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初学者选择什么咖啡豆入手?
新手想开始尝试单品咖啡,选择哪种咖啡豆比较好?
你身边一定会有一些人讨厌吃某种食物,比如茼蒿、卷心菜、萝卜等等。除了这些食物本身香气风味个性鲜明,还有很大程度与小时后第一次吃到这个食物时,烹饪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如果烹饪得当,很有可能内心就会对这种食物大门敞开;如果烹饪很糟糕,很有可能从此心门紧闭。从这一点上来说,喝咖啡这档子事与之十分相似。很多人第一次喝浅烘咖啡就被弹开了,除了与他本身味觉对酸味的敏感程度有关系,还与当时这杯咖啡,豆子品质、烘焙是否得当、冲煮是否得当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好的酸是像新鲜水果般的,酸中带甜或者会先酸后转化为甜。不好的酸会像醋从入口酸到结尾,久久挥之不去。当然,也有不酸的咖啡,请耐心看下去。
(图片源于网络)今天我希望通过我的这篇文章,帮助大家了解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以及新手如何快速、简单、直观的去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
PS:本文完全针对原汁原味的黑咖啡 (美式、手冲、法压、虹吸、挂耳等等......),牛奶咖啡的环节暂不包括。
本文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
二,个人建议的新手入门路径
其中“一,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这一部分内容会较为丰富,新手如果觉得读起来太累可以先收藏,跳过,如果与精品咖啡有缘可能这份收藏以后会对你有用。可以先着重看第二部分,应该会相对比较好理解与入门。
----------------------------------------------------------------------------------------
一,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
在从事咖啡培训生涯的9年里,遇见很多新手会有这样一个误区:耶加雪啡就是酸的、曼特宁就是苦的、蓝山就是怎样怎样的........
大部分人觉得产地(包括品种、处理法等),是决定咖啡味道的最核心因素,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全面的。
一杯深烘的耶加雪啡,照样会有很明显的苦味;一杯浅烘的曼特宁,一样会有酸味。
我认为对于新手来说,了解影响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合理的排序:烘焙度>产地>冲煮。(喝惯了浅烘咖啡的老鸟,则另说)
烘焙度:
咖啡是茜草科常绿灌木,原本长这样,会开花结果,我们平时看到的咖啡(熟)豆,就是这些像樱桃般的果实的核。果实从树上采摘下来后,
经过加工处理,会去掉果皮果肉,这便成了咖啡生豆。
长这样
(这是咖啡树,2019年12月我本人在云南普文蔓飞龙庄园拍摄)(2019年12月我本人在云南普文蔓飞龙庄园拍摄)(这是咖啡果子,拨开外皮,要去掉果肉和内果皮里面才是咖啡生豆,
这张只拨开了外果皮)
(图片源于网络)(这是脱壳完毕的咖啡生豆,即:咖啡果核)
咖啡豆在生豆的状态下,是没有办法研磨与食用的,所以采摘、处理完成,变成生豆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个环节---咖啡豆烘焙。
(2013年刚开店那会青涩的我)(我咖啡生涯的第一台烘焙机)生豆需要在长这样的机器里(这是一台1公斤的小机器,大的也有很大规格的咖啡烘焙机),经过6-20分钟不等的翻炒,才会变成咖啡色,变成我们平时看到的咖啡豆的样子。
(我们平时看到的咖啡熟豆,图片源自网络)(图片源于网络)随着烘焙时间与温度的上升,咖啡豆颜色会越来越深,如果你选择在颜色较浅的时候出锅,则为浅度烘焙;你选择在颜色较深的时候出锅,则为深度烘焙。
同一款咖啡生豆,在浅度烘焙与深度烘焙的状态下,呈现的味道截然不同!截然不同!截然不同!
浅度烘焙味道偏向于咖啡本来的味道(水果风味),酸味占比会相对高一些;
深度烘焙则咖啡豆由于碳化,苦味会随着烘焙度的加深不断增加,酸味占比逐渐减弱。
浅烘、深烘并无优劣之分,喜欢哪个是你个人的选择。但是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浅烘焙咖啡更能体现咖啡的地域、品种特色。(类似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苹果味道各有特色)。随着烘焙度的加深,碳化带来的味道会慢慢盖掉咖啡豆原本的地域、品种特色。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文会说“耶加雪啡就是酸的、曼特宁就是苦的”是一个误区。只有在大家都浅烘,保留地域、品种特色的基础上,才应该去聊,哪里产的咖啡是什么味道,这么一件事。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需要指出:无论是浅烘,还是深烘,烘焙得当的话,咖啡喝起来是有点甜味的。太强烈的酸和太刺激的苦,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但是甜味是大家都喜欢以及咖啡烘焙师应该去追求的。
----------------------------------------------------------------------------------------
产地:
在产地这个部分,所包含的,会影响咖啡最终味道的因素非常之多。在此简单分享其中最关键的三个因素:豆种、海拔、产国、处理法。
豆种:
咖啡豆按照大类来分,可分为: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比利卡。利比利卡食用价值很低,不做讨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你可以理解为茶叶里的红茶和绿茶。而红茶又分: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绿茶也分:龙井、碧螺春、毛峰......
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也是一样,旗下有很多的分支,本文主要讨论精品咖啡,所以我们只讨论阿拉比卡分支旗下的豆种。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SCAA)以上是一张阿拉比卡咖啡豆种族谱,即每个豆种是如何一点一点演变出来的。篇幅有限,这一块大家稍作了解即可。我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市面上你能买得到的常见的豆种,所对应的大致风味。
Typica
铁皮卡是最早也是咖啡品种里最主要的一个,这个物种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并衍生出了许多其他的品种。显著的典型品种包括爪哇、象豆、和提莫混种。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酸感活泼明亮、香气细腻丰富有层次。
Bourbon
波旁是铁皮卡的一个天然变异的品种 ,波旁是一种高品质、中等产量的咖啡,以其独特的甜感闻名。但是这种豆种抵抗叶锈病,咖啡浆果蛀虫,和其他病虫害的能力弱。 它在布隆迪和卢旺达普遍种植,以及整个拉丁美洲。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甜感明显、干净度高。是非常适合新手入门的豆种。
Ethiopian Heirloom
咖啡最初来自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在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内,有着从成片的野生咖啡树林,到传统经营的小块土地,甚至现代种植园,模式多样。埃塞咖啡的豆种均为埃塞原生种。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水果风味明显、层次非常丰富、尝会带有一些花香。是非常适合新手入门的豆种。
Catimor
