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60 看360看360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相关知识及问题的最佳答案: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受益于艾灸对我寒湿体质的改善,我一直尝试对艾灸做更深入的了解,但网上关于艾灸的信息多泛泛而谈、难辨真伪。

所以,我决定花点时间啃书,把关于艾灸的所有疑问做一个归纳总结,分享给需要的人。

手册内容全部出自各种经历时间考验的针灸、中医典籍。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针灸学》:作者承淡安,现代针灸学科奠基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灸绳》:作者周楣声,著名针灸学家,精于灸法;《中国针灸大全》:作者王雪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国终身名誉主席《谢锡亮灸法》:作者谢锡亮,艾灸专家,承淡安亲传弟子;艾灸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有两种常见说法,两种说法可以视为同一事情的两个不同视角:

一:

《灸绳》: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百病皆生于不通,而通则能治百病。《灸绳》:针灸的作用主要在于“通”。孙思邈:凡病皆气血壅滞不得宣通。《神灸经论》: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二:

《针灸学手册》: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在于激发和调整神经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针灸学手册》: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而体表的刺激也能影响到内脏。《中国针灸学》:中国对于芳香性之药多谓其能行气散气。所谓行气散气乃对神经引起兴奋传达作用......神经因热与芳香之两种刺激,起特殊兴奋,活力为之增加,得发挥其固有之作用,而病苦即可解除。

面对疾病,治疗路径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对人,一种是对致病因子。

对人就是通过增强人体机能,让人体自身把致病因子消除掉。

对致病因子好理解,比如病毒性感冒,我们直接通过药物把这个病毒杀死,从体内清理出去,病就好了。

两种路径各有优劣,致病因子的治疗路径直达病根,但只能适用于特定疾病,拿病毒性感冒的药去治疗水痘是治不好的。

对人的治疗路径,理论上百病皆治,管你什么风寒暑湿燥火,我把人体调节好,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艾灸的治疗路径就是对人,它没有办法直接针对致病因子起作用,它的是以“通”的作用,提高人体自身的机能,达到百病皆治的目的。

艾灸有哪些灸法,在疗效上有何区别?

灸法五花八门,这里只讲最常见的两种:

直接灸和温和灸

一、直接灸

所谓直接灸,就是灸火与人体直接发生接触。最古老的一种直接灸法叫化脓灸,就是直接把艾绒搓成一小粒放在穴位上燃烧,灼伤皮肤,导致化脓。

化脓灸听起来就很痛(实际上也很痛),但是,多个古籍中都推崇化脓灸的疗效,甚至强调要化脓才有效。

《太平圣惠方》“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

化脓灸的效果之所以好,是因为其刺激的持续性(伤口愈合期也在施加刺激)。

化脓灸适用情况:

《灸绳》:举凡全身各个系统之陈年痼疾与药物难以为力的病症几乎皆可包罗。

直接灸适用情况:

《灸绳》:老病以直接灸效果最为确实,新病则在其余诸法中任择一种即可。

另外,直接灸有补和泻两种灸法: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简单讲,就是强刺激(把艾火吹旺)的灸法有泻的作用,弱、持久刺激(让艾火自然熄灭)的灸法有补的作用,针对寒湿体质的治疗,自然是要用补法。

二、温和灸

温和灸,就是以点燃的灸条长时间隔空对着穴位灸疗,一般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手法上有手持的,也有以温灸器(如艾灸盒)施灸的,比如这种:

手持艾条灸的方式不推荐:

《灸绳》:“灸”字从火从久,而手持艾条灸易疲劳,热力不稳定,时间难以持久,效果不佳。

温灸器灸适用情况:

《灸绳》:病不论轻重,病不论久新,凡属灸之所宜与针之不足者,均可应用......本法(指温灸器)对慢性病与老病应列为首选。

直接灸特点是起效快,但不便操作,而且痛,所以我不做仔细研究,以下内容主要是针对温和灸。

所幸,根据书中记载,温和灸的效果并不逊于直接灸。

艾灸有哪些常见作用我觉得《中国针灸大全》总觉得最好:1. 温通经络,祛散寒邪;2. 升提中气,引气下行;3. 回阳固脱,补气培本:《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4. 行气活血,散瘀消肿。施灸一定要用“艾”火吗?

不是,所有点燃某一种物质烧灼、熏熨人体某一位置的方法都叫“灸”。

但是!

不要瞎用其他材料,用艾施灸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用其他东西施灸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灸绳》:......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沿用至今,绝不只是由于艾的易燃和单纯的温热作用所决定的......同是一种温热作用,但因产热的物质不同,而人体的反应也有不同......《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凡灸忌用松、柏、桑、枣、竹、柿、枫、榆八木之火,用以灸人,害人肌肉筋脉骨髓。”一定要用陈年艾才行吗?

是的。

《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神灸经纶》:凡物多用新鲜,惟艾取陈久者良,以艾性纯阳,新者气味辛烈,用以灸病恐伤血脉。

用比较好理解的方式解释,就是新鲜艾叶所含挥发油比较多,烧起来火力比较猛,容易耗伤肌脉,达不到持续而温和地输出热量的目的。

一般以2-3年的艾叶为宜。

但是!并非一定越陈越好

《艾灸通说》:盖虽谓陈久者良,若出三年,口嚼气味俱脱者,慎勿用之。网上很火的电热艾灸有用吗?

从部分书籍的观点看,没什么用。

《灸绳》:灸法绝不仅是热的物理作用,更需要有艾的药理作用。”、“艾热之热非其他的发热物质所能代替。”、“光电作用的灸法,丧失了艾的效果。“ 《灸绳》:灸不离宗,首先就是要以艾为热源作为灸材,而不是光电领域内或其他发热物质的灸法所能比拟和代替的。 《灸绳》:灸不离灼,效由灼生。

总结来说,就是第一要用”艾“,第二要让艾烧起来,才有效果。

我自己买过一个电热艾灸仪,原理跟电蚊香有点像,就是通过电热片加热艾饼,这个艾饼是没有燃烧的,更像是在用热水袋取暖。

一天24小时,什么时间施灸合适?

