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这个问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我可能是上睡过最多车、在车里过夜时间最长的人了。当兵时间长了,就这样。
我睡过的车,军用车有: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通信车、载货车、运兵车、巡逻车、救护车;
民用车有:轿车、越野车、面包车、皮卡车、小货车、大货车、集装箱货车。
我在车里住过的气候区有:热带(云南)、亚热带(四川、湖北)、温带(四川、西藏)、寒带(西藏)。
我在车里住过的地形地貌有:南方水网稻田,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高山峡谷,高寒山地,高山宽河谷,高山草甸,高寒荒漠地带。
以上地方,春夏秋冬都呆过。
车上居住时间:数小时——数月。
这我在卡车车厢里面的铺,内务标准确实不是很高,毕竟车上嘛。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仅就在车里睡觉这个事情,在座的都是渣渣小菜鸟。
在车里睡觉,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舒服,基础条件是:拥有一块长2米、宽80厘米以上的完全平整的地方,供你完全平躺。身高可能没有2米,但是你要出去被褥枕头占据的空间。
所以车里过夜要舒服,跟车子值多少钱没有一毛钱关系,我敢跟你说,300万的跑车,仅仅就睡觉这一点而言,绝对没有3万块的东风小康舒服。300万的跑车你怎么也弄不出至少1.6平方米的平整地方,而东风小康嘛,货箱那么大,装成保温集装箱就成了,在里面打滚都行。
进阶条件是:要有一定层高。从你平躺的这个平面到车顶,至少需要大约80厘米的高度,也就是说你在床上坐起来要能够不碰头。如果这个空间不够,一方面你上下床不方便,另一方面你会觉得很压抑。
舒适条件是:有足够的通气、遮光、保温条件。保证空气流通,必须要有一定的遮光,温度变化不能太剧烈。通气不用说,小心憋死。遮光是为了你睡觉睡得着,不遮光的话很容易惊醒。保温是重点需要说的。
车里睡觉,温差比你想的要剧烈的多。
不管你的车壳子有没有保温层,那点保温效果都仅仅是聊胜于无。民用客车,包括轿车、越野车、载客车,都没有什么保温效果。
白天太阳晒着的时候,车里温度分分钟30℃以上,我跟你说,冰川脚下海拔5800米的地方也是一样的,这是温室效应;夜里迅速降到气温,外面多少度里面多少度。
很多人不在意这一点,你真的要住过你就知道多难受。白天恨不得光着膀子,夜里恨不得穿两层羽绒服,玩儿你三天你就服气了。如果长时间需要住车上,你必须极力避免白天出现温室效应,打着发动机开着空调固然是一个办法,如果你不心疼油钱的话。
我们平时住的房子,是砖瓦构成的,砖瓦的比热容很大,外界温度高它吸热,外界温度低它散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温度稳定作用。可是你的车,包括有保温层的车,更不用说家用轿车之类的,它比热容很低很低的,隔热层又很薄,基本上没有任何温度稳定作用。车窗玻璃又是非常好的温室材料,太阳晒着分分钟变烤箱。
别说你300万的跑车,3个亿的三轮车都一个操性。你在飞机上,10000米高空,不觉得冷,那是因为开着空调。不给你开空调,分分钟冻死你。
鉴于题主同志不是解放军叔叔,不需要开着车出去住个好几个月,只是最多几个晚上而已,我这里给你提供一个非常完善的攻略,开车出去车上过夜会相当舒服的。不要考虑睡袋这种东西,我跟你说那是扯淡的,真的裹着睡袋蜷着睡一晚你就知道了,极其痛苦。床铺不平也很痛苦,太窄了也痛苦,腰肌、颈椎都会造反的。
1、车。
综合考虑通过性、舒适性和可居住性,我推荐你选择一辆后排座位可全部放倒放平、放倒后总长至少比你身高长10厘米的车。对于身高175厘米的人来说,市面上的五座车基本上就不要考虑了,都不满足。7座车有一些可以满足,然而现在全可放倒座椅又不大流行,座椅可以全部放倒而又足够长的车又比较贵,15万事肯定不够的。
因此,题主,咱们不要考虑面子问题了,五菱宏光了解一下?
