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suv又叫suv汽车,城市多功能越野车,指那些设计前卫、造型新颖的四轮驱动越野车。
越野车又叫越野汽车、越野轿车,一种为越野而特别设计的汽车。主要特点是四轮驱动,较高的底盘、较好抓地性的轮胎、较高的排气管、较大的马力和粗大结实的保险杠。
<p><p>唐德国际有限公司,Terratec坦克,成立于1994年,德国TerraTec公司旗下,专业研发制造电脑声卡、电视接收器、音视频剪辑设备以及家用... 坦克/Tank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这里有两个概念,只有工科学生才会接触到的,需要先了解一下:

1、平均无故障时间;

2、质量管理体系。

要简单的回答题主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两个东西它不一样,军品和民品不是一回事,生搬硬套是没法比的。如果用坦克常用的寿命计算标准“摩托小时”计算,实际上别说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的10式,就是96A,都远远不如哈弗H9、BJ40这些民用车“耐操”。一般坦克的大修小修时间都是保密的,你网上看到的数据,真实性十分可疑。可以这样说,坦克在良好维护条件下,小修时间在“百小时”这个数量级,而家用车以70KM/小时的速度计算,7000公里顶多只需要换个三滤检查一下各处螺栓紧定。

原因大家都知道,履带车故障率远比轮式车辆要高,无论哪国都是一样,哪怕美国的M1A2坦克,也绝对不敢跟美军悍马轮式车比故障率。

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一样。

坦克、履带式装甲车这种履带车辆的系统复杂度要远远比轮式车高,高得多。两个系统从发动机、变速箱开始就不是一种东西,传动、分动直到行走机构的原理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别看都是烧柴油、航空煤油,坦克发动机跟汽车发动机复杂程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坦克发动机对于体积是十分敏感的,大部分坦克发动机的功率密度都非常高,且不说“艾布拉姆斯”这种用燃气轮机的异类,就是同样的柴油发动机都不是一回事。

这是一台99A的发动机:

这是一台普通车用柴油机:

肉眼就能看出,坦克发动机是经过了“适形化设计”的,也就是形状尽量方方正正,跟发动机舱的形状适应,这样才能在空间极其有限的发动机舱里面塞下尽可能多的动力。这个你不要以为仅仅是改个形状的问题,其中门道很多,足够好多专家穷经皓首一辈子了。其中发动机最重要的缸体部分、曲轴、油路、气路、冷却系,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军品还要考虑战损,考虑野战条件下的维护性能,各方面取舍之下,“耐操”这方面其实不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坦克嘛,很多时候寿命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长……

这还只是发动机的事情,发动机后面还有传动、分动、行走、转向等等机构,一般舵式操纵的坦克,转向和分动是一个系统,但是也不是轮式车可以比的。

这是个拆掉履带和轮组的豹2,可以看出行走机构复杂度。主动轮、从动轮(托带轮)、负重轮各司其职,其中负重轮主要负责承重和避震,尽管它不会动算是最简单的一组轮组了,但是也非常复杂,尤其是一些使用液气悬挂的负重轮。

一整套豹2的行走机构拆散了就是这个架势,谁家家用车的轮子拆下来有这个阵仗?

变速箱、分动箱这些东西就更不用说了,现代坦克的体重动不动几十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从静止加速到30KM/H以上,开过半挂车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你要知道不管怎么说,最终的着力点都是在变速箱和分动箱里面那几个齿轮身上,几十吨的静止惯性/巨大的扭矩/可靠性要求/输出功率,能自己搞出坦克变速箱的国家这个地球上并没有几个。

所以坦克的系统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

越复杂的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越低,这是一个工科上面人人知道的趋势,注意是趋势。我们工科生一天到晚琢磨的就是怎么去跟这个趋势搏斗,系统做复杂的同时把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起来。

一个系统里面鸡零狗碎的东西越多,每个零件出问题的可能性尽管不大,但是整合到一个系统里面去以后它就会累积起来,最终整个系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零件出问题而瘫痪。坦克的零件数本身就比家用车要多好几十倍,那么工程能力不够优秀的话,自然就没有那么“耐操”。这是系统复杂度的问题。

另外坦克技术要求高得多,就像刚才说的变速箱的问题,同样一个齿轮,承受几十吨车子急加速的扭矩,和承受一两吨慢加速的车子,区别是巨大的。从材料上面讲,坦克齿轮的材质要求,耐磨、极限强度都不是一回事,对金属成分的控制也就更精确来不得闪失,有一丁点瑕疵就会断齿、磨损乃至于撕裂。这是技术要求的问题。

所以,你要比也不要用丰田的民用陆巡跟10式比,而是要用日本的履带式车辆比如小松的挖掘机来比,汽车跟坦克不是一种东西,技术上共通的地方实在是少之又少。

但是日本坦克确实不耐操,日本挖掘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这两个技术共同点确实要多一些,都是履带式,都需要大功率,为什么就是军品口碑不如民品呢?

