自行车,几乎没有让过后方来车。哪怕后方车辆的闪光灯再闪,喇叭再响,他也不为所动。后来,自行车换了摩托车,仍然开在路中央,唯我独大的霸道气势。假使对向车道远光狗不换近光,父亲也会指指点点,破口大骂,甚至于把车头偏向对向来车,制造“快撞上来”的假象。通常这种伎俩很有效,来车都会乖乖关闭远光切换成近光。为什么知道他这些行为,因为有一次我搭恰巧放学回家晚了,乘了他这一班车,着实捏了一把汗,敢怒不敢言。

爷爷的故事就更加离奇精彩,他不会骑自行车,但是会蹬三轮。三轮车的速度,比起自行车是更慢了。零几年的时候,爷爷和奶奶买了一辆三轮车,到隔壁镇上做“甜白酒”的买卖,每天起早摸黑,做酒酿和卖酒酿。一碗甜白酒当天发酵,第二天乘着酒酿还是甜的,放到冰箱冰镇后,一块钱一碗,玻璃柜里随便你挑。挑完当下吃完,还小工碗,走人。犹记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酒酿,甚至有一次喝上了头,喝晕喝睡着了。

而他们的助力工具,就是小三轮。两个人一人蹬,一人叫卖。遇到有大车后面“嘀嘀嘀”按喇叭,爷爷不紧不慢,晃悠悠骑他的车,直到后面的车找到机会,一晃而过。当然,有时候他是听不到的,比起拖拉机的巨响,小汽车的声音几乎不算什么。再者,他的小三轮,加上奶奶,再加上一车甜白酒,让本身就不快的小三轮,更加笨重了。

当然,他没有选择让。因为他也相信,大车会让他,撞了大车负责。这两条深入脑海,毫不动摇。即便后面坐了人,无论是他老婆,还是他孙子,照旧。

而再后来人力三轮,换成了电动三轮。爷爷似乎对三轮车的钟爱,有增无减,无法自拔。每年他都要把自己的电动三轮捣鼓一番,要么是到三轮车铺子去换个电瓶,要么就是直接换个新车。大家对爷爷的“钟爱”有些不解,认为他把金钱过度浪费在了“行”上。于是劝解他,免费的公交你可以乘,从家门口到市区,一分钱不用花。爷爷的解释也差强人意,自己开车方便,自由。

然而,他仍然坚持电动三轮出行。无论是短途村内村外的琐事,或者是去闲逛,还是说去二三十公里外的亲戚朋友家拜访,都是一辆电动三轮车。

有一次,乡下的亲戚打来电话,悄悄说爷爷去了他们那里玩。去就去了,关键是大老远的骑了电动三轮;骑了就骑了,关键是他半路几乎没有遵守交通规则。为什么知道,因为他告诉亲戚半路上冲到沟里,因为路人帮忙,连人带车才捞了起来。亲戚说完还多说了句,别说我说的,万一他又要发脾气。而为什么冲到沟里,爷爷一言以蔽之“估计有点困”。

后来,多次劝导,无果。比起父亲,他既不让身后来车,又不遵守交通规则,同时还容易犯困,耳朵也不是很好。大家经常和他就骑电动三轮车而争论,一言不合就开吵,大家都被闹得不愉快,但爷爷很执拗,谁都不听。

相比于爷爷,发生了一件事后,父亲的态度先发生了转变。

2020年,乡下的大伯喝完酒,过马路。结果被一辆车给撞了,当时就被送往医院急救。对方车辆赶紧送往医院后抢救,并垫付了一万块。大伯事后回忆,真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只听见有人在喊他,就是睁不开眼,动弹不了。事实也如他所述,他女儿每天在ICU探望他的时候,叫喊他,捏他,刺激他醒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大伯在被医院宣判病危,并让家人准备后事的情况下,居然奇迹般地醒了。

