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茶具就是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茶托等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 茶具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猴年第一答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一个回答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所以,在回答之前先对这个回答所适用的人群做一个定义

1、对茶缺乏基本了解

2、并非从事茶相关工作

3、经济条件有限

4、时间有限

另外,这个回答只涉及“入门”,争取让上述人群能通过下面这些内容,进过简单锻炼,达到能泡茶,“会”品茶的程度(品茶比较难,不可能通过看下面那些东西学会,还需要大量实践,我这里说的会品茶,只是告诉大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品一杯茶,至于鉴定特定某一茶品优劣,已经超纲了)

~~~~~~~~~~~~~~~~正式回答~~~~~~~~~~~~~~~~~

一、喝茶的目的

为什么喝茶?这是个问题

我想许多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这种完全私人化的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标准答案。不管是喜欢味道也好,还是喜欢形式也罢,都没什么关系,只要您高兴,就好

但是我想先在这里强调一下,茶只是一种相对健康的饮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药品,假如有某种健康问题,请去正规医院诊治,然后遵医嘱,不要把茶视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假如喝茶真的如传闻那样,能解决诸如三高、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这些问题中的随便一个,得诺贝尔奖的就应该是中国的茶商,而不是屠呦呦了

二、茶叶的相关知识

1、概述

茶树大约发源于距今600-700万年前的中国云贵川地区,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下属植物,茶树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和人工培育,至今已经有许多品种,在《中国茶树品种志》中介绍的审定品种、地方品种、珍稀品种共计367种。

所谓茶叶,就是这些茶树鲜叶经过加工之后的产品

中国利用茶树鲜叶的历史悠久,有兴趣的可以看这里

饮茶习惯的起源与发展是怎么样的? - 孙晔的回答

2、分类

现代的茶叶分类方法是由安徽农大的陈椽教授与70年代确立的,分为基本茶类、再加工茶和代用茶

基本茶类,主要是按照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共六大类:

绿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 洞庭碧螺春(江苏苏州)

白茶:白毫银针(福建福鼎、政和)

黄茶:君山银针(湖南岳阳)

青茶(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福建安溪)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红茶:祁红(安徽祁门) 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

黑茶:六堡茶(广西梧州) 普洱熟茶(云南)

再加工茶是指在基本茶类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的茶叶,比如茉莉花茶,就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窨花之后加工出来的。

代用茶是指非山茶科下属植物制成的类茶产品,比如苦丁茶、菊花茶等

3、味道

茶叶中明确的呈味成分主要有三类:生物碱(苦)、多酚(涩)、氨基酸(鲜)

而泡茶的过程,就是要将干茶中这几种呈味成分恰当的溶入到水中,以取得浓度合适的茶汤品饮,但是由于受茶树品种、原料等级、加工方式、储存时间等因素影响,使得成品茶中所含的呈味成分数量和比例差异很大,所以,不同的茶需要采用不同的冲泡方法,才能获得适合的茶汤。

ps:茶汤中甜味来源现在的研究还不明确,曾经的研究认为主要是游离糖,但游离糖在茶叶中含量极少,对于茶汤滋味的影响有限,现在也有研究认为,部分有机酸和氨基酸组分也和甜味感受正相关。

4、等级

茶树鲜叶主要以成熟度划分等级,一般认为,鲜叶越嫩等级越高。所以,市场上茶叶价格,在渠道、产地、采摘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单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不过至于味道,还要看个人喜好,未必和茶叶价格完全对等。

三、准备工作

1、购买茶具

a、白瓷盖碗一个 参考单价10-50

b、白瓷杯数个 参考单价2-10

c、玻璃公道杯一个 参考单价10-30

d、滤网一个 参考单价1-5

e、随手泡一个 参考单价150-300 (可选件)

f、鸡翅木茶盘一个 参考单价 200-500 (可选件)

g、茶巾一块 参考单价2-10 (可选件)

h、茶夹一个 参考单价1-5 (可选件)

i:茶拨一个 参考单价1-5 (可选件)

对于一个新手而言,暂时买这些东西就够用了,其实主要用的就是前面四个

虽然随手泡写的是可选件,但如果家里没有类似于电热水壶这类方便烧水的器具,还是建议买一个,当然了,如果实在不愿意买,在燃气灶上烧开水,然后灌进暖壶里作为泡茶用水,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以后如果想要更好的泡茶,则对于水温的控制要有所要求,随手泡会更方便些

如果不买茶盘的话,总费用不超过500,如果不买随手泡的话,总费用也就100-200,大多数人应该都可以接受吧

2、环境

没什么特别要求,有个能放下上面那些东西的桌子就行了

3、茶叶

分两种情况

a、已经有自己喜欢的茶叶了,那么就从这种茶叶开始就好

b、还没有自己喜欢的茶叶,个人建议,从红茶开始

之所以选红茶,主要是因为这个味道比较容易被普通人所接受,而且相对来说,较低价格红茶的口味也不错。喝100-200一斤的红茶,应该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负担(200元/500g计算,一次用量5g,一斤茶能泡100次,算上水,平均成本和大多数市售瓶装饮料差不多)

四、泡茶

对于泡茶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茶叶中的呈味物质,以合适的浓度溶入到水中(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茶叶中的香气成分挥发到空气中,不过对于入门者而言,这个可以先不用考虑)

在泡茶过程中,则是通过控制投茶量、加水量以及出水时间来控制最终的茶汤浓度(其实还有另一个影响因素水温,不过对于入门者来说,这个因素可以先不考虑)

泡茶中的一切操作都是为控制茶汤浓度服务的

使用盖碗的方法,推荐谢伟文谢掌柜的这个回答

使用盖碗泡茶有什么技巧? - 茶

这个应该是谢掌柜用盖碗泡茶的视频

MVI_7220—在线播放

泡茶大致流程如下(以红茶为例)

1、温杯

包括盖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让茶具具有一定的温度,以利于茶香挥发

部分人会在温杯后,将茶叶置于盖碗内,盖上盖后上下摇几下,然后开盖闻干茶香气

如果说的矫情点,就有点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时要求碟子的温度类似

不过其实对于入门者来说,这并不是必须的一个步骤,直接将茶叶放在盖碗里泡也可以

2、洗茶

这是一个有许多争论的步骤,有人建议将“洗茶”改成“温润泡”,但是我这里还是沿用了大家说的最多的名字

以目前茶叶精制水平来说,“洗”茶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茶叶中的杂质早已在精制过程中剔除,而农残又无法洗掉,所以就卫生而言,洗已经没什么意义,不过有部分老茶,的确会有呈味物质难以有效溶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洗这一过程,让茶叶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于后面几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这一过程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不过有两种茶不宜洗

其一是绿茶,由于其茶树品种以及制法的原因,使得绿茶中呈味成分有限,如果还要洗茶浪费一部分的话,对于品饮来说,会有所损失

其二是芽茶,就是由较嫩原料制成的茶,由于茶芽细小,内涵物质浸出速度快,所以没必要洗茶

3、置茶

从放茶的容器中将茶叶置于盖碗内,主要是根据控制置茶量,根据盖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电子称之类的量一下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么多,刚开始时候原则是宁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够浓可以通过延长浸泡时间来改善

4、冲泡

水烧开,倒进去就好,什么高斟低斟不用考虑,别烫着就行,刚开始时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满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烫手。洗茶的话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谢掌柜视频里的那样。之后将滤网置于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汤,以后每一泡延长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后,如果继续冲泡,则需要延长更长的时间

关于出汤时间并不绝对,主要还是要看个人口味调整,我个人口味偏淡,所以出汤速度相对比较快

5、品饮

先闻香、后品茶,茶汤温度降低,会使得茶香变得不明显,所以需要趁热闻香,然后品饮茶汤,没必要非得像许多老茶友那样,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让茶汤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后正常咽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汤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觉以及咽下后舌根两侧和喉咙的感觉

如果茶叶本身品质不坏,而且冲泡得当的话,口腔以及喉咙不会有类似刀刮的涩感

可以根据当前茶汤的口感,来调整下一次出汤的时间,如果浓了就适当缩短一些,淡了,适当延长一些。

喝过茶汤后,还可以拿起盖碗的盖,闻闻茶香

~~~~~~~~~~~~2016/2/15 增补~~~~~~~~~~~~~

五、品茶

虽然上面一段写了一些品饮的问题,但太过粗略了,所以决定加上关于品茶这一段

对于大多数入门者而言,如何判断一款茶品的优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我听到过许多没有喝茶习惯的人说“喝不出茶的好坏”。假如一个人真的喝不出茶的好坏,那么花时间泡茶就成了一个玩笑,泡茶所追求就是一杯好喝的茶,喝不出好坏,那泡茶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别担心,只要一个人味觉、嗅觉正常,都能品尝出茶好喝不好喝,只要掌握了方法

