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的确,这个话题非常大,木工所含的概念和范围也非常多,对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做对比之前,需要排除以下几类广义上的木工:
1、现代木工,受技术革新冲击,无论中西都要使用现代化工具,机器设备虽然是西方首先发明,但是现代中国的木工对机器设备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所以此贴不谈使用机器部分。
2、工厂普工,虽然这群人也被成为“木工”,但是其实是没有什么木工技能的普通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就是流水线上某一两项设定好的操作,一般普通人培训个把小时就能操作的重复木工活。
3、装修木工,现代人最广泛能接触到的木工,此类木工国内外当然也有区别,但是主要使用工具是气枪钉和手持电圆锯,也排除在外。
所以我这里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木工,是能将木料从原材料(或者木材市场可购买的方块毛料)加工到成品,基本上不依赖使用电动工具的传统木工,也叫不插电木工。
区别一、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首先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使用的工具。
木工工具类别非常多,不过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么几类:刨、锯、凿、刀斧、量具、夹具、打磨工具等
中式工具:以各种型号的刨子、凿子为主,工具相对简单、数量和型号也相对少
西式工具:相信这只是他们工具的一部分,各种型号大小的凿子、刨子、锯子、锤子等等,恨不得每一个功能都需要一件工具来完成(我觉得中西式木工工具的区别与中西厨师的区别有点类似,技术和菜肴味道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工具的档次和种类远远拉开了距离。)
(以下以木工刨子为例,对中西式工具做简单对比)
中式刨
西式刨
1、材质不同:中式工具的刨子,刨体部分以木制为主,西式以金属为主(也有部分木头)
原因:中式工具选择木制刨体,主要是因为取材、加工、制作、修整等更方便,而且老一代木工的工作方式一般都是走南闯北,背着一麻袋工具,扛着木工凳就到各家各户去打制家具,所以需要工具要足够轻,不能太笨重。
2、调节性能不同:中式刨子的出刀量的调节,完全需要凭经验,无法精确操作,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门槛较高,而西式刨子,因为增加了一个调节刀片进出的螺杆装置(如图右边黄色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调节的交互感的确很好,很容易操作。but...需要实现这样的装置,需要更多复杂部件,再如下图,西式刨子可能有这么多部分组成。中式刨子的虽然交互设计差一点,但是起码程序简单,代码数比较少,但是使用好却很难(有朋友说做木工和写程序很像)。
3、操作方式不同,西式刨子一般用前后手,前手把控方向,后手用力,要求工作台面相对高而平,中式刨子则用两手握刨,食指压刨,靠经验和力道把控方向,一般工作台面相对低,且有一定斜度。
中式操作
西式操作
区别二、手法技艺
手法技艺,一方面和工具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制作的技术和理念有关
1、中式木工更加依赖于经验,西式木工更加依赖于工具。
西式木工满屋子的工具,真的可以做到一个工具只做一个功能,刨平锯直只要有工具和附件帮忙,即使初学者也能大致做到位;而中式木工的工具没有西式多,很多工具能完成多项任务,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做到更准确的刨平锯直。
很多人学中式木工坚持不下来,就是被这样的门槛打败的,没有强大的抗挫败能力,是很难将中式木工学下去的。而学好西式木工,首先你需要是个工具党(这点很重要,工具一定要够好,好的工具能让木工变得更简单有趣),其次需要掌握和维护这些工具,所以没有做好烧钱准备的,还是慎玩西式手工,买劣质低价的手动工具,最后都是两败俱伤,工具扔进了垃圾桶,兴趣也被打击没了。
2、中西榫卯性格差异大,榫卯技法中式更高超,西式则在旋木雕花、曲木技术上更强。
中国古代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框架,因此中式木工的榫卯连接技巧更加高超;而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木工仅仅负责房顶和家具部分,西式木工的传统榫卯相对简单,把更多技术放在旋木雕花、曲木技术等上面。
中式榫卯结构复杂,但又内敛含蓄,连接形式一般都会隐藏在里面,并让木头的端面尽量少漏在外面。
中式木工——粽角榫
而西式榫卯结构虽然简单,但张扬外向,也能体现一种结构之美
西式木工弯曲木技术,蒸汽热弯和层板冷压等曲木技术为现代木工奠定了基础
3、五金件的使用
中式木工对五金件的感情是复杂的,因为市场普遍对于带五金件的家具有歧视,觉得榫卯家具就是最好的,五金件连接的家具就是比较差。其实这和五金件本身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国内高品质的五金件比较少,价格也高。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不一一详述。相对中式木工,西式木工更接纳五金件的使用,包括用钉子做部分结构的连接。