通过性是没问题的,是个路就能往上干。后排虽然不能放倒,但是层高足够,弄个竹胶板当床板,座位放倒就是床了。成本高配算6万。
2、床。
最好还是棉被、棉褥子,别听那些卖睡袋、户外用品的胡吹,那玩意儿很不舒服的。最少要做到贴身的这一层是棉被棉褥子,棉被上面可以盖信封睡袋,棉褥子下面可以是充气床。信封睡袋和充气床都不需要太贵,你按照我这个办法操作,淘宝上80块钱的都行了,又舒服透气贴身,又足够保暖。
一般来说,野外的话,很难让车子保持水平。解决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在轮胎下面挖坑,让车子整体水平,另一个办法就是“神奇矿泉水瓶大法”,在床板下面塞空的矿泉水瓶。任何矿泉水瓶的抗压能力都超乎你的想象,盖上盖子塞床板下面调整水平,你是怎么都压不爆的。你还可以调整空矿泉水瓶里面空气的多少,随心所欲的调整压住以后矿泉水瓶的厚度。
这样你就可以拥有一张水平、软和、透气、保暖的床,real bed,不是睡袋和气垫子弄出来凑合事儿的那种东西。成本嘛,棉被棉褥子+睡袋充气床+一块工地上搭脚手架的竹胶板+5个空矿泉水瓶,总共不到500元。效果绝对比3000块的羽绒睡袋+1000块的自充气垫给力得多,你可以跟在家一样踏踏实实睡觉。
3、防热遮光。
有树荫的地方开到树荫下面就完事儿。
没有树荫的地方,建议你使用一种叫“应急保温被”的东西,一种涂了反光层的塑料薄膜。车顶上四个角各放一个纸箱子,薄膜盖上去,固定在地上,完事儿。纸箱子的作用是让薄膜与车皮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注意了!这个距离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了防晒防热效果!
把这个薄膜想办法固定在窗户玻璃上和挡风玻璃上,遮光效果也是杠杠的。
它还十分便宜,几块钱一块,一块就有两三个平方米。
4、停放位置。
城里的话,地下停车场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没人管你在不在车里睡觉,而且天然就防雨、防风、防晒。就是比较吵,不过到了晚上也就不吵了。我个人非常推崇南京的地下停车场,有厕所,有防空洞隔离门,有通风设施。
城外的话,高速路休息区,国道旁边随便啥地方,只要没有交警来赶你走,都是可以的。
野外更好办了,随便找个地方一扔就完事儿。
5、随车物品。
特殊状况下,你要去一些地方,比如你要是跟我一样喜欢开着车在西藏到处晃荡,一出去好几天甚至个把月,我建议你带上如下物品:
小功率数码发电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平板的充电问题解决了。如果地方比较冷,比如说冰川上面,还可以用电热毯。甚至可以用小型电磁炉煮火锅吃。你要是脑子比较轴,跳个广场舞什么的也没问题。
电热毯。寒区专用,谁用谁知道。
厨具。小型电磁炉,热得快或者烧水壶,暖水瓶,高压锅。一定要高压锅,这样不管啥地方都能做吃的,附带锅盖不容易弄脏。暖水瓶可以用于煮粥,煮酥油茶。
卫浴。某宝搜“淋浴帐篷”、“洗澡神器”有惊喜。淋浴帐篷还可以用于女同志们(女孩子们……)在荒郊野外没有厕所的时候应急,你懂的。洗澡神器用那种手动打气的,不要用电动的,不好使。自己烧一桶热水,去帐篷里洗个澡,是很爽的。
水容器。某宝搜“婴儿游泳”、“软体水袋”有惊喜。婴儿游泳水袋可以用于泡澡,也可以用于洗衣服。软体水袋主要是装饮用水,但是家用饮水机的纯净水桶也是可以的。
以上随车物品顶多一万块。
总共十万块钱预算你完全可以弄出一个机动性、舒适性都十分给力的“行宫”。实际上你还可以搞个充气船、搞一套钓具啥的。
对的,龙牙叔就是这么的没有逼格。
实际上我前两天才开着一辆长安牌小货车跑出去玩儿来着,开车去了羊八井一个冰川,睡了好几晚上。逼格没有,风景还是一样的。
毕竟你开300万的车跟我开长安小货看的风景是一样的,而且我的还舒服得多。
嘿嘿嘿。
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这个问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我可能是上睡过最多车、在车里过夜时间最长的人了。当兵时间长了,就这样。
我睡过的车,军用车有: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通信车、载货车、运兵车、巡逻车、救护车;
民用车有:轿车、越野车、面包车、皮卡车、小货车、大货车、集装箱货车。
我在车里住过的气候区有:热带(云南)、亚热带(四川、湖北)、温带(四川、西藏)、寒带(西藏)。
我在车里住过的地形地貌有:南方水网稻田,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高山峡谷,高寒山地,高山宽河谷,高山草甸,高寒荒漠地带。
以上地方,春夏秋冬都呆过。
车上居住时间:数小时——数月。