茶叶审评有一个原则:对样评茶

换成中文就是,将两种茶对比着评价。

单独评价一款茶的优劣,即使对于专门从事茶叶审评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普通的消费者,因为大脑关于味觉的记忆是极端不严谨和不靠谱的。将一款茶品和自己记忆中的味道相比较,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而将两款茶品放在一起,相对来说就容易了许多,一样尝一口,绝大多数人都能分辨出哪个更好。所以,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店里买茶叶的时候,可以带一点自己家里的茶,让老板也泡一点,再和店里的茶对比着喝,自然就能品出优劣了

除了对样评茶这一原则之外,评价一款茶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外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由于中国的茶叶品种众多,每一种茶叶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很难有一套能够适用所有茶叶的评价标准,不过大部分茶还是有一些共性的,可以根据一些特点进行判断,比如:

1、外形是否完整

2、汤色是否清亮

3、香气有无异味

4、滋味是否苦涩

5、叶底是否多芽

不过要注意,上面我列出的这些并不是绝对的指标,不是说符合的就是好茶,不符合的就不好,而只是一个参考的梗概,具体到某一茶品,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结语

假如您从一到四走过来,应该就算是入门了,泡茶的手法稍加练习,泡出一杯适口的茶应该不成问题,不需要太多的经济投入,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投入。

但喝茶这事,其实是可深可浅的

往浅了说,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茶,然后再找到这种茶适合的冲泡方法,然后就重复重复再重复,享受喝茶的过程就好了。

但如果往深了说,六大茶类的代表要尝尝吧,十大名茶要尝尝吧,老普洱要尝尝吧,老白茶要尝尝吧,杯子得换个好点的吧,得弄把紫砂玩玩吧,说的过去的茶盘得置一个吧,屋子环境得拾掇拾掇吧,喝茶聊天的伴儿得找一个吧,万一要是一个还不够呢……然后这事就没完没了了

无论深浅,喝茶,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剂,一种消遣,如果只是想简单点,没问题,想要精致点,也可以,只要能从中得到些许乐趣,无论是嘴里的还是心里的,就行了。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猴年第一答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一个回答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所以,在回答之前先对这个回答所适用的人群做一个定义

1、对茶缺乏基本了解

2、并非从事茶相关工作

3、经济条件有限

4、时间有限

另外,这个回答只涉及“入门”,争取让上述人群能通过下面这些内容,进过简单锻炼,达到能泡茶,“会”品茶的程度(品茶比较难,不可能通过看下面那些东西学会,还需要大量实践,我这里说的会品茶,只是告诉大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品一杯茶,至于鉴定特定某一茶品优劣,已经超纲了)

~~~~~~~~~~~~~~~~正式回答~~~~~~~~~~~~~~~~~

一、喝茶的目的

为什么喝茶?这是个问题

我想许多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这种完全私人化的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标准答案。不管是喜欢味道也好,还是喜欢形式也罢,都没什么关系,只要您高兴,就好

但是我想先在这里强调一下,茶只是一种相对健康的饮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药品,假如有某种健康问题,请去正规医院诊治,然后遵医嘱,不要把茶视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假如喝茶真的如传闻那样,能解决诸如三高、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这些问题中的随便一个,得诺贝尔奖的就应该是中国的茶商,而不是屠呦呦了

二、茶叶的相关知识

1、概述

茶树大约发源于距今600-700万年前的中国云贵川地区,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下属植物,茶树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和人工培育,至今已经有许多品种,在《中国茶树品种志》中介绍的审定品种、地方品种、珍稀品种共计367种。

所谓茶叶,就是这些茶树鲜叶经过加工之后的产品

中国利用茶树鲜叶的历史悠久,有兴趣的可以看这里

饮茶习惯的起源与发展是怎么样的? - 孙晔的回答

2、分类

现代的茶叶分类方法是由安徽农大的陈椽教授与70年代确立的,分为基本茶类、再加工茶和代用茶

基本茶类,主要是按照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共六大类:

绿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 洞庭碧螺春(江苏苏州)

白茶:白毫银针(福建福鼎、政和)

黄茶:君山银针(湖南岳阳)

青茶(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福建安溪)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红茶:祁红(安徽祁门) 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

黑茶:六堡茶(广西梧州) 普洱熟茶(云南)

再加工茶是指在基本茶类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的茶叶,比如茉莉花茶,就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窨花之后加工出来的。

代用茶是指非山茶科下属植物制成的类茶产品,比如苦丁茶、菊花茶等

3、味道

茶叶中明确的呈味成分主要有三类:生物碱(苦)、多酚(涩)、氨基酸(鲜)

而泡茶的过程,就是要将干茶中这几种呈味成分恰当的溶入到水中,以取得浓度合适的茶汤品饮,但是由于受茶树品种、原料等级、加工方式、储存时间等因素影响,使得成品茶中所含的呈味成分数量和比例差异很大,所以,不同的茶需要采用不同的冲泡方法,才能获得适合的茶汤。

ps:茶汤中甜味来源现在的研究还不明确,曾经的研究认为主要是游离糖,但游离糖在茶叶中含量极少,对于茶汤滋味的影响有限,现在也有研究认为,部分有机酸和氨基酸组分也和甜味感受正相关。

4、等级

茶树鲜叶主要以成熟度划分等级,一般认为,鲜叶越嫩等级越高。所以,市场上茶叶价格,在渠道、产地、采摘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单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不过至于味道,还要看个人喜好,未必和茶叶价格完全对等。

三、准备工作

1、购买茶具

a、白瓷盖碗一个 参考单价10-50

b、白瓷杯数个 参考单价2-10

c、玻璃公道杯一个 参考单价10-30

d、滤网一个 参考单价1-5

e、随手泡一个 参考单价150-300 (可选件)

f、鸡翅木茶盘一个 参考单价 200-500 (可选件)

g、茶巾一块 参考单价2-10 (可选件)

h、茶夹一个 参考单价1-5 (可选件)

i:茶拨一个 参考单价1-5 (可选件)

对于一个新手而言,暂时买这些东西就够用了,其实主要用的就是前面四个

虽然随手泡写的是可选件,但如果家里没有类似于电热水壶这类方便烧水的器具,还是建议买一个,当然了,如果实在不愿意买,在燃气灶上烧开水,然后灌进暖壶里作为泡茶用水,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以后如果想要更好的泡茶,则对于水温的控制要有所要求,随手泡会更方便些

如果不买茶盘的话,总费用不超过500,如果不买随手泡的话,总费用也就100-200,大多数人应该都可以接受吧

2、环境

没什么特别要求,有个能放下上面那些东西的桌子就行了

3、茶叶

分两种情况

a、已经有自己喜欢的茶叶了,那么就从这种茶叶开始就好

b、还没有自己喜欢的茶叶,个人建议,从红茶开始

之所以选红茶,主要是因为这个味道比较容易被普通人所接受,而且相对来说,较低价格红茶的口味也不错。喝100-200一斤的红茶,应该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负担(200元/500g计算,一次用量5g,一斤茶能泡100次,算上水,平均成本和大多数市售瓶装饮料差不多)

四、泡茶

对于泡茶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茶叶中的呈味物质,以合适的浓度溶入到水中(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茶叶中的香气成分挥发到空气中,不过对于入门者而言,这个可以先不用考虑)

在泡茶过程中,则是通过控制投茶量、加水量以及出水时间来控制最终的茶汤浓度(其实还有另一个影响因素水温,不过对于入门者来说,这个因素可以先不考虑)

泡茶中的一切操作都是为控制茶汤浓度服务的

使用盖碗的方法,推荐谢伟文谢掌柜的这个回答

使用盖碗泡茶有什么技巧? - 茶

这个应该是谢掌柜用盖碗泡茶的视频

MVI_7220—在线播放

泡茶大致流程如下(以红茶为例)

1、温杯

包括盖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让茶具具有一定的温度,以利于茶香挥发

部分人会在温杯后,将茶叶置于盖碗内,盖上盖后上下摇几下,然后开盖闻干茶香气

如果说的矫情点,就有点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时要求碟子的温度类似

不过其实对于入门者来说,这并不是必须的一个步骤,直接将茶叶放在盖碗里泡也可以

2、洗茶

这是一个有许多争论的步骤,有人建议将“洗茶”改成“温润泡”,但是我这里还是沿用了大家说的最多的名字

以目前茶叶精制水平来说,“洗”茶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茶叶中的杂质早已在精制过程中剔除,而农残又无法洗掉,所以就卫生而言,洗已经没什么意义,不过有部分老茶,的确会有呈味物质难以有效溶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洗这一过程,让茶叶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于后面几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这一过程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不过有两种茶不宜洗

其一是绿茶,由于其茶树品种以及制法的原因,使得绿茶中呈味成分有限,如果还要洗茶浪费一部分的话,对于品饮来说,会有所损失

其二是芽茶,就是由较嫩原料制成的茶,由于茶芽细小,内涵物质浸出速度快,所以没必要洗茶

3、置茶

从放茶的容器中将茶叶置于盖碗内,主要是根据控制置茶量,根据盖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电子称之类的量一下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么多,刚开始时候原则是宁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够浓可以通过延长浸泡时间来改善

4、冲泡

水烧开,倒进去就好,什么高斟低斟不用考虑,别烫着就行,刚开始时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满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烫手。洗茶的话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谢掌柜视频里的那样。之后将滤网置于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汤,以后每一泡延长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后,如果继续冲泡,则需要延长更长的时间

关于出汤时间并不绝对,主要还是要看个人口味调整,我个人口味偏淡,所以出汤速度相对比较快

5、品饮

先闻香、后品茶,茶汤温度降低,会使得茶香变得不明显,所以需要趁热闻香,然后品饮茶汤,没必要非得像许多老茶友那样,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让茶汤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后正常咽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汤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觉以及咽下后舌根两侧和喉咙的感觉

如果茶叶本身品质不坏,而且冲泡得当的话,口腔以及喉咙不会有类似刀刮的涩感

可以根据当前茶汤的口感,来调整下一次出汤的时间,如果浓了就适当缩短一些,淡了,适当延长一些。

喝过茶汤后,还可以拿起盖碗的盖,闻闻茶香