这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了。

日本的民品质量管理体系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最近爆出钢材质量造假的问题,但确实整体还是比我们强。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就是不如人家日本的,这个谁用谁知道。

日本的军品质量管理体系嘛……

很多外行以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个态度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诸如“德国人严谨”这种情绪化的表述,“严谨”、“马虎”属于是态度问题。其实不对,质量管理更多是个科学问题、实践问题、经验积累问题,不是什么态度改了就会好的事情。

说白了,你没搞过就是没搞过,态度再认真那都是扯犊子。没有经验积累和实践验证,态度过于认真反而会搞成日本这种“貌似认真实际不负责任”的样子,出事了鞠躬,大不了切腹,至于工程本身?那我都切腹了你还说啥?

这种走火入魔,我们叫“躬匠精神”。

日本人老是在这种大型工程上面搞这一套,明明没有工程经验积累也没有实践验证,盲目上指标,以表面的一板一眼来掩盖内心里的懒惰和不负责任。10式坦克的指标很明显根本不符合实际,盲目堆“高精尖”,而日本在坦克制造这方面一直就没有什么优秀的作品,缺乏积累,简直是一场闹剧。

这是二战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这玩意儿战斗全重才15吨,顶多算个轻型就不错了,除了在中国战场欺负一下土八路,拿去跟谢尔曼拼还不如个罐头结实。

二战以后日本的坦克研制工程都是基于“自卫”原则,也就是立足日本本岛,这个话一听就有大问题,没一点大病想不出这种事情:一个“岛”上的坦克。

众所周知,坦克适合大平原集团突击,山地都要斟酌一下,更别说躲多山的岛屿了。

日本的坦克发展历史一直就是在一个十分别扭的背景下展开的,岛上鼓捣的坦克,怎么听怎么别扭。

这个才是正常的钢铁洪流。

从发展历史上看,日本的坦克一直都是个拉胯样子,重视程度永远也高不起来,除非他再次打上朝鲜半岛,准备问鼎中原。不过那就不是坦克的问题了,那是另一种武器的问题:

招核!板载!

相反,大陆国家对坦克是真爱,是一秒钟都不会忘记的国之重器,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保命、拓展神器。英国可以一辆坦克都不要,印度却磨磨唧唧也要搞出“阿琼”,就连以色列都必须要搞自己的坦克“梅卡瓦”,中国、俄罗斯就不说了。

中日两国在坦克研制上面的积累不是一回事,一个是命脉,一个是添头。

你搞过59,特别是“改改改”过59,接着搞96、99、15,工程管理经验是不一样的。59改改改的时候你是个助工,搞15的时候当总工,以前老总工的经验、教训乃至于你看不惯的地方,就是你施展抱负的基础。

日本搞97式的那批人还剩几个没切腹的?

民品,日本确实有他的传承,二战也没有打断;军品是另一回事,挨了两颗原子弹以后的日本不是以前那个了。

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军品的质量管控十分拉胯,跑丢了履带这种事情,物理上讲当然是履带固定销金属质量水平的问题,体现在工程管理上就是从材料到设计到生产到装配整个流程到处拉胯。

总之:

坦克一定比民用车脆弱;

日本军品整体脆弱。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这里有两个概念,只有工科学生才会接触到的,需要先了解一下:

1、平均无故障时间;

2、质量管理体系。

要简单的回答题主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两个东西它不一样,军品和民品不是一回事,生搬硬套是没法比的。如果用坦克常用的寿命计算标准“摩托小时”计算,实际上别说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的10式,就是96A,都远远不如哈弗H9、BJ40这些民用车“耐操”。一般坦克的大修小修时间都是保密的,你网上看到的数据,真实性十分可疑。可以这样说,坦克在良好维护条件下,小修时间在“百小时”这个数量级,而家用车以70KM/小时的速度计算,7000公里顶多只需要换个三滤检查一下各处螺栓紧定。