这我在卡车车厢里面的铺,内务标准确实不是很高,毕竟车上嘛。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仅就在车里睡觉这个事情,在座的都是渣渣小菜鸟。
在车里睡觉,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舒服,基础条件是:拥有一块长2米、宽80厘米以上的完全平整的地方,供你完全平躺。身高可能没有2米,但是你要出去被褥枕头占据的空间。
所以车里过夜要舒服,跟车子值多少钱没有一毛钱关系,我敢跟你说,300万的跑车,仅仅就睡觉这一点而言,绝对没有3万块的东风小康舒服。300万的跑车你怎么也弄不出至少1.6平方米的平整地方,而东风小康嘛,货箱那么大,装成保温集装箱就成了,在里面打滚都行。
进阶条件是:要有一定层高。从你平躺的这个平面到车顶,至少需要大约80厘米的高度,也就是说你在床上坐起来要能够不碰头。如果这个空间不够,一方面你上下床不方便,另一方面你会觉得很压抑。
舒适条件是:有足够的通气、遮光、保温条件。保证空气流通,必须要有一定的遮光,温度变化不能太剧烈。通气不用说,小心憋死。遮光是为了你睡觉睡得着,不遮光的话很容易惊醒。保温是重点需要说的。
车里睡觉,温差比你想的要剧烈的多。
不管你的车壳子有没有保温层,那点保温效果都仅仅是聊胜于无。民用客车,包括轿车、越野车、载客车,都没有什么保温效果。
白天太阳晒着的时候,车里温度分分钟30℃以上,我跟你说,冰川脚下海拔5800米的地方也是一样的,这是温室效应;夜里迅速降到气温,外面多少度里面多少度。
很多人不在意这一点,你真的要住过你就知道多难受。白天恨不得光着膀子,夜里恨不得穿两层羽绒服,玩儿你三天你就服气了。如果长时间需要住车上,你必须极力避免白天出现温室效应,打着发动机开着空调固然是一个办法,如果你不心疼油钱的话。
我们平时住的房子,是砖瓦构成的,砖瓦的比热容很大,外界温度高它吸热,外界温度低它散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温度稳定作用。可是你的车,包括有保温层的车,更不用说家用轿车之类的,它比热容很低很低的,隔热层又很薄,基本上没有任何温度稳定作用。车窗玻璃又是非常好的温室材料,太阳晒着分分钟变烤箱。
别说你300万的跑车,3个亿的三轮车都一个操性。你在飞机上,10000米高空,不觉得冷,那是因为开着空调。不给你开空调,分分钟冻死你。
鉴于题主同志不是解放军叔叔,不需要开着车出去住个好几个月,只是最多几个晚上而已,我这里给你提供一个非常完善的攻略,开车出去车上过夜会相当舒服的。不要考虑睡袋这种东西,我跟你说那是扯淡的,真的裹着睡袋蜷着睡一晚你就知道了,极其痛苦。床铺不平也很痛苦,太窄了也痛苦,腰肌、颈椎都会造反的。
1、车。
综合考虑通过性、舒适性和可居住性,我推荐你选择一辆后排座位可全部放倒放平、放倒后总长至少比你身高长10厘米的车。对于身高175厘米的人来说,市面上的五座车基本上就不要考虑了,都不满足。7座车有一些可以满足,然而现在全可放倒座椅又不大流行,座椅可以全部放倒而又足够长的车又比较贵,15万事肯定不够的。
因此,题主,咱们不要考虑面子问题了,五菱宏光了解一下?
通过性是没问题的,是个路就能往上干。后排虽然不能放倒,但是层高足够,弄个竹胶板当床板,座位放倒就是床了。成本高配算6万。
2、床。
最好还是棉被、棉褥子,别听那些卖睡袋、户外用品的胡吹,那玩意儿很不舒服的。最少要做到贴身的这一层是棉被棉褥子,棉被上面可以盖信封睡袋,棉褥子下面可以是充气床。信封睡袋和充气床都不需要太贵,你按照我这个办法操作,淘宝上80块钱的都行了,又舒服透气贴身,又足够保暖。
一般来说,野外的话,很难让车子保持水平。解决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在轮胎下面挖坑,让车子整体水平,另一个办法就是“神奇矿泉水瓶大法”,在床板下面塞空的矿泉水瓶。任何矿泉水瓶的抗压能力都超乎你的想象,盖上盖子塞床板下面调整水平,你是怎么都压不爆的。你还可以调整空矿泉水瓶里面空气的多少,随心所欲的调整压住以后矿泉水瓶的厚度。
这样你就可以拥有一张水平、软和、透气、保暖的床,real bed,不是睡袋和气垫子弄出来凑合事儿的那种东西。成本嘛,棉被棉褥子+睡袋充气床+一块工地上搭脚手架的竹胶板+5个空矿泉水瓶,总共不到500元。效果绝对比3000块的羽绒睡袋+1000块的自充气垫给力得多,你可以跟在家一样踏踏实实睡觉。
3、防热遮光。
有树荫的地方开到树荫下面就完事儿。
没有树荫的地方,建议你使用一种叫“应急保温被”的东西,一种涂了反光层的塑料薄膜。车顶上四个角各放一个纸箱子,薄膜盖上去,固定在地上,完事儿。纸箱子的作用是让薄膜与车皮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注意了!这个距离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了防晒防热效果!