而后,家人开始与对方撞人的车辆司机理论。当时对方就报了警,交警让先送医,事后调取了监控。大伯和几个酒友,摇摇晃晃地穿过马路,当时正好是红灯。而撞人的面包车,遵守了交通规则,绿灯行,也没有超速,即将撞到大伯时,还特意减了速。最后交警也无可奈何,判了大伯全责。面包车司机并没有把那一万块要回去,说是赔给他看病用的,最后医药费全由大伯承担。

除了花费了巨额医药费外,在ICU的几天,以及医院住院的几天,都是大伯毕生难忘的经历。出院后,讲话仍然不清楚,走路也不利索。期间遭受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而父亲正是因此发生转变,让他转变的,不仅仅是大伯的痛楚,还有掏出去的十几万元医疗费。金钱付出和痛苦承受让他明白,不负责的走路,有时也要为此负责。并不是对方车辆能让,出事对方承担的错误思路。

而爷爷也有过态度转折点,但是他的转折点和父亲又有些不同。前几年,因为要去市里,电动三轮车的续航已经不够开过去了,爷爷隔三差五,就拿着免费公交卡去坐公交。而我们乡下的公交车司机,和老人们几乎都认识,所以有时候比坐在乘客座位的人们,更健谈。

司机每每遇上行人,自行车,或者开电动的老大爷,他都放慢速度,慢慢等候。既不按喇叭,也不超车。年轻点的人就开始说了“这死老头子,怎么开得车”。

而司机不紧不慢,开始发表自己的言论。“你也没办法,你说你喇叭响了吧,他要是心脏病发作,你承担得了?你要是超车,他突然给你转弯,撞了碰了你们还走得了?你要是开窗说他两句,老头老太拉拽着要跟你拼命,捞得着什么好处?还不如在后面等等他,后面我开快点就好了,赶得上。”

司机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你们自己开车么也要注意,我们这种人开车,还好会让着一点。你说碰到点年轻人和脾气糙的,早就撒哈着开过去了。你说你不让,人家汽车有保险,把你撞了,走个保险就OK了。你还要半身不遂躺床上求人照顾,有个老伴还好点,没有老伴你还指望你子女照顾你?他们出去干活的干活,挣钱的挣钱,他们也有子女,你说你一大把年纪了,干嘛就不好好的。被撞了要点钱?想多了吧,现在保险惊得很,怎么可能给你多算,老老实实在地上蹦蹦跳跳不开心么?安安全全过一辈子不舒服么?”

司机等了良久,总算把小三轮超过去了,又继续侃“年代变咯,紧跟时代,争做好公民”。以往的“刁民思维”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相反还要吃亏,并且被人指责唾骂。

也是因为不经意的听人聊天,这比起我们的千劝万阻,效果好太多了。老人们往往别人一两句话,也就信了,我们做小辈的,说死也不管用,有时还要闹不愉快。当然,爷爷估计也是听明白了司机的话,一是捞不着好,二是要受罪,三是要连累人。既然百害无一利,身边又不缺这种案例,自然而然,爷爷也收敛了。

所以一直以来,我的父辈,爷爷辈,包括其他很多其他人,不管年幼,不管老少。很多人没有避让来车的习惯,甚至有一种天真的心理“我不让车,车就让我”,殊不知,汽车驾驶员也会有疏忽的时候。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司机都希望前面骑车的人尽量靠边——把路让开,留出更大的空间,好让他们超车。

但对于骑车人,这并不是最安全的做法,反而会更加危险。

多年前编写安全驾驶培训资料的时候查过大量相关资料,这涉及到两轮车辆驾驶里保障自身安全的“封路”概念,这对于摩托车和自行车都适用。

先说狭窄公共道路的情况(小巷子之类)

自行车行走在车道中间有两大好处:

1、辨识度更高,后方的车辆能清晰看到他。

2、防止后车强行超车造成危险。

相反,自行车行走在车道一侧,或者靠边停车避让会导致:

1、后面的汽车可能注意不到路边不显眼的自行车。

2、后面的汽车强行超车很容易发生碰撞。

3、容易被后车突然超车吓到失控摔倒(摔倒同时被后车碾压结果被被撞更惨)

为什么呢?

