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展开一下,才能说清楚。

1、什么是“中老年服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提出的划分标准,中老年一般是指人类生命历程中青年之后的阶段,包括中年和老年。由于全世界的年龄呈普遍增高趋势,新提出的标准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也就是说,“中老年服装”覆盖的是45-75岁的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为他们特别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服装。

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主流覆盖的人群集中在55-65岁(50后、60后),而且越是发达城市,覆盖的年龄越大,越是不发达地区,覆盖的年龄越小。

2、中老年服装的分类

国内,按性别分为“中老年女装”和“中老年男装”,按风格可以分为“民族风”、“欧美风”、“日风”、“韩风”,按场合可以分为“职场服”、“家居服”、“运动服”、“户外服”,按材质可以分为“棉麻中老年服”、“纯棉中老年服”、“真丝中老年服”、“毛针织中老年服”、“羽绒中老年服”等。

3、中老年服装的区分

从国际上看,中老年服装,尤其是女装,并不是一个特别独立的细分行业,从属于女装行业。欧美发达国家的中老年女性,形体上与年轻人的差别并不突出,对时尚和潮流趋势的理解和追求也基本与年轻人同步,对妆容、穿搭的掌握也与年轻女性并无太大差异,所以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中老年服装”、“中老年女装”这样的分类。

日本的服装有按年龄进行划分的现象,通常以“XX代”作标识。如“30'表示30代(30岁)”、“40'表示40代(40岁)”等等。专门的服装杂志、时尚期刊也会这样来区分服装的年龄属性。但也没有“中老年服装”这样模糊笼统的概念。

韩国的部分商场、服装卖场会区分“少女装”和“成熟女装”,我们理解的“中老年女装”会被划归到“成熟女装”这一细分区域里。

中国的“中老年服装”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作为一个独立的细分市场出现了。各地线下的卖场、商超都能找到“中老年服装”的区域或专柜,只是数量很少,且普遍被定位为“低端市场”。

4、中老年服装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中老年服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以“裁缝店”为主的散养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穿着观念开始出现“打破单调、追求流行”的趋势,对服装的款式、花色处于认知的“萌芽阶段”。中老年人的穿着需求以本地的“裁缝店”、“服装店”为主要的解决途径。各地的小店开始遍地开花。

2)以批发为主的“产业基地”的形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女装的快速增长同时带动了中老年服装的快速发展。由于各地零售发展迅猛,为满足零售市场的需要,以产业聚集地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开始出现,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四大中老年服装产业基地:北京、武汉、广州、常熟,另外,还形成了以真丝、香云纱为主的杭州中老年服装聚集地,以毛针织为主的濮院中老年服装聚集地。

3)电商成为主导和带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子女成为中老年服装购买的绝对主力。而电商的发展也改变了线下市场的格局,并加速了行业的转型和变革。北京大红门市场及服装产业的整体外迁,也导致北京中老年服装行业的整体外迁和分散,北京不再是中老年服装的产业基地之一。线上品牌逐渐成为中老年服装品牌的主力军。

目前,90%的中老年服装品牌都是线上新兴的品牌,极少数线下品牌通过转战线上,也扩大了品牌知名度。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形成了“濮院中老年城”这样的专业的中老年服装电商产业基地,涵盖了从生产加工、销售、拍摄、模特、运营、推广、仓储、物流等全方位的电商服务链条。

5、中老年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历了几十年发展,但中老年行业整体仍处于“批发卖货”的初级阶段。除了整体行业给人“低端”、“小众”的印象外,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缺少设计师,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慢

年轻设计师普遍看不上这个行业,都愿意设计年轻女装,不愿意设计中老年装,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中老年服装“太丑”、“不时尚”,而设计师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状,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从业者普遍是“批发卖货”思路,没有“经营品牌”的意识,也不愿意在产品研发上进行投入。导致中老年服装“一款卖十年,改改是新款”的状况。但是从根源上分析,目标消费者(中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对款式、风格、品牌有那么高的要求,消费频次、消费水平不高是最根本的原因。