把这个薄膜想办法固定在窗户玻璃上和挡风玻璃上,遮光效果也是杠杠的。
它还十分便宜,几块钱一块,一块就有两三个平方米。
4、停放位置。
城里的话,地下停车场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没人管你在不在车里睡觉,而且天然就防雨、防风、防晒。就是比较吵,不过到了晚上也就不吵了。我个人非常推崇南京的地下停车场,有厕所,有防空洞隔离门,有通风设施。
城外的话,高速路休息区,国道旁边随便啥地方,只要没有交警来赶你走,都是可以的。
野外更好办了,随便找个地方一扔就完事儿。
5、随车物品。
特殊状况下,你要去一些地方,比如你要是跟我一样喜欢开着车在西藏到处晃荡,一出去好几天甚至个把月,我建议你带上如下物品:
小功率数码发电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平板的充电问题解决了。如果地方比较冷,比如说冰川上面,还可以用电热毯。甚至可以用小型电磁炉煮火锅吃。你要是脑子比较轴,跳个广场舞什么的也没问题。
电热毯。寒区专用,谁用谁知道。
厨具。小型电磁炉,热得快或者烧水壶,暖水瓶,高压锅。一定要高压锅,这样不管啥地方都能做吃的,附带锅盖不容易弄脏。暖水瓶可以用于煮粥,煮酥油茶。
卫浴。某宝搜“淋浴帐篷”、“洗澡神器”有惊喜。淋浴帐篷还可以用于女同志们(女孩子们……)在荒郊野外没有厕所的时候应急,你懂的。洗澡神器用那种手动打气的,不要用电动的,不好使。自己烧一桶热水,去帐篷里洗个澡,是很爽的。
水容器。某宝搜“婴儿游泳”、“软体水袋”有惊喜。婴儿游泳水袋可以用于泡澡,也可以用于洗衣服。软体水袋主要是装饮用水,但是家用饮水机的纯净水桶也是可以的。
以上随车物品顶多一万块。
总共十万块钱预算你完全可以弄出一个机动性、舒适性都十分给力的“行宫”。实际上你还可以搞个充气船、搞一套钓具啥的。
对的,龙牙叔就是这么的没有逼格。
实际上我前两天才开着一辆长安牌小货车跑出去玩儿来着,开车去了羊八井一个冰川,睡了好几晚上。逼格没有,风景还是一样的。
毕竟你开300万的车跟我开长安小货看的风景是一样的,而且我的还舒服得多。
嘿嘿嘿。
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我带着两个妹子去新疆的路上,第一晚睡在服务区。没有在服务区过夜经历的她们第二天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睡的都很香。
这是第二晚…
现在服务区都有摄像头,不放心的话把车停在摄像头下面或者离商店,保安室近的地方。睡觉把门关好,留窗缝保持空气流通。
帘子一定要拉好!没有帘子就用各种毯子挂起来遮挡,只要外面看不到里面安全感就会提升很多!