4、胶的使用和表面处理
中式木工不用胶,这是一种误读,榫卯接合虽然很牢固,但是很多地方该用胶水去加强强度的,还是需要使用。以前的家具使用天然的动物胶,但是这些胶水一般都怕水怕热,对于使用环境有比较严格要求,保养成本也高。自化学胶传入国内,对胶的使用已经不分中西了。
表面处理是为了保护木头,让木头的干湿稳定增长使用寿命,中式木工传统的做法主要以生漆和烫蜡为主,现代木工的处理方式也已经不分中西了,主要以木蜡油、清漆、硝基漆等等为主。
区别三、木材用料及用材习惯
传统中式家具一般以硬木为主,高档的家具会使用名贵的红木,如海南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酸枝等,普通的以一些本土材为主,南方红榉、榆木、柞木、楸木等;
西式传统家具,名贵的有桃花心木、柚木等,一般常见木材如红樱桃木、胡桃木、橡木、枫木等木材。
西方人到底用不用红木?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一位非常厉害的美国华裔木工陈潮洋师傅,他说以前其实西方也会使用一些红木,但美国欧洲这些地方不生产红木,所以也都是以非洲或者南美进口的红木为主,但是后来大部分红木被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定义为非环保木材,实行全球禁运,为的是保护热带雨林濒危树木资源,现在在美国几乎也见不到红木的身影了。
恰恰相反中国作为全球红木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拥有红木家具依然被视作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中式家具的用材方式,还会一直有红木的身影。不过近年也有好的现象,很多独立设计师带领国内新的家具设计潮流,他们普遍是持抵制红木消费观念的,提倡使用更环保更经济的普通硬木,将家具的价值体现在设计上,而不是木材本身的名贵与否。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区别,还有一些其他区别,比如社会地位,中国木工的社会地位明显要低于西方,没有哪个中国的父母愿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木匠。工匠自古也不是中国人向往的职业,而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中国传统木匠的工作往往居无定所,一年当中可能几个月在一户人家打家具,下一个月又换到另外一家,过着漂泊的生活。而西方的木匠,社会地位虽然不是很高,但是相对中国木匠会高很多,往往都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或者木匠铺。当然社会地位还会取决于工艺的水平。
人才培养方式,国内一般以师徒制为主,师傅带徒弟延续了几千年,这种方式师傅的个人经验与品行,对于人才最终的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西方以前虽然也是师徒制,但上个世纪以来慢慢转向职业学校教育,木工作为职业技能科目在发展,也更加科学化与标准化。
普及度,也就是木工爱好者的数量,国内木工爱好者其实还处在一个萌芽的状态,开始慢慢有很多人喜欢木工,尝试去了解木工。而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这些相对发达国家,木工作为爱好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十年前美国一家媒体做过一次调查,普通美国人的业余爱好中,第一位是高尔夫,第二位就是木工,而且家家户户都有车库木工房,自己动手做点东西完全不是个事,这一点国内木工爱好者们则还任重道远。
国外木工爱好者为自己做的工具箱
以上是我理解的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的区别,以前了解西式木工是仅仅从购买的工具去揣测西方人的木工思维方式,最近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木工房来了位新同事,来自美国的木工老师Mitchell,和他一个多月的接触,让我对西式手动木工有了新的认识。
以后还会继续在和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木工的内容。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y-lab),或者木友课堂订阅号(muyouketang)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的确,这个话题非常大,木工所含的概念和范围也非常多,对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做对比之前,需要排除以下几类广义上的木工:
1、现代木工,受技术革新冲击,无论中西都要使用现代化工具,机器设备虽然是西方首先发明,但是现代中国的木工对机器设备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所以此贴不谈使用机器部分。
2、工厂普工,虽然这群人也被成为“木工”,但是其实是没有什么木工技能的普通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就是流水线上某一两项设定好的操作,一般普通人培训个把小时就能操作的重复木工活。
3、装修木工,现代人最广泛能接触到的木工,此类木工国内外当然也有区别,但是主要使用工具是气枪钉和手持电圆锯,也排除在外。