~~~~~~~~~~~~2016/2/15 增补~~~~~~~~~~~~~

五、品茶

虽然上面一段写了一些品饮的问题,但太过粗略了,所以决定加上关于品茶这一段

对于大多数入门者而言,如何判断一款茶品的优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我听到过许多没有喝茶习惯的人说“喝不出茶的好坏”。假如一个人真的喝不出茶的好坏,那么花时间泡茶就成了一个玩笑,泡茶所追求就是一杯好喝的茶,喝不出好坏,那泡茶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别担心,只要一个人味觉、嗅觉正常,都能品尝出茶好喝不好喝,只要掌握了方法

茶叶审评有一个原则:对样评茶

换成中文就是,将两种茶对比着评价。

单独评价一款茶的优劣,即使对于专门从事茶叶审评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普通的消费者,因为大脑关于味觉的记忆是极端不严谨和不靠谱的。将一款茶品和自己记忆中的味道相比较,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而将两款茶品放在一起,相对来说就容易了许多,一样尝一口,绝大多数人都能分辨出哪个更好。所以,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店里买茶叶的时候,可以带一点自己家里的茶,让老板也泡一点,再和店里的茶对比着喝,自然就能品出优劣了

除了对样评茶这一原则之外,评价一款茶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外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由于中国的茶叶品种众多,每一种茶叶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很难有一套能够适用所有茶叶的评价标准,不过大部分茶还是有一些共性的,可以根据一些特点进行判断,比如:

1、外形是否完整

2、汤色是否清亮

3、香气有无异味

4、滋味是否苦涩

5、叶底是否多芽

不过要注意,上面我列出的这些并不是绝对的指标,不是说符合的就是好茶,不符合的就不好,而只是一个参考的梗概,具体到某一茶品,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结语

假如您从一到四走过来,应该就算是入门了,泡茶的手法稍加练习,泡出一杯适口的茶应该不成问题,不需要太多的经济投入,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投入。

但喝茶这事,其实是可深可浅的

往浅了说,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茶,然后再找到这种茶适合的冲泡方法,然后就重复重复再重复,享受喝茶的过程就好了。

但如果往深了说,六大茶类的代表要尝尝吧,十大名茶要尝尝吧,老普洱要尝尝吧,老白茶要尝尝吧,杯子得换个好点的吧,得弄把紫砂玩玩吧,说的过去的茶盘得置一个吧,屋子环境得拾掇拾掇吧,喝茶聊天的伴儿得找一个吧,万一要是一个还不够呢……然后这事就没完没了了

无论深浅,喝茶,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剂,一种消遣,如果只是想简单点,没问题,想要精致点,也可以,只要能从中得到些许乐趣,无论是嘴里的还是心里的,就行了。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学习茶艺该从哪儿入手?关于茶艺有两方面的

一是专业的,茶艺师所要掌握的茶艺;二是日常泡茶所需的茶艺。

专业茶艺师和日常泡茶的茶人所需掌握的基本茶艺(即泡茶流程)其实是一致的,说到茶艺表演就更更复杂一些。

关于学习泡茶的知识,这是一个很泛泛的问题,六大茶类,不同的种类的茶,泡茶方法各一。

同一种类,不同的茶泡法也不同;同一款茶,也可以有不同的泡法;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茶器,也可以有不同的泡茶方法。

要泡好一杯色香味俱全的茶,还是泡茶三要素比较重要,如果是追求茶道或者境界一说,那么可以考虑茶艺六要素。不过总体来说,一杯茶如何泡好,最重要的还是泡茶三要素,而茶艺六要素则是增加这杯茶的意境之美。

关于茶具是否有什么要求?看到茶具里的盖碗、公道杯、茶滤各种各样的,

关于茶具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其实有个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就好了。(初泡茶的话就准备个茶滤,主要是避免出水时茶叶导入公道杯中了,如果比较熟练的话,茶滤也可以不要的)

不涉及表演的话,茶道六君子这些也没必要,茶荷等一些配件也是可有可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泡茶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6~8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泡茶水温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

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

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泡普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

冲泡时间

如果要想充分吸收茶叶里的营养成分,冲泡六十秒左右是最好的时间。

一般来说冲泡时间都不宜过长,第一泡以30-60秒为宜,以后的每一泡顺次延迟10秒到20秒。

掌握好这一技巧,才能达到一杯茶中色香味行气的完美结合。

冲泡次数一般来说,绿茶3-5泡,好的普洱红茶乌龙茶在8泡以上,最高可达15泡。

张源在《茶录》中说:“茶兹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

茶、水、器、火是构成茶艺的四项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艺的主体——人,和茶艺活动的场所--境,则构成茶艺的六要素。茶艺是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进行的习茶--选茶、备器、择水、取火、烹治、品饮的艺术活动。

茶艺六要素,包括人、茶、水、器、艺、境六大要素。

六要素的完美组合才可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超凡境界。

人之美: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包括形体美、服饰美、仪态美等。茶之美:在茶艺过程中,不仅是赏析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还可感悟到茶名之美。水之美: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精茶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陆羽在《茶经》中有提到泡茶所用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器之美:茶具的审美包括器形和组合两方面艺之美: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俱美。

如果说是茶艺表演倒真的要参加培训班好好学习一下了,有点复杂。

茶道

我们常常听到日本有所谓茶道,但不知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我国是产茶最早的国家,茗饮的习惯也是已有一千余年。

日本的茶种是从我国输往过去的,我国其实并没有所谓茶道一说,而茶一到了日本,却有茶道了。

我们只有把茶作为一种艺术的享受,却不知道从茶里可以得“道”。

我国说茶之功用,不外乎是清神、除烦、去腻,而日人却给茶加了十德:诸神加护、五脏调和、睡眠消除、烦恼自灭、孝善父母、息灾、安稳寿命(长寿)、诸人爱敬、天魔远离、临终不乱(武野绍鸥语)。

茶有这样神秘的效力,实在出乎我们意想之外的。

在日本的敬畏与推崇下,茶道也终于成为一件神秘的事。

我国茗饮的风气,当唐宋而大盛。

日本自隋唐遣使中国,大事输入中国文化。这时候,日本和尚到中国来的也很多,茶树的传入日本,即由传教大师(僧最澄)与弘法大师(僧空海)于九世纪从唐代学习了茶树栽培和茗饮的方法,一回国去,即宣传起来,并日渐推广了。

也有说,要在这以后的三百六七十年,于十二世纪中叶,我国宋时由日僧荣西禅师才把茶树带往日本的,但无论从哪一说,日本的茶总是与日本和尚有着关系,而日本的茶道,也是和尚造始的,这就可见日人所谓“茶禅一味”的意思了。

大概我国唐宋时的茗饮方法,一经日本改头换面,到后来就变为茶道了。

日人抚石庵绿堂在他所著《茶道》(页92)一书里说:“中唐是中国文化发达的时代。诗人陆羽著《茶经》,茶始成为实用的饮料。他又将禅与道教的思想精神吸收到茶道里面,自唐而宋,茶道便发展起来了。”

一个西洋人指说日本的输入外国文化,其吸收本领是很大的,抓紧着,就像自己发明的一样了。

其中把茶道也做了一个例子。

他说:“一种中国人久已忘去的茶道,他们正弄得津津有味。那是佛教上来的玩意,表现一种欣赏小东西的沉思哲学。这种茶道的仪节是非常繁重;日本人生活里充满了这种类似的无聊。”(文摘《战时旬刊》第108期)

这是无疑义的,日本的茶道,是从中国茗饮方法或者说茗饮艺术演化出来的。

而陆羽的生活思想及其所著《茶经》,对于日本的茶道所给与的影响,不必说是很大的。

然而,茶道这一名称,毕竟还是日本人创造出来的。在我所知道,我国并无所谓茶道。

我们仅仅是把茶作为一种艺术享受,而日本却妄图从茶里得“道”,千利休事茶一生也没能解脱了自己,这不可谓不是日本所倡导的茶道的悲哀。

台湾茶道就不细说了,都是从鬼子那里学来的。

从什么茶开始品比较好?冲茶品茶的时候又该如何做?