2)没有风格划分,产品同质化严重

虽然近几年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迪葵纳”、“葵”、“阔太”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但总体上看,行业缺乏细致的风格划分和品牌定位,绝大多数“品牌”实际上是“店铺品牌”而非“服装品牌”(如“简狐”、“香颜”、“浅恋”等),这些店铺品牌大多数是由线下批发档口发展而来,也有的是从线下批发做货的线上店铺。各个品牌除了在形象包装上略显不同外,产品上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消费者很难从产品和品牌层面区分这些“品牌”。

3)线上品牌高度集中,线下品牌逐渐消亡

随着电商发展进入“线上线下融合”阶段,线上的中老年服装竞争日趋激烈,品牌集中度也越来越高。TOP10的品牌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以迪葵纳、简狐、浅恋、香颜、胖织缘福、福玛玛等为第一梯队的中老年女装品牌群。反观线下,除了“葵”、“阔太”等还有一批实体店服务忠实的粉丝外,大部分品牌已经“消亡”。

如果说传统的服装品牌扩张模式——“招商+门店+广告”已经落伍,那么依托电商、自媒体、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的新品牌扩张模式对中老年服装这个行业影响是最深刻和彻底的。

6、中老年服装品牌是个伪命题

从本质上讲,面向成年人的服装行业不应以“年龄区隔”来建立品牌认知。无论女性还是男性,本能的希望自己“越活越年轻”,这也是穿着打扮的目的之一(此外还要考虑舒适、得体以及功能性)。所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哪怕其主要的购买人群实际上已经是“中老年人”了,但也没有一家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中老年服装品牌”的。这样的例子,我们身边有很多。所以,并非没有出色的中老年服装品牌,而是没有明确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中老年服装品牌”的品牌。

反而在线上,为了获取精准流量,无论线下品牌在线上开设的店铺,还是线上原生的服装品牌,都不得不打上“中老年服装”、“妈妈装”、“中老年服装品牌”等的标签。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标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女装市场中,这些店铺和品牌是很难获取流量的。

但是一旦平台取消“中老年服装”、“中老年女装”这一细分类目,相应的流量也会被稀释。所以,真正的“中老年服装品牌”仍要回归到以风格或品牌定位为区隔的正轨上。比如以“韩风时尚妈妈装”为品牌定位的“迪葵纳”,以“东方绣花时尚妈妈装”为定位的“葵”等等。

7、中老年服装品牌存在的价值

中老年服装品牌有没有价值?有,而且非常有前景!

1)对时尚和美的需求层次不同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虽然对时尚和流行可能会与年轻女性越来越趋同,但其需求的层次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精神阅历、价值观、审美观有密切的关联。年轻人眼中的时尚、潮流不一定是他们认同的,而他们认同的时尚和潮流也可能是主流时尚的一部分,但更倾向精神层面和心灵层面。

2)对服装价值和作用的再定位

人过中年以后,身体上的变化使得对服装面料和版型上的要求更加明显。由于皮肤对于不同材质面料的反应会变得更加敏感,含有化学成分的“化纤”材质会受到冷落,尽管这样会损失掉一部分花型、色彩和廓形带来的个性体验。中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天然材质的面料就是这个原因。实际上不止中老年人,很多对品质有要求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关注面料和版型带给身体的舒适度和健康问题。这一点,我们的邻国日本就很典型,当然,也跟他们崇尚自然的民族文化有关系。

3)相对弱势的精神关怀需求

专注于中老年服装的品牌,往往会让中老年消费者感受到“被关爱”,这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需求。由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样的品牌定位反而会让目标消费者感觉更加亲切,忠诚度更高。

4)一个品牌,两个市场

中老年服装品牌,尤其在中国,实际上会同时占领两个目标客群:

a.45-75岁中老年人群

b.25-35岁年轻人群

换句话说,中老年服装品牌,既会吸引中老年本人,也会吸引他们的子女。而且,现阶段,在线上市场占据主要消费份额的阶段,子女这个客群的规模要远高于中老年群体。

以天猫中老年女装销量第一的“迪葵纳”品牌为例,其25-35岁的客群占比超过90%,而“真正的客户”占比才10%。

5)人口老龄化带来广阔市场前景

不用赘述。事实如此。

6)出现知名品牌的机会更大

如同题目本身反映出的现状,这个细分市场足够支撑几个亿级以上的品牌,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出现,不意味着市场有问题,而是行业的发展仍处在很初级的阶段,意味着还有机会,可能就在最近几年,一定会出现。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展开一下,才能说清楚。