原因大家都知道,履带车故障率远比轮式车辆要高,无论哪国都是一样,哪怕美国的M1A2坦克,也绝对不敢跟美军悍马轮式车比故障率。

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一样。

坦克、履带式装甲车这种履带车辆的系统复杂度要远远比轮式车高,高得多。两个系统从发动机、变速箱开始就不是一种东西,传动、分动直到行走机构的原理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别看都是烧柴油、航空煤油,坦克发动机跟汽车发动机复杂程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坦克发动机对于体积是十分敏感的,大部分坦克发动机的功率密度都非常高,且不说“艾布拉姆斯”这种用燃气轮机的异类,就是同样的柴油发动机都不是一回事。

这是一台99A的发动机:

这是一台普通车用柴油机:

肉眼就能看出,坦克发动机是经过了“适形化设计”的,也就是形状尽量方方正正,跟发动机舱的形状适应,这样才能在空间极其有限的发动机舱里面塞下尽可能多的动力。这个你不要以为仅仅是改个形状的问题,其中门道很多,足够好多专家穷经皓首一辈子了。其中发动机最重要的缸体部分、曲轴、油路、气路、冷却系,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军品还要考虑战损,考虑野战条件下的维护性能,各方面取舍之下,“耐操”这方面其实不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坦克嘛,很多时候寿命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长……

这还只是发动机的事情,发动机后面还有传动、分动、行走、转向等等机构,一般舵式操纵的坦克,转向和分动是一个系统,但是也不是轮式车可以比的。

这是个拆掉履带和轮组的豹2,可以看出行走机构复杂度。主动轮、从动轮(托带轮)、负重轮各司其职,其中负重轮主要负责承重和避震,尽管它不会动算是最简单的一组轮组了,但是也非常复杂,尤其是一些使用液气悬挂的负重轮。

一整套豹2的行走机构拆散了就是这个架势,谁家家用车的轮子拆下来有这个阵仗?

变速箱、分动箱这些东西就更不用说了,现代坦克的体重动不动几十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从静止加速到30KM/H以上,开过半挂车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你要知道不管怎么说,最终的着力点都是在变速箱和分动箱里面那几个齿轮身上,几十吨的静止惯性/巨大的扭矩/可靠性要求/输出功率,能自己搞出坦克变速箱的国家这个地球上并没有几个。

所以坦克的系统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

越复杂的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越低,这是一个工科上面人人知道的趋势,注意是趋势。我们工科生一天到晚琢磨的就是怎么去跟这个趋势搏斗,系统做复杂的同时把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起来。

一个系统里面鸡零狗碎的东西越多,每个零件出问题的可能性尽管不大,但是整合到一个系统里面去以后它就会累积起来,最终整个系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零件出问题而瘫痪。坦克的零件数本身就比家用车要多好几十倍,那么工程能力不够优秀的话,自然就没有那么“耐操”。这是系统复杂度的问题。

另外坦克技术要求高得多,就像刚才说的变速箱的问题,同样一个齿轮,承受几十吨车子急加速的扭矩,和承受一两吨慢加速的车子,区别是巨大的。从材料上面讲,坦克齿轮的材质要求,耐磨、极限强度都不是一回事,对金属成分的控制也就更精确来不得闪失,有一丁点瑕疵就会断齿、磨损乃至于撕裂。这是技术要求的问题。

所以,你要比也不要用丰田的民用陆巡跟10式比,而是要用日本的履带式车辆比如小松的挖掘机来比,汽车跟坦克不是一种东西,技术上共通的地方实在是少之又少。

但是日本坦克确实不耐操,日本挖掘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这两个技术共同点确实要多一些,都是履带式,都需要大功率,为什么就是军品口碑不如民品呢?

这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了。

日本的民品质量管理体系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最近爆出钢材质量造假的问题,但确实整体还是比我们强。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就是不如人家日本的,这个谁用谁知道。

日本的军品质量管理体系嘛……

很多外行以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个态度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诸如“德国人严谨”这种情绪化的表述,“严谨”、“马虎”属于是态度问题。其实不对,质量管理更多是个科学问题、实践问题、经验积累问题,不是什么态度改了就会好的事情。

说白了,你没搞过就是没搞过,态度再认真那都是扯犊子。没有经验积累和实践验证,态度过于认真反而会搞成日本这种“貌似认真实际不负责任”的样子,出事了鞠躬,大不了切腹,至于工程本身?那我都切腹了你还说啥?