其实盖碗可以冲泡所有茶,我们常说“一只盖碗走天下”,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茶叶冲泡开始。

我学茶艺的时候学三种泡茶用器:绿茶用玻璃杯,花茶是大盖碗,其他茶都用白瓷盖碗。

冲茶可以参考前面的泡茶三要素,主要是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

不同的茶叶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不一。

品茶——就看茶汤色、闻其香、品其味。品字三口,色香味嘛。

目前市场上的茶市这么乱,又该怎么选择购入途径呢?

目前国内茶叶企业的集中度不高,大部分都是聚焦于某一两种品类茶叶,比如我们茶厂做了将近十年,基本就只做大红袍、正山小种,其他品类还没有进行拓展,因为茶叶的特殊属性,产业链比较漫长,要做好一种茶,需要从茶园管理开始、再摸清整个工艺流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沉淀,大部分产茶区又都在乡下,人才招聘,管理都有很大的挑战,再者,茶行业还远没有标准化,模块化,所以我们很难只做这个产业链的某个模块,比如小米手机,比如苹果,可口可乐,可以把绝大部分生产流程外包,自己只出方案,茶业不行,哪怕是八马这样的老牌茶企,正山小种金骏眉还是让武夷山的茶厂代工生产。

所以目前购买茶叶需要选择品牌需要看这个茶企主打产品是哪一个品类。

比如买铁观音可以考虑:天福茗茶、八马茶业;

大红袍可以考虑:武夷星、曦瓜、孝文家茶、(墙裂暗示还有我们一缕阳光茶业);

普洱可以考虑:大益普洱;

正山小种可以考虑:正山堂、骏德,(再墙裂暗示还有我们一缕阳光茶业);

祁门红茶:祥源茶业

滇红:凤牌

茉莉花茶:吴裕泰、张一元(不过现在这两个品牌基本都不是福州茉莉花茶了,大家不要太认真),近些年竹叶青旗下的碧潭飘雪做的也不错

绿茶:这个,,,太多了

品牌茶叶呢,个人推荐买他们销量最大的那一款。

一般的大茶企,产品线都会比较丰富,价格从高到低都有,有些产品是拿来做品质和脸面的,有些是来走量的,就是真正茶企的现金奶牛,有些是为了扩大茶友范畴的低价茶,所以,这里面作为生命线的就是出货量最大的那一两款产品,品质一定不是最好的,不过一定是茶企会非常认真把关的,一旦这个产品出问题,这个茶企就完了。

所以作为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做选购。

当然找靠谱合适的厂家或者直接找品牌的大红袍企业购买,价格也还能接受,品质也不会太差,性价比来说品牌虽然不如厂家的,但保障会比较好;找厂家买的可以可以考虑找靠谱的,最好是自己能喝样品的。

可以无脑买的茶叶品牌有哪些?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学习茶艺该从哪儿入手?关于茶艺有两方面的

一是专业的,茶艺师所要掌握的茶艺;二是日常泡茶所需的茶艺。

专业茶艺师和日常泡茶的茶人所需掌握的基本茶艺(即泡茶流程)其实是一致的,说到茶艺表演就更更复杂一些。

关于学习泡茶的知识,这是一个很泛泛的问题,六大茶类,不同的种类的茶,泡茶方法各一。

同一种类,不同的茶泡法也不同;同一款茶,也可以有不同的泡法;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茶器,也可以有不同的泡茶方法。

要泡好一杯色香味俱全的茶,还是泡茶三要素比较重要,如果是追求茶道或者境界一说,那么可以考虑茶艺六要素。不过总体来说,一杯茶如何泡好,最重要的还是泡茶三要素,而茶艺六要素则是增加这杯茶的意境之美。

关于茶具是否有什么要求?看到茶具里的盖碗、公道杯、茶滤各种各样的,

关于茶具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其实有个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就好了。(初泡茶的话就准备个茶滤,主要是避免出水时茶叶导入公道杯中了,如果比较熟练的话,茶滤也可以不要的)

不涉及表演的话,茶道六君子这些也没必要,茶荷等一些配件也是可有可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泡茶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6~8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泡茶水温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

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

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泡普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

冲泡时间

如果要想充分吸收茶叶里的营养成分,冲泡六十秒左右是最好的时间。

一般来说冲泡时间都不宜过长,第一泡以30-60秒为宜,以后的每一泡顺次延迟10秒到20秒。

掌握好这一技巧,才能达到一杯茶中色香味行气的完美结合。

冲泡次数一般来说,绿茶3-5泡,好的普洱红茶乌龙茶在8泡以上,最高可达15泡。

张源在《茶录》中说:“茶兹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

茶、水、器、火是构成茶艺的四项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艺的主体——人,和茶艺活动的场所--境,则构成茶艺的六要素。茶艺是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进行的习茶--选茶、备器、择水、取火、烹治、品饮的艺术活动。

茶艺六要素,包括人、茶、水、器、艺、境六大要素。

六要素的完美组合才可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超凡境界。

人之美: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包括形体美、服饰美、仪态美等。茶之美:在茶艺过程中,不仅是赏析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还可感悟到茶名之美。水之美: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精茶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陆羽在《茶经》中有提到泡茶所用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器之美:茶具的审美包括器形和组合两方面艺之美: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俱美。

如果说是茶艺表演倒真的要参加培训班好好学习一下了,有点复杂。

茶道

我们常常听到日本有所谓茶道,但不知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我国是产茶最早的国家,茗饮的习惯也是已有一千余年。

日本的茶种是从我国输往过去的,我国其实并没有所谓茶道一说,而茶一到了日本,却有茶道了。

我们只有把茶作为一种艺术的享受,却不知道从茶里可以得“道”。

我国说茶之功用,不外乎是清神、除烦、去腻,而日人却给茶加了十德:诸神加护、五脏调和、睡眠消除、烦恼自灭、孝善父母、息灾、安稳寿命(长寿)、诸人爱敬、天魔远离、临终不乱(武野绍鸥语)。

茶有这样神秘的效力,实在出乎我们意想之外的。

在日本的敬畏与推崇下,茶道也终于成为一件神秘的事。

我国茗饮的风气,当唐宋而大盛。

日本自隋唐遣使中国,大事输入中国文化。这时候,日本和尚到中国来的也很多,茶树的传入日本,即由传教大师(僧最澄)与弘法大师(僧空海)于九世纪从唐代学习了茶树栽培和茗饮的方法,一回国去,即宣传起来,并日渐推广了。

也有说,要在这以后的三百六七十年,于十二世纪中叶,我国宋时由日僧荣西禅师才把茶树带往日本的,但无论从哪一说,日本的茶总是与日本和尚有着关系,而日本的茶道,也是和尚造始的,这就可见日人所谓“茶禅一味”的意思了。

大概我国唐宋时的茗饮方法,一经日本改头换面,到后来就变为茶道了。

日人抚石庵绿堂在他所著《茶道》(页92)一书里说:“中唐是中国文化发达的时代。诗人陆羽著《茶经》,茶始成为实用的饮料。他又将禅与道教的思想精神吸收到茶道里面,自唐而宋,茶道便发展起来了。”

一个西洋人指说日本的输入外国文化,其吸收本领是很大的,抓紧着,就像自己发明的一样了。

其中把茶道也做了一个例子。

他说:“一种中国人久已忘去的茶道,他们正弄得津津有味。那是佛教上来的玩意,表现一种欣赏小东西的沉思哲学。这种茶道的仪节是非常繁重;日本人生活里充满了这种类似的无聊。”(文摘《战时旬刊》第108期)

这是无疑义的,日本的茶道,是从中国茗饮方法或者说茗饮艺术演化出来的。

而陆羽的生活思想及其所著《茶经》,对于日本的茶道所给与的影响,不必说是很大的。

然而,茶道这一名称,毕竟还是日本人创造出来的。在我所知道,我国并无所谓茶道。

我们仅仅是把茶作为一种艺术享受,而日本却妄图从茶里得“道”,千利休事茶一生也没能解脱了自己,这不可谓不是日本所倡导的茶道的悲哀。

台湾茶道就不细说了,都是从鬼子那里学来的。

从什么茶开始品比较好?冲茶品茶的时候又该如何做?

其实盖碗可以冲泡所有茶,我们常说“一只盖碗走天下”,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茶叶冲泡开始。

我学茶艺的时候学三种泡茶用器:绿茶用玻璃杯,花茶是大盖碗,其他茶都用白瓷盖碗。

冲茶可以参考前面的泡茶三要素,主要是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

不同的茶叶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不一。

品茶——就看茶汤色、闻其香、品其味。品字三口,色香味嘛。

目前市场上的茶市这么乱,又该怎么选择购入途径呢?