1、什么是“中老年服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提出的划分标准,中老年一般是指人类生命历程中青年之后的阶段,包括中年和老年。由于全世界的年龄呈普遍增高趋势,新提出的标准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也就是说,“中老年服装”覆盖的是45-75岁的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为他们特别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服装。

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主流覆盖的人群集中在55-65岁(50后、60后),而且越是发达城市,覆盖的年龄越大,越是不发达地区,覆盖的年龄越小。

2、中老年服装的分类

国内,按性别分为“中老年女装”和“中老年男装”,按风格可以分为“民族风”、“欧美风”、“日风”、“韩风”,按场合可以分为“职场服”、“家居服”、“运动服”、“户外服”,按材质可以分为“棉麻中老年服”、“纯棉中老年服”、“真丝中老年服”、“毛针织中老年服”、“羽绒中老年服”等。

3、中老年服装的区分

从国际上看,中老年服装,尤其是女装,并不是一个特别独立的细分行业,从属于女装行业。欧美发达国家的中老年女性,形体上与年轻人的差别并不突出,对时尚和潮流趋势的理解和追求也基本与年轻人同步,对妆容、穿搭的掌握也与年轻女性并无太大差异,所以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中老年服装”、“中老年女装”这样的分类。

日本的服装有按年龄进行划分的现象,通常以“XX代”作标识。如“30'表示30代(30岁)”、“40'表示40代(40岁)”等等。专门的服装杂志、时尚期刊也会这样来区分服装的年龄属性。但也没有“中老年服装”这样模糊笼统的概念。

韩国的部分商场、服装卖场会区分“少女装”和“成熟女装”,我们理解的“中老年女装”会被划归到“成熟女装”这一细分区域里。

中国的“中老年服装”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作为一个独立的细分市场出现了。各地线下的卖场、商超都能找到“中老年服装”的区域或专柜,只是数量很少,且普遍被定位为“低端市场”。

4、中老年服装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中老年服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以“裁缝店”为主的散养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穿着观念开始出现“打破单调、追求流行”的趋势,对服装的款式、花色处于认知的“萌芽阶段”。中老年人的穿着需求以本地的“裁缝店”、“服装店”为主要的解决途径。各地的小店开始遍地开花。

2)以批发为主的“产业基地”的形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女装的快速增长同时带动了中老年服装的快速发展。由于各地零售发展迅猛,为满足零售市场的需要,以产业聚集地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开始出现,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四大中老年服装产业基地:北京、武汉、广州、常熟,另外,还形成了以真丝、香云纱为主的杭州中老年服装聚集地,以毛针织为主的濮院中老年服装聚集地。

3)电商成为主导和带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子女成为中老年服装购买的绝对主力。而电商的发展也改变了线下市场的格局,并加速了行业的转型和变革。北京大红门市场及服装产业的整体外迁,也导致北京中老年服装行业的整体外迁和分散,北京不再是中老年服装的产业基地之一。线上品牌逐渐成为中老年服装品牌的主力军。

目前,90%的中老年服装品牌都是线上新兴的品牌,极少数线下品牌通过转战线上,也扩大了品牌知名度。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形成了“濮院中老年城”这样的专业的中老年服装电商产业基地,涵盖了从生产加工、销售、拍摄、模特、运营、推广、仓储、物流等全方位的电商服务链条。

5、中老年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历了几十年发展,但中老年行业整体仍处于“批发卖货”的初级阶段。除了整体行业给人“低端”、“小众”的印象外,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缺少设计师,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慢

年轻设计师普遍看不上这个行业,都愿意设计年轻女装,不愿意设计中老年装,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中老年服装“太丑”、“不时尚”,而设计师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状,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从业者普遍是“批发卖货”思路,没有“经营品牌”的意识,也不愿意在产品研发上进行投入。导致中老年服装“一款卖十年,改改是新款”的状况。但是从根源上分析,目标消费者(中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对款式、风格、品牌有那么高的要求,消费频次、消费水平不高是最根本的原因。