所以我这里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木工,是能将木料从原材料(或者木材市场可购买的方块毛料)加工到成品,基本上不依赖使用电动工具的传统木工,也叫不插电木工。
区别一、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首先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使用的工具。
木工工具类别非常多,不过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么几类:刨、锯、凿、刀斧、量具、夹具、打磨工具等
中式工具:以各种型号的刨子、凿子为主,工具相对简单、数量和型号也相对少
西式工具:相信这只是他们工具的一部分,各种型号大小的凿子、刨子、锯子、锤子等等,恨不得每一个功能都需要一件工具来完成(我觉得中西式木工工具的区别与中西厨师的区别有点类似,技术和菜肴味道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工具的档次和种类远远拉开了距离。)
(以下以木工刨子为例,对中西式工具做简单对比)
中式刨
西式刨
1、材质不同:中式工具的刨子,刨体部分以木制为主,西式以金属为主(也有部分木头)
原因:中式工具选择木制刨体,主要是因为取材、加工、制作、修整等更方便,而且老一代木工的工作方式一般都是走南闯北,背着一麻袋工具,扛着木工凳就到各家各户去打制家具,所以需要工具要足够轻,不能太笨重。
2、调节性能不同:中式刨子的出刀量的调节,完全需要凭经验,无法精确操作,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门槛较高,而西式刨子,因为增加了一个调节刀片进出的螺杆装置(如图右边黄色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调节的交互感的确很好,很容易操作。but...需要实现这样的装置,需要更多复杂部件,再如下图,西式刨子可能有这么多部分组成。中式刨子的虽然交互设计差一点,但是起码程序简单,代码数比较少,但是使用好却很难(有朋友说做木工和写程序很像)。
3、操作方式不同,西式刨子一般用前后手,前手把控方向,后手用力,要求工作台面相对高而平,中式刨子则用两手握刨,食指压刨,靠经验和力道把控方向,一般工作台面相对低,且有一定斜度。
中式操作
西式操作
区别二、手法技艺
手法技艺,一方面和工具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制作的技术和理念有关
1、中式木工更加依赖于经验,西式木工更加依赖于工具。
西式木工满屋子的工具,真的可以做到一个工具只做一个功能,刨平锯直只要有工具和附件帮忙,即使初学者也能大致做到位;而中式木工的工具没有西式多,很多工具能完成多项任务,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做到更准确的刨平锯直。
很多人学中式木工坚持不下来,就是被这样的门槛打败的,没有强大的抗挫败能力,是很难将中式木工学下去的。而学好西式木工,首先你需要是个工具党(这点很重要,工具一定要够好,好的工具能让木工变得更简单有趣),其次需要掌握和维护这些工具,所以没有做好烧钱准备的,还是慎玩西式手工,买劣质低价的手动工具,最后都是两败俱伤,工具扔进了垃圾桶,兴趣也被打击没了。
2、中西榫卯性格差异大,榫卯技法中式更高超,西式则在旋木雕花、曲木技术上更强。
中国古代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框架,因此中式木工的榫卯连接技巧更加高超;而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木工仅仅负责房顶和家具部分,西式木工的传统榫卯相对简单,把更多技术放在旋木雕花、曲木技术等上面。
中式榫卯结构复杂,但又内敛含蓄,连接形式一般都会隐藏在里面,并让木头的端面尽量少漏在外面。
中式木工——粽角榫
而西式榫卯结构虽然简单,但张扬外向,也能体现一种结构之美
西式木工弯曲木技术,蒸汽热弯和层板冷压等曲木技术为现代木工奠定了基础
3、五金件的使用
中式木工对五金件的感情是复杂的,因为市场普遍对于带五金件的家具有歧视,觉得榫卯家具就是最好的,五金件连接的家具就是比较差。其实这和五金件本身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国内高品质的五金件比较少,价格也高。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不一一详述。相对中式木工,西式木工更接纳五金件的使用,包括用钉子做部分结构的连接。
4、胶的使用和表面处理
中式木工不用胶,这是一种误读,榫卯接合虽然很牢固,但是很多地方该用胶水去加强强度的,还是需要使用。以前的家具使用天然的动物胶,但是这些胶水一般都怕水怕热,对于使用环境有比较严格要求,保养成本也高。自化学胶传入国内,对胶的使用已经不分中西了。
表面处理是为了保护木头,让木头的干湿稳定增长使用寿命,中式木工传统的做法主要以生漆和烫蜡为主,现代木工的处理方式也已经不分中西了,主要以木蜡油、清漆、硝基漆等等为主。
区别三、木材用料及用材习惯
传统中式家具一般以硬木为主,高档的家具会使用名贵的红木,如海南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酸枝等,普通的以一些本土材为主,南方红榉、榆木、柞木、楸木等;
西式传统家具,名贵的有桃花心木、柚木等,一般常见木材如红樱桃木、胡桃木、橡木、枫木等木材。