卡蒂姆,知名度较高的曼特宁,以及我们国家的云南,所栽种的咖啡树种,大部分是卡蒂姆。卡蒂姆属于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的杂交种(归属于阿拉比卡大类),所以会有一些罗布斯塔的尾韵。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干净度低、香气非常复杂、容易带有一些泥土与香料的味道。
Caturra
这是一个天然的波旁变种,卡杜拉Caturra是一种中等产量、中等质量和咖啡豆在中等大小的矮树。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口感上带有柠檬或是柑橘的酸味,在甜度方面不及铁皮卡与波旁种。
Catuai
卡杜艾是新世界(蒙多诺沃)种和卡杜拉中的杂交,但这个豆种的特性更偏向于卡杜拉:中等产量、中等质量,咖啡豆也在中等大小,易受叶锈病和虫害的影响,且咖啡树高度偏低,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口感上与卡杜拉相近、甜感与干净度有时表现会更为优异。
Gesha/Geisha
Gesha/Geisha瑰夏种源自于埃塞俄比亚的Gesha村,但直到2013才渐被人所知,自此之后巴拿马瑰夏便成为了咖啡产业中首屈一指女神咖啡(价格也是节节攀升)。随着大多数冠军赛总决赛选手使用瑰夏的频次增多。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风场明亮、上扬的花果香气、干净度极高、且冷后甜感会上升。
海拔:
研究发现海拔每升高300公尺,咖啡豆的蔗糖含量就增加10%,更高的海拔常常与更好的甜感、更复杂的咖啡风味联系在一块儿。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相对低温时,咖啡树生长更为缓慢,咖啡樱桃的成熟期相对拉长,这意味着咖啡樱桃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出更为复杂的风味。
在低温产区,妨碍咖啡树生长的害虫和疾病都不易存活。叶锈病、咖啡蛀虫,以及其它难以在寒冷环境中生存的害虫们的侵害,相应地,最终的杯测中受到不良风味的影响更小。
但必须注意到同样的海拔,不同的纬度,当地的气温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讨论海拔的时候应该更着眼于影响咖啡生产速度与病虫害的关键因素:温度。需要结合海拔与维度综合考虑。
(19年出去埃塞俄比亚寻豆,在Guji Masina处理厂拍摄,海拔1900m)简单总结:更低温度的生长环境,出产的咖啡理论上来说,甜感更为丰富,风味更为复杂,干净度也会更高。
(图片源于网络)同产地、豆种,最后的咖啡熟豆,大小、形状也都各不相同。
----------------------------------------------------------------------------------------
处理法:
基本上在16年以前,市面上主流的咖啡处理法,主要为:水洗、日晒和密处理
日晒法
日晒法是最古老的处理方法,据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元11世纪1000多年前的阿拉伯人,就开始使用日晒法处理咖啡果实。将咖啡果实均匀的铺在曝晒场之中,且每日需翻动数次。这个过程通常持续2~3周左右,依当地气候而定,在咖啡豆内部的含水量降至10~14%时,即完成日晒的步骤。在日晒结束之后,咖啡种子的外层已干硬,此时利用脱壳机去除外壳即完成日晒法的处理步骤。
(鲜果放在晒床上晾晒的第十天,已逐渐变干,水分含量逐渐降低,2019年底拍摄于云南普文蔓飞龙咖啡庄园)优点:
用水量很少或者基本不用,成本低廉,因此在水资源不丰富与较不富裕的地区被广泛使用。
缺点:
1.日晒法由于必须将咖啡豆长时间放置在室外,因此常常有许多枯枝落叶等杂质掺于其中。
2.因为是利用太阳的能量,咖啡豆的干燥程度不易控制。
3.在日晒的过程中,由于果肉并未被去除,因此常常会出现发霉、腐坏的情况。
风味表现:
甜感高、醇厚度高、干净度较低
水洗法
1. 去除浮豆
将咖啡豆倒入大水槽之中,发育不完全的劣质豆会浮上水面,成熟饱满的果实则会沉入水底,此时将水面上的浮豆捞除,即完成去除浮豆的步骤。
(把一大堆鲜果导入一个大池子里,加水清洗,准备浮选,2019年底拍摄于云南普文蔓飞龙咖啡庄园)2.去除果皮与果肉
透过果肉筛除机(pulping machine),将咖啡果实的外果皮与果肉去除。(会留下果胶、内果皮与银皮)。
(咖啡豆脱完的果皮,2019年底拍摄于云南普文蔓飞龙咖啡庄园)3.发酵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要利用生物处理的方法,将果胶去除。将经过果肉筛除机处理的咖啡果实,放入发酵槽16~36小时,发酵菌会溶解掉果胶。
4.水洗
在完成发酵、去除果胶后,由于发酵菌与杂质会残留在咖啡豆上,因此会再清洗一次咖啡豆。为了要清洗干净,这一个步骤会消耗大量的清水。
5.干燥与去除内果皮、银皮
通常会利用机器(或晒干)将咖啡果实烘干,让水分含量降到10~14%。接着利用脱壳机去除剩余的内果皮与银皮,即完成加工处理。
优点:
1.水洗法大部分处理程序在室内,果子不接触地面因此能让咖啡豆中的杂质降到最低,品质最高。
2.由于一开始就去除了果肉,因此完全不需要像日晒法一样,担心发霉的问题。
3.外观较为完整,卖像好。
缺点:
1.程序复杂且繁琐,因此成本较日晒法高出许多。
2.会用到大量的清水,要取得1公斤的咖啡豆需要消耗40~50公升的清水,因此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较少使用。
风味表现:
酸质明亮、风味清晰、干净度高
蜜处理
蜜处理法是日晒法的改良方法,与日晒法最主要的差异是在于,会在日晒前先去除外果皮与果肉,在保留果胶层之下,直接进行日晒。(注意:密处理只是将果核与果皮果肉分开的一种方法,绝非在咖啡里加蜂蜜。)
1. 去除浮豆:
将咖啡豆倒入大水槽之中,发育不完全的劣质豆会浮上水面,成熟饱满的果实则会沉入水底,此时将水面上的浮豆捞除,即完成去除浮豆的步骤。
2.去除果皮与果肉(同水洗法):
透过果肉筛除机(pulping machine),将咖啡果实的外果皮与果肉去除。(会留下果胶、内果皮与银皮)。
3.日晒:
将带有果胶的咖啡豆,铺在曝晒场直接进行曝晒,使含水量降到10~14%。
(已去除果皮的带部分果肉与果胶的咖啡在晒床上晾晒,图片源于网络)4.去除果胶、内果皮
以特殊机器,去除果胶与内果皮,即完成处理步骤。
优点:
1.属于日晒法的改良方法,由于在一开始就去除了果肉,因此不会有发霉的问题产生。
2.不需耗费大量清水,成本较低。
缺点:
处理步骤可以说是所有方式中最为复杂、最为费工的。
风味表现:
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兼顾日晒豆醇厚、甜感高与水洗豆清爽、干净的优点。
从16年开始各式各样新奇的处理方式开始逐渐登录精品咖啡的舞台,并且如今已经占据精品咖啡很大比例的市场份额。
【厌氧发酵处理法】
我第一次看到特殊处理法的豆子,是15年WBC比赛,来自澳大利亚的Sasa Sestic的一款厌氧发酵的豆子,SASA的參賽豆子是在密封发酵罐里注入二氧化碳,排出里面的氧气,在无氧的环境下,减慢咖啡果胶、粘液中糖分的分解速度,PH值也以更缓慢的速度下降,发酵时间更长,咖啡口感更圆润,相较有氧发酵法干净度较低,醇厚度更高,会有更多的苹果酸/酒石酸。这就是所谓的【厌氧发酵处理法】,这两年在精品咖啡届,厌氧处理是非常当红的字眼
(云南普文蔓飞龙庄园处理的厌氧发酵咖啡豆,记录每个批次的温度湿度。不同批次,厌氧闷着发酵与露天晒床晾干,交替进行。)风味表现:醇厚度高、甜感足、酸感较低、会有类似酒香的风味。
【葡萄干蜜处理法】
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的葡萄干蜜处理法是保留100%果胶和零水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将咖啡鲜果采收后先不去除果皮,直接放置晾床上晒,晒成葡萄干的状态,然后再去除果皮,保留果胶之后再进行干燥,在这个阶段,气候因素是此方法成功的关键。在干燥过程中要不停的翻转这些咖啡樱桃,以使得干燥均匀,但要掌握好翻转的频率,要缓慢干燥以确保咖啡具有发酵处理,但不能太慢以至出现发酵过度的情况。
风味表现:甜感十足、有白葡萄酒的口感和平衡的酸味,发酵的香气也比较浓郁。
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最出名豆子,莫扎特以及上文介绍的云南蔓飞龙庄园厌氧日晒咖啡,在我们微店“温床精品咖啡”均有售,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同时微店也会为大家解答各类咖啡豆口味咨询与冲泡建议。
【乳酸菌处理法】