2)没有风格划分,产品同质化严重

虽然近几年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迪葵纳”、“葵”、“阔太”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但总体上看,行业缺乏细致的风格划分和品牌定位,绝大多数“品牌”实际上是“店铺品牌”而非“服装品牌”(如“简狐”、“香颜”、“浅恋”等),这些店铺品牌大多数是由线下批发档口发展而来,也有的是从线下批发做货的线上店铺。各个品牌除了在形象包装上略显不同外,产品上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消费者很难从产品和品牌层面区分这些“品牌”。

3)线上品牌高度集中,线下品牌逐渐消亡

随着电商发展进入“线上线下融合”阶段,线上的中老年服装竞争日趋激烈,品牌集中度也越来越高。TOP10的品牌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以迪葵纳、简狐、浅恋、香颜、胖织缘福、福玛玛等为第一梯队的中老年女装品牌群。反观线下,除了“葵”、“阔太”等还有一批实体店服务忠实的粉丝外,大部分品牌已经“消亡”。

如果说传统的服装品牌扩张模式——“招商+门店+广告”已经落伍,那么依托电商、自媒体、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的新品牌扩张模式对中老年服装这个行业影响是最深刻和彻底的。

6、中老年服装品牌是个伪命题

从本质上讲,面向成年人的服装行业不应以“年龄区隔”来建立品牌认知。无论女性还是男性,本能的希望自己“越活越年轻”,这也是穿着打扮的目的之一(此外还要考虑舒适、得体以及功能性)。所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哪怕其主要的购买人群实际上已经是“中老年人”了,但也没有一家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中老年服装品牌”的。这样的例子,我们身边有很多。所以,并非没有出色的中老年服装品牌,而是没有明确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中老年服装品牌”的品牌。

反而在线上,为了获取精准流量,无论线下品牌在线上开设的店铺,还是线上原生的服装品牌,都不得不打上“中老年服装”、“妈妈装”、“中老年服装品牌”等的标签。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标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女装市场中,这些店铺和品牌是很难获取流量的。

但是一旦平台取消“中老年服装”、“中老年女装”这一细分类目,相应的流量也会被稀释。所以,真正的“中老年服装品牌”仍要回归到以风格或品牌定位为区隔的正轨上。比如以“韩风时尚妈妈装”为品牌定位的“迪葵纳”,以“东方绣花时尚妈妈装”为定位的“葵”等等。

7、中老年服装品牌存在的价值

中老年服装品牌有没有价值?有,而且非常有前景!

1)对时尚和美的需求层次不同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虽然对时尚和流行可能会与年轻女性越来越趋同,但其需求的层次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精神阅历、价值观、审美观有密切的关联。年轻人眼中的时尚、潮流不一定是他们认同的,而他们认同的时尚和潮流也可能是主流时尚的一部分,但更倾向精神层面和心灵层面。

2)对服装价值和作用的再定位

人过中年以后,身体上的变化使得对服装面料和版型上的要求更加明显。由于皮肤对于不同材质面料的反应会变得更加敏感,含有化学成分的“化纤”材质会受到冷落,尽管这样会损失掉一部分花型、色彩和廓形带来的个性体验。中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天然材质的面料就是这个原因。实际上不止中老年人,很多对品质有要求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关注面料和版型带给身体的舒适度和健康问题。这一点,我们的邻国日本就很典型,当然,也跟他们崇尚自然的民族文化有关系。

3)相对弱势的精神关怀需求

专注于中老年服装的品牌,往往会让中老年消费者感受到“被关爱”,这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需求。由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样的品牌定位反而会让目标消费者感觉更加亲切,忠诚度更高。