目前国内茶叶企业的集中度不高,大部分都是聚焦于某一两种品类茶叶,比如我们茶厂做了将近十年,基本就只做大红袍、正山小种,其他品类还没有进行拓展,因为茶叶的特殊属性,产业链比较漫长,要做好一种茶,需要从茶园管理开始、再摸清整个工艺流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沉淀,大部分产茶区又都在乡下,人才招聘,管理都有很大的挑战,再者,茶行业还远没有标准化,模块化,所以我们很难只做这个产业链的某个模块,比如小米手机,比如苹果,可口可乐,可以把绝大部分生产流程外包,自己只出方案,茶业不行,哪怕是八马这样的老牌茶企,正山小种金骏眉还是让武夷山的茶厂代工生产。

所以目前购买茶叶需要选择品牌需要看这个茶企主打产品是哪一个品类。

比如买铁观音可以考虑:天福茗茶、八马茶业;

大红袍可以考虑:武夷星、曦瓜、孝文家茶、(墙裂暗示还有我们一缕阳光茶业);

普洱可以考虑:大益普洱;

正山小种可以考虑:正山堂、骏德,(再墙裂暗示还有我们一缕阳光茶业);

祁门红茶:祥源茶业

滇红:凤牌

茉莉花茶:吴裕泰、张一元(不过现在这两个品牌基本都不是福州茉莉花茶了,大家不要太认真),近些年竹叶青旗下的碧潭飘雪做的也不错

绿茶:这个,,,太多了

品牌茶叶呢,个人推荐买他们销量最大的那一款。

一般的大茶企,产品线都会比较丰富,价格从高到低都有,有些产品是拿来做品质和脸面的,有些是来走量的,就是真正茶企的现金奶牛,有些是为了扩大茶友范畴的低价茶,所以,这里面作为生命线的就是出货量最大的那一两款产品,品质一定不是最好的,不过一定是茶企会非常认真把关的,一旦这个产品出问题,这个茶企就完了。

所以作为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做选购。

当然找靠谱合适的厂家或者直接找品牌的大红袍企业购买,价格也还能接受,品质也不会太差,性价比来说品牌虽然不如厂家的,但保障会比较好;找厂家买的可以可以考虑找靠谱的,最好是自己能喝样品的。

可以无脑买的茶叶品牌有哪些?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论茶艺的空灵与充实——本篇文章借鉴宗白华先生的《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茶艺,是指茶艺师对泡茶流程的艺术化呈现。托福于当今中国茶艺师考核体系及市场种种乱象,许多人对茶艺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身着旗袍的靓丽女性矫揉造作的凤凰三点头里。以至于“茶艺师”三个字弥满着塑料花一般的浅薄味道,为众多茶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如歌手一般,虽然有唱烂俗神曲的流行歌手,但同样也有能唱出悲天悯人情怀的灵魂歌者,那些唱着天主教圣歌的孩童清纯无染的歌声也抚慰了无数心灵,哪怕是荒凉西北黄土地里的一声《走西口》,也能勾起旅人胸膛里的两行热泪。歌曲有雅俗之分,歌者有高下之别,茶艺及茶艺师也同样如此。

由技可入艺,由艺可入道。泡茶是一门技术活,对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乃至器皿、水质、冲泡手法的把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初学者需花功夫慢慢摸索,就算是技艺娴熟的茶师也有无尽的前进空间,毕竟技术的提高永无止境。于此基础上,泡茶可以上升为一门艺术,正如鲁迅评中国书法所言:“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茶艺同样可成为由茶艺师及品赏者合力完成的一首对自然馈赠的温情赞歌。更进一步,茶艺可成为茶道,由专注于烧水泡茶的一颗心渐渐变得清明空灵,守得云开见月明。

周济(止庵)在《宋四家词选》里论词作曰:“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下面笔者尝试从空灵与充实两方面来探讨茶艺这门艺术的丰富内涵。

一、 空灵

艺术的审美在于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忘我缘于专注,首先要尽量排除外在干扰。良好的行茶环境应远离尘世喧嚣,多些山水自然映照,对茶艺表演的观赏及品饮人数也需有严格要求,尽管茶艺可以上升一门舞台艺术,但茶艺师举手投足间对茶具及茶水的控制把握,只在方寸之间,忽略了一个指尖的动作就可能丢掉了蒙娜丽莎的微笑,只得其貌不见其神。至于几十人上百人的茶艺表演,好比是坐在高高观众席上看一场足球表演,很有可能球都看不见。

茶席是茶艺师表演的舞台,修行的道场,俯仰天地间的依归,必须有良好的规范尺度。所有器具的摆放遵循一个原则,“无一物无用,无一物不适,无一物无趣,无一物不美。”此等造境技巧很能展现茶师功力,初学者布展茶席时容易犯如下错误:

1. 摆放无用器具。茶道六君子如果只用得到茶匙,就只摆放茶匙和匙置。如果没有适宜的茶席插花作品,大可不放。对于一个茶席作品,做减法往往比做加法更能让人赏心悦目。

2. 摆放不适器具。茶具应当围绕所选茶叶品性展开,首先确定好主泡器具的材质颜色,之后方可选定茶席布及其余茶具,插花。于此可确保席面基调统一,无不适器具。

3. 摆放不美器具。茶席若要上升到艺术,上升到美学,组成茶席作品的器具元素应当有美感,无论是粗犷、朴素、侘寂还是华美、典雅,需要让观赏品饮者感受到其中的美与和谐。

掌握好这几条原则,基本可摆放出一个合格的茶席作品,犹如一幅徐徐铺洒的水墨山水画,好的画家懂得如何在方寸之间布局胸中丘壑,懂得如何用点皴染等笔法行走于万千山水中,懂得画中最美处或许就在中间的那一抹留白。记白当黑,茶席也有了呼吸和生命,有如清水出芙蓉般空灵天然。

茶席是舞台,茶具是道具,茶人是演员。造诣高深的演员懂得如何用合适的道具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展现自己的艺术诉求,但最好演员不止于此。最好的演员忠诚服务于剧本,在表演中会抹去自我,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间达到浑然忘我的状态。茶人应同样如此,行茶过程中致力于入无我之境,虽说致力但也不可太过用力,否则又落于“我相”了。茶艺是泡茶的艺术,茶艺师是为茶服务的,而不能反过来让茶为你服务,想让自己在泡茶时优美从容赏心悦目,就要把“我”给忘了而专注于行茶,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只能矫揉造作地翘着兰花指凤凰三点头了。

如何才能做到呢?这自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犹如打太极拳:“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 茶道大师千休曾指出习茶要以规则法式为台阶,即也不可忽视形式,从形式入手而去追求提高精神境界。这样,所谓茶道的规则法式,就不再是为客观的比例、秩序等服务,而成为坐禅似的,要与精神紧密相连。开始时严格按照行茶仪轨练习,从学习如何烧水如何清洗茶具开始,当把所有的规则法式了然于胸后,举手投足间自自然然合乎规则法式,也渐渐明白每个动作后面所蕴含的道理与方便。这还不够,要想真正到达彼岸,还应抛弃规则法式,扔掉载你的竹筏,砍掉指月的手指,在无数遍习茶行茶后,会有一个时刻,举起茶杯时,没有茶杯,也没有了那个“我”。

如此一场茶艺表演下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如梦幻泡影,如释迦拈花微笑。每个动作无不那么舒缓轻柔,恰如路边最小的花朵,引起人们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无名哀愁。茶艺师心如空灵明镜,映照出俯仰自得的世间万物,但他的天空不留一丝云彩。

茶艺的空灵讨论到此,下面谈充实。

二、 充实

若把茶艺表演中的空灵比作虚的话,与之对应的就是沉稳的充实。虚实好比阴阳,两相映衬便可生出气象万千。空灵离开充实,好比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无从捉摸。一切的艺术乃至人格,均须有顶丰富的思想及内容充实,而后方可从中抽丝剥茧出一点精华,成全其外在的空灵。中国人把玉比于君子,是因其文质彬彬,玉的内里极致密紧实,显现于外才如此温润无华。

茶艺师作为艺术家,为了成全最动人心魄的艺术,其本身就应是艺术的存在。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活出了绚烂的一生,他在茶道方面的高深造诣甚至影响了整个日本艺术界,包括插花、建筑、园林以及美食等。试问,倘若生活没有丰富与充实,倘若内心没有圆满与自在,千利休怎会懂得墙上一朵牵牛花的美堪比其满园盛开的芬芳,又怎会懂得四叠半榻榻米的茅草屋可抵得上丰臣秀吉的黄金屋呢?茶艺师需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取得她需要的一点养分,真切体验过生活艰辛后才能泡出一杯抚慰烦躁人心的茶汤。她还需要深入山水田园中汲取一杯清澈的甘泉,明白茶是由何等广阔天地孕育的精华方能真正给它第二次生命。当然她还需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读一些书,在清明时节顶着细雨上山采茶,在寒冷的冬季认真看一场雪,在百无聊赖的时光里能停下来澄净一下自己的灵魂。于此诗意地生活,方可祈求在茶会上或茶室中,将自己胸中丘壑娓娓道来,点染成一杯清澈的茶。

这是生活的层面,那如何落实到茶艺训练上呢?