一路上往北疆去,我们都会在公路边停留…煮个咖啡休息一下…
在北疆的城市公园边的停车位过夜…
接下来的路途中在更多景色很好的野外露营…
在可可托海点着篝火过夜…
起床以后顺便在河边做了个瑜伽…
在布尔津城郊的白桦林…
在下雪的禾木…
在沙漠公路边上…
在沙漠绿洲中…
在火焰山下…
在魔鬼城里陷了车还在车上睡了一觉起来吃完饭才开始刨坑…
其实睡过这些地方之后…就发现服务区是最方便最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说后面一路上在野外过夜是为了和美妙的自然环境亲密接触,那在服务区过夜真的纯粹是为了赶路方便,不用下高速找酒店,省钱不说,不知道省了多少时间,在半路随便找的酒店还有很多卫生问题,往往也是澡都顾不上洗草草睡一觉起来就继续赶路。
没了找酒店的烦恼,我一路上想开到几点就几点,睡饱了,穿着睡衣都可以起来继续开。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统一回复一下~其实这不算房车,是我平时出去玩开的小车,要看平时我们住的大房车可以看这里:
流浪的荷包蛋:我们心中理想的移动居所是怎样的?这次开出去的是一辆金杯面包车,座椅都没有拆,只是往侧边翻折起来了。普通的Suv或者越野车也可以通过后排座椅放平或者装车顶帐篷来睡觉。 至于用来做饭点灯还有洗菜洗漱用的水,都靠后备箱的改造来提供。普通的车辆也都可以通过后备箱的改造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再次补充:既然你们对我带两个妹子过夜这件事这么感兴趣…我就说一下…其实一路上一共捡过六个妹子…中途还捡过两个男生…你们应该去羡慕那两个男生…还是我给当的司机…
有图有真相:
对房车以及家用车改装成露营车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松木巴士
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我带着两个妹子去新疆的路上,第一晚睡在服务区。没有在服务区过夜经历的她们第二天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睡的都很香。
这是第二晚…
现在服务区都有摄像头,不放心的话把车停在摄像头下面或者离商店,保安室近的地方。睡觉把门关好,留窗缝保持空气流通。
帘子一定要拉好!没有帘子就用各种毯子挂起来遮挡,只要外面看不到里面安全感就会提升很多!
一路上往北疆去,我们都会在公路边停留…煮个咖啡休息一下…
在北疆的城市公园边的停车位过夜…
接下来的路途中在更多景色很好的野外露营…
在可可托海点着篝火过夜…
起床以后顺便在河边做了个瑜伽…
在布尔津城郊的白桦林…
在下雪的禾木…
在沙漠公路边上…
在沙漠绿洲中…
在火焰山下…
在魔鬼城里陷了车还在车上睡了一觉起来吃完饭才开始刨坑…
其实睡过这些地方之后…就发现服务区是最方便最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说后面一路上在野外过夜是为了和美妙的自然环境亲密接触,那在服务区过夜真的纯粹是为了赶路方便,不用下高速找酒店,省钱不说,不知道省了多少时间,在半路随便找的酒店还有很多卫生问题,往往也是澡都顾不上洗草草睡一觉起来就继续赶路。
没了找酒店的烦恼,我一路上想开到几点就几点,睡饱了,穿着睡衣都可以起来继续开。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统一回复一下~其实这不算房车,是我平时出去玩开的小车,要看平时我们住的大房车可以看这里:
流浪的荷包蛋:我们心中理想的移动居所是怎样的?这次开出去的是一辆金杯面包车,座椅都没有拆,只是往侧边翻折起来了。普通的Suv或者越野车也可以通过后排座椅放平或者装车顶帐篷来睡觉。 至于用来做饭点灯还有洗菜洗漱用的水,都靠后备箱的改造来提供。普通的车辆也都可以通过后备箱的改造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再次补充:既然你们对我带两个妹子过夜这件事这么感兴趣…我就说一下…其实一路上一共捡过六个妹子…中途还捡过两个男生…你们应该去羡慕那两个男生…还是我给当的司机…
有图有真相:
对房车以及家用车改装成露营车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松木巴士
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在2015年和2017年,两次单人单车自驾环游中国,总行程超过42000公里,行驶过川藏南北线,青藏线,滇藏线,新藏线,独库公路,穿越过柴达木盆地。
2015年路线2017年路线路上3/4时间都是睡车里,作为资深户外车内试睡员,通常是睡垭口或者没有人的峡谷、雅丹、戈壁滩等:
https://www.zhihu.com/video/989837245469356032开的车2015年开的是昂克拉两驱1.4t
2017年开的是柯迪亚克四驱2.0t
如何选择过夜点?选择的标准首先要隐蔽性高意味着比较安全、第二是要安静意味着睡眠质量比较有保障,然后如果能有手机信号就最好不过了。
事实上我通常在垭口睡,虽然海拔高,但停留的人和车辆少。