《灸绳》通篇都没有提到什么时间适合艾灸,什么时间不宜艾灸,判断艾灸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重要。

《谢锡亮灸法》:上午、下午均可,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或依病情何时发病在何时施灸。《中国针灸大全》:神阙灸(神阙就是肚脐眼)......隔日一次,每晚9点钟灸之为佳(没说为什么)。《神灸经纶》:灸法从阳,必取阳旺之时以正午下火为最善。

另外,《谢锡亮灸法》中记载了一个艾灸保健的故事,施灸的时间是每日临睡时,可见晚上也是可以施灸的。

艾灸时长和温度怎么控制?《医学入门》:”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医宗金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宜少......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灸绳》:施灸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反应情况及病情决定,一般在新病或局限性病变必须等待感应过程完善方可停灸,待3-4小时候再灸对某些陈年痼疾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感应过程不明显者,每次施灸1-2小时,每天以两次为宜。《灸绳》:灸必须久,效由久生。

总结一下:

艾灸时间必须久才能有效; 肉薄的地方少灸,肉厚的地方多灸,这个多灸包含了更粗的艾炷和更长的时间。 艾灸的温度必须到位,否则无效,那么多少算到位呢?《灸绳》:温和灸的艾灸温度,“以温热略烫能耐受为宜。”“在多次对同一孔穴着灸后,可以形成一层黑色痂皮效果并不减弱。”《谢锡亮灸法》:离皮肤3-4cm,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中国针灸大全》: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灸后稍有红晕为度。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量应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施灸时,火力必须均衡、集中,作用不能中断。

多长时间艾灸一次?

保健艾灸,说法不一,谢锡亮认为每月三、四次,终生使用;也有说每日使用,也有说每月月初8天使用等等不一而足。

整体来说年纪大、病重灸得要更频繁。

施灸是应该采用什么姿势?姿势端正、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管是躺着还是坐着。《备急千金方》:“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

2. 灸膝以下部位,姿势以正坐为宜。

3. 胸腹部穴位应仰卧,背部穴位应俯卧。

艾灸如何选择穴位?

一讲到穴位我就头疼,但这又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根据书中的记载,以下两种取穴方法,我觉得是普通人便于掌握,而且有效果的:

就近取穴,就是哪里不爽灸哪里;《灸绳》: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作用。 《谢锡亮灸法》:哪个局部有病,不分经脉,都可以在局部或邻近取穴。 陈延之(晋至隋时代医学家):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

2. 灸压痛穴

所谓压痛穴,就是大多数疾病,都会在身体另一处的某个部位产生压痛反应(按上去会痛)。疾病越严重,压痛处越多、越大、越浅(就是一碰就痛),对着这些地方灸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压痛穴寻找的方法如下:

《灸绳》: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先进行目测,如发现有变色变形之处,即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可一触即得。 常规的方法是用大指第一节指腹(食中指均可)先沿脊柱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一次。用力徐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再自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食指头跳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用力要适当,用力过大可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索。

找到压痛穴后,如果有多个,就选压痛感最强的,离患处最近的进行艾灸,如果用温和灸的话,就分次、轮流灸。

另外,以下取穴原则至关重要:

《谢锡亮灸法》:凡灸上部后,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作健身灸,都是双侧取穴。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只取一侧的穴位。

其实,《谢锡亮灸法》、《灸绳》、《中国针灸大成》等书里有直接注明什么病灸哪里,完全可以当字典来用。

取穴时所谓的一寸应如何理解?《千金翼方》:取病人男左女右中指第一节为寸。

取穴是不能直接用尺子量的,因为每个人的形体都不同,应以自身某部位的长度做丈量。

寒湿体质适合哪些穴位?《谢锡亮灸法 》:消化系统的保健穴位是:脾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胃酸过多)、胃俞(取3、4穴即可,不必全用)。

另外,以下医案供参考:

几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我自己用)的取穴

肩臂疼痛无法上举或转到背部,这个是为我妈找的,据说人到了50岁,犯这种病的不少。

承淡安灸法残稿:灸穴:肩外俞、肩井、肺俞、魄户。

牙疼

承淡安、王雪苔均提到:合谷穴。据说效果非常好,我老婆牙疼病好了没能一试,若有人试了确实有效可以来回复下,也算造福牙疼的人。

失眠

《针灸学手册》:灸神门使失眠病人进入睡眠,往往都是马上引起反应。

梅核气(就是喉咙里总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中国针灸大全》:病因病机:情志不畅、肝失调顺,肝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郁及脾,脾失健运,津液不能输布、留积成痰,痰气交作上逆,阻于咽喉而发病。治则:疏肝理气,散结化痰》......本病与情志关系极为密切,患者多为体虚情感怫郁之人,由于痰气搏结于咽喉而发病,理气化痰散结则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患者须接触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少食煎炒炙煿之食物。《针灸大成》:梅核气,取膻中穴、七海、下三里,并可灸之。有没有一个穴位特别牛逼的?

有,足三里穴。

三里即三理的意思,是指这个穴位对脾、胃、肾都有效。

《谢锡亮灸法》:30岁以后灸足三里,以强身健胃,防止衰老,预防疾病;到了老年增加曲池之灸,防止视力减退,使耳聪目明,牙齿坚实......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根据古今文献记载,足三里为主治一切脾胃疾患的总穴,治疗范围上达头面,下及脚趾,深入脏腑,一切劳损瘦弱慢性疾病。 《千金翼方》: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不灸三里穴,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穴下气(《神灸经纶里写作“下火气”)也,气止,停也。 《灸法口诀指南》: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此穴(指足三里穴)三五壮可防上逆。 《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此处指化脓灸的脓不干,意思就是要一直灸足三里穴)。《中国针灸大全》:足三里一穴属足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均谓其有强壮和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谢锡亮灸法》里摘了一个故事:

以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在《中国针灸学》的一段话中可以得到印证:

一般之健体针灸,以关元、足三里 为主要刺激点,能使血液旺盛,抗体增加,病菌易于消灭,即含有免疫预防之作用。

另足三里对眼睛也有用:

《中国针灸学》:诸障翳...合谷、三里、光明、肝俞各灸之......目昏暗,三里灸之。

关于足三里穴到底有没有用,我自己做了尝试,连续一段时间在两边足三里穴同时灸,睡前灸,两个明显的变化:

我此前因寒湿体质,脾胃较弱,食欲很差,灸后食欲有明显的好转。就是自己想找东西吃,吃的时候使劲往嘴里塞,我真是很久都没有这种吃东西的快感了;*功能增强,这个自己体会。

其余效果和长期效果尚待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的小孩不要随便灸足三里穴,三十岁以下也不建议灸。

《医宗金鉴》:小儿忌灸(三里穴),恐眼目不明。《神灸经纶》:有病欲灸足三里者必年三十以上方许灸之,恐年少火盛伤目。取多少个穴位合适?《灸绳》:温和灸“常以1穴为准,最多也不超过2穴”。 《谢锡亮灸法》:使用经穴要少而精。《针灸学手册》:配穴不需要多,每次以4-5穴不超过十个穴为宜。《针灸学手册》:每一种病所列的穴位,并非每次治疗全用,而是从中选择使用,或轮番使用。多个穴位一起灸时,顺序如何安排?《备急千金药方》:“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谢锡亮灸法》: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一定要在点上施灸吗?对着一片地方艾灸行不行呢?