4)一个品牌,两个市场

中老年服装品牌,尤其在中国,实际上会同时占领两个目标客群:

a.45-75岁中老年人群

b.25-35岁年轻人群

换句话说,中老年服装品牌,既会吸引中老年本人,也会吸引他们的子女。而且,现阶段,在线上市场占据主要消费份额的阶段,子女这个客群的规模要远高于中老年群体。

以天猫中老年女装销量第一的“迪葵纳”品牌为例,其25-35岁的客群占比超过90%,而“真正的客户”占比才10%。

5)人口老龄化带来广阔市场前景

不用赘述。事实如此。

6)出现知名品牌的机会更大

如同题目本身反映出的现状,这个细分市场足够支撑几个亿级以上的品牌,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出现,不意味着市场有问题,而是行业的发展仍处在很初级的阶段,意味着还有机会,可能就在最近几年,一定会出现。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关于中老年服装市场与品牌问题,AgeClub认为,在整个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处于启动阶段的大背景下,中老年女装是最先发力的领域,此时正是抢夺市场、“占山为王”的最好时机。

中老年女装是冰山一角,已经出现至少四五十个年营收四千万至一两亿元的品牌,在大码、女裤、套装等细分领域上都出现了一枝独秀的品牌。

一、传统品牌身影稀,线上品牌群雄起

在中老年女装的“线上江湖”里,传统品牌身影稀落,整体的存在感可以说非常微弱。

销售额TOP10品牌中,传统品牌仅雅鹿一席,其余9席全是纯线上品牌。销售额TOP50品牌中,仅4个传统品牌,分别是雅鹿、恒源祥、俞兆林、若男佳人,其他46个都是纯线上运营的品牌。

46个线上中老年女装品牌中,10个年销售额营收估计在1-2亿元之间;36个品牌年销售额营收预计在4000万-1亿元之间。

因为数据采集时间在冬季,雅鹿作为传统羽绒服厂商有品牌和产品上的优势,故位列TOP50品牌之冠首。

线上品牌朵莹、索姗娜分别是293万元、634万元,比雅鹿1527万元低出了一个数量级;而雅鹿羽绒服卖得最好的价格段是400-499元,朵莹为500-600元,整整比雅鹿高出一个价格段。

二、目前中老年女装品牌的微信布局分为三类:

一类是已停更或仅注册无运营,如浅恋、水墨佳人、百画缘、如若男佳人、卡乐姿、和家缘;另一类是将微信公众号菜单链接至自家天猫店铺,但用户购买仍需复制淘口令至淘宝天猫客户端,体验不佳,如简狐、顶慕;第三类是将微信公众号菜单关联自家的京东店铺,在微信“京东购物”支持下完成购买,体验相对流畅,如索姗娜、百画缘、喜卉。

整体上看,中老年女装线上品牌的主要精力放在天猫和京东上,对拼多多也日渐重视,但对微信生态基本是忽视的。

而从AgeClub了解的各方面情况来看,对中老年群体来说,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全部,下一步线上品牌如果想寻找大的市场增量,微信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

三、中老年女装品牌地域分布:苏州、武汉、嘉兴

地域分布上,苏州、武汉、嘉兴是中老年女装线上品牌最集中的三个城市,稳居中老年女装销售额TOP3。

苏州、嘉兴身处长三角开放前沿,在对外出口中建立起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受阿里巴巴的电商思维熏陶,2010年前后就曾诞生一批主打年轻客群的淘品牌。而这一次,他们显然又抓住了中老年女装的大机会。

武汉则是另一条发展路径。计划经济时代武汉曾是全国重要的纺织业重镇,但在改开后很长时间里都受到沿海民营纺织业的强大竞争压力。

转机在于近年来沿海地区的经营成本上升迅速,而武汉人力资源丰富、交通辐射全国,发展服装业的比较优势突出,而电商思维的注入更是加速了武汉服装业的振兴。

四、时尚妈妈是主流,细分品类隐商机

在线上品牌内部也是“门派”林立,主打时尚、妈妈定位的品牌是当下的主流,在细分品类上出现了一些独立品牌。

通过对品牌定位关键词分析,“妈妈”达到15次,“爱”和“孝”也分别达到4次和2次,说明品牌深知中老年女装的购买人群是子女。

另外,“时尚/美丽/品质”分别出现7次、3次和3次,一方面反映了子女为妈妈购买服装更关注时尚而非价格,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中老年女性的爱美意识在迅速提升,她们在自主购物时也会更加注重时尚与否。