夜晚睡车上需要注意哪些?首先建议出行前购买窗帘,车内情况不能让别人一目了然,睡觉时也更踏实些。
睡觉时,进气口的外循环是一定要开的(这个看车型,大部分车是熄火后自动切换到外循环)。天窗也要开启透气模式,另外旁边车窗也要留一条缝做空气对流,虽然保温会差一点,但是安全第一。
车里到底带了些啥?在路上录过一个视频,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989841691041538048另外还整理过一个装备清单,带链接且持续更新的那种:
在远方的阿伦:《围城随笔》旅拍物资清单,持续更新几个自驾路上的神器1、车顶箱
装全尺寸备胎和淡水袋
2、多功能移动电源
虽然里面蓄电瓶并不太大,但好在功能比较全面,除了可以解决由于电瓶馈电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还可以充当气泵,给电器供电,并且自带220V修正波逆变功能,还是挺推荐的。
3、逆变器
可以持续把点烟器12V电压转成220V交流电,有钱的上带正弦波的,讲究性价比的修正波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我每天晚上用笔记本整理数据的时候,基本也就全靠它了。
4、双人充气垫
虽然没看过游记的人一定会马上喷“看!就说不是一个人上路的”,其实我故意买的双人充气垫,走高海拔一定会漏气的,即使它漏气,对折后也能保持柔软和弹性.....而它果然众望所归的在一个4500米的山口破裂了。
5、羽绒睡袋
如果你要走昼夜温差大的地方,一定要备羽绒的。
6、淋浴水袋
这东西,绝对是最让我又爱又恨的玩意儿,它真的很实用很重要,我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就会把它装满放到车顶箱里,在外面洗头洗脸用,十分方便;但可恨的是,这玩意儿相当容易破! 不过破得不多,路上也就尼玛破了4,5个吧!
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在2015年和2017年,两次单人单车自驾环游中国,总行程超过42000公里,行驶过川藏南北线,青藏线,滇藏线,新藏线,独库公路,穿越过柴达木盆地。
2015年路线2017年路线路上3/4时间都是睡车里,作为资深户外车内试睡员,通常是睡垭口或者没有人的峡谷、雅丹、戈壁滩等:
https://www.zhihu.com/video/989837245469356032开的车2015年开的是昂克拉两驱1.4t
2017年开的是柯迪亚克四驱2.0t
如何选择过夜点?选择的标准首先要隐蔽性高意味着比较安全、第二是要安静意味着睡眠质量比较有保障,然后如果能有手机信号就最好不过了。
事实上我通常在垭口睡,虽然海拔高,但停留的人和车辆少。
夜晚睡车上需要注意哪些?首先建议出行前购买窗帘,车内情况不能让别人一目了然,睡觉时也更踏实些。
睡觉时,进气口的外循环是一定要开的(这个看车型,大部分车是熄火后自动切换到外循环)。天窗也要开启透气模式,另外旁边车窗也要留一条缝做空气对流,虽然保温会差一点,但是安全第一。
车里到底带了些啥?在路上录过一个视频,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989841691041538048另外还整理过一个装备清单,带链接且持续更新的那种:
在远方的阿伦:《围城随笔》旅拍物资清单,持续更新几个自驾路上的神器1、车顶箱
装全尺寸备胎和淡水袋
2、多功能移动电源
虽然里面蓄电瓶并不太大,但好在功能比较全面,除了可以解决由于电瓶馈电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还可以充当气泵,给电器供电,并且自带220V修正波逆变功能,还是挺推荐的。
3、逆变器
可以持续把点烟器12V电压转成220V交流电,有钱的上带正弦波的,讲究性价比的修正波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我每天晚上用笔记本整理数据的时候,基本也就全靠它了。
4、双人充气垫
虽然没看过游记的人一定会马上喷“看!就说不是一个人上路的”,其实我故意买的双人充气垫,走高海拔一定会漏气的,即使它漏气,对折后也能保持柔软和弹性.....而它果然众望所归的在一个4500米的山口破裂了。
5、羽绒睡袋
如果你要走昼夜温差大的地方,一定要备羽绒的。
6、淋浴水袋
这东西,绝对是最让我又爱又恨的玩意儿,它真的很实用很重要,我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就会把它装满放到车顶箱里,在外面洗头洗脸用,十分方便;但可恨的是,这玩意儿相当容易破! 不过破得不多,路上也就尼玛破了4,5个吧!
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睡车,是我们最常用也最引以为豪的旅行方式,没有之一。
最初发现还有这种操作,是在 2013 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期间。我们从旧金山湾区出发,摸黑赶路五个多小时来到 Mono Lake,才意识到计划过夜的营地跟着政府一起关了门。因为怕强行搭帐篷被警察罚款,我们只好把车前座放倒睡了一宿,没想到醒来反而觉得——哎,好像比睡帐篷方便多了!