必须要在点上而非面上施灸。

《灸绳》:“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

所以,不要以为艾灸有用,就全身一起上,下面这种淘宝上卖的沙雕艾灸箱,大家别傻乎乎去买,这不是艾灸,这是烤人肉。

施灸必须要对准穴位吗?

不一定非要穴位。

《灸绳》:“除应用特定孔穴进行针刺或艾灸外,其次就是直对皮肤的病理反应处针灸,其效果也非常优异,常可超出常规取穴之上。”

上面这段话非常重要,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艾灸的难度,反正就是除了不适合的位置外,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施灸......凡属病理反应所在,也为针灸作用最佳之所在。

灸法有什么禁忌?《谢锡亮灸法》: 1.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妇女经期施灸; 2.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 《医学原理》:若虚极之人孤明将绝,脉浮数而大,精神昏短,不能抵敌火气者,不可灸之,灸之即死。《千金翼方》:凡微数之脉及新得汗后,并忌灸。《神灸经纶》:臂脚穴灸多脱人真气,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瘦削无力。

整体来看,艾灸的禁忌非常少,施灸门槛很低。

所以医学家陈延之才会说:“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甚至表示,哪怕啥都不懂,对着病痛的地方灸它丫的,也会有很好的疗效。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灸绳》:除心前区外,全身上下皆无禁灸之处。《灸绳》:颜面部位,身体暴露部位,关节处,动脉应手处,手足指及手足掌心,隐匿处禁直接灸(这些部位禁用不是说没效果或者有恶劣的副作用,而是针对直接灸而言,直接灸会导致化脓甚至留疤,影响生活便利和外形美观,温和灸对这些部位并不禁忌)

古代文献中有记载很多禁灸的穴位,原因是古代用的是直接灸,灸点会破损化脓,现在的温灸法并没有那么多禁忌位置。

施灸后的注意事项灸后注意避风寒,饮食清淡,戒欲。要耐心长期施灸,勿急于求成。用艾灸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吗?

有。

临床上叫感传,就是施灸过程中会有某种感觉(温热感、蚁行等等)向病灶移动,具体感觉因人而异,但是并非没有感传就没有效果。

《灸绳》结合临床经验,将感传总结为三个阶段:

感觉从施灸处向患处移动;停留在患处发挥作用;感觉逐渐减弱并消失,或者向另一个患处移动。

这种感觉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摸清规律,但是有以下几个比较确切的观点:

《灸绳》:刺激愈强,时间愈长,刺激次数愈多,感传愈易出现......青壮年较老年感传出现率高,女性较男性高;温暖安静、皮肤湿润、思想集中,感传更易发生。《灸绳》:不是每一种病都能出现感传,也并不是每一种病必须有感传出现才能生效。《灸绳》:一般是当灸处的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感应即开始循经前进。但在不少情况下,当感传尚未出现,或将要出现之际,灸处先发生酸麻胀等与针刺相同的得气感应......而后在酸麻胀的区域当中,再出现感传线。凡是这种现象易于出现者......效果必定良好。也有在灸处的先兆尚未出现,患处却首先发生某种感应,而后灸处的感应方开始向患处移动。什么感觉表示艾灸起效果了?

像我这样虚寒体质的人,艾灸的时候会有嗜热点,就是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

但是,艾灸多次后,这个穴位的嗜热感会变小,这是起效果的表现。

《谢锡亮灸法》: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称嗜热点,灸几次以后,这个热点就不太敏感了,这是有效的表现。有的穴位不敏感,灸几次以后就敏感了,这也是向愈的表现。《灸绳》:凡是症状愈鲜明,则感传作用也就愈明显,随着病情的好转和痊愈,感传作用也就减弱与消失。

临床上根据这个现象,有一种疗效很好的方法。

就是用艾条挑几个穴位先试一试,在灸感最强的点施灸,效果最好。

热病能否艾灸?

仍有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很多热病可以用艾灸治愈。

《灸绳》:热症可灸,乃是对中医传统理论应有的理解......如果至今仍顽固不化地认为热症禁灸,这不是古人误我而是我误古人。《谢锡亮灸法》:阴、里、虚、寒证多灸,阳、表、实、热证少灸。《中国针灸大全》:灸法属于温热刺激,热能伤阴,所以对于一些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需慎用灸法。如阴虚火旺之证误用灸法致阴血更耗而阳气有余,往往产生不良的后果。

对于没有把握的,阴、里、虚、寒证大胆放心灸。

艾灸是否有副作用

极少,即便有也非常轻微,而且停灸后可很快消失。

《灸绳》:温和灸长期应用于头部、上肢或胸背,常可发生头昏,双目发红,鼻腔干燥。在腰腹或下肢长期施灸,可导致大便干燥,发生便秘。《谢锡亮灸法》:一般无不良反应......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艾灸相比于药物的显著优势《灸绳》: 1. 致病微生物不会对艾灸产生耐受作用。 2. 虽长期应用,也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或造成腔道中菌群失调。而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得同时,对于人体正常得各项机能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干扰与影响......施灸除对局部组织有轻微的影响外,对内脏和全身除非操作不慎,决不会有损害作用。 3. 不会形成习惯性与停药后药物反应。对某一药物如长期应用,因而代替了某种脏器的功能,改变了内部环境就可产生以来作用。如果骤然停药,即将使生活机能陷于瘫痪,或是使原有症状加重。而艾灸决无此类情况出现。 4. 决不会因超过治疗的作用量而发生中毒。 5. 决不会因配伍不当误犯禁忌。针灸配穴不当,至多是减低疗效,决不会因互不协调的经穴同时应用而出现何种不良后果。

另外,艾灸还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足够简单,像我这样自己乱吃药很容易抓虾,艾灸就不会。

艾灸不如药物之处《灸绳》:艾灸是以激发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主,当集体衰竭至一定程度时,此种激发方式已不足唤起反应。健康的人艾灸有保健作用吗?