西方人到底用不用红木?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一位非常厉害的美国华裔木工陈潮洋师傅,他说以前其实西方也会使用一些红木,但美国欧洲这些地方不生产红木,所以也都是以非洲或者南美进口的红木为主,但是后来大部分红木被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定义为非环保木材,实行全球禁运,为的是保护热带雨林濒危树木资源,现在在美国几乎也见不到红木的身影了。
恰恰相反中国作为全球红木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拥有红木家具依然被视作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中式家具的用材方式,还会一直有红木的身影。不过近年也有好的现象,很多独立设计师带领国内新的家具设计潮流,他们普遍是持抵制红木消费观念的,提倡使用更环保更经济的普通硬木,将家具的价值体现在设计上,而不是木材本身的名贵与否。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区别,还有一些其他区别,比如社会地位,中国木工的社会地位明显要低于西方,没有哪个中国的父母愿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木匠。工匠自古也不是中国人向往的职业,而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中国传统木匠的工作往往居无定所,一年当中可能几个月在一户人家打家具,下一个月又换到另外一家,过着漂泊的生活。而西方的木匠,社会地位虽然不是很高,但是相对中国木匠会高很多,往往都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或者木匠铺。当然社会地位还会取决于工艺的水平。
人才培养方式,国内一般以师徒制为主,师傅带徒弟延续了几千年,这种方式师傅的个人经验与品行,对于人才最终的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西方以前虽然也是师徒制,但上个世纪以来慢慢转向职业学校教育,木工作为职业技能科目在发展,也更加科学化与标准化。
普及度,也就是木工爱好者的数量,国内木工爱好者其实还处在一个萌芽的状态,开始慢慢有很多人喜欢木工,尝试去了解木工。而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这些相对发达国家,木工作为爱好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十年前美国一家媒体做过一次调查,普通美国人的业余爱好中,第一位是高尔夫,第二位就是木工,而且家家户户都有车库木工房,自己动手做点东西完全不是个事,这一点国内木工爱好者们则还任重道远。
国外木工爱好者为自己做的工具箱
以上是我理解的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的区别,以前了解西式木工是仅仅从购买的工具去揣测西方人的木工思维方式,最近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木工房来了位新同事,来自美国的木工老师Mitchell,和他一个多月的接触,让我对西式手动木工有了新的认识。
以后还会继续在和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木工的内容。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y-lab),或者木友课堂订阅号(muyouketang)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这个问题必须加上限定,否则无法作答。我就当题主想问的是传统木工吧。
首先谈工具。我注意到有很多朋友说中西方工具差异,并用刨子来举例。其实这是对西方木工文化不了解产生的错觉。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类金属的欧刨,实际上历史只有一百多年,而更早期的欧刨,也是木质的,也是打楔子的,只有把手握持方式也是握着推(和现代欧刨相同)。认为中国传统木工工具少的认识也是错觉,实际上认真学习不插电木工以后,我发现本质上中西方的工具差异并没有我刚入坑时候认为的那么大。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此有误解,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了解的中国木匠,大部分都是行商的木匠。带着工具四处游走的,因此他们不会带上齐全的工具,这不现实,他们最终选择了锯刨凿的最基本几样。有固定作坊的木匠,他们的工具也一样是琳琅满目的。西方的手工艺传统都是坐商,手艺人都有自己的shop,因此他们的手工具可以被大量的观察到。外观方面,仅限于刨子的握持和发力方式,西方传统也有框锯,同时也有板锯。
其次是技法。很多人认为西方没有或者不重视榫卯,这也是误区。传统西式木工的榫卯技法相当成熟,中西方的差异仅在于榫接样式的多少。这个部分牵扯到文化方面的差异了。中国人讲究文以载道,什么事都要有说法,有讲究,因为工具的革新和进步,明清时期传统木工可以加工处理硬木以后,融入了中式审美以及文化的家具类型,已经超过了实用主义的家具本身。西方没有这些文化的条框,家具设计更加自由开放,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多个旅游,典型特征的家具风格。我在华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里看过17世纪欧洲古董家具展,里面的家具做工之精细,设计之精美,结构之巧妙,与明清家具在不同道路上发展出了各自的精彩。其实细究起来,西方传统家具的风格,也按照地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机会可以单开贴来讲述。