汽车驾驶员注意力都在前方,较少关注路边。

汽车超车通常采用的左侧超车法,而驾驶员在左边,对右侧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判断不好把握。

很多没耐性的后车司机并没有耐性等自行车完全靠边就开始超车。

作为汽车驾驶员,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驾照考题里也有介绍。

像下图这种非机动车道,虽然停着很多汽车,也有很多汽车在里面跑,但汽车在里面走实际上是“借用非机动车道”行为,人家自行车走在自己的专用车道里不让你是道理,让你是人情,就别想着催骑车的人了。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司机都希望前面骑车的人尽量靠边——把路让开,留出更大的空间,好让他们超车。

但对于骑车人,这并不是最安全的做法,反而会更加危险。

多年前编写安全驾驶培训资料的时候查过大量相关资料,这涉及到两轮车辆驾驶里保障自身安全的“封路”概念,这对于摩托车和自行车都适用。

先说狭窄公共道路的情况(小巷子之类)

自行车行走在车道中间有两大好处:

1、辨识度更高,后方的车辆能清晰看到他。

2、防止后车强行超车造成危险。

相反,自行车行走在车道一侧,或者靠边停车避让会导致:

1、后面的汽车可能注意不到路边不显眼的自行车。

2、后面的汽车强行超车很容易发生碰撞。

3、容易被后车突然超车吓到失控摔倒(摔倒同时被后车碾压结果被被撞更惨)

为什么呢?

汽车驾驶员注意力都在前方,较少关注路边。

汽车超车通常采用的左侧超车法,而驾驶员在左边,对右侧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判断不好把握。

很多没耐性的后车司机并没有耐性等自行车完全靠边就开始超车。

作为汽车驾驶员,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驾照考题里也有介绍。

像下图这种非机动车道,虽然停着很多汽车,也有很多汽车在里面跑,但汽车在里面走实际上是“借用非机动车道”行为,人家自行车走在自己的专用车道里不让你是道理,让你是人情,就别想着催骑车的人了。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我开车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加塞的人,一种是不让我加塞的人。

我骑车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在我后面不停滴滴的人,一种是骑在马路中间挡我路的人。

有些人开车,路宽,由于自己坐在车内无法判断车距,实际上可以安全过去,但是坐在车内感觉对方挡了自己道一样,所以不停按喇叭。

有些人骑车,会带着耳机听音乐,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管是开车的,还是骑车的,都会觉得自己才是占理的人。

只要骑车的不是左右摇摆左摇右晃故意挡路,都是可以理解。

提问问的是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我感觉有失偏颇。

这个路窄的设定,有多窄?

单车道,你让骑自行车的人躲哪?

双车道,只要骑自行车的人不是故意挡路,你完全可以轻松超过去。

而很多骑车的人,都觉得路这么宽,车子肯定过得去,毕竟不是每位骑车的人都开过车。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551464427823104

视频转载抖音博主:神兜兜的超级奶爸

抖音号:DouChenXi

阿钭把骑行的全过程发布在抖音上,就像许多创作者那样,他一路走,一路拍,一路上传。有时候用手机,有时候用相机,有时用无人机自动跟拍。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我开车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加塞的人,一种是不让我加塞的人。

我骑车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在我后面不停滴滴的人,一种是骑在马路中间挡我路的人。

有些人开车,路宽,由于自己坐在车内无法判断车距,实际上可以安全过去,但是坐在车内感觉对方挡了自己道一样,所以不停按喇叭。

有些人骑车,会带着耳机听音乐,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管是开车的,还是骑车的,都会觉得自己才是占理的人。

只要骑车的不是左右摇摆左摇右晃故意挡路,都是可以理解。

提问问的是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我感觉有失偏颇。

这个路窄的设定,有多窄?

单车道,你让骑自行车的人躲哪?