说法不一,有说健康之人不宜灸:

《灸绳》:艾灸用于预防疾病,其作用是值得怀疑的。虽然艾灸可以使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体系增强,但这是持续时间不长的一种短暂作用......古人对于无病针灸早已提出过反对意见。《千金》、《外台》等书,对于无病小儿均有“戒逆针灸”之戒......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有说灸法即可治病,又能防病。

《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备急千金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著人。《谢锡亮灸法》:无病自灸,可预防疾病、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中国针灸大全》: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宜脾肾。

其实对于无病能否艾灸根本不用纠结,完全健康的人不说万中无一吧,一千个人里都找不出一个完全健康的。当然,愿意尝试艾灸肯定也是感觉到哪里不舒适了。

对于保健灸有需求的,在《谢锡亮灸法》中有对12个保健灸穴位做专门介绍,在《中国针灸大全》中也有专门针对保健穴位的介绍,可供参考。

后续有看到新的书不定期补充。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受益于艾灸对我寒湿体质的改善,我一直尝试对艾灸做更深入的了解,但网上关于艾灸的信息多泛泛而谈、难辨真伪。

所以,我决定花点时间啃书,把关于艾灸的所有疑问做一个归纳总结,分享给需要的人。

手册内容全部出自各种经历时间考验的针灸、中医典籍。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针灸学》:作者承淡安,现代针灸学科奠基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灸绳》:作者周楣声,著名针灸学家,精于灸法;《中国针灸大全》:作者王雪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国终身名誉主席《谢锡亮灸法》:作者谢锡亮,艾灸专家,承淡安亲传弟子;艾灸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有两种常见说法,两种说法可以视为同一事情的两个不同视角:

一:

《灸绳》: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百病皆生于不通,而通则能治百病。《灸绳》:针灸的作用主要在于“通”。孙思邈:凡病皆气血壅滞不得宣通。《神灸经论》: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二:

《针灸学手册》: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在于激发和调整神经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针灸学手册》: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而体表的刺激也能影响到内脏。《中国针灸学》:中国对于芳香性之药多谓其能行气散气。所谓行气散气乃对神经引起兴奋传达作用......神经因热与芳香之两种刺激,起特殊兴奋,活力为之增加,得发挥其固有之作用,而病苦即可解除。

面对疾病,治疗路径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对人,一种是对致病因子。

对人就是通过增强人体机能,让人体自身把致病因子消除掉。

对致病因子好理解,比如病毒性感冒,我们直接通过药物把这个病毒杀死,从体内清理出去,病就好了。

两种路径各有优劣,致病因子的治疗路径直达病根,但只能适用于特定疾病,拿病毒性感冒的药去治疗水痘是治不好的。

对人的治疗路径,理论上百病皆治,管你什么风寒暑湿燥火,我把人体调节好,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艾灸的治疗路径就是对人,它没有办法直接针对致病因子起作用,它的是以“通”的作用,提高人体自身的机能,达到百病皆治的目的。

艾灸有哪些灸法,在疗效上有何区别?

灸法五花八门,这里只讲最常见的两种:

直接灸和温和灸

一、直接灸

所谓直接灸,就是灸火与人体直接发生接触。最古老的一种直接灸法叫化脓灸,就是直接把艾绒搓成一小粒放在穴位上燃烧,灼伤皮肤,导致化脓。

化脓灸听起来就很痛(实际上也很痛),但是,多个古籍中都推崇化脓灸的疗效,甚至强调要化脓才有效。

《太平圣惠方》“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

化脓灸的效果之所以好,是因为其刺激的持续性(伤口愈合期也在施加刺激)。

化脓灸适用情况:

《灸绳》:举凡全身各个系统之陈年痼疾与药物难以为力的病症几乎皆可包罗。

直接灸适用情况:

《灸绳》:老病以直接灸效果最为确实,新病则在其余诸法中任择一种即可。

另外,直接灸有补和泻两种灸法: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简单讲,就是强刺激(把艾火吹旺)的灸法有泻的作用,弱、持久刺激(让艾火自然熄灭)的灸法有补的作用,针对寒湿体质的治疗,自然是要用补法。

二、温和灸

温和灸,就是以点燃的灸条长时间隔空对着穴位灸疗,一般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手法上有手持的,也有以温灸器(如艾灸盒)施灸的,比如这种:

手持艾条灸的方式不推荐:

《灸绳》:“灸”字从火从久,而手持艾条灸易疲劳,热力不稳定,时间难以持久,效果不佳。

温灸器灸适用情况:

《灸绳》:病不论轻重,病不论久新,凡属灸之所宜与针之不足者,均可应用......本法(指温灸器)对慢性病与老病应列为首选。

直接灸特点是起效快,但不便操作,而且痛,所以我不做仔细研究,以下内容主要是针对温和灸。

所幸,根据书中记载,温和灸的效果并不逊于直接灸。

艾灸有哪些常见作用我觉得《中国针灸大全》总觉得最好:1. 温通经络,祛散寒邪;2. 升提中气,引气下行;3. 回阳固脱,补气培本:《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4. 行气活血,散瘀消肿。施灸一定要用“艾”火吗?

不是,所有点燃某一种物质烧灼、熏熨人体某一位置的方法都叫“灸”。

但是!

不要瞎用其他材料,用艾施灸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用其他东西施灸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灸绳》:......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沿用至今,绝不只是由于艾的易燃和单纯的温热作用所决定的......同是一种温热作用,但因产热的物质不同,而人体的反应也有不同......《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凡灸忌用松、柏、桑、枣、竹、柿、枫、榆八木之火,用以灸人,害人肌肉筋脉骨髓。”一定要用陈年艾才行吗?

是的。

《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神灸经纶》:凡物多用新鲜,惟艾取陈久者良,以艾性纯阳,新者气味辛烈,用以灸病恐伤血脉。

用比较好理解的方式解释,就是新鲜艾叶所含挥发油比较多,烧起来火力比较猛,容易耗伤肌脉,达不到持续而温和地输出热量的目的。

一般以2-3年的艾叶为宜。

但是!并非一定越陈越好

《艾灸通说》:盖虽谓陈久者良,若出三年,口嚼气味俱脱者,慎勿用之。网上很火的电热艾灸有用吗?

从部分书籍的观点看,没什么用。

《灸绳》:灸法绝不仅是热的物理作用,更需要有艾的药理作用。”、“艾热之热非其他的发热物质所能代替。”、“光电作用的灸法,丧失了艾的效果。“ 《灸绳》:灸不离宗,首先就是要以艾为热源作为灸材,而不是光电领域内或其他发热物质的灸法所能比拟和代替的。 《灸绳》:灸不离灼,效由灼生。

总结来说,就是第一要用”艾“,第二要让艾烧起来,才有效果。

我自己买过一个电热艾灸仪,原理跟电蚊香有点像,就是通过电热片加热艾饼,这个艾饼是没有燃烧的,更像是在用热水袋取暖。

一天24小时,什么时间施灸合适?