住在车上的生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睡车的次数越来越多。细细算来,自当年的意外之举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在车里睡过了 242 个夜晚。习惯了这种玩法后我们发现,睡车在美国其实是个相当常规的操作,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名词——boondocking,特指开非房车的普通家用车,并在里面过夜的旅行方式。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为什么要睡车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省钱了!开个玩笑,省钱固然是好处之一,但最初我们被睡车吸引,其实是靠它替代扎营的麻烦。
2012 年,我们第一次自驾横穿北美,全程多半时间都在国家公园里露营。每天晚上到了目的地,两个人先要搭帐篷吹防潮垫铺睡袋,更痛苦的是早上还得原样把它们收回去,前后至少要花半小时。偶尔连续两天住在同一个地方,不用一大早折腾拔营,那感觉简直像放假一样。自从学会睡车,我们只在不通公路的营地才扎帐篷,露营频率骤降到平均每年一次。
后来,我们的思维进一步放飞,发现车不仅仅可以替代帐篷,甚至也能替代旅馆。当年长途开车,到了半夜才入住酒店,然而连自然醒都睡不到,清晨还要被闹钟从温暖的被窝里揪出来继续赶路,简直是太亏了!尤其白天在旅途中顾不上查邮件回微信看朋友圈,一进房间总免不了开电脑连网刷手机——哪怕再困,等到磨磨蹭蹭刷牙洗脸上床,起码已经是一个钟头之后了。
如今,我们晚上要不要找地方住,主要取决于能在房间里待多久。假如只有闭眼到睁眼的时间,那么最佳选择显然是睡车。但如果在天黑前或天亮后有大把时间要消磨,可以下午入住一直待到第二天中午,酒店便有了睡觉之外的附加价值,方便在白天舒舒服服地处理一些杂事或者完成点工作。所以说,我们在路上也不是每天一定睡车,只不过在较高的旅行强度下,多数日子睡车都更合适。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睡车,是我们最常用也最引以为豪的旅行方式,没有之一。
最初发现还有这种操作,是在 2013 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期间。我们从旧金山湾区出发,摸黑赶路五个多小时来到 Mono Lake,才意识到计划过夜的营地跟着政府一起关了门。因为怕强行搭帐篷被警察罚款,我们只好把车前座放倒睡了一宿,没想到醒来反而觉得——哎,好像比睡帐篷方便多了!
住在车上的生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睡车的次数越来越多。细细算来,自当年的意外之举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在车里睡过了 242 个夜晚。习惯了这种玩法后我们发现,睡车在美国其实是个相当常规的操作,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名词——boondocking,特指开非房车的普通家用车,并在里面过夜的旅行方式。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为什么要睡车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省钱了!开个玩笑,省钱固然是好处之一,但最初我们被睡车吸引,其实是靠它替代扎营的麻烦。
2012 年,我们第一次自驾横穿北美,全程多半时间都在国家公园里露营。每天晚上到了目的地,两个人先要搭帐篷吹防潮垫铺睡袋,更痛苦的是早上还得原样把它们收回去,前后至少要花半小时。偶尔连续两天住在同一个地方,不用一大早折腾拔营,那感觉简直像放假一样。自从学会睡车,我们只在不通公路的营地才扎帐篷,露营频率骤降到平均每年一次。
后来,我们的思维进一步放飞,发现车不仅仅可以替代帐篷,甚至也能替代旅馆。当年长途开车,到了半夜才入住酒店,然而连自然醒都睡不到,清晨还要被闹钟从温暖的被窝里揪出来继续赶路,简直是太亏了!尤其白天在旅途中顾不上查邮件回微信看朋友圈,一进房间总免不了开电脑连网刷手机——哪怕再困,等到磨磨蹭蹭刷牙洗脸上床,起码已经是一个钟头之后了。
如今,我们晚上要不要找地方住,主要取决于能在房间里待多久。假如只有闭眼到睁眼的时间,那么最佳选择显然是睡车。但如果在天黑前或天亮后有大把时间要消磨,可以下午入住一直待到第二天中午,酒店便有了睡觉之外的附加价值,方便在白天舒舒服服地处理一些杂事或者完成点工作。所以说,我们在路上也不是每天一定睡车,只不过在较高的旅行强度下,多数日子睡车都更合适。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睡车,是我们最常用也最引以为豪的旅行方式,没有之一。
最初发现还有这种操作,是在 2013 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期间。我们从旧金山湾区出发,摸黑赶路五个多小时来到 Mono Lake,才意识到计划过夜的营地跟着政府一起关了门。因为怕强行搭帐篷被警察罚款,我们只好把车前座放倒睡了一宿,没想到醒来反而觉得——哎,好像比睡帐篷方便多了!