“妈妈”和“时尚/美“无疑是品牌定位的主流,共有33个,Age Club称之为“熟龄时尚”类品牌,即面向45-60岁、追求时尚和生活品质的女性。

而在细分风格和品类上,品牌开始出现分化。比如风格相对传统、主打奶奶装的品牌,有8个。

另外,在大码、套装、女裤等品类上都有销售额数百万元的品牌,潜力不容小觑。

(1).大码——胖织缘福,定位为“专注大码妈妈装”,是TOP50品牌中唯一聚焦大码服装的,销售额766万元,在TOP50品牌中排名第六,显示出中老年女性用户对大码服装有着旺盛需求。

在产品尺码上,胖织缘福放弃S、M、L等常规尺码,直接从XL做到5XL。产品价格处于电商平台主力价格段偏高水平,以棉服为例,电商平台棉服主力价格段为100-299元,胖织缘福主力价格段为200-299元,处于上半段位置。

(2)女裤——LOUEDDS倍艾,女裤的销售额虽然在中老年女装品类排名中靠后,仅为第八名,但并不等于其需求就小,事实上,LOUEDDSS倍艾以中老年女性裤子为品牌主打产品,单靠裤子一项就超过300万销售额。

女裤的主力销售价格段在99元以下,说明线上商品仍然以低端为主,更高价格段、更高品质的女裤存在市场机会。

(3)套装——丽京祥,套装或许是线上品牌发掘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品类。成交价格在300-399元、尤其是400元以上的套装,主要是各种婚宴场景的礼服套装;

300元以下的则主要为各种加厚或弹力材质的运动型套装,切合了中老年女性外出旅游、休闲、运动等场景的需求。这个需求,传统运动品牌可能尚未意识到,就给了线上品牌一个做大的机会。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关于中老年服装市场与品牌问题,AgeClub认为,在整个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处于启动阶段的大背景下,中老年女装是最先发力的领域,此时正是抢夺市场、“占山为王”的最好时机。

中老年女装是冰山一角,已经出现至少四五十个年营收四千万至一两亿元的品牌,在大码、女裤、套装等细分领域上都出现了一枝独秀的品牌。

一、传统品牌身影稀,线上品牌群雄起

在中老年女装的“线上江湖”里,传统品牌身影稀落,整体的存在感可以说非常微弱。

销售额TOP10品牌中,传统品牌仅雅鹿一席,其余9席全是纯线上品牌。销售额TOP50品牌中,仅4个传统品牌,分别是雅鹿、恒源祥、俞兆林、若男佳人,其他46个都是纯线上运营的品牌。

46个线上中老年女装品牌中,10个年销售额营收估计在1-2亿元之间;36个品牌年销售额营收预计在4000万-1亿元之间。

因为数据采集时间在冬季,雅鹿作为传统羽绒服厂商有品牌和产品上的优势,故位列TOP50品牌之冠首。

线上品牌朵莹、索姗娜分别是293万元、634万元,比雅鹿1527万元低出了一个数量级;而雅鹿羽绒服卖得最好的价格段是400-499元,朵莹为500-600元,整整比雅鹿高出一个价格段。

二、目前中老年女装品牌的微信布局分为三类:

一类是已停更或仅注册无运营,如浅恋、水墨佳人、百画缘、如若男佳人、卡乐姿、和家缘;另一类是将微信公众号菜单链接至自家天猫店铺,但用户购买仍需复制淘口令至淘宝天猫客户端,体验不佳,如简狐、顶慕;第三类是将微信公众号菜单关联自家的京东店铺,在微信“京东购物”支持下完成购买,体验相对流畅,如索姗娜、百画缘、喜卉。

整体上看,中老年女装线上品牌的主要精力放在天猫和京东上,对拼多多也日渐重视,但对微信生态基本是忽视的。

而从AgeClub了解的各方面情况来看,对中老年群体来说,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全部,下一步线上品牌如果想寻找大的市场增量,微信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