《灸绳》通篇都没有提到什么时间适合艾灸,什么时间不宜艾灸,判断艾灸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重要。

《谢锡亮灸法》:上午、下午均可,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或依病情何时发病在何时施灸。《中国针灸大全》:神阙灸(神阙就是肚脐眼)......隔日一次,每晚9点钟灸之为佳(没说为什么)。《神灸经纶》:灸法从阳,必取阳旺之时以正午下火为最善。

另外,《谢锡亮灸法》中记载了一个艾灸保健的故事,施灸的时间是每日临睡时,可见晚上也是可以施灸的。

艾灸时长和温度怎么控制?《医学入门》:”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医宗金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宜少......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灸绳》:施灸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反应情况及病情决定,一般在新病或局限性病变必须等待感应过程完善方可停灸,待3-4小时候再灸对某些陈年痼疾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感应过程不明显者,每次施灸1-2小时,每天以两次为宜。《灸绳》:灸必须久,效由久生。

总结一下:

艾灸时间必须久才能有效; 肉薄的地方少灸,肉厚的地方多灸,这个多灸包含了更粗的艾炷和更长的时间。 艾灸的温度必须到位,否则无效,那么多少算到位呢?《灸绳》:温和灸的艾灸温度,“以温热略烫能耐受为宜。”“在多次对同一孔穴着灸后,可以形成一层黑色痂皮效果并不减弱。”《谢锡亮灸法》:离皮肤3-4cm,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中国针灸大全》: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灸后稍有红晕为度。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量应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施灸时,火力必须均衡、集中,作用不能中断。

多长时间艾灸一次?

保健艾灸,说法不一,谢锡亮认为每月三、四次,终生使用;也有说每日使用,也有说每月月初8天使用等等不一而足。

整体来说年纪大、病重灸得要更频繁。

施灸是应该采用什么姿势?姿势端正、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管是躺着还是坐着。《备急千金方》:“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

2. 灸膝以下部位,姿势以正坐为宜。

3. 胸腹部穴位应仰卧,背部穴位应俯卧。

艾灸如何选择穴位?

一讲到穴位我就头疼,但这又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根据书中的记载,以下两种取穴方法,我觉得是普通人便于掌握,而且有效果的:

就近取穴,就是哪里不爽灸哪里;《灸绳》: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作用。 《谢锡亮灸法》:哪个局部有病,不分经脉,都可以在局部或邻近取穴。 陈延之(晋至隋时代医学家):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

2. 灸压痛穴

所谓压痛穴,就是大多数疾病,都会在身体另一处的某个部位产生压痛反应(按上去会痛)。疾病越严重,压痛处越多、越大、越浅(就是一碰就痛),对着这些地方灸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压痛穴寻找的方法如下:

《灸绳》: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先进行目测,如发现有变色变形之处,即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可一触即得。 常规的方法是用大指第一节指腹(食中指均可)先沿脊柱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一次。用力徐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再自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食指头跳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用力要适当,用力过大可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索。

找到压痛穴后,如果有多个,就选压痛感最强的,离患处最近的进行艾灸,如果用温和灸的话,就分次、轮流灸。

另外,以下取穴原则至关重要:

《谢锡亮灸法》:凡灸上部后,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作健身灸,都是双侧取穴。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只取一侧的穴位。

其实,《谢锡亮灸法》、《灸绳》、《中国针灸大成》等书里有直接注明什么病灸哪里,完全可以当字典来用。

取穴时所谓的一寸应如何理解?《千金翼方》:取病人男左女右中指第一节为寸。

取穴是不能直接用尺子量的,因为每个人的形体都不同,应以自身某部位的长度做丈量。

寒湿体质适合哪些穴位?《谢锡亮灸法 》:消化系统的保健穴位是:脾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胃酸过多)、胃俞(取3、4穴即可,不必全用)。

另外,以下医案供参考:

几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我自己用)的取穴

肩臂疼痛无法上举或转到背部,这个是为我妈找的,据说人到了50岁,犯这种病的不少。

承淡安灸法残稿:灸穴:肩外俞、肩井、肺俞、魄户。

牙疼

承淡安、王雪苔均提到:合谷穴。据说效果非常好,我老婆牙疼病好了没能一试,若有人试了确实有效可以来回复下,也算造福牙疼的人。

失眠

《针灸学手册》:灸神门使失眠病人进入睡眠,往往都是马上引起反应。

梅核气(就是喉咙里总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中国针灸大全》:病因病机:情志不畅、肝失调顺,肝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郁及脾,脾失健运,津液不能输布、留积成痰,痰气交作上逆,阻于咽喉而发病。治则:疏肝理气,散结化痰》......本病与情志关系极为密切,患者多为体虚情感怫郁之人,由于痰气搏结于咽喉而发病,理气化痰散结则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患者须接触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少食煎炒炙煿之食物。《针灸大成》:梅核气,取膻中穴、七海、下三里,并可灸之。有没有一个穴位特别牛逼的?

有,足三里穴。

三里即三理的意思,是指这个穴位对脾、胃、肾都有效。

《谢锡亮灸法》:30岁以后灸足三里,以强身健胃,防止衰老,预防疾病;到了老年增加曲池之灸,防止视力减退,使耳聪目明,牙齿坚实......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根据古今文献记载,足三里为主治一切脾胃疾患的总穴,治疗范围上达头面,下及脚趾,深入脏腑,一切劳损瘦弱慢性疾病。 《千金翼方》: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不灸三里穴,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穴下气(《神灸经纶里写作“下火气”)也,气止,停也。 《灸法口诀指南》: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此穴(指足三里穴)三五壮可防上逆。 《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此处指化脓灸的脓不干,意思就是要一直灸足三里穴)。《中国针灸大全》:足三里一穴属足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均谓其有强壮和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谢锡亮灸法》里摘了一个故事:

以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在《中国针灸学》的一段话中可以得到印证:

一般之健体针灸,以关元、足三里 为主要刺激点,能使血液旺盛,抗体增加,病菌易于消灭,即含有免疫预防之作用。

另足三里对眼睛也有用:

《中国针灸学》:诸障翳...合谷、三里、光明、肝俞各灸之......目昏暗,三里灸之。

关于足三里穴到底有没有用,我自己做了尝试,连续一段时间在两边足三里穴同时灸,睡前灸,两个明显的变化:

我此前因寒湿体质,脾胃较弱,食欲很差,灸后食欲有明显的好转。就是自己想找东西吃,吃的时候使劲往嘴里塞,我真是很久都没有这种吃东西的快感了;*功能增强,这个自己体会。

其余效果和长期效果尚待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的小孩不要随便灸足三里穴,三十岁以下也不建议灸。

《医宗金鉴》:小儿忌灸(三里穴),恐眼目不明。《神灸经纶》:有病欲灸足三里者必年三十以上方许灸之,恐年少火盛伤目。取多少个穴位合适?《灸绳》:温和灸“常以1穴为准,最多也不超过2穴”。 《谢锡亮灸法》:使用经穴要少而精。《针灸学手册》:配穴不需要多,每次以4-5穴不超过十个穴为宜。《针灸学手册》:每一种病所列的穴位,并非每次治疗全用,而是从中选择使用,或轮番使用。多个穴位一起灸时,顺序如何安排?《备急千金药方》:“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谢锡亮灸法》: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一定要在点上施灸吗?对着一片地方艾灸行不行呢?