在开始去除果皮之前,将樱桃放在密闭的罐中。记录糖的含量、温度和pH值。成熟樱桃有着高糖含量,它们能为自然存在于空气和咖啡樱桃上的酵母和细菌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产生发酵。该发酵的副产物之一便是二氧化碳,当罐子被密封起来的时候,会慢慢地充满二氧化碳,将空气排出。在这些厌氧条件下(即没有氧气),存活的细菌会产生乳酸,因此得名。
风味表现:高醇厚、高甜感、焦糖类风味、葡萄酒酸质和丝滑触感
其他还有许许多多像酒桶处理法,酵素处理发等,通过学习、参考葡萄酒发酵以及其他一些食品发酵工艺,将其套用在咖啡上,演变出各式各样新奇的处理方式。其实商家、学者研究这些发酵处理工艺,商业目的都是为了让咖啡更好卖。想要更好卖,必然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更多的甜,确保更多的人能喜欢喝、喝的惯。就像前面烘焙那一张讲的,无论浅烘、深烘,理想的烘焙一定都是具有一定甜感的。所以我觉得初学者也不必担心自己捕捉不到特殊处理法带来的咖啡的鲜明的风味特性。反而我挺推荐初学者刚开始品尝浅烘焙咖啡的时候可以从特殊处理法入手,或许会开启一条更为宽阔、平台的咖啡品尝学习之路。
冲煮:
对于最后的味道来说,烘焙度与产地基本已经决定了80%最后的味道,冲煮可以控制的也就只有20%左右。
从分子量的大小以及与味道的对应关系来说。咖啡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三类:小分子、中等分子、大分子。
小分子:主要提供酸味与香气,比如水果类的风味、花香等等,最后在你口中味道会比较靠近舌尖。(这个些味道只会很小比例的存在于咖啡中,专业品鉴师可以捕捉到,一般人不能抱太大希望 ^_* )
中等分子:主要提供甜感和一些焦糖化的香气:比如蜂蜜、坚果、奶油等等。味道会比较靠近舌头的中部。
大分子:主要提苦味与余韵以及醇厚度:比如,茶感、焦苦感、涩感等等。味道会比较靠近舌头的根部。
通过调结研磨粗细、拉长或者缩短萃取时间、增加或者减少冲泡水量等等方法,专业的咖啡师都可在一定程度内调结一款咖啡喝起来的味道。通常较细的研磨,较长的时间,较多的冲泡水量会帮助萃取出更多大分子的物质。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同一款咖啡豆(假设烘焙状况也相同),每家店,每位不同的咖啡师冲泡出来的味道都会有所不同。
(专业咖啡师们的冲煮训练、图片源自网络)除了豆种、海拔、处理法之外,像土壤状态、年降雨量、年平均温度、昼夜温差、周围植物的种类、咖啡树的年龄等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咖啡的味道。但既然是引导大众入门,我们就先不做细究。总结一下,产地这一块的内容:在大家都是浅度烘焙的情况下,在各类新奇的处理方式出现之前,每个产地的咖啡都会有属于它的地域之味。而如今,特殊处理法大行其道的时代。产地原本所带来的地域特征被缩小,处理法带来的味道已被不断放大。所以这年头入门咖啡品鉴,我个人建议,可以着眼于处理法,先试着品鉴各种典型的不同的处理法的豆子味道上的差异。这可能可以帮助你尽快的找到“属于你的味道”,如果之后想进一步学习、研究,可以在去品尝各个不同产地的传统的水洗处理的咖啡,来感受真正的产地之味。
----------------------------------------------------------------------------------------
二、个人建议的新手入门路径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一个人是否喜欢某种食物,与小时后第一次吃到这个食物时,烹饪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那我觉得,咖啡品鉴之路是否能顺畅的开启,和我们刚开始喝咖啡的时候,喝到的是什么类型,什么品质的咖啡息息相关。
在13年-17年开咖啡店的4、5年里,我见证了很多人,因为纯粹觉得某款咖啡豆名字比较少见或者好听,就选了它,结果往往味道并没有让他满意。所以在说如何挑选咖啡豆之前,我建议各位可以对自己的味嗅觉偏好有个大概的了解。
这里简单分类为2个维度。
1,酸和苦
你平时饮食是否能接受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比如做菜是否喜欢放醋;喝柠檬、柑橘类的果汁,是不是喜欢添加了很多糖或者蜂蜜。 又比如,是否比较排斥浓茶、荞麦、陈皮等带有苦味的食品。
大概回忆一下自己的饮食偏好,基本就能知道自己是不喜欢酸的还是不喜欢苦的。
如果特别排斥酸味,建议你一开始选豆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深烘咖啡豆!
如果特别排斥苦味,建议你一开始选豆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浅度或者中度烘焙的咖啡豆!
非常讨厌柠檬的酸味?那一开始建议不要选浅烘咖啡哦,图片源自网络2,是否重口味
你平时吃水果是喜欢类似梨、苹果、橘子,这类相对来水比较清爽口味的。还是喜欢一些发酵香气比较重的热带水果,比如:芒果、木瓜、菠萝蜜、榴莲。无疑后者就是重口味了(比如我)。
通常来说口味轻重可以和咖啡豆的发酵程度挂钩。口味比较轻淡的人适合水洗处理的豆子,通常这类咖啡,发酵香气较弱。口味比较重的则适合日晒法、以及大部分前文介绍的特殊处理法的咖啡豆。(蜜处理的属于折中)
完全无法接收榴莲的味道?那可能要从水洗咖啡开始喝起会比较合适。图片源自网络对这两个维度进行过大致考量,以后选豆的时候就不要光看名字了哦。着重注意:烘焙度、处理法。其他的也可以参考下商家介绍的风味描述,这里面也能获得很多信息。
比如像这张图左边这款咖啡风味描述“苹果、牛奶糖、红茶”就是相对比较适合口味清淡的朋友的;右边这款“百香果、可可、莓果干、酒香”显然就会重口一点。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新手朋友去买咖啡豆,务必还要注意一下。所买的咖啡是属于意式咖啡豆还是单品滴滤(手冲)咖啡豆。一般来说意式咖啡豆是几种豆子拼在一起,并且烘焙度一般为偏深度的烘焙,适合用咖啡机来制作。适合手冲的咖啡豆我们一般叫单品豆或者手冲豆,如其名,这种就是单一品种单一处理法的豆子。更适合品尝某一支豆子特有的产地、豆种、处理法带来的味道。
----------------------------------------------------------------------------------------
文章即将结束,
在此让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关于“新手想开始尝试手冲咖啡,选择哪种咖啡豆比较好?”
首先,对于那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要有所了解。
比如:深烘焙味道会苦;浅烘焙味道会带一点酸。
日晒、特殊处理法等发酵程度较高:会有厚重的发酵型香气,适合重口味人士;水洗咖啡,干净清爽,适合比较轻口味的人士。
其次,结合以上认知对自己的味嗅觉喜好要有一个简单的评估:排斥苦味,还是酸味;是否属于重口味人士。
最后,在刚开始的阶段,尽量想办法去喝从生豆到烘焙到冲煮都没有明显缺陷的咖啡。一杯好喝的精品咖啡是一个产业链的努力换来的。希望不要是由于你自己或者咖啡师没有冲好或者烘焙师没有烘焙到位而破坏了这杯咖啡原本应有的味道。让你对咖啡有了“偏见”。
祝每一个对咖啡感兴趣的你,都能顺利的开启咖啡品鉴之路。
----------------------------------------------------------------------------------------
咖啡机选购、意式咖啡机操作、手冲咖啡制作、咖啡口味影响等资讯1v1咨询:
版权归属:【温床咖啡测评】转载请注明归属
本节目由温床咖啡培训学院独家赞助 好喝的咖啡豆,请微店或者淘宝,搜索“温床咖啡” 系统性学习意式咖啡制作技巧,手冲咖啡制作技巧,荔枝微课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底部“听课入口”、“开始学习”、“发现”,搜索“温床_冰砖”。 购买专栏后可加入VX群,得到冰砖老师的专业指导。 微店与淘宝店,任意消费后,可加入VX群与冰砖老师 以及热爱咖啡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 (购物后,微店或者淘宝店后台给工作人员留言,留下联系方式即可)
往期高赞回答:
如何学习咖啡拉花?想买一台家用咖啡机,有什么建议?家用咖啡机什么型号比较好?手冲咖啡初学者选择什么咖啡豆入手?
新手想开始尝试单品咖啡,选择哪种咖啡豆比较好?