双车道,只要骑自行车的人不是故意挡路,你完全可以轻松超过去。

而很多骑车的人,都觉得路这么宽,车子肯定过得去,毕竟不是每位骑车的人都开过车。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551464427823104

视频转载抖音博主:神兜兜的超级奶爸

抖音号:DouChenXi

阿钭把骑行的全过程发布在抖音上,就像许多创作者那样,他一路走,一路拍,一路上传。有时候用手机,有时候用相机,有时用无人机自动跟拍。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一、我开车时,特别讨厌那些在机动车道上骑车的人,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在机动车道上“飞驰”的人!别什么都觉得没事,别老存着他不敢撞你的心理。没错,是没人有存心撞人的心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些出了事的,有几个是故意的?为什么非要着那一秒钟的急,丢了一辈子的命!

二、我骑车时,特别讨厌那些在非机动车道上开车按喇叭的人,尤其是那些“猖狂”的不停的按着喇叭的人!你是谁啊!全世界都要给你让道吗?垃圾!(评论里说了,按喇叭是在提醒,你坐在车里按一下,听着声音不大,可街上的行人听着,那声音,很刺耳。)我骑车的时候,只要后面有车,旁边有地方我会第一时间停下来让出来,不谈什么素质,主要是我受不了那刺耳的声音,怕他嘀嘀嘀的按上两下,我这小心脏啊!

三、我迫不得已在机动车道上骑车时,想着的是为什么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挡的严严实实,却没有相关部门去管管!进而想到了传说中的盲道,更是被各种“挡挡挡”,虽然说很少看到盲人,但是一想到他们出行,那简直是寸步难行,心里就更不舒坦了。

还有就是,城市规划里,留给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越来越窄了!

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属于个什么类型?非机动车道上它们太快了,机动车道上它们太慢了!

有些地方的非机动车道,差不多只能一辆自行车通行,绿色出行的路,还很艰难啊!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一、我开车时,特别讨厌那些在机动车道上骑车的人,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在机动车道上“飞驰”的人!别什么都觉得没事,别老存着他不敢撞你的心理。没错,是没人有存心撞人的心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些出了事的,有几个是故意的?为什么非要着那一秒钟的急,丢了一辈子的命!

二、我骑车时,特别讨厌那些在非机动车道上开车按喇叭的人,尤其是那些“猖狂”的不停的按着喇叭的人!你是谁啊!全世界都要给你让道吗?垃圾!(评论里说了,按喇叭是在提醒,你坐在车里按一下,听着声音不大,可街上的行人听着,那声音,很刺耳。)我骑车的时候,只要后面有车,旁边有地方我会第一时间停下来让出来,不谈什么素质,主要是我受不了那刺耳的声音,怕他嘀嘀嘀的按上两下,我这小心脏啊!

三、我迫不得已在机动车道上骑车时,想着的是为什么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挡的严严实实,却没有相关部门去管管!进而想到了传说中的盲道,更是被各种“挡挡挡”,虽然说很少看到盲人,但是一想到他们出行,那简直是寸步难行,心里就更不舒坦了。

还有就是,城市规划里,留给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越来越窄了!

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属于个什么类型?非机动车道上它们太快了,机动车道上它们太慢了!

有些地方的非机动车道,差不多只能一辆自行车通行,绿色出行的路,还很艰难啊!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都有的路过,想补充一个交通法的细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并在驶过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遇此情况应当减速让行。

并不是有些司机以为的,没划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就不能骑。在下面这种没有非机动车道,又没有标明非机动车禁行的路上,在最右道骑自行车一点毛病也没有。

而在下面这种非机动车道停满车的情况下,自行车骑右侧第一条机动车道也是天经地义,汽车还要给自行车让行。


为什么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在身后有汽车时都不靠边,不紧不慢地继续骑?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都有的路过,想补充一个交通法的细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并在驶过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遇此情况应当减速让行。

并不是有些司机以为的,没划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就不能骑。在下面这种没有非机动车道,又没有标明非机动车禁行的路上,在最右道骑自行车一点毛病也没有。

而在下面这种非机动车道停满车的情况下,自行车骑右侧第一条机动车道也是天经地义,汽车还要给自行车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