必须要在点上而非面上施灸。

《灸绳》:“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

所以,不要以为艾灸有用,就全身一起上,下面这种淘宝上卖的沙雕艾灸箱,大家别傻乎乎去买,这不是艾灸,这是烤人肉。

施灸必须要对准穴位吗?

不一定非要穴位。

《灸绳》:“除应用特定孔穴进行针刺或艾灸外,其次就是直对皮肤的病理反应处针灸,其效果也非常优异,常可超出常规取穴之上。”

上面这段话非常重要,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艾灸的难度,反正就是除了不适合的位置外,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施灸......凡属病理反应所在,也为针灸作用最佳之所在。

灸法有什么禁忌?《谢锡亮灸法》: 1.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妇女经期施灸; 2.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 《医学原理》:若虚极之人孤明将绝,脉浮数而大,精神昏短,不能抵敌火气者,不可灸之,灸之即死。《千金翼方》:凡微数之脉及新得汗后,并忌灸。《神灸经纶》:臂脚穴灸多脱人真气,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瘦削无力。

整体来看,艾灸的禁忌非常少,施灸门槛很低。

所以医学家陈延之才会说:“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甚至表示,哪怕啥都不懂,对着病痛的地方灸它丫的,也会有很好的疗效。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灸绳》:除心前区外,全身上下皆无禁灸之处。《灸绳》:颜面部位,身体暴露部位,关节处,动脉应手处,手足指及手足掌心,隐匿处禁直接灸(这些部位禁用不是说没效果或者有恶劣的副作用,而是针对直接灸而言,直接灸会导致化脓甚至留疤,影响生活便利和外形美观,温和灸对这些部位并不禁忌)

古代文献中有记载很多禁灸的穴位,原因是古代用的是直接灸,灸点会破损化脓,现在的温灸法并没有那么多禁忌位置。

施灸后的注意事项灸后注意避风寒,饮食清淡,戒欲。要耐心长期施灸,勿急于求成。用艾灸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吗?

有。

临床上叫感传,就是施灸过程中会有某种感觉(温热感、蚁行等等)向病灶移动,具体感觉因人而异,但是并非没有感传就没有效果。

《灸绳》结合临床经验,将感传总结为三个阶段:

感觉从施灸处向患处移动;停留在患处发挥作用;感觉逐渐减弱并消失,或者向另一个患处移动。

这种感觉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摸清规律,但是有以下几个比较确切的观点:

《灸绳》:刺激愈强,时间愈长,刺激次数愈多,感传愈易出现......青壮年较老年感传出现率高,女性较男性高;温暖安静、皮肤湿润、思想集中,感传更易发生。《灸绳》:不是每一种病都能出现感传,也并不是每一种病必须有感传出现才能生效。《灸绳》:一般是当灸处的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感应即开始循经前进。但在不少情况下,当感传尚未出现,或将要出现之际,灸处先发生酸麻胀等与针刺相同的得气感应......而后在酸麻胀的区域当中,再出现感传线。凡是这种现象易于出现者......效果必定良好。也有在灸处的先兆尚未出现,患处却首先发生某种感应,而后灸处的感应方开始向患处移动。什么感觉表示艾灸起效果了?

像我这样虚寒体质的人,艾灸的时候会有嗜热点,就是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

但是,艾灸多次后,这个穴位的嗜热感会变小,这是起效果的表现。

《谢锡亮灸法》:有的穴位特别喜欢温热,称嗜热点,灸几次以后,这个热点就不太敏感了,这是有效的表现。有的穴位不敏感,灸几次以后就敏感了,这也是向愈的表现。《灸绳》:凡是症状愈鲜明,则感传作用也就愈明显,随着病情的好转和痊愈,感传作用也就减弱与消失。

临床上根据这个现象,有一种疗效很好的方法。

就是用艾条挑几个穴位先试一试,在灸感最强的点施灸,效果最好。

热病能否艾灸?

仍有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很多热病可以用艾灸治愈。

《灸绳》:热症可灸,乃是对中医传统理论应有的理解......如果至今仍顽固不化地认为热症禁灸,这不是古人误我而是我误古人。《谢锡亮灸法》:阴、里、虚、寒证多灸,阳、表、实、热证少灸。《中国针灸大全》:灸法属于温热刺激,热能伤阴,所以对于一些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症,需慎用灸法。如阴虚火旺之证误用灸法致阴血更耗而阳气有余,往往产生不良的后果。

对于没有把握的,阴、里、虚、寒证大胆放心灸。

艾灸是否有副作用

极少,即便有也非常轻微,而且停灸后可很快消失。

《灸绳》:温和灸长期应用于头部、上肢或胸背,常可发生头昏,双目发红,鼻腔干燥。在腰腹或下肢长期施灸,可导致大便干燥,发生便秘。《谢锡亮灸法》:一般无不良反应......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艾灸相比于药物的显著优势《灸绳》: 1. 致病微生物不会对艾灸产生耐受作用。 2. 虽长期应用,也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或造成腔道中菌群失调。而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得同时,对于人体正常得各项机能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干扰与影响......施灸除对局部组织有轻微的影响外,对内脏和全身除非操作不慎,决不会有损害作用。 3. 不会形成习惯性与停药后药物反应。对某一药物如长期应用,因而代替了某种脏器的功能,改变了内部环境就可产生以来作用。如果骤然停药,即将使生活机能陷于瘫痪,或是使原有症状加重。而艾灸决无此类情况出现。 4. 决不会因超过治疗的作用量而发生中毒。 5. 决不会因配伍不当误犯禁忌。针灸配穴不当,至多是减低疗效,决不会因互不协调的经穴同时应用而出现何种不良后果。

另外,艾灸还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足够简单,像我这样自己乱吃药很容易抓虾,艾灸就不会。

艾灸不如药物之处《灸绳》:艾灸是以激发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主,当集体衰竭至一定程度时,此种激发方式已不足唤起反应。健康的人艾灸有保健作用吗?

说法不一,有说健康之人不宜灸:

《灸绳》:艾灸用于预防疾病,其作用是值得怀疑的。虽然艾灸可以使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体系增强,但这是持续时间不长的一种短暂作用......古人对于无病针灸早已提出过反对意见。《千金》、《外台》等书,对于无病小儿均有“戒逆针灸”之戒......无病而先针灸曰逆。

有说灸法即可治病,又能防病。

《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备急千金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著人。《谢锡亮灸法》:无病自灸,可预防疾病、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中国针灸大全》:灸法之所以保健,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温宜脾肾。

其实对于无病能否艾灸根本不用纠结,完全健康的人不说万中无一吧,一千个人里都找不出一个完全健康的。当然,愿意尝试艾灸肯定也是感觉到哪里不舒适了。

对于保健灸有需求的,在《谢锡亮灸法》中有对12个保健灸穴位做专门介绍,在《中国针灸大全》中也有专门针对保健穴位的介绍,可供参考。

后续有看到新的书不定期补充。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导读: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治未病”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可能读者朋友会疑问:有什么证据说明艾灸被誉为中西医疗法最高水平?答:中医学“治未病”乃是医学最高境界。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中医认为,“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含义。首先,“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再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中医学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肝可传脾,当先实脾”以防之。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治未病”越来越成为医疗卫生实践的理想境界,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此处的“灸”就是艾灸!