你身边一定会有一些人讨厌吃某种食物,比如茼蒿、卷心菜、萝卜等等。除了这些食物本身香气风味个性鲜明,还有很大程度与小时后第一次吃到这个食物时,烹饪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如果烹饪得当,很有可能内心就会对这种食物大门敞开;如果烹饪很糟糕,很有可能从此心门紧闭。从这一点上来说,喝咖啡这档子事与之十分相似。很多人第一次喝浅烘咖啡就被弹开了,除了与他本身味觉对酸味的敏感程度有关系,还与当时这杯咖啡,豆子品质、烘焙是否得当、冲煮是否得当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好的酸是像新鲜水果般的,酸中带甜或者会先酸后转化为甜。不好的酸会像醋从入口酸到结尾,久久挥之不去。当然,也有不酸的咖啡,请耐心看下去。
(图片源于网络)今天我希望通过我的这篇文章,帮助大家了解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以及新手如何快速、简单、直观的去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
PS:本文完全针对原汁原味的黑咖啡 (美式、手冲、法压、虹吸、挂耳等等......),牛奶咖啡的环节暂不包括。
本文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
二,个人建议的新手入门路径
其中“一,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这一部分内容会较为丰富,新手如果觉得读起来太累可以先收藏,跳过,如果与精品咖啡有缘可能这份收藏以后会对你有用。可以先着重看第二部分,应该会相对比较好理解与入门。
----------------------------------------------------------------------------------------
一,哪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
在从事咖啡培训生涯的9年里,遇见很多新手会有这样一个误区:耶加雪啡就是酸的、曼特宁就是苦的、蓝山就是怎样怎样的........
大部分人觉得产地(包括品种、处理法等),是决定咖啡味道的最核心因素,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全面的。
一杯深烘的耶加雪啡,照样会有很明显的苦味;一杯浅烘的曼特宁,一样会有酸味。
我认为对于新手来说,了解影响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合理的排序:烘焙度>产地>冲煮。(喝惯了浅烘咖啡的老鸟,则另说)
烘焙度:
咖啡是茜草科常绿灌木,原本长这样,会开花结果,我们平时看到的咖啡(熟)豆,就是这些像樱桃般的果实的核。果实从树上采摘下来后,
经过加工处理,会去掉果皮果肉,这便成了咖啡生豆。
长这样
(这是咖啡树,2019年12月我本人在云南普文蔓飞龙庄园拍摄)(2019年12月我本人在云南普文蔓飞龙庄园拍摄)(这是咖啡果子,拨开外皮,要去掉果肉和内果皮里面才是咖啡生豆,
这张只拨开了外果皮)
(图片源于网络)(这是脱壳完毕的咖啡生豆,即:咖啡果核)
咖啡豆在生豆的状态下,是没有办法研磨与食用的,所以采摘、处理完成,变成生豆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个环节---咖啡豆烘焙。
(2013年刚开店那会青涩的我)(我咖啡生涯的第一台烘焙机)生豆需要在长这样的机器里(这是一台1公斤的小机器,大的也有很大规格的咖啡烘焙机),经过6-20分钟不等的翻炒,才会变成咖啡色,变成我们平时看到的咖啡豆的样子。
(我们平时看到的咖啡熟豆,图片源自网络)(图片源于网络)随着烘焙时间与温度的上升,咖啡豆颜色会越来越深,如果你选择在颜色较浅的时候出锅,则为浅度烘焙;你选择在颜色较深的时候出锅,则为深度烘焙。
同一款咖啡生豆,在浅度烘焙与深度烘焙的状态下,呈现的味道截然不同!截然不同!截然不同!
浅度烘焙味道偏向于咖啡本来的味道(水果风味),酸味占比会相对高一些;
深度烘焙则咖啡豆由于碳化,苦味会随着烘焙度的加深不断增加,酸味占比逐渐减弱。
浅烘、深烘并无优劣之分,喜欢哪个是你个人的选择。但是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浅烘焙咖啡更能体现咖啡的地域、品种特色。(类似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苹果味道各有特色)。随着烘焙度的加深,碳化带来的味道会慢慢盖掉咖啡豆原本的地域、品种特色。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文会说“耶加雪啡就是酸的、曼特宁就是苦的”是一个误区。只有在大家都浅烘,保留地域、品种特色的基础上,才应该去聊,哪里产的咖啡是什么味道,这么一件事。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需要指出:无论是浅烘,还是深烘,烘焙得当的话,咖啡喝起来是有点甜味的。太强烈的酸和太刺激的苦,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但是甜味是大家都喜欢以及咖啡烘焙师应该去追求的。
----------------------------------------------------------------------------------------
产地:
在产地这个部分,所包含的,会影响咖啡最终味道的因素非常之多。在此简单分享其中最关键的三个因素:豆种、海拔、产国、处理法。
豆种:
咖啡豆按照大类来分,可分为: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比利卡。利比利卡食用价值很低,不做讨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你可以理解为茶叶里的红茶和绿茶。而红茶又分: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绿茶也分:龙井、碧螺春、毛峰......
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也是一样,旗下有很多的分支,本文主要讨论精品咖啡,所以我们只讨论阿拉比卡分支旗下的豆种。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SCAA)以上是一张阿拉比卡咖啡豆种族谱,即每个豆种是如何一点一点演变出来的。篇幅有限,这一块大家稍作了解即可。我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市面上你能买得到的常见的豆种,所对应的大致风味。
Typica
铁皮卡是最早也是咖啡品种里最主要的一个,这个物种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并衍生出了许多其他的品种。显著的典型品种包括爪哇、象豆、和提莫混种。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酸感活泼明亮、香气细腻丰富有层次。
Bourbon
波旁是铁皮卡的一个天然变异的品种 ,波旁是一种高品质、中等产量的咖啡,以其独特的甜感闻名。但是这种豆种抵抗叶锈病,咖啡浆果蛀虫,和其他病虫害的能力弱。 它在布隆迪和卢旺达普遍种植,以及整个拉丁美洲。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甜感明显、干净度高。是非常适合新手入门的豆种。
Ethiopian Heirloom
咖啡最初来自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在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内,有着从成片的野生咖啡树林,到传统经营的小块土地,甚至现代种植园,模式多样。埃塞咖啡的豆种均为埃塞原生种。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水果风味明显、层次非常丰富、尝会带有一些花香。是非常适合新手入门的豆种。
Catimor