简单来说,中西方木工,首先因为历史因素的社会形态,文化形态的不同,产生了一些形式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让木工的基本技术内核发生太大的差异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这个问题必须加上限定,否则无法作答。我就当题主想问的是传统木工吧。
首先谈工具。我注意到有很多朋友说中西方工具差异,并用刨子来举例。其实这是对西方木工文化不了解产生的错觉。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类金属的欧刨,实际上历史只有一百多年,而更早期的欧刨,也是木质的,也是打楔子的,只有把手握持方式也是握着推(和现代欧刨相同)。认为中国传统木工工具少的认识也是错觉,实际上认真学习不插电木工以后,我发现本质上中西方的工具差异并没有我刚入坑时候认为的那么大。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此有误解,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了解的中国木匠,大部分都是行商的木匠。带着工具四处游走的,因此他们不会带上齐全的工具,这不现实,他们最终选择了锯刨凿的最基本几样。有固定作坊的木匠,他们的工具也一样是琳琅满目的。西方的手工艺传统都是坐商,手艺人都有自己的shop,因此他们的手工具可以被大量的观察到。外观方面,仅限于刨子的握持和发力方式,西方传统也有框锯,同时也有板锯。
其次是技法。很多人认为西方没有或者不重视榫卯,这也是误区。传统西式木工的榫卯技法相当成熟,中西方的差异仅在于榫接样式的多少。这个部分牵扯到文化方面的差异了。中国人讲究文以载道,什么事都要有说法,有讲究,因为工具的革新和进步,明清时期传统木工可以加工处理硬木以后,融入了中式审美以及文化的家具类型,已经超过了实用主义的家具本身。西方没有这些文化的条框,家具设计更加自由开放,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多个旅游,典型特征的家具风格。我在华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里看过17世纪欧洲古董家具展,里面的家具做工之精细,设计之精美,结构之巧妙,与明清家具在不同道路上发展出了各自的精彩。其实细究起来,西方传统家具的风格,也按照地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机会可以单开贴来讲述。
简单来说,中西方木工,首先因为历史因素的社会形态,文化形态的不同,产生了一些形式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让木工的基本技术内核发生太大的差异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美国人对把车库打造成木工房很多一开始是被逼的,因为美国的房子很多都是木质结构,都是老房子,平时总要有些修缮什么的,请外面的人来修,呵呵,人工可是相当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美国大公司有一项福利就是你去上兴趣班,公司报销。然后很多男同事一般都会选择2个项目,修车,木工。做着做着就有了兴趣。老美啥都讲究用工具,你看看办公室清洁的同志,推个车,车上有至少有二十种以上的工具。中国人讲究的是以不变应万变,想着法子恨不得让一个工具解决所有问题,个人觉得各有优劣。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美国人对把车库打造成木工房很多一开始是被逼的,因为美国的房子很多都是木质结构,都是老房子,平时总要有些修缮什么的,请外面的人来修,呵呵,人工可是相当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美国大公司有一项福利就是你去上兴趣班,公司报销。然后很多男同事一般都会选择2个项目,修车,木工。做着做着就有了兴趣。老美啥都讲究用工具,你看看办公室清洁的同志,推个车,车上有至少有二十种以上的工具。中国人讲究的是以不变应万变,想着法子恨不得让一个工具解决所有问题,个人觉得各有优劣。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第二次蟹腰……
区别有,说起来多,我也驾驭不住长篇大论,总之木工都是为了赋予木材的二次生命。中式也好,西式也罢,可以加以利用的工具和方法,拿来用即可,两者取长补短。
还是为了更好的玩木头~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第二次蟹腰……
区别有,说起来多,我也驾驭不住长篇大论,总之木工都是为了赋予木材的二次生命。中式也好,西式也罢,可以加以利用的工具和方法,拿来用即可,两者取长补短。
还是为了更好的玩木头~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谢邀并抱歉,对此无研究,好像都是中西结合的吧。
中式木工和西式木工有哪些区别?
谢邀并抱歉,对此无研究,好像都是中西结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