艾灸补益的基本原理

艾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01 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02 调和气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03 温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04 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艾灸补益的方法

艾灸补益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一是直接补益,如对肾俞、命门等穴直接施灸,起到直接补益肾阳的作用;一是间接补益,比如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使得食欲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补益了心血、肝血等,起到了间接补益的作用。

艾灸补益的现代研究

0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艾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02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 灸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 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1~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3) 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艾灸乃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精妙之术,很多吃药打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灸疗,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就是这个道理!

湖北蕲春艾条厂家 只用真艾 价格实惠 可私信

公众号:严选艾知识分享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导读: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治未病”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可能读者朋友会疑问:有什么证据说明艾灸被誉为中西医疗法最高水平?答:中医学“治未病”乃是医学最高境界。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中医认为,“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含义。首先,“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再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中医学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肝可传脾,当先实脾”以防之。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治未病”越来越成为医疗卫生实践的理想境界,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此处的“灸”就是艾灸!

艾灸补益的基本原理

艾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01 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02 调和气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03 温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04 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艾灸补益的方法

艾灸补益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一是直接补益,如对肾俞、命门等穴直接施灸,起到直接补益肾阳的作用;一是间接补益,比如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使得食欲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补益了心血、肝血等,起到了间接补益的作用。

艾灸补益的现代研究

0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艾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02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 灸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 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1~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3) 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艾灸乃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精妙之术,很多吃药打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灸疗,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就是这个道理!

湖北蕲春艾条厂家 只用真艾 价格实惠 可私信

公众号:严选艾知识分享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艾灸,不能忘了灸腿。《灸绳》里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急性脑膜炎女孩,医师当即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解,手足痉挛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儿突然开口叫“爸爸”、“妈妈”,并要东西吃,家长喜出望外。此后艾灸减量,每天仍继续灸百会,上、下午各3 小时。一周后患儿意识进一步恢复,并能扶物站立。15天后,在续灸百会的同时,又加灸左右足三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 小时。防止百会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

敲黑板,划重点:多灸腿部穴位可以引火下行。

有不少灸友连续多日或几个月只艾灸胸腹部穴位,没有艾灸腿部穴位,导致月经不来,导致上火严重:牙龈肿痛、咽喉疼痛、舌质红、胸闷烦躁等等。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就是人的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循环。单灸腰腹部,气血只在上半圆局部打转,气血就没有往下走的引导。特别是在你的上半圆灸量过大、经络不通时,上火是不可避免的。

一、灸好腿,养好命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1、腿是“第二心脏”

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堪称人体“第二心脏”。

2、腿是“交通要道”

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维持着气血的上下通达、循环往复。

3、衰老从腿开始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且双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4、腿是“疾病反映区”

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二、灸腿的好处

1、引火下行

有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有上火的情况,只要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但是,有的人采用艾灸足三里、涌泉的方式引火下行并不管用,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是瘀堵体质,特别是中焦堵住了,想引火下行也无法引下来。那该如何处理?

1、虚火往上走,可以在耳尖、大椎放血,上火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2、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来调理瘀堵体质。

3、配合一些刮痧、拔罐、刺络等方式,来打通瘀堵的地方,让艾的力量可以在经络里畅通。

4、自己不会处理的话还等什么?及时就医解决。

2、润肺濡肠

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

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

虽然气温还没大幅度降低,却已经有灸友反馈手脚冰冷,可见是肾阳虚比较厉害了。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三、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血海: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温馨提示:如果在头面部、腰腹部穴位灸量较大时,日常一定别忘了灸腿部的穴位,可在上述穴位中取一两个施灸。可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腿上的穴位,也可以同时灸。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艾灸,不能忘了灸腿。《灸绳》里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急性脑膜炎女孩,医师当即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解,手足痉挛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儿突然开口叫“爸爸”、“妈妈”,并要东西吃,家长喜出望外。此后艾灸减量,每天仍继续灸百会,上、下午各3 小时。一周后患儿意识进一步恢复,并能扶物站立。15天后,在续灸百会的同时,又加灸左右足三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 小时。防止百会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

敲黑板,划重点:多灸腿部穴位可以引火下行。

有不少灸友连续多日或几个月只艾灸胸腹部穴位,没有艾灸腿部穴位,导致月经不来,导致上火严重:牙龈肿痛、咽喉疼痛、舌质红、胸闷烦躁等等。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就是人的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循环。单灸腰腹部,气血只在上半圆局部打转,气血就没有往下走的引导。特别是在你的上半圆灸量过大、经络不通时,上火是不可避免的。

一、灸好腿,养好命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1、腿是“第二心脏”

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堪称人体“第二心脏”。

2、腿是“交通要道”

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维持着气血的上下通达、循环往复。

3、衰老从腿开始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且双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4、腿是“疾病反映区”

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二、灸腿的好处

1、引火下行

有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有上火的情况,只要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但是,有的人采用艾灸足三里、涌泉的方式引火下行并不管用,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是瘀堵体质,特别是中焦堵住了,想引火下行也无法引下来。那该如何处理?

1、虚火往上走,可以在耳尖、大椎放血,上火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2、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来调理瘀堵体质。

3、配合一些刮痧、拔罐、刺络等方式,来打通瘀堵的地方,让艾的力量可以在经络里畅通。

4、自己不会处理的话还等什么?及时就医解决。

2、润肺濡肠

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

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

虽然气温还没大幅度降低,却已经有灸友反馈手脚冰冷,可见是肾阳虚比较厉害了。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三、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血海: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温馨提示:如果在头面部、腰腹部穴位灸量较大时,日常一定别忘了灸腿部的穴位,可在上述穴位中取一两个施灸。可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腿上的穴位,也可以同时灸。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艾灸是常见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散湿寒、调节阴阳、补阳气、防病保健等好处。

先说说艾灸的起源:

艾灸疗法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证可考,但因其用火,所以可追溯到人类掌握和利用火的旧石器时代。

火的使用让人们认识到,用火适当熏烤或烧灼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治愈某些病痛。于是,远古的先民就采用火烧灼身体固定部位的方法治疗疾病,灸法从此也就产生了。

后来,又经过不断实践,人们最终选用了既易点燃又有药理作用的艾草作为灸疗的主要材料,于是将这种方法称为艾灸。

艾灸好处一: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古人已经认识到艾灸的作用很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

在瘟疫流行的时候,他们常常用艾草点燃,用艾烟熏屋子,用艾草熬水喝,熏蒸身体等。

艾烟熏室能抵抗瘟疫吗?事实证明:有艾的地方,传染几率会更小!