卡蒂姆,知名度较高的曼特宁,以及我们国家的云南,所栽种的咖啡树种,大部分是卡蒂姆。卡蒂姆属于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的杂交种(归属于阿拉比卡大类),所以会有一些罗布斯塔的尾韵。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干净度低、香气非常复杂、容易带有一些泥土与香料的味道。
Caturra
这是一个天然的波旁变种,卡杜拉Caturra是一种中等产量、中等质量和咖啡豆在中等大小的矮树。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口感上带有柠檬或是柑橘的酸味,在甜度方面不及铁皮卡与波旁种。
Catuai
卡杜艾是新世界(蒙多诺沃)种和卡杜拉中的杂交,但这个豆种的特性更偏向于卡杜拉:中等产量、中等质量,咖啡豆也在中等大小,易受叶锈病和虫害的影响,且咖啡树高度偏低,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口感上与卡杜拉相近、甜感与干净度有时表现会更为优异。
Gesha/Geisha
Gesha/Geisha瑰夏种源自于埃塞俄比亚的Gesha村,但直到2013才渐被人所知,自此之后巴拿马瑰夏便成为了咖啡产业中首屈一指女神咖啡(价格也是节节攀升)。随着大多数冠军赛总决赛选手使用瑰夏的频次增多。风味表现常被描述为:风场明亮、上扬的花果香气、干净度极高、且冷后甜感会上升。
海拔:
研究发现海拔每升高300公尺,咖啡豆的蔗糖含量就增加10%,更高的海拔常常与更好的甜感、更复杂的咖啡风味联系在一块儿。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相对低温时,咖啡树生长更为缓慢,咖啡樱桃的成熟期相对拉长,这意味着咖啡樱桃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出更为复杂的风味。
在低温产区,妨碍咖啡树生长的害虫和疾病都不易存活。叶锈病、咖啡蛀虫,以及其它难以在寒冷环境中生存的害虫们的侵害,相应地,最终的杯测中受到不良风味的影响更小。
但必须注意到同样的海拔,不同的纬度,当地的气温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讨论海拔的时候应该更着眼于影响咖啡生产速度与病虫害的关键因素:温度。需要结合海拔与维度综合考虑。
(19年出去埃塞俄比亚寻豆,在Guji Masina处理厂拍摄,海拔1900m)简单总结:更低温度的生长环境,出产的咖啡理论上来说,甜感更为丰富,风味更为复杂,干净度也会更高。
(图片源于网络)同产地、豆种,最后的咖啡熟豆,大小、形状也都各不相同。
----------------------------------------------------------------------------------------
处理法:
基本上在16年以前,市面上主流的咖啡处理法,主要为:水洗、日晒和密处理
日晒法
日晒法是最古老的处理方法,据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元11世纪1000多年前的阿拉伯人,就开始使用日晒法处理咖啡果实。将咖啡果实均匀的铺在曝晒场之中,且每日需翻动数次。这个过程通常持续2~3周左右,依当地气候而定,在咖啡豆内部的含水量降至10~14%时,即完成日晒的步骤。在日晒结束之后,咖啡种子的外层已干硬,此时利用脱壳机去除外壳即完成日晒法的处理步骤。
(鲜果放在晒床上晾晒的第十天,已逐渐变干,水分含量逐渐降低,2019年底拍摄于云南普文蔓飞龙咖啡庄园)优点:
用水量很少或者基本不用,成本低廉,因此在水资源不丰富与较不富裕的地区被广泛使用。
缺点:
1.日晒法由于必须将咖啡豆长时间放置在室外,因此常常有许多枯枝落叶等杂质掺于其中。
2.因为是利用太阳的能量,咖啡豆的干燥程度不易控制。
3.在日晒的过程中,由于果肉并未被去除,因此常常会出现发霉、腐坏的情况。
风味表现:
甜感高、醇厚度高、干净度较低
水洗法
1. 去除浮豆
将咖啡豆倒入大水槽之中,发育不完全的劣质豆会浮上水面,成熟饱满的果实则会沉入水底,此时将水面上的浮豆捞除,即完成去除浮豆的步骤。
(把一大堆鲜果导入一个大池子里,加水清洗,准备浮选,2019年底拍摄于云南普文蔓飞龙咖啡庄园)2.去除果皮与果肉
透过果肉筛除机(pulping machine),将咖啡果实的外果皮与果肉去除。(会留下果胶、内果皮与银皮)。
(咖啡豆脱完的果皮,2019年底拍摄于云南普文蔓飞龙咖啡庄园)3.发酵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要利用生物处理的方法,将果胶去除。将经过果肉筛除机处理的咖啡果实,放入发酵槽16~36小时,发酵菌会溶解掉果胶。
4.水洗
在完成发酵、去除果胶后,由于发酵菌与杂质会残留在咖啡豆上,因此会再清洗一次咖啡豆。为了要清洗干净,这一个步骤会消耗大量的清水。
5.干燥与去除内果皮、银皮
通常会利用机器(或晒干)将咖啡果实烘干,让水分含量降到10~14%。接着利用脱壳机去除剩余的内果皮与银皮,即完成加工处理。
优点:
1.水洗法大部分处理程序在室内,果子不接触地面因此能让咖啡豆中的杂质降到最低,品质最高。
2.由于一开始就去除了果肉,因此完全不需要像日晒法一样,担心发霉的问题。
3.外观较为完整,卖像好。
缺点:
1.程序复杂且繁琐,因此成本较日晒法高出许多。
2.会用到大量的清水,要取得1公斤的咖啡豆需要消耗40~50公升的清水,因此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较少使用。
风味表现:
酸质明亮、风味清晰、干净度高
蜜处理
蜜处理法是日晒法的改良方法,与日晒法最主要的差异是在于,会在日晒前先去除外果皮与果肉,在保留果胶层之下,直接进行日晒。(注意:密处理只是将果核与果皮果肉分开的一种方法,绝非在咖啡里加蜂蜜。)
1. 去除浮豆:
将咖啡豆倒入大水槽之中,发育不完全的劣质豆会浮上水面,成熟饱满的果实则会沉入水底,此时将水面上的浮豆捞除,即完成去除浮豆的步骤。
2.去除果皮与果肉(同水洗法):
透过果肉筛除机(pulping machine),将咖啡果实的外果皮与果肉去除。(会留下果胶、内果皮与银皮)。
3.日晒:
将带有果胶的咖啡豆,铺在曝晒场直接进行曝晒,使含水量降到10~14%。
(已去除果皮的带部分果肉与果胶的咖啡在晒床上晾晒,图片源于网络)4.去除果胶、内果皮
以特殊机器,去除果胶与内果皮,即完成处理步骤。
优点:
1.属于日晒法的改良方法,由于在一开始就去除了果肉,因此不会有发霉的问题产生。
2.不需耗费大量清水,成本较低。
缺点:
处理步骤可以说是所有方式中最为复杂、最为费工的。
风味表现:
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兼顾日晒豆醇厚、甜感高与水洗豆清爽、干净的优点。
从16年开始各式各样新奇的处理方式开始逐渐登录精品咖啡的舞台,并且如今已经占据精品咖啡很大比例的市场份额。
【厌氧发酵处理法】
我第一次看到特殊处理法的豆子,是15年WBC比赛,来自澳大利亚的Sasa Sestic的一款厌氧发酵的豆子,SASA的參賽豆子是在密封发酵罐里注入二氧化碳,排出里面的氧气,在无氧的环境下,减慢咖啡果胶、粘液中糖分的分解速度,PH值也以更缓慢的速度下降,发酵时间更长,咖啡口感更圆润,相较有氧发酵法干净度较低,醇厚度更高,会有更多的苹果酸/酒石酸。这就是所谓的【厌氧发酵处理法】,这两年在精品咖啡届,厌氧处理是非常当红的字眼
(云南普文蔓飞龙庄园处理的厌氧发酵咖啡豆,记录每个批次的温度湿度。不同批次,厌氧闷着发酵与露天晒床晾干,交替进行。)风味表现:醇厚度高、甜感足、酸感较低、会有类似酒香的风味。
【葡萄干蜜处理法】
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的葡萄干蜜处理法是保留100%果胶和零水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将咖啡鲜果采收后先不去除果皮,直接放置晾床上晒,晒成葡萄干的状态,然后再去除果皮,保留果胶之后再进行干燥,在这个阶段,气候因素是此方法成功的关键。在干燥过程中要不停的翻转这些咖啡樱桃,以使得干燥均匀,但要掌握好翻转的频率,要缓慢干燥以确保咖啡具有发酵处理,但不能太慢以至出现发酵过度的情况。
风味表现:甜感十足、有白葡萄酒的口感和平衡的酸味,发酵的香气也比较浓郁。
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最出名豆子,莫扎特以及上文介绍的云南蔓飞龙庄园厌氧日晒咖啡,在我们微店“温床精品咖啡”均有售,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同时微店也会为大家解答各类咖啡豆口味咨询与冲泡建议。
【乳酸菌处理法】