1. 提高艺术鉴赏力。不仅是茶艺师,所有艺术家乃至所有人,都应掌握一点美学,在柴米油盐之外懂一些琴棋书画。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在碌碌生活的片段伸出手来抚平自己发皱的心灵。读一些美学书籍,听一些美学鉴赏课,参观一下艺术博物馆看一场画展,乃至听一场音乐会都对自己的艺术修为大有裨益。日积月累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场合该办一场什么样的茶会,茶会该选什么茶,配什么茶具什么香什么花什么音乐什么茶点,你也会明白为什么柴烧的朴拙可抵得上一件精美的瓷器,为什么老茶人郑重而温柔注水的一刹那要比你行云流水地冲泡表演更能让人感动。

2. 一千次郑重地提起成全一次温柔的放下。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茶艺同样如此。作为一种在方寸之间周转的指尖艺术,其背后凝结的训练汗水不容小觑。日本茶道有很重要的一课是叠茶巾,一张小小的茶巾要你叠千遍万遍,最后才能分毫不差地叠出符合标准的完美茶巾。当我们在练习热水温杯时,要小心翼翼让热水温润到杯子的所有边角而不溢出,但我们要能表现得从容不迫。当我们用盖碗出汤时,要留意让茶汤顺滑无迟滞地从开口处倾泻而出,开始练习掌握不到要领总会感觉指头紧捏的盖碗滚烫难耐,但不到最后一滴茶汤沥出的那刻不会放手,这都是需要茶艺师一遍一遍练习的基本功。

3. 与道适往,著手成春。六朝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了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后来绘画思想、艺术思想的指导原理。六法就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该理论同样可以套用在茶艺上,“传移模写”指的是对艺术家作品的模仿,茶艺师应多观摩其他优秀茶师的演绎,有时候会产生“啊,她这个动作真美”的感触,观有所感是很重要的学习。“应物象行”和“随类赋彩”可以理解为对茶艺中茶具的选择与把握,“经营位置”就是如何把选择的茶具安放到合理的位置上,关于这一点李曙韵老师有很多精彩论述,如“壶承在茶席中代表菩萨的莲座,应置放在正对茶人鼻梁的位置。犹如琴人安坐在四五徽前,右撇子的茶人尽可能把壶承定位在茶席巾舞台略偏右方的位置,左撇子则偏左而置。一如静物写生时会避免将主角直接放在画布正中,留有余地给其他角色。”如何摆放茶具,布展茶席是茶人极重要的修习,一件优秀的茶席作品需美观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乃至“虚实相生,有无相成,无尽处皆成妙境”。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前面几点是静,此两点就是茶艺演绎的动了。中国人顶看中一个“气”字,人要活得有精气神,打太极要有气感,绘画要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仿佛一阵风过去整个画面都能活起来。茶艺也要表达出气韵生动的感觉,投茶、注水、出汤仿佛每个动作背后都有余不尽的意味,整个世界都在沉睡,唯有茶艺师是清醒的。这样的演绎能让欣赏者有丰富的想象的余地,但又能让他们不愿分神去想,完全沉浸在茶艺师所营造的唯美气氛中。而“骨法用笔”就是指茶艺表演需有风骨,即每个动作都要凝聚了茶艺师过去所经历的的种种欢笑与汗水、泪水,这种力量是茶艺师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骨”,这种从内部带出的力量可以带给欣赏者不尽感动。

温克尔曼在他的早期著作《关于绘画和雕刻艺术里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里曾有下列一段论希腊雕刻的名句:

希腊杰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

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沉静的灵魂,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

我想茶艺表演同样如此,在一段空灵忘我的茶艺展示里,是茶艺师充实富足的灵魂与记忆。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论茶艺的空灵与充实——本篇文章借鉴宗白华先生的《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茶艺,是指茶艺师对泡茶流程的艺术化呈现。托福于当今中国茶艺师考核体系及市场种种乱象,许多人对茶艺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身着旗袍的靓丽女性矫揉造作的凤凰三点头里。以至于“茶艺师”三个字弥满着塑料花一般的浅薄味道,为众多茶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如歌手一般,虽然有唱烂俗神曲的流行歌手,但同样也有能唱出悲天悯人情怀的灵魂歌者,那些唱着天主教圣歌的孩童清纯无染的歌声也抚慰了无数心灵,哪怕是荒凉西北黄土地里的一声《走西口》,也能勾起旅人胸膛里的两行热泪。歌曲有雅俗之分,歌者有高下之别,茶艺及茶艺师也同样如此。

由技可入艺,由艺可入道。泡茶是一门技术活,对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乃至器皿、水质、冲泡手法的把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初学者需花功夫慢慢摸索,就算是技艺娴熟的茶师也有无尽的前进空间,毕竟技术的提高永无止境。于此基础上,泡茶可以上升为一门艺术,正如鲁迅评中国书法所言:“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茶艺同样可成为由茶艺师及品赏者合力完成的一首对自然馈赠的温情赞歌。更进一步,茶艺可成为茶道,由专注于烧水泡茶的一颗心渐渐变得清明空灵,守得云开见月明。

周济(止庵)在《宋四家词选》里论词作曰:“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下面笔者尝试从空灵与充实两方面来探讨茶艺这门艺术的丰富内涵。

一、 空灵

艺术的审美在于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忘我缘于专注,首先要尽量排除外在干扰。良好的行茶环境应远离尘世喧嚣,多些山水自然映照,对茶艺表演的观赏及品饮人数也需有严格要求,尽管茶艺可以上升一门舞台艺术,但茶艺师举手投足间对茶具及茶水的控制把握,只在方寸之间,忽略了一个指尖的动作就可能丢掉了蒙娜丽莎的微笑,只得其貌不见其神。至于几十人上百人的茶艺表演,好比是坐在高高观众席上看一场足球表演,很有可能球都看不见。

茶席是茶艺师表演的舞台,修行的道场,俯仰天地间的依归,必须有良好的规范尺度。所有器具的摆放遵循一个原则,“无一物无用,无一物不适,无一物无趣,无一物不美。”此等造境技巧很能展现茶师功力,初学者布展茶席时容易犯如下错误:

1. 摆放无用器具。茶道六君子如果只用得到茶匙,就只摆放茶匙和匙置。如果没有适宜的茶席插花作品,大可不放。对于一个茶席作品,做减法往往比做加法更能让人赏心悦目。

2. 摆放不适器具。茶具应当围绕所选茶叶品性展开,首先确定好主泡器具的材质颜色,之后方可选定茶席布及其余茶具,插花。于此可确保席面基调统一,无不适器具。

3. 摆放不美器具。茶席若要上升到艺术,上升到美学,组成茶席作品的器具元素应当有美感,无论是粗犷、朴素、侘寂还是华美、典雅,需要让观赏品饮者感受到其中的美与和谐。

掌握好这几条原则,基本可摆放出一个合格的茶席作品,犹如一幅徐徐铺洒的水墨山水画,好的画家懂得如何在方寸之间布局胸中丘壑,懂得如何用点皴染等笔法行走于万千山水中,懂得画中最美处或许就在中间的那一抹留白。记白当黑,茶席也有了呼吸和生命,有如清水出芙蓉般空灵天然。

茶席是舞台,茶具是道具,茶人是演员。造诣高深的演员懂得如何用合适的道具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展现自己的艺术诉求,但最好演员不止于此。最好的演员忠诚服务于剧本,在表演中会抹去自我,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间达到浑然忘我的状态。茶人应同样如此,行茶过程中致力于入无我之境,虽说致力但也不可太过用力,否则又落于“我相”了。茶艺是泡茶的艺术,茶艺师是为茶服务的,而不能反过来让茶为你服务,想让自己在泡茶时优美从容赏心悦目,就要把“我”给忘了而专注于行茶,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只能矫揉造作地翘着兰花指凤凰三点头了。

如何才能做到呢?这自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犹如打太极拳:“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 茶道大师千休曾指出习茶要以规则法式为台阶,即也不可忽视形式,从形式入手而去追求提高精神境界。这样,所谓茶道的规则法式,就不再是为客观的比例、秩序等服务,而成为坐禅似的,要与精神紧密相连。开始时严格按照行茶仪轨练习,从学习如何烧水如何清洗茶具开始,当把所有的规则法式了然于胸后,举手投足间自自然然合乎规则法式,也渐渐明白每个动作后面所蕴含的道理与方便。这还不够,要想真正到达彼岸,还应抛弃规则法式,扔掉载你的竹筏,砍掉指月的手指,在无数遍习茶行茶后,会有一个时刻,举起茶杯时,没有茶杯,也没有了那个“我”。