上图是郑州市中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飘满艾香,烟气氤氲。

郑州市中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李乾胜介绍,该院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

此前“非典”时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日常清洁消毒之外也采用了艾条熏艾的做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冠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则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邪为“寒湿”,中医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艾灸好处二: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顺畅有利于人体营养的运输。可以借助艾灸的热力,帮助温暖机体,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可用于寒邪侵袭致病者。

艾灸好处三:调和气血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血是人体基本物质。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帮助人体气血调和,适用于女性痛经、闭经、腹痛等情况。

艾灸好处四:阴阳调节

人体阴阳平衡有助于保持健康,失衡时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疾病,艾灸可以帮助人体进行阴阳的调节,帮助阴阳恢复平衡,能够帮助调节阳虚者不适症状,如肢体发冷、舌苔发白等。

艾灸好处五:补阳气

阳气不足可能导致精神变差,严重者可能导致虚脱,艾叶属于阳性,艾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阳气,帮助人体恢复活力。

上图是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用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来提升癌症患者阳气,从而提升患者因化疗导致的白细胞降低。

艾灸好处六:祛散湿寒

人体血气在热作用下通行,遇寒气通行可能受阻。艾灸可以通过热气帮助人体血气的运行,帮助人体祛散湿气、寒气,适用于湿气重、体寒的人群。

艾灸好处七:消肿散结

艾灸能够辅助消散体表瘀、肿、结节,适用于寒性疖肿、疮、乳痈等病证未化脓时期。

艾灸好处八: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可以改善全身症状和生理功能,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艾灸既能壮阳补虚以治衰老之本,又能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以治衰老之标,标本同治。

通过艾灸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功能、抵抗和减弱各种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控制和延缓衰老的发生。

综上所述,艾灸好处多多。是孩子的免疫力、女人的养生馆、男人的加油站、老人的自愈力。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艾灸是常见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散湿寒、调节阴阳、补阳气、防病保健等好处。

先说说艾灸的起源:

艾灸疗法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证可考,但因其用火,所以可追溯到人类掌握和利用火的旧石器时代。

火的使用让人们认识到,用火适当熏烤或烧灼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治愈某些病痛。于是,远古的先民就采用火烧灼身体固定部位的方法治疗疾病,灸法从此也就产生了。

后来,又经过不断实践,人们最终选用了既易点燃又有药理作用的艾草作为灸疗的主要材料,于是将这种方法称为艾灸。

艾灸好处一: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古人已经认识到艾灸的作用很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

在瘟疫流行的时候,他们常常用艾草点燃,用艾烟熏屋子,用艾草熬水喝,熏蒸身体等。

艾烟熏室能抵抗瘟疫吗?事实证明:有艾的地方,传染几率会更小!

上图是郑州市中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飘满艾香,烟气氤氲。

郑州市中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李乾胜介绍,该院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

此前“非典”时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日常清洁消毒之外也采用了艾条熏艾的做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冠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则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邪为“寒湿”,中医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艾灸好处二: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顺畅有利于人体营养的运输。可以借助艾灸的热力,帮助温暖机体,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可用于寒邪侵袭致病者。

艾灸好处三:调和气血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血是人体基本物质。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帮助人体气血调和,适用于女性痛经、闭经、腹痛等情况。

艾灸好处四:阴阳调节

人体阴阳平衡有助于保持健康,失衡时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疾病,艾灸可以帮助人体进行阴阳的调节,帮助阴阳恢复平衡,能够帮助调节阳虚者不适症状,如肢体发冷、舌苔发白等。

艾灸好处五:补阳气

阳气不足可能导致精神变差,严重者可能导致虚脱,艾叶属于阳性,艾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阳气,帮助人体恢复活力。

上图是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用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来提升癌症患者阳气,从而提升患者因化疗导致的白细胞降低。

艾灸好处六:祛散湿寒

人体血气在热作用下通行,遇寒气通行可能受阻。艾灸可以通过热气帮助人体血气的运行,帮助人体祛散湿气、寒气,适用于湿气重、体寒的人群。

艾灸好处七:消肿散结

艾灸能够辅助消散体表瘀、肿、结节,适用于寒性疖肿、疮、乳痈等病证未化脓时期。

艾灸好处八: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可以改善全身症状和生理功能,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艾灸既能壮阳补虚以治衰老之本,又能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以治衰老之标,标本同治。

通过艾灸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功能、抵抗和减弱各种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控制和延缓衰老的发生。

综上所述,艾灸好处多多。是孩子的免疫力、女人的养生馆、男人的加油站、老人的自愈力。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中医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惜我之前学针灸时没上心,不然应该也是个合格的针灸推拿师了吧,呵呵~~~~

艾灸的好处很多,一起来了解下:

1、遇气则理:气息不通畅可理气

2、遇血则调:月经不调可调理气血

3、遇虚则补;人体虚弱可大补元气

4、遇实则开:艾的双调作用

5、遇寒则散:人体遇寒则凝、宫寒、子宫肌瘤等可散寒

6、遇热则下:发烧、高血压、高血糖等可调理

7、遇风则搜:风湿、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把风搜出逼出体外

8、遇湿则化:火可以化湿,艾灸化湿第一

艾灸操作简便,对于预防中风也是有很大的作用。平时生活里养生,推荐艾灸这些穴位:足三里、涌泉、关元、气海、神阙、大椎、身柱、膏盲。如果有个别小症状,找不到穴位也不要紧,不防试试“阿是穴”,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艾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中医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惜我之前学针灸时没上心,不然应该也是个合格的针灸推拿师了吧,呵呵~~~~

艾灸的好处很多,一起来了解下:

1、遇气则理:气息不通畅可理气

2、遇血则调:月经不调可调理气血

3、遇虚则补;人体虚弱可大补元气

4、遇实则开:艾的双调作用

5、遇寒则散:人体遇寒则凝、宫寒、子宫肌瘤等可散寒

6、遇热则下:发烧、高血压、高血糖等可调理

7、遇风则搜:风湿、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把风搜出逼出体外

8、遇湿则化:火可以化湿,艾灸化湿第一

艾灸操作简便,对于预防中风也是有很大的作用。平时生活里养生,推荐艾灸这些穴位:足三里、涌泉、关元、气海、神阙、大椎、身柱、膏盲。如果有个别小症状,找不到穴位也不要紧,不防试试“阿是穴”,哪里不舒服灸哪里