三、中老年女装品牌地域分布:苏州、武汉、嘉兴

地域分布上,苏州、武汉、嘉兴是中老年女装线上品牌最集中的三个城市,稳居中老年女装销售额TOP3。

苏州、嘉兴身处长三角开放前沿,在对外出口中建立起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受阿里巴巴的电商思维熏陶,2010年前后就曾诞生一批主打年轻客群的淘品牌。而这一次,他们显然又抓住了中老年女装的大机会。

武汉则是另一条发展路径。计划经济时代武汉曾是全国重要的纺织业重镇,但在改开后很长时间里都受到沿海民营纺织业的强大竞争压力。

转机在于近年来沿海地区的经营成本上升迅速,而武汉人力资源丰富、交通辐射全国,发展服装业的比较优势突出,而电商思维的注入更是加速了武汉服装业的振兴。

四、时尚妈妈是主流,细分品类隐商机

在线上品牌内部也是“门派”林立,主打时尚、妈妈定位的品牌是当下的主流,在细分品类上出现了一些独立品牌。

通过对品牌定位关键词分析,“妈妈”达到15次,“爱”和“孝”也分别达到4次和2次,说明品牌深知中老年女装的购买人群是子女。

另外,“时尚/美丽/品质”分别出现7次、3次和3次,一方面反映了子女为妈妈购买服装更关注时尚而非价格,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中老年女性的爱美意识在迅速提升,她们在自主购物时也会更加注重时尚与否。

“妈妈”和“时尚/美“无疑是品牌定位的主流,共有33个,Age Club称之为“熟龄时尚”类品牌,即面向45-60岁、追求时尚和生活品质的女性。

而在细分风格和品类上,品牌开始出现分化。比如风格相对传统、主打奶奶装的品牌,有8个。

另外,在大码、套装、女裤等品类上都有销售额数百万元的品牌,潜力不容小觑。

(1).大码——胖织缘福,定位为“专注大码妈妈装”,是TOP50品牌中唯一聚焦大码服装的,销售额766万元,在TOP50品牌中排名第六,显示出中老年女性用户对大码服装有着旺盛需求。

在产品尺码上,胖织缘福放弃S、M、L等常规尺码,直接从XL做到5XL。产品价格处于电商平台主力价格段偏高水平,以棉服为例,电商平台棉服主力价格段为100-299元,胖织缘福主力价格段为200-299元,处于上半段位置。

(2)女裤——LOUEDDS倍艾,女裤的销售额虽然在中老年女装品类排名中靠后,仅为第八名,但并不等于其需求就小,事实上,LOUEDDSS倍艾以中老年女性裤子为品牌主打产品,单靠裤子一项就超过300万销售额。

女裤的主力销售价格段在99元以下,说明线上商品仍然以低端为主,更高价格段、更高品质的女裤存在市场机会。

(3)套装——丽京祥,套装或许是线上品牌发掘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品类。成交价格在300-399元、尤其是400元以上的套装,主要是各种婚宴场景的礼服套装;

300元以下的则主要为各种加厚或弹力材质的运动型套装,切合了中老年女性外出旅游、休闲、运动等场景的需求。这个需求,传统运动品牌可能尚未意识到,就给了线上品牌一个做大的机会。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您指的是网上还是线下?

线下的话,北京的西单商场二楼,有一个区是专门做中老年服饰的,品牌也不少,感觉做的还行。可以调研一下,和厂家谈一下网上的代理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线上的话,对这个类目不是很了解,但是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相对细分的市场,未来应该还是会有比较大的潜力,毕竟互联网可以做到小众和长尾,而且人口老龄化也是未来的趋势,出现特别出色的品牌应该时间不会太久远。首先从受众群体的消费能力来看,中老年这个群体的消费频次和金额,目前都比不上主流人群,比起小年轻这些消费能力强劲、热衷于穿衣打扮的“淘宝病人”,老年人可能更加关注保健养生这些类目。其次从购物习惯上来看,老年人可能更加偏向于传统渠道(比如商场等),对于网购的接受度大部分都不高,使用电脑的能力也不强,比如一些品牌的客群年龄稍微大一点(35~40岁左右),您可以在后台流量来源中发现“直接访问”的比例很高,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把店铺放在收藏夹里面(品牌知名度还可以的牌子),所以对于这个人群来说,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电脑操作能力不强,有些营销方式可能不是很好使,比如您做EDM,人家老人家可能根本木有邮箱。所以电视购物可能对他们的效果更好一些,毕竟打电话相比较而言,门槛低很多,搞个支付宝老人家就晕掉了。