如此一场茶艺表演下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如梦幻泡影,如释迦拈花微笑。每个动作无不那么舒缓轻柔,恰如路边最小的花朵,引起人们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无名哀愁。茶艺师心如空灵明镜,映照出俯仰自得的世间万物,但他的天空不留一丝云彩。

茶艺的空灵讨论到此,下面谈充实。

二、 充实

若把茶艺表演中的空灵比作虚的话,与之对应的就是沉稳的充实。虚实好比阴阳,两相映衬便可生出气象万千。空灵离开充实,好比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无从捉摸。一切的艺术乃至人格,均须有顶丰富的思想及内容充实,而后方可从中抽丝剥茧出一点精华,成全其外在的空灵。中国人把玉比于君子,是因其文质彬彬,玉的内里极致密紧实,显现于外才如此温润无华。

茶艺师作为艺术家,为了成全最动人心魄的艺术,其本身就应是艺术的存在。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活出了绚烂的一生,他在茶道方面的高深造诣甚至影响了整个日本艺术界,包括插花、建筑、园林以及美食等。试问,倘若生活没有丰富与充实,倘若内心没有圆满与自在,千利休怎会懂得墙上一朵牵牛花的美堪比其满园盛开的芬芳,又怎会懂得四叠半榻榻米的茅草屋可抵得上丰臣秀吉的黄金屋呢?茶艺师需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取得她需要的一点养分,真切体验过生活艰辛后才能泡出一杯抚慰烦躁人心的茶汤。她还需要深入山水田园中汲取一杯清澈的甘泉,明白茶是由何等广阔天地孕育的精华方能真正给它第二次生命。当然她还需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读一些书,在清明时节顶着细雨上山采茶,在寒冷的冬季认真看一场雪,在百无聊赖的时光里能停下来澄净一下自己的灵魂。于此诗意地生活,方可祈求在茶会上或茶室中,将自己胸中丘壑娓娓道来,点染成一杯清澈的茶。

这是生活的层面,那如何落实到茶艺训练上呢?

1. 提高艺术鉴赏力。不仅是茶艺师,所有艺术家乃至所有人,都应掌握一点美学,在柴米油盐之外懂一些琴棋书画。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在碌碌生活的片段伸出手来抚平自己发皱的心灵。读一些美学书籍,听一些美学鉴赏课,参观一下艺术博物馆看一场画展,乃至听一场音乐会都对自己的艺术修为大有裨益。日积月累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场合该办一场什么样的茶会,茶会该选什么茶,配什么茶具什么香什么花什么音乐什么茶点,你也会明白为什么柴烧的朴拙可抵得上一件精美的瓷器,为什么老茶人郑重而温柔注水的一刹那要比你行云流水地冲泡表演更能让人感动。

2. 一千次郑重地提起成全一次温柔的放下。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茶艺同样如此。作为一种在方寸之间周转的指尖艺术,其背后凝结的训练汗水不容小觑。日本茶道有很重要的一课是叠茶巾,一张小小的茶巾要你叠千遍万遍,最后才能分毫不差地叠出符合标准的完美茶巾。当我们在练习热水温杯时,要小心翼翼让热水温润到杯子的所有边角而不溢出,但我们要能表现得从容不迫。当我们用盖碗出汤时,要留意让茶汤顺滑无迟滞地从开口处倾泻而出,开始练习掌握不到要领总会感觉指头紧捏的盖碗滚烫难耐,但不到最后一滴茶汤沥出的那刻不会放手,这都是需要茶艺师一遍一遍练习的基本功。

3. 与道适往,著手成春。六朝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了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后来绘画思想、艺术思想的指导原理。六法就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该理论同样可以套用在茶艺上,“传移模写”指的是对艺术家作品的模仿,茶艺师应多观摩其他优秀茶师的演绎,有时候会产生“啊,她这个动作真美”的感触,观有所感是很重要的学习。“应物象行”和“随类赋彩”可以理解为对茶艺中茶具的选择与把握,“经营位置”就是如何把选择的茶具安放到合理的位置上,关于这一点李曙韵老师有很多精彩论述,如“壶承在茶席中代表菩萨的莲座,应置放在正对茶人鼻梁的位置。犹如琴人安坐在四五徽前,右撇子的茶人尽可能把壶承定位在茶席巾舞台略偏右方的位置,左撇子则偏左而置。一如静物写生时会避免将主角直接放在画布正中,留有余地给其他角色。”如何摆放茶具,布展茶席是茶人极重要的修习,一件优秀的茶席作品需美观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乃至“虚实相生,有无相成,无尽处皆成妙境”。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前面几点是静,此两点就是茶艺演绎的动了。中国人顶看中一个“气”字,人要活得有精气神,打太极要有气感,绘画要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仿佛一阵风过去整个画面都能活起来。茶艺也要表达出气韵生动的感觉,投茶、注水、出汤仿佛每个动作背后都有余不尽的意味,整个世界都在沉睡,唯有茶艺师是清醒的。这样的演绎能让欣赏者有丰富的想象的余地,但又能让他们不愿分神去想,完全沉浸在茶艺师所营造的唯美气氛中。而“骨法用笔”就是指茶艺表演需有风骨,即每个动作都要凝聚了茶艺师过去所经历的的种种欢笑与汗水、泪水,这种力量是茶艺师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骨”,这种从内部带出的力量可以带给欣赏者不尽感动。

温克尔曼在他的早期著作《关于绘画和雕刻艺术里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里曾有下列一段论希腊雕刻的名句:

希腊杰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

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沉静的灵魂,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

我想茶艺表演同样如此,在一段空灵忘我的茶艺展示里,是茶艺师充实富足的灵魂与记忆。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哈辉 : 茶香http://www.iqiyi.com/w_19rtgapcct.html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中国古代史料记载中,茶的名称很多。如:荼(tu)、茗,槚(jia)、蔎(she)、荈诧(chuan cha)、皋芦、晚甘侯、瑞草魁、不夜侯、酪奴等。“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将“荼”改为“茶”,真正确立了“茶”字的音形义,以后成为通用的名称。

茶起源中国西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云贵高原所在地。据传早在神农时代茶就被发现。后来,茶叶通过海运、陆运流传到国外,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到了17世纪时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成为风靡之饮,18世纪茶叶栽培传入印度、斯里兰卡等。目前,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有饮茶习惯,世界人均年饮茶量达750克。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咖啡、可可和茶)之一。

那么茶叶的种类是这么样划分的呢?

下面小编介绍下几款常见的茶。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属白茶类,是白茶中的珍品,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白毫银针由福建省的汉族茶农创制于1889年,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其外观特征是: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信阳毛尖,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主要产地在信阳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

安吉白茶是一种汉族名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凤凰单枞,属乌龙茶类。主要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茶农,富有选种种植经验,现在尚存的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单株高大如榕,每株年产干茶10余公斤。

龙井是汉族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由汉族茶农创制于宋代,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西湖龙井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西湖龙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

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汤色碧绿,味道清雅,经久不散。

茶器

由于明代以前中国的茶叶基本为紧压成团或饼状的紧压茶,烹茶所需步骤远多于现在,需生火、炙茶、碾茶、煎茶,除以上步骤所需器具外还需要贮水器、清洁用具、贮存茶具等。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饮茶器具为8大类、24种共29件。唐、宋茶类和茶的饮用方法基本相同,茶具和使用也基本相同。

自明代废团茶兴散茶以后,条形散茶的冲泡与前代不同,泡茶过程中无需碾茶、焙茶和煎煮,因此相应部分的器具逐渐淡出,而茶具的材质、花色、工艺品种增多。清代沿用明代茶具,为现代茶具的品类奠定了基础。

现代茶具按照功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煮具。主要是各种烧水的器具,热源和水壶;

第二,饮具。主要为茶壶、杯具、盖碗等。

第三,贮具。包括贮水的水方,盛放茶汤的公道杯,贮茶的茶仓,存放茶具的柜子。

第四,洁具。包括茶巾、水盂、茶盘、壶承等。

第五,辅具。主要是茶道六用,及其他为方便泡茶、饮用我、而使用到的配合器物,如过滤网、养壶笔、茶荷等,还有各种增添茶趣的小茶玩等。

下面简单介绍下小编的茶具。

茶针、茶匙、茶夹、茶则、茶漏再加上茶筒,组成茶道六用。

茶叶罐为龙泉青瓷 小号圆形哥窑梅子青铁线。左边为茶荷。

泡茶前从茶叶罐里用茶匙取出茶叶后暂时盛放在茶荷里。在用茶漏放在茶壶口,用茶则把茶荷中的茶叶放入壶中。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和品茗杯

用茶滤放在公道杯口,将茶倒入公道杯。再有公道杯倒入闻香杯。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哈辉 : 茶香http://www.iqiyi.com/w_19rtgapcct.html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中国古代史料记载中,茶的名称很多。如:荼(tu)、茗,槚(jia)、蔎(she)、荈诧(chuan cha)、皋芦、晚甘侯、瑞草魁、不夜侯、酪奴等。“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将“荼”改为“茶”,真正确立了“茶”字的音形义,以后成为通用的名称。

茶起源中国西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云贵高原所在地。据传早在神农时代茶就被发现。后来,茶叶通过海运、陆运流传到国外,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到了17世纪时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成为风靡之饮,18世纪茶叶栽培传入印度、斯里兰卡等。目前,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有饮茶习惯,世界人均年饮茶量达750克。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咖啡、可可和茶)之一。

那么茶叶的种类是这么样划分的呢?