在开始去除果皮之前,将樱桃放在密闭的罐中。记录糖的含量、温度和pH值。成熟樱桃有着高糖含量,它们能为自然存在于空气和咖啡樱桃上的酵母和细菌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产生发酵。该发酵的副产物之一便是二氧化碳,当罐子被密封起来的时候,会慢慢地充满二氧化碳,将空气排出。在这些厌氧条件下(即没有氧气),存活的细菌会产生乳酸,因此得名。
风味表现:高醇厚、高甜感、焦糖类风味、葡萄酒酸质和丝滑触感
其他还有许许多多像酒桶处理法,酵素处理发等,通过学习、参考葡萄酒发酵以及其他一些食品发酵工艺,将其套用在咖啡上,演变出各式各样新奇的处理方式。其实商家、学者研究这些发酵处理工艺,商业目的都是为了让咖啡更好卖。想要更好卖,必然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更多的甜,确保更多的人能喜欢喝、喝的惯。就像前面烘焙那一张讲的,无论浅烘、深烘,理想的烘焙一定都是具有一定甜感的。所以我觉得初学者也不必担心自己捕捉不到特殊处理法带来的咖啡的鲜明的风味特性。反而我挺推荐初学者刚开始品尝浅烘焙咖啡的时候可以从特殊处理法入手,或许会开启一条更为宽阔、平台的咖啡品尝学习之路。
冲煮:
对于最后的味道来说,烘焙度与产地基本已经决定了80%最后的味道,冲煮可以控制的也就只有20%左右。
从分子量的大小以及与味道的对应关系来说。咖啡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三类:小分子、中等分子、大分子。
小分子:主要提供酸味与香气,比如水果类的风味、花香等等,最后在你口中味道会比较靠近舌尖。(这个些味道只会很小比例的存在于咖啡中,专业品鉴师可以捕捉到,一般人不能抱太大希望 ^_* )
中等分子:主要提供甜感和一些焦糖化的香气:比如蜂蜜、坚果、奶油等等。味道会比较靠近舌头的中部。
大分子:主要提苦味与余韵以及醇厚度:比如,茶感、焦苦感、涩感等等。味道会比较靠近舌头的根部。
通过调结研磨粗细、拉长或者缩短萃取时间、增加或者减少冲泡水量等等方法,专业的咖啡师都可在一定程度内调结一款咖啡喝起来的味道。通常较细的研磨,较长的时间,较多的冲泡水量会帮助萃取出更多大分子的物质。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同一款咖啡豆(假设烘焙状况也相同),每家店,每位不同的咖啡师冲泡出来的味道都会有所不同。
(专业咖啡师们的冲煮训练、图片源自网络)除了豆种、海拔、处理法之外,像土壤状态、年降雨量、年平均温度、昼夜温差、周围植物的种类、咖啡树的年龄等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咖啡的味道。但既然是引导大众入门,我们就先不做细究。总结一下,产地这一块的内容:在大家都是浅度烘焙的情况下,在各类新奇的处理方式出现之前,每个产地的咖啡都会有属于它的地域之味。而如今,特殊处理法大行其道的时代。产地原本所带来的地域特征被缩小,处理法带来的味道已被不断放大。所以这年头入门咖啡品鉴,我个人建议,可以着眼于处理法,先试着品鉴各种典型的不同的处理法的豆子味道上的差异。这可能可以帮助你尽快的找到“属于你的味道”,如果之后想进一步学习、研究,可以在去品尝各个不同产地的传统的水洗处理的咖啡,来感受真正的产地之味。
----------------------------------------------------------------------------------------
二、个人建议的新手入门路径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一个人是否喜欢某种食物,与小时后第一次吃到这个食物时,烹饪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那我觉得,咖啡品鉴之路是否能顺畅的开启,和我们刚开始喝咖啡的时候,喝到的是什么类型,什么品质的咖啡息息相关。
在13年-17年开咖啡店的4、5年里,我见证了很多人,因为纯粹觉得某款咖啡豆名字比较少见或者好听,就选了它,结果往往味道并没有让他满意。所以在说如何挑选咖啡豆之前,我建议各位可以对自己的味嗅觉偏好有个大概的了解。
这里简单分类为2个维度。
1,酸和苦
你平时饮食是否能接受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比如做菜是否喜欢放醋;喝柠檬、柑橘类的果汁,是不是喜欢添加了很多糖或者蜂蜜。 又比如,是否比较排斥浓茶、荞麦、陈皮等带有苦味的食品。
大概回忆一下自己的饮食偏好,基本就能知道自己是不喜欢酸的还是不喜欢苦的。
如果特别排斥酸味,建议你一开始选豆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深烘咖啡豆!
如果特别排斥苦味,建议你一开始选豆子的时候一定要选浅度或者中度烘焙的咖啡豆!
非常讨厌柠檬的酸味?那一开始建议不要选浅烘咖啡哦,图片源自网络2,是否重口味
你平时吃水果是喜欢类似梨、苹果、橘子,这类相对来水比较清爽口味的。还是喜欢一些发酵香气比较重的热带水果,比如:芒果、木瓜、菠萝蜜、榴莲。无疑后者就是重口味了(比如我)。
通常来说口味轻重可以和咖啡豆的发酵程度挂钩。口味比较轻淡的人适合水洗处理的豆子,通常这类咖啡,发酵香气较弱。口味比较重的则适合日晒法、以及大部分前文介绍的特殊处理法的咖啡豆。(蜜处理的属于折中)
完全无法接收榴莲的味道?那可能要从水洗咖啡开始喝起会比较合适。图片源自网络对这两个维度进行过大致考量,以后选豆的时候就不要光看名字了哦。着重注意:烘焙度、处理法。其他的也可以参考下商家介绍的风味描述,这里面也能获得很多信息。
比如像这张图左边这款咖啡风味描述“苹果、牛奶糖、红茶”就是相对比较适合口味清淡的朋友的;右边这款“百香果、可可、莓果干、酒香”显然就会重口一点。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新手朋友去买咖啡豆,务必还要注意一下。所买的咖啡是属于意式咖啡豆还是单品滴滤(手冲)咖啡豆。一般来说意式咖啡豆是几种豆子拼在一起,并且烘焙度一般为偏深度的烘焙,适合用咖啡机来制作。适合手冲的咖啡豆我们一般叫单品豆或者手冲豆,如其名,这种就是单一品种单一处理法的豆子。更适合品尝某一支豆子特有的产地、豆种、处理法带来的味道。
----------------------------------------------------------------------------------------
文章即将结束,
在此让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关于“新手想开始尝试手冲咖啡,选择哪种咖啡豆比较好?”
首先,对于那些因素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味道要有所了解。
比如:深烘焙味道会苦;浅烘焙味道会带一点酸。
日晒、特殊处理法等发酵程度较高:会有厚重的发酵型香气,适合重口味人士;水洗咖啡,干净清爽,适合比较轻口味的人士。
其次,结合以上认知对自己的味嗅觉喜好要有一个简单的评估:排斥苦味,还是酸味;是否属于重口味人士。
最后,在刚开始的阶段,尽量想办法去喝从生豆到烘焙到冲煮都没有明显缺陷的咖啡。一杯好喝的精品咖啡是一个产业链的努力换来的。希望不要是由于你自己或者咖啡师没有冲好或者烘焙师没有烘焙到位而破坏了这杯咖啡原本应有的味道。让你对咖啡有了“偏见”。
祝每一个对咖啡感兴趣的你,都能顺利的开启咖啡品鉴之路。
----------------------------------------------------------------------------------------
咖啡机选购、意式咖啡机操作、手冲咖啡制作、咖啡口味影响等资讯1v1咨询:
版权归属:【温床咖啡测评】转载请注明归属
本节目由温床咖啡培训学院独家赞助 好喝的咖啡豆,请微店或者淘宝,搜索“温床咖啡” 系统性学习意式咖啡制作技巧,手冲咖啡制作技巧,荔枝微课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底部“听课入口”、“开始学习”、“发现”,搜索“温床_冰砖”。 购买专栏后可加入VX群,得到冰砖老师的专业指导。 微店与淘宝店,任意消费后,可加入VX群与冰砖老师 以及热爱咖啡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 (购物后,微店或者淘宝店后台给工作人员留言,留下联系方式即可)
往期高赞回答:
如何学习咖啡拉花?想买一台家用咖啡机,有什么建议?家用咖啡机什么型号比较好?手冲咖啡初学者选择什么咖啡豆入手?