住在车上的生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睡车的次数越来越多。细细算来,自当年的意外之举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在车里睡过了 242 个夜晚。习惯了这种玩法后我们发现,睡车在美国其实是个相当常规的操作,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名词——boondocking,特指开非房车的普通家用车,并在里面过夜的旅行方式。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为什么要睡车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省钱了!开个玩笑,省钱固然是好处之一,但最初我们被睡车吸引,其实是靠它替代扎营的麻烦。
2012 年,我们第一次自驾横穿北美,全程多半时间都在国家公园里露营。每天晚上到了目的地,两个人先要搭帐篷吹防潮垫铺睡袋,更痛苦的是早上还得原样把它们收回去,前后至少要花半小时。偶尔连续两天住在同一个地方,不用一大早折腾拔营,那感觉简直像放假一样。自从学会睡车,我们只在不通公路的营地才扎帐篷,露营频率骤降到平均每年一次。
后来,我们的思维进一步放飞,发现车不仅仅可以替代帐篷,甚至也能替代旅馆。当年长途开车,到了半夜才入住酒店,然而连自然醒都睡不到,清晨还要被闹钟从温暖的被窝里揪出来继续赶路,简直是太亏了!尤其白天在旅途中顾不上查邮件回微信看朋友圈,一进房间总免不了开电脑连网刷手机——哪怕再困,等到磨磨蹭蹭刷牙洗脸上床,起码已经是一个钟头之后了。
如今,我们晚上要不要找地方住,主要取决于能在房间里待多久。假如只有闭眼到睁眼的时间,那么最佳选择显然是睡车。但如果在天黑前或天亮后有大把时间要消磨,可以下午入住一直待到第二天中午,酒店便有了睡觉之外的附加价值,方便在白天舒舒服服地处理一些杂事或者完成点工作。所以说,我们在路上也不是每天一定睡车,只不过在较高的旅行强度下,多数日子睡车都更合适。
自驾旅行的时候,在车内过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车适合开出去旅游、并睡在里面?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睡车,是我们最常用也最引以为豪的旅行方式,没有之一。
最初发现还有这种操作,是在 2013 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期间。我们从旧金山湾区出发,摸黑赶路五个多小时来到 Mono Lake,才意识到计划过夜的营地跟着政府一起关了门。因为怕强行搭帐篷被警察罚款,我们只好把车前座放倒睡了一宿,没想到醒来反而觉得——哎,好像比睡帐篷方便多了!
住在车上的生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睡车的次数越来越多。细细算来,自当年的意外之举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在车里睡过了 242 个夜晚。习惯了这种玩法后我们发现,睡车在美国其实是个相当常规的操作,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名词——boondocking,特指开非房车的普通家用车,并在里面过夜的旅行方式。
为什么要睡车?怎么睡?睡哪里?我们走遍美国 50 州,玩遍美国 56 个国家公园,真正掌握了睡车技能,发现这些看似令人挠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为什么要睡车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省钱了!开个玩笑,省钱固然是好处之一,但最初我们被睡车吸引,其实是靠它替代扎营的麻烦。
2012 年,我们第一次自驾横穿北美,全程多半时间都在国家公园里露营。每天晚上到了目的地,两个人先要搭帐篷吹防潮垫铺睡袋,更痛苦的是早上还得原样把它们收回去,前后至少要花半小时。偶尔连续两天住在同一个地方,不用一大早折腾拔营,那感觉简直像放假一样。自从学会睡车,我们只在不通公路的营地才扎帐篷,露营频率骤降到平均每年一次。
后来,我们的思维进一步放飞,发现车不仅仅可以替代帐篷,甚至也能替代旅馆。当年长途开车,到了半夜才入住酒店,然而连自然醒都睡不到,清晨还要被闹钟从温暖的被窝里揪出来继续赶路,简直是太亏了!尤其白天在旅途中顾不上查邮件回微信看朋友圈,一进房间总免不了开电脑连网刷手机——哪怕再困,等到磨磨蹭蹭刷牙洗脸上床,起码已经是一个钟头之后了。
如今,我们晚上要不要找地方住,主要取决于能在房间里待多久。假如只有闭眼到睁眼的时间,那么最佳选择显然是睡车。但如果在天黑前或天亮后有大把时间要消磨,可以下午入住一直待到第二天中午,酒店便有了睡觉之外的附加价值,方便在白天舒舒服服地处理一些杂事或者完成点工作。所以说,我们在路上也不是每天一定睡车,只不过在较高的旅行强度下,多数日子睡车都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