要说再细分的话,目前个人感觉,针对中老年唐装一类的产品可能是比较好的切入点,因为这类产品图片展示效果很好(色彩、图案、款式这些拍照片都容易出效果),而且很多价格都比较低廉(都是些化纤面料多 ),只要供应链搞得定,性价比比较高,还是可以做做看看的。价格低到一个程度,大家还是愿意尝试一下的,老人家还是可以指挥一下小年轻帮她下个单的,买了好的话,这个人群的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您指的是网上还是线下?

线下的话,北京的西单商场二楼,有一个区是专门做中老年服饰的,品牌也不少,感觉做的还行。可以调研一下,和厂家谈一下网上的代理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线上的话,对这个类目不是很了解,但是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相对细分的市场,未来应该还是会有比较大的潜力,毕竟互联网可以做到小众和长尾,而且人口老龄化也是未来的趋势,出现特别出色的品牌应该时间不会太久远。首先从受众群体的消费能力来看,中老年这个群体的消费频次和金额,目前都比不上主流人群,比起小年轻这些消费能力强劲、热衷于穿衣打扮的“淘宝病人”,老年人可能更加关注保健养生这些类目。其次从购物习惯上来看,老年人可能更加偏向于传统渠道(比如商场等),对于网购的接受度大部分都不高,使用电脑的能力也不强,比如一些品牌的客群年龄稍微大一点(35~40岁左右),您可以在后台流量来源中发现“直接访问”的比例很高,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把店铺放在收藏夹里面(品牌知名度还可以的牌子),所以对于这个人群来说,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电脑操作能力不强,有些营销方式可能不是很好使,比如您做EDM,人家老人家可能根本木有邮箱。所以电视购物可能对他们的效果更好一些,毕竟打电话相比较而言,门槛低很多,搞个支付宝老人家就晕掉了。

要说再细分的话,目前个人感觉,针对中老年唐装一类的产品可能是比较好的切入点,因为这类产品图片展示效果很好(色彩、图案、款式这些拍照片都容易出效果),而且很多价格都比较低廉(都是些化纤面料多 ),只要供应链搞得定,性价比比较高,还是可以做做看看的。价格低到一个程度,大家还是愿意尝试一下的,老人家还是可以指挥一下小年轻帮她下个单的,买了好的话,这个人群的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国内的中老年服装,可能更多的注重舒适性,分享一个我的日本客户,他们做的中老年服装品牌:

这是他们的介绍文案:

“60年代 忙着工作和抚养孩子

现在 拥有了自己的时间

该往哪里去?会预见什么人?

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你

优雅的开始新生活”

我挺喜欢这个品牌的中老年服装设计~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国内的中老年服装,可能更多的注重舒适性,分享一个我的日本客户,他们做的中老年服装品牌:

这是他们的介绍文案:

“60年代 忙着工作和抚养孩子

现在 拥有了自己的时间

该往哪里去?会预见什么人?

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你

优雅的开始新生活”

我挺喜欢这个品牌的中老年服装设计~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中老年服装不仅是没有特别出色的品牌,而是连厂家、品类、产品都很少。

这是市场所决定的,当市场需求不明显的时候,进入的企业就会少、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就会少⋯⋯当然,这首先是中老年人对品牌对服装款式要求不高所致的,恩就是需求。

不过,相信随着六七十年代人赶明步入中老年,这种情况必然会出现改观的。


中老年服装为何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品牌?

中老年服装不仅是没有特别出色的品牌,而是连厂家、品类、产品都很少。

这是市场所决定的,当市场需求不明显的时候,进入的企业就会少、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就会少⋯⋯当然,这首先是中老年人对品牌对服装款式要求不高所致的,恩就是需求。

不过,相信随着六七十年代人赶明步入中老年,这种情况必然会出现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