13年进入咖啡行业,开始接触单品咖啡还是14年初开始,这是当年第一次买单品豆,也是第一次尝试手冲咖啡。,掐指一算做咖啡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
手冲器具都是新买的,细嘴壶+V60+云朵壶也是14年时候的标准配置
包括磨豆机也是当时刚刚购入的小富士R-220,当年我刚进入咖啡行业半年左右,在咖啡馆打工一个月工资大概是2200元的工资,这台小富士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在当年14年的时候小富士是很多精品咖啡馆的标配单品磨豆机。
对于新手来说我觉得咖啡研磨器具的选择比咖啡豆更重要,如果给新手建议,磨豆机的选择我永远排在第一位。
其次才是豆子的选择。
大家会有一个误区,很多新手会愿意花几百元去购买瑰夏喝,也不愿意花四五百去买一个好一点的手磨,最终浪费了好豆子,所以在聊如何选择咖啡豆之前,我会先告诉新手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研磨器具
一定不要买网上这种爆款,这种磨豆机更多是买来当装饰
研磨的效率极低,经过我的实测,磨15克粉要两分钟的时间。
而且研磨度也不均匀,大颗粒小颗粒,影响萃取的均匀度
这种也一定不要购买,不要购买,不要购买,也是网上爆款手磨,磨的钱一定不能省
看到这张图我又想起了我的血泪史,当年花了200块钱从香港自己人肉背回来的
我觉得看到出品你们都会绝望的,经过我本人实测,我还以为这是在研磨中药材
一台正常手摇磨的出品应该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明显均匀度更好,颗粒大小更一致
大家刚开始接触咖啡也不需要花费1500的价格去购买德国的司令官C40这样的手摇磨豆机,大多数国产手摇磨豆机就可以达到不错的出品要求
我自己测评过得手摇磨豆机从几十元到几千元的都测评过,基本上50-200元是一个级别300-700元是一个级别,700-1500是一个级别,所以300元左右的手磨就可以达到基本的手冲研磨要求
聊完了磨豆机的选择,我们接下来聊聊新手第一次购买单品咖啡豆应该如何选择
建议大家先从埃塞豆开始喝,不同的处理法开始喝,切记一定要对比着喝,买两款不同处理法的埃塞豆对比喝,很多新手还有一个误区,购买咖啡豆喜欢买小包装一次买四五种,其实新手制作手冲成功概率很低,经常会容易冲的过淡或者过浓,也可能萃取不足或者过度萃取,如果一次购买四五款豆子,每一种数量很少,很可能你还有没有冲明白甚至都没有细细品尝这款咖啡里的风味豆子就没有了
比如这两款豆子,今年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两款豆子,一款埃塞俄比亚 罕贝拉产区的“花魁”处理方式 “日晒”,另外一款也是埃塞俄比亚 耶加雪菲产区的“果丁丁”处理方式“水洗”。
这款‘花魁"如果研磨后用鼻子闻干香会有一些热带水果混合的气味,如果是新手会认为是酱香,会联想到韩国大酱的风味。而“果丁丁’这款豆子喝起来酸度更高,风味更多是红茶,杏桃类的风味,如果这两款豆子对比着喝,很容易喝出区别,”花魁“口感更厚实,触感更好,”果丁丁“喝起来会有明显果酸,更加小清新。
建议大家刚开始多买一些埃塞豆不同处理法对比喝,喝过一段时间再开始接触美洲的豆子,比如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新手我不太建议喝美洲豆子,因为风味复杂度比较弱,大部分美洲豆还是坚果,榛果,巧克力调性为主的风味,大部分新手喝美洲豆只能喝出这是一杯标准咖啡的味道,喝不太出豆袋上描述的风味。
新手刚开始喝手冲我个人也不太建议太多关注豆袋上描述的风味,我更建议大家去比较不同处理法,比如咖啡里酸质的表现,哪个喝起来更厚实,哪个喝起来更轻薄,从这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品尝咖啡。
这段时间很多私信我问一些关于咖啡的问题,有关于咖啡书籍推荐咖啡器具推荐的,最多的是咖啡制作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在我的专栏里都有讲到,或者买一些我推荐的咖啡书籍也是可以学到基本的咖啡知识和基本的咖啡冲泡技能的,也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我会定期更新一些咖啡相关的文章,包括咖啡书籍的推荐,咖啡制作,和一些专业性更强的咖啡器具的测评。
咖啡知识大讲堂咖啡手摇磨豆机的测评
谁才是手摇磨豆机中的战斗机——初测咖啡手冲器具的推荐
那些年我推荐过的手冲器具之”学生党“千元篇入门咖啡书籍的推荐
那些年我读过的咖啡书籍 “最好的咖啡时光”手冲咖啡初学者选择什么咖啡豆入手?
13年进入咖啡行业,开始接触单品咖啡还是14年初开始,这是当年第一次买单品豆,也是第一次尝试手冲咖啡。,掐指一算做咖啡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
手冲器具都是新买的,细嘴壶+V60+云朵壶也是14年时候的标准配置
包括磨豆机也是当时刚刚购入的小富士R-220,当年我刚进入咖啡行业半年左右,在咖啡馆打工一个月工资大概是2200元的工资,这台小富士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在当年14年的时候小富士是很多精品咖啡馆的标配单品磨豆机。
对于新手来说我觉得咖啡研磨器具的选择比咖啡豆更重要,如果给新手建议,磨豆机的选择我永远排在第一位。
其次才是豆子的选择。
大家会有一个误区,很多新手会愿意花几百元去购买瑰夏喝,也不愿意花四五百去买一个好一点的手磨,最终浪费了好豆子,所以在聊如何选择咖啡豆之前,我会先告诉新手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研磨器具
一定不要买网上这种爆款,这种磨豆机更多是买来当装饰
研磨的效率极低,经过我的实测,磨15克粉要两分钟的时间。
而且研磨度也不均匀,大颗粒小颗粒,影响萃取的均匀度
这种也一定不要购买,不要购买,不要购买,也是网上爆款手磨,磨的钱一定不能省
看到这张图我又想起了我的血泪史,当年花了200块钱从香港自己人肉背回来的
我觉得看到出品你们都会绝望的,经过我本人实测,我还以为这是在研磨中药材
一台正常手摇磨的出品应该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明显均匀度更好,颗粒大小更一致
大家刚开始接触咖啡也不需要花费1500的价格去购买德国的司令官C40这样的手摇磨豆机,大多数国产手摇磨豆机就可以达到不错的出品要求
我自己测评过得手摇磨豆机从几十元到几千元的都测评过,基本上50-200元是一个级别300-700元是一个级别,700-1500是一个级别,所以300元左右的手磨就可以达到基本的手冲研磨要求
聊完了磨豆机的选择,我们接下来聊聊新手第一次购买单品咖啡豆应该如何选择
建议大家先从埃塞豆开始喝,不同的处理法开始喝,切记一定要对比着喝,买两款不同处理法的埃塞豆对比喝,很多新手还有一个误区,购买咖啡豆喜欢买小包装一次买四五种,其实新手制作手冲成功概率很低,经常会容易冲的过淡或者过浓,也可能萃取不足或者过度萃取,如果一次购买四五款豆子,每一种数量很少,很可能你还有没有冲明白甚至都没有细细品尝这款咖啡里的风味豆子就没有了
比如这两款豆子,今年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两款豆子,一款埃塞俄比亚 罕贝拉产区的“花魁”处理方式 “日晒”,另外一款也是埃塞俄比亚 耶加雪菲产区的“果丁丁”处理方式“水洗”。
这款‘花魁"如果研磨后用鼻子闻干香会有一些热带水果混合的气味,如果是新手会认为是酱香,会联想到韩国大酱的风味。而“果丁丁’这款豆子喝起来酸度更高,风味更多是红茶,杏桃类的风味,如果这两款豆子对比着喝,很容易喝出区别,”花魁“口感更厚实,触感更好,”果丁丁“喝起来会有明显果酸,更加小清新。
建议大家刚开始多买一些埃塞豆不同处理法对比喝,喝过一段时间再开始接触美洲的豆子,比如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新手我不太建议喝美洲豆子,因为风味复杂度比较弱,大部分美洲豆还是坚果,榛果,巧克力调性为主的风味,大部分新手喝美洲豆只能喝出这是一杯标准咖啡的味道,喝不太出豆袋上描述的风味。
新手刚开始喝手冲我个人也不太建议太多关注豆袋上描述的风味,我更建议大家去比较不同处理法,比如咖啡里酸质的表现,哪个喝起来更厚实,哪个喝起来更轻薄,从这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品尝咖啡。
这段时间很多私信我问一些关于咖啡的问题,有关于咖啡书籍推荐咖啡器具推荐的,最多的是咖啡制作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在我的专栏里都有讲到,或者买一些我推荐的咖啡书籍也是可以学到基本的咖啡知识和基本的咖啡冲泡技能的,也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我会定期更新一些咖啡相关的文章,包括咖啡书籍的推荐,咖啡制作,和一些专业性更强的咖啡器具的测评。
咖啡知识大讲堂咖啡手摇磨豆机的测评
谁才是手摇磨豆机中的战斗机——初测咖啡手冲器具的推荐
那些年我推荐过的手冲器具之”学生党“千元篇入门咖啡书籍的推荐
那些年我读过的咖啡书籍 “最好的咖啡时光”手冲咖啡初学者选择什么咖啡豆入手?