这种走火入魔,我们叫“躬匠精神”。

日本人老是在这种大型工程上面搞这一套,明明没有工程经验积累也没有实践验证,盲目上指标,以表面的一板一眼来掩盖内心里的懒惰和不负责任。10式坦克的指标很明显根本不符合实际,盲目堆“高精尖”,而日本在坦克制造这方面一直就没有什么优秀的作品,缺乏积累,简直是一场闹剧。

这是二战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这玩意儿战斗全重才15吨,顶多算个轻型就不错了,除了在中国战场欺负一下土八路,拿去跟谢尔曼拼还不如个罐头结实。

二战以后日本的坦克研制工程都是基于“自卫”原则,也就是立足日本本岛,这个话一听就有大问题,没一点大病想不出这种事情:一个“岛”上的坦克。

众所周知,坦克适合大平原集团突击,山地都要斟酌一下,更别说躲多山的岛屿了。

日本的坦克发展历史一直就是在一个十分别扭的背景下展开的,岛上鼓捣的坦克,怎么听怎么别扭。

这个才是正常的钢铁洪流。

从发展历史上看,日本的坦克一直都是个拉胯样子,重视程度永远也高不起来,除非他再次打上朝鲜半岛,准备问鼎中原。不过那就不是坦克的问题了,那是另一种武器的问题:

招核!板载!

相反,大陆国家对坦克是真爱,是一秒钟都不会忘记的国之重器,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保命、拓展神器。英国可以一辆坦克都不要,印度却磨磨唧唧也要搞出“阿琼”,就连以色列都必须要搞自己的坦克“梅卡瓦”,中国、俄罗斯就不说了。

中日两国在坦克研制上面的积累不是一回事,一个是命脉,一个是添头。

你搞过59,特别是“改改改”过59,接着搞96、99、15,工程管理经验是不一样的。59改改改的时候你是个助工,搞15的时候当总工,以前老总工的经验、教训乃至于你看不惯的地方,就是你施展抱负的基础。

日本搞97式的那批人还剩几个没切腹的?

民品,日本确实有他的传承,二战也没有打断;军品是另一回事,挨了两颗原子弹以后的日本不是以前那个了。

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军品的质量管控十分拉胯,跑丢了履带这种事情,物理上讲当然是履带固定销金属质量水平的问题,体现在工程管理上就是从材料到设计到生产到装配整个流程到处拉胯。

总之:

坦克一定比民用车脆弱;

日本军品整体脆弱。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这种评论是相当主观的。

10掉履带的主要原因是液气悬挂比较软,坦克高速转弯时,内侧悬挂过度压缩,履带超出诱导轮张紧极限造成脱落。这个是液气悬挂通病。液气悬挂并不成熟,遇到低温低气压是硬伤。但是目前液气仍是空降类战车最合适的选择。

96B那次掉轮子实际上另一侧也快掉了,毛子设计的搓板路对前轮机械损伤很大,T72掉的也不少。这个不能以此说坦克就一定如何如何。

另外战车跑冒滴漏是常事,不能说90来一次例假就说质量不行。

----------------------

另外汽车工业和战车工业是有关系,但不是绝对联系。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这种评论是相当主观的。

10掉履带的主要原因是液气悬挂比较软,坦克高速转弯时,内侧悬挂过度压缩,履带超出诱导轮张紧极限造成脱落。这个是液气悬挂通病。液气悬挂并不成熟,遇到低温低气压是硬伤。但是目前液气仍是空降类战车最合适的选择。

96B那次掉轮子实际上另一侧也快掉了,毛子设计的搓板路对前轮机械损伤很大,T72掉的也不少。这个不能以此说坦克就一定如何如何。

另外战车跑冒滴漏是常事,不能说90来一次例假就说质量不行。

----------------------

另外汽车工业和战车工业是有关系,但不是绝对联系。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工况完全不一样。

老家村里当年有个小水电站,用的是一台59的报废柴油机。

这个东西在坦克上超过500摩托小时就会按规定报废。

但是在小水电站工作了十年都没出任何问题。

让你空手走十公里很轻松,让你背100公斤你能走一公里都算牛啤了。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工况完全不一样。

老家村里当年有个小水电站,用的是一台59的报废柴油机。

这个东西在坦克上超过500摩托小时就会按规定报废。

但是在小水电站工作了十年都没出任何问题。

让你空手走十公里很轻松,让你背100公斤你能走一公里都算牛啤了。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题主,你无病无灾的话,心脏跳个70来年,问题不大,其他部件也不太会有大问题。

你让你的陆巡一直开着发动机干个70年试试?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题主,你无病无灾的话,心脏跳个70来年,问题不大,其他部件也不太会有大问题。

你让你的陆巡一直开着发动机干个70年试试?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因为技术上越简单越成熟的东西,可靠性越高,比如说红缨枪出机械故障的可能性就比AKM低很多。


为什么陆巡这么耐操,10式坦克却这么脆弱?

因为技术上越简单越成熟的东西,可靠性越高,比如说红缨枪出机械故障的可能性就比AKM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