下面小编介绍下几款常见的茶。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属白茶类,是白茶中的珍品,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白毫银针由福建省的汉族茶农创制于1889年,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其外观特征是: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信阳毛尖,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主要产地在信阳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

安吉白茶是一种汉族名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凤凰单枞,属乌龙茶类。主要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茶农,富有选种种植经验,现在尚存的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单株高大如榕,每株年产干茶10余公斤。

龙井是汉族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由汉族茶农创制于宋代,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西湖龙井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西湖龙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

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汤色碧绿,味道清雅,经久不散。

茶器

由于明代以前中国的茶叶基本为紧压成团或饼状的紧压茶,烹茶所需步骤远多于现在,需生火、炙茶、碾茶、煎茶,除以上步骤所需器具外还需要贮水器、清洁用具、贮存茶具等。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饮茶器具为8大类、24种共29件。唐、宋茶类和茶的饮用方法基本相同,茶具和使用也基本相同。

自明代废团茶兴散茶以后,条形散茶的冲泡与前代不同,泡茶过程中无需碾茶、焙茶和煎煮,因此相应部分的器具逐渐淡出,而茶具的材质、花色、工艺品种增多。清代沿用明代茶具,为现代茶具的品类奠定了基础。

现代茶具按照功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煮具。主要是各种烧水的器具,热源和水壶;

第二,饮具。主要为茶壶、杯具、盖碗等。

第三,贮具。包括贮水的水方,盛放茶汤的公道杯,贮茶的茶仓,存放茶具的柜子。

第四,洁具。包括茶巾、水盂、茶盘、壶承等。

第五,辅具。主要是茶道六用,及其他为方便泡茶、饮用我、而使用到的配合器物,如过滤网、养壶笔、茶荷等,还有各种增添茶趣的小茶玩等。

下面简单介绍下小编的茶具。

茶针、茶匙、茶夹、茶则、茶漏再加上茶筒,组成茶道六用。

茶叶罐为龙泉青瓷 小号圆形哥窑梅子青铁线。左边为茶荷。

泡茶前从茶叶罐里用茶匙取出茶叶后暂时盛放在茶荷里。在用茶漏放在茶壶口,用茶则把茶荷中的茶叶放入壶中。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和品茗杯

用茶滤放在公道杯口,将茶倒入公道杯。再有公道杯倒入闻香杯。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泡茶的方法,请问度娘,我觉得在这里我回答你如何泡茶的方法有太无聊了。因为这个不过是一个程度和技术问题,不同的茶,不同的冲泡方法,掌握基本的八九就不离十,还有一分两分的,需要你自己对茶的体悟和琢磨。

茶具的问题,我觉得你刚刚入门,不需要买很贵的茶具,好使就行。因为你也不太清楚自己在爱茶事茶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如果只是一时兴起,买很贵的东西只能是一种浪费。能用的就行,等你确定你自己是一个爱茶之人了,再去选择不同的茶具。要知道,好的瓷器,好的紫砂壶,都价格不菲,珍爱有佳才是爱茶人的心性。

茶叶的问题,我觉得有些还是书本上的东西,比如茶的分类,茶的基本制作工艺。这些我觉得随手都可以搜索得到,唯一难以体悟的是不同的茶,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香气,我自己喜欢什么茶?我爱喝什么茶?我能适应什么茶?……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去不断的体验,去尝试不同的茶。绿、黄、白、青、红、黑,六类茶,每种都是一次尝试,甚至于细部到每一个省区的茶你都要细细的去口味,寻找不同的特点。

我说我自己学茶的心得。老师能教你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你对茶最根本的认识。所以试不一样的茶是你必然要做的事。4年的时间里,我试了六大茶类,各种各样的茶,一些绿茶品种,基本可以猜到是哪些省区产的茶,那是因为我曾经一个订了30种不同的绿茶,把四大绿茶产区的茶喝了个遍,寻找共性和差异。也试过了大部分的不同红茶,寻找红茶不同的香气,不同的滋味。每一个年份的白茶、普洱我都尽可能去尝试它的变化……这样的事,我做了很多,喝多了,尝试多了,自然就会有心得,而这就是你以后出去喝茶品茶的资本。我承认,在寻茶的道路上我交了很多学费,会不小心买到差的茶,但是同样也在寻茶的道路上交到了很多朋友。就是这样,走着走着走过来,有了自己对茶的认识,有了自己固定的茶叶源头。发展到后来,熟悉了茶类茶叶,开始对自己喜欢的茶类精修,专于岩茶、白茶的评鉴,每年两上武夷山、两上福鼎,一方面是走茶山,熟悉不同的山场,另一方面是挑选自己觉得适口的茶。如果你追求茶追求到一个层面了以后,就会去研究这个茶为什么会好喝,所谓的山场是什么样的感觉。武夷山每个山场的茶,都摘下一叶,放在嘴里嚼鲜叶,用手搓揉,寻找香气的特征。久而久之,你就会精进许多。总结一下,你要做的是从广度到精度的转变,从粗往细的转变,

至于买茶是必然的,但是选茶也是要动脑子的。去了茶城其实就是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有尝试茶的空间,然后渐渐的寻找到你喜欢的茶,收藏你喜欢的茶。欢迎与我交流。


茶艺和茶道入门该怎么开始,有什么基本要求和可靠渠道?

泡茶的方法,请问度娘,我觉得在这里我回答你如何泡茶的方法有太无聊了。因为这个不过是一个程度和技术问题,不同的茶,不同的冲泡方法,掌握基本的八九就不离十,还有一分两分的,需要你自己对茶的体悟和琢磨。

茶具的问题,我觉得你刚刚入门,不需要买很贵的茶具,好使就行。因为你也不太清楚自己在爱茶事茶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如果只是一时兴起,买很贵的东西只能是一种浪费。能用的就行,等你确定你自己是一个爱茶之人了,再去选择不同的茶具。要知道,好的瓷器,好的紫砂壶,都价格不菲,珍爱有佳才是爱茶人的心性。

茶叶的问题,我觉得有些还是书本上的东西,比如茶的分类,茶的基本制作工艺。这些我觉得随手都可以搜索得到,唯一难以体悟的是不同的茶,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香气,我自己喜欢什么茶?我爱喝什么茶?我能适应什么茶?……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去不断的体验,去尝试不同的茶。绿、黄、白、青、红、黑,六类茶,每种都是一次尝试,甚至于细部到每一个省区的茶你都要细细的去口味,寻找不同的特点。

我说我自己学茶的心得。老师能教你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你对茶最根本的认识。所以试不一样的茶是你必然要做的事。4年的时间里,我试了六大茶类,各种各样的茶,一些绿茶品种,基本可以猜到是哪些省区产的茶,那是因为我曾经一个订了30种不同的绿茶,把四大绿茶产区的茶喝了个遍,寻找共性和差异。也试过了大部分的不同红茶,寻找红茶不同的香气,不同的滋味。每一个年份的白茶、普洱我都尽可能去尝试它的变化……这样的事,我做了很多,喝多了,尝试多了,自然就会有心得,而这就是你以后出去喝茶品茶的资本。我承认,在寻茶的道路上我交了很多学费,会不小心买到差的茶,但是同样也在寻茶的道路上交到了很多朋友。就是这样,走着走着走过来,有了自己对茶的认识,有了自己固定的茶叶源头。发展到后来,熟悉了茶类茶叶,开始对自己喜欢的茶类精修,专于岩茶、白茶的评鉴,每年两上武夷山、两上福鼎,一方面是走茶山,熟悉不同的山场,另一方面是挑选自己觉得适口的茶。如果你追求茶追求到一个层面了以后,就会去研究这个茶为什么会好喝,所谓的山场是什么样的感觉。武夷山每个山场的茶,都摘下一叶,放在嘴里嚼鲜叶,用手搓揉,寻找香气的特征。久而久之,你就会精进许多。总结一下,你要做的是从广度到精度的转变,从粗往细的转变,

至于买茶是必然的,但是选茶也是要动脑子的。去了茶城其实就是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有尝试茶的空间,然后渐渐的寻找到你喜欢的茶,收藏你喜欢的茶。欢迎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