手冲初学者,千万千万不要听那些无脑的建议,斥巨资尝试国外的著名单品豆,就有点像我们都是小学数学初学者,有一个高中的学生,让我们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虽然能涨见识,但是对于我们并没有多大好处,比不上看一个含有十以内的加减法动画片来的实在。
在介绍豆子前,还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探讨一下的,就是我们手冲的磨豆机,我一直觉得咖啡的研磨是在第二位的,一款好的豆子没有得到好的研磨,也会被废掉。如果财力雄厚的可以直接上手电动磨豆机,出来的粉均匀,能很好的满足手冲使用,如果还不想那么早的投入那么多费用,可以试试二三百的手磨机,泰摩家的栗子C手摇磨豆机,基本上也能满足手冲的需求,一点不要踩坑的就是网红复古抽屉式手磨机,就那种30多一台的,看着感觉很有格调,也蛮好用,其实真的真的很难用,不要太低估豆子的硬度。当然,有些TB店铺是有代磨粉服务的,只是你需要和店家说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器具手冲,不同的手冲器具对咖啡粉的粗细要求也不同。
回归正题,价格在60元左右,味道不错的咖啡豆:
Sinloy coffee/辛鹿咖啡
应该算是从我手冲入门就一直陪伴我的咖啡品牌了,我一开始买的就是他家的意式深烘的,我自己是那种比较难以接受酸一点的咖啡,所以就开始从深烘的入门。还跑回淘宝,把我第一次买的评价都复制过来了:首先咖啡包装挺好,商品直观很规范,不是小作坊出品,满意。然后打开包装,第一感觉焦香比较明显,煮了一壶感觉咖啡香更明显了,口感上比较醇厚,有甘甜,不酸,个人感觉仅供参考。说一下的是价格,56元1千克,真的还是蛮划算的。
咖啡新手的话,还是比较推荐买他家的豆子,毕竟性价比在那摆着,出品也很稳定,一边练手一边作为日常饮品,也不会心疼。
柯林咖啡
购买他家的豆子也是觉得他家的挂耳还不错,就尝试性的入手了一些他家的豆子,一开始怕踩雷,就还是拍了他家销量最高的那个意式浓缩咖啡豆,才到手就迫不及待的拆了,特意跟辛鹿的比较了一下,柯林的口味虽然比较香浓,但是还是能尝到尾端有一点酸,干香也没有辛鹿那么浓郁,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没有踩坑。
明谦咖啡
这品牌算是中国精品咖啡店的先行者,是多年的老店了,在线下都有规模不小的连锁店铺。坦白说,价位略高,绝对不算最优性价比的选择,但是多年的经营,保证了品质的稳定。
做美式咖啡还是蛮好喝的,不过我自己做出来的奶咖就没有理想中的那种味道了,感觉咖啡没有那么重了,有点像奶茶了,奶味盖过了咖啡味道。
M2M
应该算是一家高精咖啡豆了,虽然我不喜欢酸的咖啡,但是并不妨碍我着实被他家的瑰夏惊艳了一把,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浓浓的花香就是价格比较贵,冲不好,味道还是很大差别的,心疼钱。不是很建议新手买做日常豆子,倒是可以用来招待一下朋友或者是调剂口味的时候换一下。
总的来说,咱们手冲咖啡入门选择性价比高的咖啡豆,一来呢可以适应手冲咖啡的味道,二来呢练手也不心疼是不,三来呢还可以作为日常豆来用。
手冲咖啡初学者选择什么咖啡豆入手?
手冲初学者,千万千万不要听那些无脑的建议,斥巨资尝试国外的著名单品豆,就有点像我们都是小学数学初学者,有一个高中的学生,让我们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虽然能涨见识,但是对于我们并没有多大好处,比不上看一个含有十以内的加减法动画片来的实在。
在介绍豆子前,还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探讨一下的,就是我们手冲的磨豆机,我一直觉得咖啡的研磨是在第二位的,一款好的豆子没有得到好的研磨,也会被废掉。如果财力雄厚的可以直接上手电动磨豆机,出来的粉均匀,能很好的满足手冲使用,如果还不想那么早的投入那么多费用,可以试试二三百的手磨机,泰摩家的栗子C手摇磨豆机,基本上也能满足手冲的需求,一点不要踩坑的就是网红复古抽屉式手磨机,就那种30多一台的,看着感觉很有格调,也蛮好用,其实真的真的很难用,不要太低估豆子的硬度。当然,有些TB店铺是有代磨粉服务的,只是你需要和店家说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器具手冲,不同的手冲器具对咖啡粉的粗细要求也不同。
回归正题,价格在60元左右,味道不错的咖啡豆:
Sinloy coffee/辛鹿咖啡
应该算是从我手冲入门就一直陪伴我的咖啡品牌了,我一开始买的就是他家的意式深烘的,我自己是那种比较难以接受酸一点的咖啡,所以就开始从深烘的入门。还跑回淘宝,把我第一次买的评价都复制过来了:首先咖啡包装挺好,商品直观很规范,不是小作坊出品,满意。然后打开包装,第一感觉焦香比较明显,煮了一壶感觉咖啡香更明显了,口感上比较醇厚,有甘甜,不酸,个人感觉仅供参考。说一下的是价格,56元1千克,真的还是蛮划算的。
咖啡新手的话,还是比较推荐买他家的豆子,毕竟性价比在那摆着,出品也很稳定,一边练手一边作为日常饮品,也不会心疼。
柯林咖啡
购买他家的豆子也是觉得他家的挂耳还不错,就尝试性的入手了一些他家的豆子,一开始怕踩雷,就还是拍了他家销量最高的那个意式浓缩咖啡豆,才到手就迫不及待的拆了,特意跟辛鹿的比较了一下,柯林的口味虽然比较香浓,但是还是能尝到尾端有一点酸,干香也没有辛鹿那么浓郁,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没有踩坑。
明谦咖啡
这品牌算是中国精品咖啡店的先行者,是多年的老店了,在线下都有规模不小的连锁店铺。坦白说,价位略高,绝对不算最优性价比的选择,但是多年的经营,保证了品质的稳定。
做美式咖啡还是蛮好喝的,不过我自己做出来的奶咖就没有理想中的那种味道了,感觉咖啡没有那么重了,有点像奶茶了,奶味盖过了咖啡味道。
M2M
应该算是一家高精咖啡豆了,虽然我不喜欢酸的咖啡,但是并不妨碍我着实被他家的瑰夏惊艳了一把,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浓浓的花香就是价格比较贵,冲不好,味道还是很大差别的,心疼钱。不是很建议新手买做日常豆子,倒是可以用来招待一下朋友或者是调剂口味的时候换一下。
总的来说,咱们手冲咖啡入门选择性价比高的咖啡豆,一来呢可以适应手冲咖啡的味道,二来呢练手也不心疼是不,三来呢还可以作为日常豆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